浅议如何培养小学生科学学习兴趣论文_凡永均

浅议如何培养小学生科学学习兴趣论文_凡永均

凡永均(青川县金子山中心小学校 四川 青川 628115)

摘要:探究是科学的灵魂,也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探究活动的方式和探究材料的选择是否恰当,是否有探究性,都会影响到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本文从学生探究兴趣的激发和探究材料的选择等方面,阐述了科学教学与科学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兴趣;探究科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2-0021-01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探究欲,使他们学会探究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然而,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学都是学生安安静静的座在教室里接受老师的“传教”,这样学生会被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所束缚,学生拘泥于以文字或语言形式呈现出的知识,不能充分感受到学习科学的兴趣。为此,我认为小学科学作为科学启蒙课程,我们应注重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引导学生走出教室,亲近自然,走进实验室,去感受科学的魅力和学习科学的兴趣。

一、善于开发利用资源,培养科学学习的兴趣

小学科学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而教材只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它不是课程的全部,教师要引领学生到家庭和生活中去学科学用科学。因此,小学科学教育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以敏锐机警的视角,去挖掘生活中的科学资源。如:探究居室养花的学问;浇花喷水器的原理;家庭线路的设计;天气、气温、风向的观测和记录;食物霉变的研究;探究水壶除垢的方法等。同时,要引导学生善于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变废为宝,使之成为可利用的科学实验资源,如:废弃的饮料盒罐,可以做土电话、可以做听诊器、可以做小昆虫观察盒等很多实验。还有小药瓶、饮料吸管、导线、铁钉、小磁铁、小木片、泡沫塑料板、螺丝、螺母、食品包装盒、袋、绳等,都可以用来做出精彩的科学实验。科学教育要使学生善于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重要价值正在于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发展机会、发展条件、发展时空和发展途径,而这正是科学教育的内涵。

二、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坚持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探究,科学实验教学等。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自己喜欢的事,让他们充分的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学习科学的兴趣。学生都喜欢玩镜子反射的游戏,但他们平时玩的时候可能没有去注意这其中的科学道理,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光的反射》这一课时,我就让他们尽情地玩,让他们把太阳光照到不同的地方,再把镜子换成别的材料来反射,在和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加以指导和点拨,让他们从玩的过程中去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在学习五年级上册《光和影》一课时,这课是以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为重点内容的,虽然他们对影子并不陌生,但没有进行认真的观察。如果在室内讲,无论怎么讲学生也不会明白。因此,我把这次课安排在课外进行。我在室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学生在玩过之后写一个以《我认识的影子》为题的实验报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报告的内容是:(1)你走到什么地方开始发现自己的影子了?为什么在这儿会有影子?(2)影子在什么方向?影子方向会改变吗?怎样才能改变影子的方向呢?(3)你会变化自己的影子吗?(4)你能踩到别人的影子吗?(5)科学作文《我和影子》小论文或其他形式的作文。带着这些任务,学生来到了操场。在操场上,你踩踩我的影子,我踩踩你的影子,他们玩得非常开心,并且学生之间还不时地交流。回到教室,完成了报告和作文。拓展太阳与人类的关系等知识。像这样把教学内容融于游戏当中,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教师不用太多的讲述,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新知识,培养科学学习的兴趣。

三、走出教室,探究自然 。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探究学习时,实验室能给学生提供的探究材料是单一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经过“加工”和“处理”过的,学生从中能获得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有限的。为了让学生能获得更更丰富的科学知识,让学生走进自然、学生从大自然课堂中获取的知识也是课本所不能比拟的。 我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各种资源,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充分表现自己,享受成功的喜悦。 科学来源于自然,大自然中有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瞬息万变的电闪雷鸣和客观存在的岩石、土壤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探究对象,如果我们单凭实验室里面的标本、教具、课件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不仅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会把书本和现实生活脱节,久而久之让学生对科学探究也失去兴趣。因此,要带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自然,探究自然。如在教学新课标教材三年级《科学》上册中的《植物的叶》的观察时,他们对植物的叶都很熟悉,上课时如果老师只是把有限的几片树叶带到教室中,让学生去观察,把课本与大自然隔离开,很有可能会让学生把“书中的植物的叶”和“大自然中的植物的叶”隔断,这样难免使学生把书中学到的知识与大自然相脱离。 大自然是学生最好的“实验室”,学生在大自然这个“实验室”中更会全身投入,更会细心观察,更能积极动手、潜心思考。真正实现了“兴趣、知识、生活、能力、社会”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学生的协调发展。

四、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反思。

学生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得不到预期的结论,甚至得到的结论是偏谬的,对此,教师既不要指责学生,使之失去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信心,也不要急于否定和纠错,因为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论,是给探究者提供反思认识的好机会,学生在探究中经历失败未必是坏事,如果老师能用赏识的眼光积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审查反思,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反复实验,重新成功,学生会收益很大。如:学生在进行电路的连接时,经常会出现小灯泡不亮的情况,这时老师不要急于帮助学生查找线路故障,要激励学生合作讨论、自主分析,都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小灯泡不亮,学生会饶有兴致地分析出很多种原因,诸如:电池没电了;小灯泡的灯丝断了;两节电池接反了;开关连接不对或开关接线处松动;短路了等原因,然后,根据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对线路进行检查,找到问题所在。这样对待失败,学生收益非浅,因为强烈地自发地反思过程,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实干的胆略,处事的机敏,思索的睿智。所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正确看待失败,使之成为获得锻炼和发展的契机,通过总结反思,使学生在成败中皆受益。

总之,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细心寻找学生闪光点, 激发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更新观念,将学生的科学前概念, 转变为科学观念。利用媒体、图书等资料,让学生学会查阅资料,用记录、比较、分析科学实验数据,参观访问、社会实践等办法书写实验报告。探究合作学习,学生会学,就是教师会教,逐渐提高科学学习的兴趣。

论文作者:凡永均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月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3

标签:;  ;  ;  ;  ;  ;  ;  ;  

浅议如何培养小学生科学学习兴趣论文_凡永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