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3
姓名;罗作明,性别:男,服务单位: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通讯作者:吴华,服务单位: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摘要】目的 对18F-FDG PET/CT与MR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比较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拟诊乳腺癌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前均接受了18F-FDG PET/CT与MRI检查,并以病理结果为依据,对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本组34例患者中,确诊为恶性肿瘤者28例,良性肿瘤者6例,对比发现,18F-FDG PET/CT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均较MRI检查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 PET/CT检查可对淋巴结转移进行预测。结论 临床诊断乳腺癌的过程中,18F-FDG PET/CT检查与MRI检查在准确性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是,18F-FDG PET/CT检查可预测淋巴结转移,分期准确,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这一点MRI有所不知,临床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 乳腺癌 核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显像 诊断 淋巴结转移
【中图分类号】R5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8-0265-01
临床上,乳腺癌为女性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国外调查结果显示[1],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意识的增强,乳腺癌的发病率、死亡率一定程度上降低。在我国,乳腺癌依旧对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发病率居高不下,被称为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乳腺癌的早期筛查、诊断对于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的意义重大,目前已经收到广大学者的高度重视[2]。近期有文献报道[3],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中,影像学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MRI 、CT、乳腺钼靶射线检查等技术应用广泛,效果相对理想。本次研究中,出于对18F-FDG PET/CT与MR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比较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拟诊乳腺癌患者分别进行了18F-FDG PET/CT与MRI检查,并以病理结果为依据,对检查诊断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拟诊乳腺癌患者,共计选择其中的3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34-76岁,平均(45.5±13.4)岁,所有患者均无乳腺疾病史,在3天内患者分别接受18F-FDG PET/CT与MRI检查,在10天内进行了手术或者是穿刺活检,获得病理诊断结果。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临床检查,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拟诊乳腺癌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前均接受了18F-FDG PET/CT与MRI检查,并以病理结果为依据,对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2.2 检查方法
MRI检查:所需仪器为我院现有1.5T超导MRI扫描仪,扫描时患者采取俯卧位,保持双侧乳房自然悬垂在线圈内,对患者展开常规轴位、矢状面、冠状面扫描。扫描序列包括脂肪抑制FSE T2WI,快速小角度激发三维成像脂肪抑制T1WI动态增强扫描,而后立即开展双侧乳腺高分辨增强抑脂T1WI矢状面扫描。
PET/CT检查:所需仪器为我院现有回旋加速器及GE Discovery STE 多层PET/CT扫描机,检查前,患者应至少禁食6小时以上,血糖水平低于6mmol/L者给予FDG静脉注射,静卧休息45分钟后,展开PET/CT检查,先后对患者展开CT平扫、PET发生扫描,自头顶至股骨中段范围。管电压为120kV,电流为120mA,层厚为3.75mm。PET发射扫描接受三维采集,矩阵128×128。
所得影像学图像均经2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进行双盲阅片。
1.3 数据处理
在数据处理工作中,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患者年龄等计量资料经(±s)形式表示,统计分析中,计量资料对比接受t检查,计数资料对比接受Χ2检验,P<0.05视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视为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
敏感性= 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
特异性= 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
2 结果
2.1 病理诊断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本组34例患者中,确诊为恶性肿瘤者28例,包括有浸润性导管癌患者20例,浸润性小叶癌4例,导管原位癌2例,黏液癌为2例。良性肿瘤者6例,包括乳腺纤维瘤4例,纤维乳腺病为2例。本组28例乳腺癌患者中,发生淋巴结转移者共计11例,发生骨转移者1例。
2.2 MRI检查结果
本组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患者28例,MRI检查确诊24例,6例良性病变患者中,经MRI检查确诊4例。
2.3 PET/CT检查结果
本组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的28例患者,经PET/CT检查确诊26例,6例良性病变患者,经PET/CT检查确诊5例。检出淋巴结转移10例,骨转移1例。
对比发现,18F-FDG PET/CT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均较MRI检查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 PET/CT检查可对淋巴结转移进行预测。详见表1。
3 讨论
临床研究与实践证实[4-6],PET/CT检查实现了PET分子功能影像与CT解剖影像同机图像融合的效果,能够对病灶的形态结构、病理以及生理变化进行同时反映。病理研究显示,肿瘤恶性程度与肿瘤组织FDG摄取程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FDG摄取越明显,则肿瘤恶性程度也就越高。近几年[7-8],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渐完善,特别是PET/CT检查的问世,使得乳腺癌等诸多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率、肿瘤转移的检出率等得到显著提高,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国外曾有文献报道,采取18F-FDG PET/CT显像对乳腺癌局部复发、转移的诊断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发现,相对于常规成像,18F-FDG PET/CT显像技术要求更高,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84%,对于普通影像学检查而言,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则分别为85%、59%。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18F-FDG PET/CT与MR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比较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拟诊乳腺癌患者分别进行了18F-FDG PET/CT与MRI检查,并以病理结果为依据,对检查诊断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病理结果显示,本组34例患者中,确诊为恶性肿瘤者28例,良性肿瘤者6例,对比发现,18F-FDG PET/CT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均较MRI检查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 PET/CT检查可对淋巴结转移进行预测。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9-11]报道结果相似,由此我们可知,临床诊断乳腺癌的过程中,18F-FDG PET/CT检查与MRI检查在准确性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是,18F-FDG PET/CT检查可预测淋巴结转移,分期准确,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这一点MRI有所不知,临床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杨晓.钼靶摄片与核磁共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比较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3):21-22.
[2] 关山,张立军,燕飞,等.核磁共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9,16(09):522-524.
[3] 李国安.核磁共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09,11(09):80-80.
[4] 林桂芳.超声及乳腺透射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3,16(06):69-70.
[5] 于庆.浅谈核磁共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求医问药,2012,17(6下):720-721.
[6] 白得森.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哈尔滨医药,2012,14(05):396-397.
[7] 张丽.3.0T核磁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及其应用[D].长春:吉林大学,2011.
[8] 周英豪,张诗琳,周立艳,等.3.0T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与病理学对照研究[J].医学综述,2012,17(08):1276-1278.
[9] 林丽莉,吴湖炳,王全师.18F-FDG PET/CT显像对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诊断价值[J]. 重庆医学.2011,40(08):757-759.
[10] 齐典文,郭卫,杨荣利,等.18F-FDG PET/CT与传统影像检查寻找骨转移瘤原发灶的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14):1175-1178.
[11] 巩合义,和劲光,李宝生.18F-FDG PET/CT在食管癌中的应用[J].肿瘤防治研究,2011,38(07):840-842.
论文作者:罗作明 苏碧珊 赵龙 孙龙 吴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5
标签:乳腺癌论文; 患者论文; 病理论文; 淋巴结论文; 统计学论文; 影像论文; 我院论文;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