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品牌的逻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逻辑论文,品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3月20日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为什么中国已经是第十大出口国,却没有很著名的品牌呢?我为此感到惭愧。
作为主管贸易事务的政府官员,陈部长对中国品牌的全球影响力自然非常敏感。实际上,中国品牌“不给力”的状况,也与中国庞大的经济规模极不相称。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中国制造业产值也超美成为全球第一。但在全球品牌顾问公司Interbrand评出的“2010全球最具价值品牌100强”中,中国品牌无一上榜。
全球最具价值品牌
资料来源:Interbrand 2010全球品牌价值排行榜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曾说,“在国际交往中,索尼是我的左脸,丰田是我的右脸”。按照这一逻辑,鉴于中国品牌如此“不给力”,中国政府的官员们在国际交往时想必也会觉得脸上无光。
当然,脸面之外,强势品牌还意味着高溢价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麦肯锡公司对130家消费品公司的品牌实力与公司业绩的关系进行研究后发现,强大的品牌产生的股东总回报率(TRS)高出行业平均水平1.9%,而弱小品牌则比平均水平低3.1%。
按理说,中国崛起,必将随之诞生一批真正的世界级品牌,只不过我们还在路上。此时认真地梳理和思考一下品牌的逻辑,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成长。
廉价陷阱
强势品牌的背后,都有一条强大的价值链;设计、采购、制造、营销传播、销售等每一个环节上的卓越表现,共同融汇出优秀的品牌实力。品牌之间的竞争是整个价值链之间的竞争,是对价值链主导企业的价值理念、创意能力、管理水平的考验。
当然,无意于应对这种挑战的企业,可以选择以OEM的身份成为品牌企业价值链的一环。这也正是过去30多年中很多中国企业所走的道路,这些企业凭借顽强的创业精神和充沛的廉价劳动力,按照合同要求生产出亿万件商品。对于它们来说,成本和效率是两项最为关键的指标,因为品牌商一直在拼命压低采购价格,缩短采购周期和批量以降低自己的库存,把压力都甩到制造商身上。有些OEM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决定打造自有品牌时,往往很难摆脱成本领先的代工思维模式。
对于那些很早就立志于打造自有品牌的企业来说,资金的约束,经验的欠缺,与“优质优价”跨国公司产品的差异化区隔的考量,都使得它们无可奈何地走上一条“价格制胜”的路线,成本领先自然成为首要竞争策略。
因此我们看到,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主要手段,就是以低成本制造为基础的价格竞争。这种竞争模式让中国制造的产品遍布全世界,却也成为了在国际市场进行品牌竞争时一个跳不出去的陷阱。根据Interbrand的调查,在提到“中国制造”的产品时,有75%的人首先想到的是“廉价”。而廉价与强势品牌的关系无异于南辕北辙。
这正是所有中国品牌面临的残酷现实。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道路,因此走得更为艰难。一方面国际市场上根深蒂固的印象难以改变,另一方面,企业纠缠于价格战,因而很难致力于核心技术研发。由于这些企业已经建立了一套适应低成本制造的管理和生产体系,要打破以前这套体系,转向建立品牌的体系,无异浴火重生。对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脱胎换骨,靠品牌走向全球,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王传福是中国企业家中敢想敢干的代表人物,他领导的比亚迪勇敢地从IT制造拓展到汽车领域,并获得股神巴菲特的投资。作为一位“制造业基因携带者”,王传福可谓把成本领先的要义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是“集中、生猛、精细的模仿”,“人工+夹具”的半自动化生产线,还是“亲力亲为”的价值链垂直整合模式,都几乎完全颠覆了西方跨国公司自主研发、自动化制造和精细化分工及外包的运作模式。甚至在营销领域,比亚迪也敢于亲力亲为,当他们发现一幅地铁灯箱广告的制造成本仅2万元左右,而外包的报价起码在40万元以上时,决定所有广告都自己做,这样尽管广告会看上去“很土”,但是钱的确是省下来了。
尽管比亚迪一直在不断地用销量和市场份额反击外界对自己的质疑,这样的生产体系和价值链整合方式或许也可以与其定位的市场匹配,但是面向未来,在向高端市场或者更加复杂的产品领域拓展时,这种模式还能否适应,或者将如何转换到新的模式,始终是一个巨大的问号。现在看来,引领全球汽车方向的,还是丰田、福特、大众等按“老套路”经营的企业。
中国企业也在尝试通过收购现有国际知名品牌来弥补自己的短板,希望借此一步跨越与国际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市场的鸿沟,只是效果还有待时间检验。在收购IBMPC业务5年后,柳传志总结道:“收购IBMPC业务,我们最大的收获是得到了Think这个品牌!”只可惜,Think是Think,联想依然是联想,今年3月,柳传志走访旧金山,亲自为联想品牌造势,他承认,“除了Think系列以外,其他产品的知名度都很低。人家不知道Lenovo是什么”。据联想最新公布的2010/2011第三季度财报:以商业客户为主的Think产品销售按年上升23.6%,占集团整体销售额上升至64%。显然在那场著名的大收购之后,Lenovo品牌并没有因此而光荣绽放。
基本功
星巴克CEO霍华德·舒尔茨曾说过,“建立一个影响久远的伟大品牌,首先是要有一个有吸引力的产品。这一点无可替代。”这在许多著名品牌身上都有体现。以耐克为例,其创始人费尔·奈特关注的是耐克鞋对运动成绩的提高作用,在跑步鞋成为一种时尚和街头休闲鞋以后,耐克依然致力于技术领先。广告可以帮助扩大品牌知名度,但是只有过硬的产品才能夯实品牌美誉度的基础。
要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就需要在全球层次上确定产品或服务的优越性。消费者对全球性的品牌有着非常高的期望,他们认为这些品牌不仅是公认的,是品质最佳的,而且这种表现会始终如一。
福莱(中国)国际传播咨询公司中国区总裁李宏表示,一个品牌从被知晓到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品牌,需要长时间的投入,企业在对外传播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讲好产品的故事,而只有把产品做到最好,才有好的故事跟受众分享。
关于产品质量的认知已经困扰中国品牌好多年了。“便宜,但是容易出问题”是对中国产品的常见的描述。这一点不只在那些山寨产品中随处可见,在那些国际市场中崭露头角的中国品牌身上,也依然存在。
上世纪90年代,海尔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十几年来,海尔主要通过缝隙产品、差异化的产品打进国际市场。它为美国学生设计的电脑桌冰箱很受欢迎。在日本,海尔为单身女性设计了“个人洗衣间”洗衣机。海尔小冰箱在美国已占据小冰箱市场50%的份额,但销售主流产品还有困难。美国海尔公司的一位技术总监曾表示,海尔在中国有很强大的售后服务网络,一旦用户的冰箱出现问题,海尔可以立即派人前往维修。而这样的模式并不适合美国,美国用户普遍希望自己购买的冰箱“完美无缺”,一旦发现自己的冰箱出了问题,他们一般会毫不犹豫地扔掉旧的买新的。“所以,对美国消费者来说,售后服务不那么重要,而质量却至关重要。”为了适应美国的要求,他们必须对冰箱装配线进行重新设计。
海尔的这个变化,在于适应美国消费者的要求。其中一个重要的启示在于,要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品牌,在国际上不同的市场中,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都要具有行业领先性,要经得起全世界消费者的考验。当联想在苹果之后亦步亦趋推出乐Phone、乐Pad的时候,当阿里巴巴在B2B服务中纵容欺诈的时候,当美的紫砂煲用普通泥巴做原材料的时候,让人如何将这些中国领先的品牌与世界级联系在一起?
新机会
1957年,丰田带着第一辆车Toyopet进入美国市场,美国人并没有把它放在眼里;1968年,丰田开发出的新Corolla,成为美国最畅销汽车品牌。1953年,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第一次到美国,大受震动,“想要在这样一个国家销售本公司的产品,简直就是不可能”;1968年,索尼推出革命性的特丽珑显像管技术,索尼电视席卷全球。也就是在1968年,日本的GDP第一次排名全球第二。
所以,再大的差距,也不意味着没有机会。在欧美日市场上,中国品牌同样可以继续不断尝试,积累经验,捕捉时机。而在新兴市场,眼下正是大展拳脚的机会。随着新兴市场的迅速崛起,在新兴市场成功已经成为全球成功的关键一步。咨询公司WolffOlins的顾问Melanie McShane表示:“在过去,通过主导美国市场来确立全球品牌的地位是有可能的,这一点正在迅速改变,现在你必须占据亚洲市场第一。”
至少在短期内,新兴市场对中国品牌的机会更为现实,因为这些市场相对发达市场更能接受中国产品“低价”的定位。另外,随着中国在区域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亚太经济体)和紧密跨区合作(非洲、俄罗斯和中东),中国产品在这些市场的机会不言而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约翰·奎尔奇教授也建议中国品牌从邻国开始起步,以竞争较不激烈的二级市场为跳板,逐渐向欧美国家拓展。
事实上,中国品牌已经在新兴市场取得不错的成绩。据IDC的调查,联想在2010年第四季度首次超越戴尔成为印度市场第一大PC供应商,二者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1.8%和19.2%。
除了新兴市场,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也是中国品牌的一大机会。这些新领域里的企业天然地具备技术上的创新性,而且生来就面向全球市场,与全球资本市场也息息相通,再加上国家政策的适当扶持,在这些领域,有机会出现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品牌。
对所有中国品牌来说,更大的机会在于,在技术进步和互联网的作用下,大的商业环境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为所有的品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各类电子商务、社交网站快速发展和普及,大大缩短了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这让企业能够快速了解全球消费者的需要,听取他们的意见,推出自己的产品,迅速响应市场。以前,中国企业要建立全球的销售网络,是个巨大的挑战,而如今原有的营销方式、销售渠道都在被互联网改写,像Zappos这样的品牌,可以借助网络的力量快速崛起,这对中国品牌来说,同样是巨大的机会。在互联网上播下的种子,能够以让人吃惊的速度成长为一棵大树。
赶紧播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