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审计的兴起与发展_审计学论文

行为审计的兴起与发展_审计学论文

行为审计学的兴起与进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进展论文,审计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行为审计学的兴起 行为审计学兴起于西方20世纪70年代末期,主要利用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成果对审计判断、审计决策行为等进行研究。据Bamber(1993)的统计,行为审计研究所占行为会计研究的比重由1987年的28%增加到1991年的58%,目前仍呈逐渐上升态势。国外关于行为审计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并以审计判断领域最为突出。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出现了更多关于审计师信息搜寻和信息加工影响因素、审计师能力与审计判断绩效以及影响审计判断绩效的环境因素(如责任因素、时间压力因素、审计任务重复频率等)方面的研究。但我国的行为审计研究仍然凤毛麟角,已有的文献也集中在审计判断方面。这些研究通常将审计判断研究纳入心理学分析轨道,较多关注审计师判断决策过程及个人主观因素,而较少将审计师行为与其面临的契约环境联系起来。如果我们将行为审计研究成果纳入审计契约框架中考虑,可发现会计师事务所的时间预算安排、绩效考核制度、审计团队管理模式、审计团队信息交流模式、审计程序结构化程度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审计师行为和判断绩效的重要因素。

Karl Hackenbrack和W.Robert Knechel(1997)对不同类型项目的时间预算安排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被审企业特征与预算审计活动类别和预算时间总数有着明显的相关关系:大规模和业务复杂的企业通常有着更长的时间预算,前者体现在实质性审计程序和关键审计步骤复核的增加,而后者则表现为非关键实质性审计程序的增加;金融类企业比非金融类企业占用更少的人力,这与Bamber和Schoderbek(1993)关于金融机构业务更集中、业务处理和财务系统自动化程度更高的结论是一致的;上市公司比非上市公司所需时间更多,增加的审计活动主要为项目计划、关键的实质性审计程序、复核以及客户沟通活动等。另外,不同层级的审计师具有不同的职责,如合伙人和经理通常不直接参与实质性审计程序和审计证据收集活动,而更多从事与客户沟通、项目计划、项目复核等活动。这为我们大体勾勒出了时间预算安排的基本情况和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的基本管理架构。

(二)行为审计学的进展与效果时间预算安排已被绝大多数审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视为非常重要的管理手段。Kelley、Seiler(1982)以及Fleming(1980)的研究表明,达到时间预算的要求是审计师的关键成功因素和绩效考核指标,而由此引来的时间压力则是员工跳槽的主要因素之一(Rhode et al.,1997)。在竞争加剧的审计市场中,事务所相互压低报价使得时间预算越来越紧张。在审计师行为方面,时间压力可能造成审计师提前终止审计程序、执行较少的审计工作、少报工作时间、过早签字或没有充足的时间研究会计准则的适用情况。Rhode(1978)年的调查发现,近60%的审计师承认曾提前终止审计程序,51%的审计师承认会低报实际工作时间以达到预算时间的要求。Kelley和Margheim(1990)发现时间预算的可实现度与审计人员的低报审计时间及其他审计质量降低行为存在负相关关系。Alderman、Dietriek(1982)以及Kelley、Seiler(1982)的研究表明不同级别的审计师对时间压力的敏感程度不同,提前终止审计程序和低报工作时间的行为更多的发生在较低级别的审计师身上。结合上文关于不同级别审计人员时间预算安排类别的研究结果考虑,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合伙人和经理较少直接从事执行审计程序的工作的缘故。当然,合伙人和经理的丰富的经验也能引导其以更有效的手段关注重点问题。在审计判断效果方面,Mcdaniel(1988)研究了时间压力与结构化审计程序二者对审计判断效率和效果的共同影响。其研究结论显示,时间压力的增加会导致审计判断效率提高但审计判断效果下降;低时间压力下,结构化审计程序能提高审计效率并达到更好的效果,而高时间压力下这种相关性却不显著。Brown(1990)、Bowrin(1999)等学者又进一步研究了时间压力对不同审计程序或不同特性审计任务的影响,认为复杂审计程序更易受时间压力的影响,随着时间压力的增加,审计师将更多精力投入详细测试程序中,而对一些舞弊迹象的关注减少,审计判断趋于不稳定。

审计程序的结构化程度以及其他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对审计师行为也有重要影响。如在绩效考核方式上,会计师事务所一般采用直接上司考核制,经理对高级审计员的正式评估对其职业生涯至关重要,因此,经理的领导模式对高级审计员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Belkaoui和Picur(1987)就认为,审计师最主要可靠的反馈来自于其直接上司。Lightner et al.(1982)则发现高级审计员和一般审计员低报审计时间的行为受经理要求和经理一贯作风的强烈影响。有些学者将管理学中的关怀维度和定规维度两种领导模式应用于审计领域,并得出了在高关怀低定规领导模式下审计师的行为更遵守道德规范、审计质量更高的结论。

在会计师事务所这种知识型组织,信息传递和知识学习顺畅程度对审计质量高低来讲具重大意义。一般来讲,知识获取可通过事前规则指导、事后解释性反馈(指对正确结果的原理给予解释)、事后结果性反馈(仅简单地给出正确结果而不解释原因)以及自我解释等方式。Bonner和Walker(1994)的研究表明,事前规则指导和事后解释性反馈二者结合能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但二者成本都较高;另外,不配合事前指导的结果性反馈是无效的。在审计实践中,有些审计程序只能在执行过程中学习,而很难通过事前培训得到全面的了解;当项目时间紧张时,高级审计员也无暇给予初级审计员以解释性反馈。以前年度底稿可以算一种事前程序指导,但需配合自我解释方法。Christine E.Earley(2000)提出,自我解释只有在结果正确的前提下才能完成,因此对以前年度底稿的正确性、完善性要求较高。当时间预算紧张时,自我解释和解释性反馈都无法得到有效保证,最终结果可能是被动复制上年底稿,而未能根据本年企业新信息动态完善审计程序、有效解决上年遗留下来问题。对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来讲,以前年度底稿不完善,当面临较大时间压力时,可能出现更严重的审计质量降低后果。

标签:;  ;  ;  ;  ;  ;  ;  ;  ;  ;  ;  

行为审计的兴起与发展_审计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