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评价构式“那叫(一个)X”探析
聂小丽
(乐山师范学院 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
摘 要: “那叫X”有基本话语和元话语两种用法。基本话语层面的“那叫X”原是一个客观命名结构,在主观化表达动因的促动下,它经历了两种演变:一是在特定语境下由于语义重心的转移逐渐发展出主观评价功能,成为一个命名式主观评价构式;二是结构中指代词“那”由现场指认转而指向话语自身,这使得该结构产生了元话语用法,并逐渐成为一个更为典型的言说式主观评价构式。主观评价构式“那叫(一个)X”用于强化对某事物情状的主观性评价意义,表达主观大量义和感叹语气。
关键词: 基本话语;元话语;话语标记;主观化标记
“那叫(一个)X”①是现代汉语口语中一个常用的感叹性主观评价构式,已有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构式进行了非常具有启发性的探讨,如 周一 民[1]14-18、唐 雪 凝[2]45-49、温 锁 林等[3]7-19、甄珍[4]64-73等。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进一步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1.该构式的构式义问题
温锁林、胡乘玲[3]15认为该构式的“句法与语义功能与程度副词‘特别、极其’ 类似”,甄珍[4]65也将该构式的构式义概括为“通过对某一主体性状的强主观性评价与命名来表达高程度义”,但是“高程度义”的概括未必准确。例如②:
(1)两个人哭得那叫一个水汪汪的大眼睛,嚎得整个火车站听不到广播响,这年头……
(2)妈的,以后再也不喝娱乐会所的洋酒,那叫一个喝死人不偿命!
式(7)中,由式(6)对广义坐标和局部自由度坐标求偏导得到.考虑折页机构运动副间阻尼的影响,对折页机构采用耗散函数的拉格朗日方程,其表达式为
为壮大“黄水人家”品牌,全面推广“黄水人家”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石柱县要求黄水镇所有农家乐、家庭宾馆均纳入黄水人家乡村旅游合作社管理,其余乡镇则成立合作社分社,所有的农家乐、家庭宾馆均统一使用“黄水人家”形象标识。
从出版社对于VR/AR图书的评价来看,2016年,在出版过VR/AR图书的出版社中,半数出版社表示VR/AR图书形式新颖,丰富了出版内容,提高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受到家长们的欢迎,市场反应良好。海天出版社、江苏凤凰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社等继续推出了VR/AR图书。还有半数出版社认为未能达到市场预期,市场反应平平。出版社认为选题的同质化、出版成本提高带来的图书定价提高、家长对电子产品的排斥、由于网络等条件限制,下载APP困难,不能充分展示VR/AR图书特点以及市场对于此类图书的热度渐渐冷却等因素导致了投入高于产出的现状。
(3)这叫不锈钢。(《现代汉语词典》第6 版)
3.构式成分“一个”的问题
“一个”的隐现给整个构式带来了很多变式,同时也影响了意义的解读,它在构式的形式和意义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
一、由客观命名到主观评价
张全生[5]119指出:“认知语法认为,语言表达的话语层面可以分为命题内容、认识世界、言语行为情景三个层面,它反映我们概念系统中的行、知、言三域。”命名是人对现实世界所做的分类,是一个经由概念化继而表征为语言符号的过程,所以命名反映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是一种知域层面的语言表达。然而认识既建立在群体共识的基础上,又可能因个体体验的不同而产生差别。如:
“那叫X”本来是一种命名的表达方式,构成主动宾的句法框架,这种句法上自足的结构是如何演变为一种带标记的构式而被“整体嵌入句子中”去的呢?
(4)两个北极探险者在一起吹牛。甲:我们到过的地方特别冷,蜡烛点燃后,连火都冻住了,吹也吹不灭。乙:那算什么! 我们到过的地方那才叫冷呢,话刚出口就冻成冰块,只有放到锅里炒一炒,才能知道说话的内容。
(5)前几场雪跟这场雪比,只算是意思意思。伪连长听见老几的铺草响,便压着声音欢叫说下雪了。他的意思也是“这才叫下雪”!
例(3)是说话人以称名的方式向受话人传递“这/那”所指代事物的概念信息,是最为客观的表述,它反映社会群体共识,可以称之为“客观命名”,其话语功能是给事物归类,借助概念的内涵信息帮助受话人获取对某事物的认识,带有知识普及的味道。其中的X 主要由名词性词语或动词性词语来充当。例(4)—(5)则凸显了说话人的个人主观认识,反映出个体认知和体验的特异性,X 主要由谓词性词语、抽象的名词性词语来充当。这两例都呈现出一个对比话语框架,可以还原为“ (A 不叫X,)B 才叫X”,“这/那”承载对比焦点重音,副词“才”进一步激活对比项。通过对比说话人传达了“ (A 称不上X),B 才称得上X”之义,对比项A 从X 的外延中被临时划了出去,X 外延的缩小就意味着其内涵的增加,所以此时的概念X 被说话人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或更高的量级,指认对象B 则被说话人确定为范畴X 中的典型成员。这种对比性话语框架主要是针对对方或第三方所作出的断言或一种既有的常规认识进行反驳申辩,表明对B 的体验和认知引发了说话人对概念X 认识的深化,体现了说话人个体认知的独特性,具有明显的主观性。
当表达个体独特认知的“那叫X”摆脱了对比的话语框架,话语的申辩意味儿减弱,主观评价意义进一步凸显。例如:
(6)不像给人搬家的,躺箱、立柜、八仙桌,桌子上还常带着茶壶茶碗自鸣钟,扛起来就走,不带磕着碰着一点的,那叫技术!
(7)想了半天,我爸爸梁老六是这镇上有名的钉鞋匠,老人谁不知道有个梁老记老字号呀,拿胡琴上的老弦勒鞋帮子缝,抹上四川桐油不带透水的,那叫结实。
这两例中的“那叫X”可以解读为“我管那叫X”,它和前文构成了一个“描述+评价”的话语框架。其中,“那”指代前文描述的内容,起到将前文信息进行“集中打包、形成集束信息”[4]18的篇章关联作用,它不再承载焦点重音,语义重心后移至“X”,重在表达说话人的主观评价。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例(6)—(7)中“那叫X”的表意重心在于评价而非命名,其范畴指认的痕迹也并未完全消失,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那叫”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性都还有所保留,整个结构可以被否定;另一方面,“那叫X”单独构成一个语调单位,保持了句法上的相对独立性。那么“那叫(个)X”是如何作为一个“整体嵌入到句子中”去的呢?我们认为这和“那叫X”的元话语用法密切相关。
二、由基本话语到元话语
以上分析的“客观命名”和“主观评价”都是属于基本话语层面的表达,除此之外,“那叫X”还有一种特殊的元话语用法。请看下面的例子:
(8)病太岁张方可是精神倍长,力量十足。口里还喊着:“老杂毛,你想跑哇?那叫万难! 今个儿我非宰了你不可! 你这助纣为虐的老东西!”(民国·常杰淼《雍正剑侠图》)
职业性、专业性 职业教育机构作为专属的教学实体,所服务的客体是在校学生。随着全民学习共享平台的出现,职业教育功能得以延展,能发挥继续培养学生相关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再学习的服务功能。每个独立个体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工作状态和学习诉求,需要进行不同领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紧跟社会发展的节奏,以期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特点是满足人的终身学习需求,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的终身教育理念[1]。
(9)单先生来电:望江门铁路这里,很多民工坐在一条通往肉联厂的铁路中间搓麻将、打扑克,火车开过来多危险! 记者祝清宇核实报道:“火车?那叫‘千年来一回’!很少来的。”
(10)(羊肠面)待到吃将起来,那叫一个:面条根根分明,羊肠外焦里嫩,拌上辣椒蒜泥,外加一碗放入葱蒜和香菜的酸汤,滑口解馋不说,青海人的一天也就此开始了。
灭绝师太虽脾气古怪,行事奔放,但她的目的从来都是维护武林正道。暂且不论她心中的正道是否客观公正,在江湖上却是民心所向,旁人哪怕不赞同她的心狠手辣,却也无法质疑她动机的正当性。
(11)这盆水那叫管用。
例(8)—(11)中划线的部分是所在小句要传达的基本命题信息,“那叫(一个)”则表达非命题意义,它传达的会话含义是:我以命名的方式说X。“那叫”指向话语X 本身,是一种基于元话语层面的表达。
基本话语层面的“那叫X”和元话语层面的“那叫X”至少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1.基本话语层面的“那叫X”可以用来回答问题,所以有对应的问句和否定形式;元话语层面的“那叫X”不能用来回答问题,形式上对应的问句和否定形式不能构成问答话对。试比较:
(12)a.问:那叫不锈钢吗?——答:那不叫不锈钢。
b.问:*那叫万难吗?——答:*那不叫万难。
c.这盆水那叫管用。——*这盆水叫管用。
(13)a.那叫不锈钢。——(手势指示)叫不锈钢。
b.有的聊那叫默契! ——有的聊叫默契!
2.基本话语层面的“那叫X”中的指示代词“那”在一定语境中可以隐去(如(13a-b));元话语层面的“那叫X”中的指示代词“那”必须出现(如(13c))。
基本话语层面的“那”要么指代言谈语境中的某个实际对象,要么是为了满足对前文复杂信息进行整合的语用需求或作为句法调整手段而进行复指,在不影响指代明确性的前提下,指示代词“那”省略,虽然可能会影响句子表达的通畅度、自然度,但句子的合法性是不受影响的③。元话语层面“那叫X”中的“那”则与X 同指,字面意为“那个词语/话语叫X”,所以(13c)中“那”去掉后,“这盆水”和“叫管用”两个部分并不能进行组合,因为句子要表达的基本命题内容是“这盆水管用”。
预警装置必须经过细致的系统分析和决策,才能实现要在最短的时间分析和鉴别变电设备产生的数据信息,及时找出故障原因降低误报率,实现预警准确性的要求。除此之外,经过对系统的细致分析和决策,还能根据分析信号强度和信号来源来判断故障的种类和级别,给终端计算机提供故障判断信息。
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基本话语层面的“Y那叫X”中Y 与“那”同指,两者都可以与“叫X”构成主谓关系;元话语层面的“Y 那叫X”凸显主位-述位关系,Y 是一个话题主位,“那叫X”则对话题主位进行主观性评价,整体传达“关于/对于Y,我(以给词语命名的方式)说X”的话语意义,因此元话语层面的“那叫……”构建了一个用来表达说话人主观评议的话语框架。以例(9)为例,前一个零句“火车?”引出了话题,后一个零句“那叫 ‘千年来一回’”构成了述语,两个零句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构成了主位-述位关系[6]。
3.基本话语层面的“那叫X”中的“叫”有时可替换为“是”、“算”等表示认同的动词,所以“那叫X”和“那是/算X”可以对举使用(如(14a));元话语层面“那叫X”中的“叫”一般不宜替换为“是”、“算”等表示认同的动词(如(14b))。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 章 辉(4.32)
(14)a.有的聊那叫默契! 没的聊还在一起那才是爱情!
肺炎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主要由细菌和真菌感染引起[1]。随着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加剧,环境污染(雾霾、粉尘)常常会引发大量的呼吸道肺部疾病,严重的肺炎可能直接导致病人死亡,尤其是小孩和老人[2-3]。近年来,细菌耐药问题日趋严重并威胁人类健康。目前,临床上抗生素耐药和滥用现象十分严重,已出现超级细菌,仅有几种抗生素对其有效[4]。因此,研究人员迫切寻找新的抗菌物质,开发新型给药系统提高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减少抗生素耐药。
从来源上来说,“那叫X”的元话语用法是其基本话语用法主观化和语用化的结果,其中的关键在于代词“那”由现场指认转而指向话语自身,这种指代上的转变随即带来“那叫”话语功能和语法性质的变化,它由一个表达范畴指认的主谓短语转化为一个用来构建评议性表达框架的“发语词”。借助这个表达框架,说话人不仅能对前文话题进行评议(如前文(8-10)例),也能借由评议引出下文。例如:
4.基本话语层面的“那叫X”中一般不能出现“一个”(如(15a));元话语层面的“那叫X”中可以自由地插入“一个”,意义基本不变(如(15c))。
(15)a.那叫不锈钢。——*那叫一个不锈钢。
b.那不叫老实,那叫傻。——?那不叫老实,那叫一个傻。
c.那叫万难! ——那叫一个万难!
周一民[1]把“一个”看作名词化标记,甄珍[4]接受了这一观点。温锁林、胡乘玲[3]14 认为“那叫一个X”中谓词性X 经历了一个显性的“去动态化”的句法过程和隐性的事物化的语义过程,这种句法功能上的解释会带来很多不好解决的问题:其一,在命名结构“那叫X”中,即使是名词性X,也以不带“一个”为常;其二,在感叹性主观评价构式“那叫一个X”中,“一个”并非强制出现,且X 的最典型成员是形容词性词语而非名词性词语;其三,如果“一个”是名词化标记,那么“一个+谓词性X”就不应该表现出谓词性词语的句法和语义特征,而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认为“一个”能够进入“那叫X”结构,原因就在于它是一个基于元话语层面的表达式。在元话语表达式“那叫 (一个)X”中,“X”并不指称概念,而是指称话语本身,它往往体现为一个词、一个短语或是一个句子,因而能够受数量短语“一个”的修饰,“X”也总是带有或显或隐的引语性质。从语用功能的角度来看,“一”不宜替换为其他数词,“一个”并不表计量,“名词化”作用也并不凸显,它凸显的是帮助整个构式表达带夸张和感叹语气的主观评议的功能。温锁林、胡乘玲[3]9认为“‘一个’ 具有把X 作为一个特定的个体范畴加以突显的功能”,闫亚平[7]104则进一步指出,“一个”在构式“那叫一个X”中“主观化为表达说话人主观大量的标记成分”。本文赞同闫文的这一观点,认为“一个”的出现更多的是一种语用而非句法上的需要,可以视为一个“主观化标记”。关键问题是,数量短语“一个”为什么会成为一个主观化标记呢?我们认为这和该短语的隐含义以及语用推理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受数词“一”意义的影响,“一个”往往带有限制性的意味,即“只(一个)X”的意思。这种限制性“只”义在主观化动因的驱动下,被说话人用来在不同语境中传达不同的涵义和语气:在某些语境中可能隐含往小里说的语气,相当于“仅”,如例(16a)中的“轻视”语气;在其些情况下则可能传达往大里说的语气[8],隐含“都、全、别无其他”的意思,如(16b-d)中的“夸张”语气(前两句表现为高程度义,后一句表现为“完全”义);还可能传达一种条件义,隐含“只……就……”的意思,如(16e)。
(16)a.一个孩子入托,你同意就行了。(转引自周一民[1])
b.监理公司老总抖搂家装黑幕——那叫一个乱。(同上)
c.昨天下午我们玩了一个痛快。(同上)
d.哈哈,你可能会说:整个一个家庭主妇! (同上)
e.一个失手,碗摔碎了。(同上)
“一个”的限制义隐含了多种主观性涵义,这为它演变成为一个“主观化标记”提供了语义基础,这种主观性意义同评议性语境具有表达上的契合度,并有助于主观大量义的传达和语气的强化,所以能够自由地出现在表主观评价的“那叫X”中。
b.这盆水那叫管用。——*这盆水那是管用。
2.该构式的来源及演变问题
(17)这样地过了半年,那叫日久生懈,世宗帝于疑心于文华,逐渐有些忘了,文华也狐狸的尾巴要显出原形来了。(民国《明代宫闱史》)
此例中,小说的作者本来是一个隐性讲述者的角色,而“那叫”标记出语篇由叙述转入评论,小说作者的存在也由隐转显,这充分体现了该结构的语篇功能及其主观性。就我们搜集到的语料来看,“那叫X”的元话语用法在近代章回体小说和说书文本中比较常见,这也从侧面体现出它满足了语篇人际功能和互动功能的需求。
当然,本文重点关注的是“那叫 (一个)X”的话题评议功能,因为这正是它作为一个典型的感叹性评价构式的话语功能,即言者针对某一话题Y、以为话语命名的方式来表达其观点,传达了“针对Y,我以给话语X 命名的方式说X”的话语意义。当话题Y 和“那叫 (一个)X”被整合成一个小句的时候,“那叫”的词汇意义完全消失,成为一个表达强主观性评价的强化标记[9]15,标明并强化说话人对Y 进行的主观性评议,整个结构也演变为一个更为典型的构式。例如:
将橡胶草胚性愈伤组织按梯度接种至50 mL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在培养悬浮细胞的过程中,定时对培养液进行检测,收集数据,绘制相应的曲线,橡胶草悬浮培养细胞的生长呈S型曲线,在0~8 d,细胞生长速度缓慢,处于滞后期;在 8~12 d橡胶草悬浮细胞的增长趋势明显上升,处于对数生长期,在12~16 d细胞增长趋势明显下降,处于减慢期,在16~20 d平均生长量保持稳定,处于静止期(图2)。
(18)我对吃什么都有克制,就是对我妈做的炸酱面,每次吃得啊那叫一个多。
(19)区里对农村科技培训那叫个重视,书记、区长常常亲自参加,…… (转引自温锁林、胡乘玲[3]15)
从语言形式上来看,以上两例中的“那叫(一个)X”都是作为一个整体嵌入到句子中的,结构内部具有不可分析性,“那叫”的词汇意义进一步弱化,已不参与基本命题的表达,结构以整体来表义,所以是一个更为典型的构式。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看,整个小句呈现出“话题主位+评价述位”的格局,“那叫(一个)X”占据的都是信息焦点位置。以(18)为例,“那叫一个多”在句法上充当了句子的状态补语,而状态补语“是汉语自然焦点后置这一特点的集中表现”[10]199,它与前边“每次吃得”之间插入了一个语气词“啊”,而句中语气词是“说话人划分句子重要信息跟次要信息心理过程的外部表现”[11]39。
结合前文分析可以看出,主观评价构式“那叫(一个)X”实际上有基本话语和元话语两个层面的用法,前者是经范畴指认结构虚化、语义重心转移而产生的,后者是在基本话语层面经“那”指代转向话语自身而产生的。其演化路径可大致表示为④:
三、构式的主观大量义与构式成分“X”的互动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把构式“那叫(一个)X”的构式义概括为:借助由命名方式(包括词语命名)演变而来的语用标记“那叫”(和主观化标记“一个”),来强化对某事物情状的主观性评价意义,强化语气为感叹语气,强化语义为主观大量义。“主观大量”是一个更为抽象的意义,它既可能实现为一种比较实在的意义(如“高程度义”等),也可能只是一种主观情态上的大量,这有赖于整个构式和X 之间的互动,具体表现为下面几种情况。
1.形容词性X
b.太要命了,跑不动呀,那叫一个喘呀,看着跟甲骨文似的。
(20)a.陪爸爸妈妈看升国旗仪式,天安门广场那叫一个人多啊,什么也看不见。
b.我把那个牌照换上以后,才发现偶们车牌滴颜色那叫一个丑啊!
增加能繁母畜和良种补贴力度,除了能在一定程度弥补因对美加征关税后饲料成本上涨带来的亏损,更重要的是保证了生猪、奶牛、肉牛、肉羊的后备产能,通过选育良种,提高规模养殖场的产仔数,进而提高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保证产业可持续发展。但要注意补贴范围应以存栏母畜为主,不应集中于大型养殖场,尤其是肉牛和肉羊,原因一是母牛和母羊大多数由散养户饲养,大型养殖场以育肥为主,二是大型养殖企业离开了补贴,其竞争力未必强过中小养殖户。
c.不怕苦不怕累,一行16 人品尝完云南米线,直奔丽江古城,那叫一个灯红酒绿,兴奋中,逛古城酒吧一条街,纸醉金迷,想来这就是丽江的艳遇之地吧,偶们就不指望了。
a-b 句中的高程度义很明显。c 句“灯红酒绿”本身不能受“相当、特别”等程度副词的修饰,但是借助“那叫一个X”构式,也同样能表达一种主观大量义,主要体现为一种“主观情态的增量”[4]66,即主观评价性的强化。
2.动词性X
构式的主观量意义依据动词性X 的意义类别,可能体现为程度、速度、频率、强度、范围等不同的方面甚至多个方面。如:
(21)a.每天在办公室喝着你送我的普洱茶那叫一个想你啊,宝最近怎么样?
形容词性X 包括单个形容词、形容词充当谓语的主谓结构、形容词性成语等等。形容词性X对量的意义是比较敏感的,所以形容词性成分的量意义在X 的位置上很容易得到凸显,主要体现为高程度义。如:
第二天,川矢果然又来拜师。百里香欣然应允,并设宴款待。川矢大为高兴,对百里香的手艺赞不绝口。拜师酒后,川矢不仅行了三叩九拜大礼,还奉上了一笔银票作见面礼。
c.开始家顺也考过高分,把他父亲高兴的,对家顺那叫一个夸,还满村炫耀。
d.我拌黄瓜,不小心就弄掉了一片,没在意,一会儿她踩黄瓜上了,那叫一个四脚朝天呐!
a 句“想你”的高程度义被激活,b 句“喘”的强度义被激活,c 句“夸”被激活的是强度或(和)频率等,d 句的“那叫一个四脚朝天”,可以勉强理解为动作幅度的增大,但更加凸显的是说话人主观情态的增量。
教材的体系结构是决定教材质量的关键,一个完整的教材体系需要纵横联系紧密、结构合理、功能高效的知识传授和论证体系[5]。根据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培养目标、学科知识的逻辑关系以及教材的基本要素,其教材结构体系应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通过比较三个时期不同教材的结构体系,可以得出表3所示结果。
3.名词性X
根据“长宁区建设国际精品城区指标体系”,2017年至2021年五年间,全区既有建筑低碳节能综合改造面积累计将达100万m2以上。
(22)a.相声里的小岳岳那叫一个金句王,每一场相声都不知道产生多少段子。
b.这个车学得那叫一个成本啊,每周来回路费七十元,希望尽快考试,顺利通过,结束这么累的日子!
c.这个完全符合我80%对男人的标准!除了没有王字之外! 至少180+的身高啊,笑起来那叫一个冬天里面的阳光啊!
进入“那叫(一个)X”构式的名词性X,凸显的也都是评价性的主观大量义。如a 句中的“金句王”本身就极具评议性;b 句的“成本”本身不具评价性意义,但在构式和语境中被赋予了“成本极高”的意思,可以视为一种转喻;c句“冬天里面的阳光”是一种隐喻性的用法,被激活的是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某种性质特征(如“温暖”),说话人要表达的就是这种性质特征的主观大量义。
4.量词性X
(23).......看得我鸡皮疙瘩那叫一个一阵一阵的呀!
上例中,“一阵一阵的”本身就能说明鸡皮疙瘩出现的频率之高,“那叫一个”的嵌入使得高频率义得以凸显,同时话语主观性得以加强。
5.拟声词性X
(24)眼泪那叫一个哗啦啦啊!
拟声词“哗啦啦”本身也能体现眼泪之多或者说流泪的强度之大,但借助“那叫一个X”构式,这种主观大量的情态义就更加凸显了。
总之,我们所说的主观大量义,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在与构式成分X 互动时既可能落实为与X 词汇义密切相关的高程度义、高强度义等,也可能只是一种主观情态的增量,表达一种强化的主观评价义。当然,两种意义并非对立,只是前者是借助意义比较实在的高程度、高强度等意义来体现一种较为具体的强化评价义。
本文认为“那叫X”有基本话语和元话语两种用法。基本话语层面的“那(才)叫X”原是用于客观命名的一个结构式,在主观化表达动因的驱动下经历了两种演变:一是在特定语境下由于表义重心的转移而逐渐发展出主观评价功能,成为一个命名式主观评价构式;二是结构中指代词“那”的指称对象发生变化,由现场指认转变为话语指认,整个结构由此产生了元话语用法,用于构建一个评议性表达框架,成为一个言说式主观评价构式。尽管演变途径不尽相同,命名式主观评价构式和言说式主观评价构式的话语功能都重在表达说话人的主观评价,再加上基本话语和元话语本身就构成一个连续统,因而可以将它们视为同一个构式(或同一个构式的不同变式)。相较于命名式主观评价构式,言说式主观评价构式“那叫(一个)X”的构式化程度更高,其表现是:“那叫(一个)X”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嵌入到句子之中并占据焦点位置,其中的“那叫”完全演变为一个强化标记,起强化语气(使陈述语气强化为一种感叹语气)和强化语义(明确标示X 的主观评价功能和主观大量义)的作用,插入的“一个”则是“主观化标记”,进一步凸显强主观性意义。
注 释:
①“那叫(一个)X”中的“那”有时也可替换为“这”,为行文的简便一律记作“那叫(一个)X”,但所引例句并不排除用“这”的情况。
②本文所引例句,除特别注明的以外,均来自北京大学CCL 语料库和北京语言大学BCC 语料库。
③温锁林、胡乘玲[4]指出“那”也是简化句法调整手续的手段,此时“那”省略后会影响句子的合法性。如“党员能做到一心为公那才叫个党员”省略“那”后,说成“党员能做到一心为公才叫个党员”,合法性也受到一定影响。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情况下的“那叫”属于基本话语用法,它直接参与句子基本命题的表达,与元话语层面的“那叫X”不同。
④匿名审稿专家指出,相较于命名式主观评价构式,言说式主观评价构式“那叫(一个)X”主观化、语法化程度更高,后者有可能是前者进一步主观化、语法化的结果。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材料来看,“那叫(一个)X”的元话语用法在近代已经产生,它对语境的依赖性也明显低于命名式主观评价构式。由基本话语层面的命名结构经指代词“那”指代对象的转换而产生元话语层面的用法,似乎是一种更为便捷的演变途径。当然,这些分析主要是基于共时平面的推演,具体演化路径还有待于更详实的历史材料的证明。
参考文献:
[1]周一民.名词化标记“一个”构句考察[J].汉语学习,2006(2):14-18.
[2]唐雪凝.试析“那叫一(个)X”[J].汉语学习,2009(6):45-49.
[3]温锁林,胡乘玲.指认式范畴聚焦构式研究[J].当代修辞学,2015(4):7-19.
[4]甄珍.现代汉语口语主观评议构式“那叫一个A”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3):64-73.
[5]张全生.现代汉语焦点结构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09:119.
[6]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吕叔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50-51.
[7]闫亚平.“一+量”的主观化走向及其语义基础[J].汉语学习,2016(2):103-112.
[8]张爱玲.主观大量词“有的是”的语义获得[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1):96-103.
[9]施仁娟.论元话语与话语标记的关系[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4):13-18.
[10]陆丙甫,应学凤,张国华.状态补语是汉语的显赫句法成分[J].中国语文,2015(3):195-205.
[11]张伯江,方梅.汉语功能语法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On the Subjective Evaluation Construction"That is Called (One)X"
NIE Xiaoli
(School of Literature &Journalism,Leshan Normal University,Leshan Sichuan,614000)
Abstract: "That is called X" has two kinds of usages:basic discourse and meta-discourse.As a basicdiscourse construction used for naming objects,it has undergone two kinds of evolvement driven by the motivation of subjective expressions.First,it developed the function of subjective evaluation due to the shift of semantic focus in a specific context and became a name-based evaluation construction.Second,pronoun "that" refers to the utterances instead of things on the spot,which makes the whole construction get the usage of metadiscourse and become a more typical evaluation construction of utterance-style.The subjective evaluation construction "that is called (one)X" is used to reinforce the function of subjective evaluation and express the meaning of subjective mass and exclamatory mood.
Keywords: Basic Discourse;Meta-Discourse;Discourse Marker;Subjectivization Marker
中图分类号: H14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66 (2019)09-0024-07
DOI: 10.16069/j.cnki.51-1610/g4.2019.09.005
收稿日期: 2019-03-18
作者简介: 聂小丽(1981—),女,湖北武汉人。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汉语句法及语用、互动语言学。
【责任编辑、校对: 王兴全】
标签:基本话语论文; 元话语论文; 话语标记论文; 主观化标记论文; 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