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的孙鸿海帝国_郭台铭论文

郭台铭的孙鸿海帝国_郭台铭论文

郭台铭的新鸿海帝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帝国论文,鸿海论文,郭台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鸿海总部移师上海

同很多EMS(电子制造服务)企业一样,鸿海也是全球布局生产。但鸿海有自己的“独门绝活”。郭台铭总结为“一地设计”、“三地制造”、“全球交货”。从美国、印度、越南、俄罗斯到中国大陆,放眼全球各地,都看得到鸿海的生产工厂。其北美、欧洲、亚洲全球征战、布局的步伐颇像制造业的“成吉思汗”。今年开始,除中国大陆之外,鸿海打算在捷克成立第二座液晶显示器厂,还在8月宣布在越南建立一个基础电子元件工厂,并计划在接下来五年里在越南投资50亿美元。

作为鸿海主要生产基地的大陆,今年以来屡屡得到郭台铭的青睐。在其所有投资项目中,最瞩目的是上海。

郭台铭亲自拿设计图督阵

占地约2.59平方公里的深圳龙华科技园区,过往一直被视为郭台铭在大陆的企业帝国的核心。落户于此的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约有员工27万人,相当于美国新泽西州纽瓦克市的总人口,《华尔街日报》称之为“世界最大的工厂”。10处大型员工食堂每天提供15万份以上的午餐,每顿午饭要用掉10.6吨大米。不过,鸿海集团未来在大陆的生产及行销中枢将移到上海。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陆家嘴金融公司”)表示,在郭台铭心中这块编号“B4—2—1”的“世界总部”位在滨江大道左侧,右方紧邻金茂大厦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花旗银行中国总部所在地的花旗集团大厦也在附近。这块地的土地面积达9000余平方米,未来计划建成楼面面积近50000平方米,上海称之为“鸿海项目”。

命名为“鸿海集团中国(大陆)总部大厦项目”的这栋办公大楼,郭台铭曾多次参与谈判,还特地请来了英国最知名的建筑事务所设计。以该栋大楼的所处地理位置来看,足以媲美目前小陆家嘴的滨江标志性写字楼花旗集团大厦。郭台铭近期前往上海时,曾亲自拿出设计图和当地人士讨论,并证实这个“世界总部”主要功能在行政及财务运筹。

上海陆家嘴集团的资料显示,鸿海于2005年1月10日,便与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鸿海集团中国总部大厦项目土地使用权转让”意向书。在2005年12月28日上海市政府发布的“浦东加速陆家嘴金融中心建设”一文中,也明确出现了“鸿海项目”字眼。

据陆家嘴功能区域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鸿海在2005年四五月时就已和陆家嘴集团草签下这块地,七八月时还委托了设计公司就地块设计方案和管委会进行过讨论。据悉,鸿海高层和上海市政府都对此合作项目寄予厚望,重视程度很高。知情人士透露,“虽然还需经过一些程序,但鸿海项目已基本确定。”

“这块地拿得很轻松。”消息人士表示。据台湾《工商时报》报道,因为鸿海在全球IT制造业中的显著地位,加上其在大陆非常可观的投资规模,鸿海此次拿地符合上海市政府的相关优惠标准,不需经由公开招标而可直接取得用地:而且又符合“总部经济”政策,其相关地价、容积率等指标大幅放宽。由于鸿海拿地时间早,预料地价早已翻倍。

“为赶在世博会前竣工,鸿海总部可能下半年就动工,赶在限建前完工,”消息人士说,由于受到黄浦江沿江建筑限高的制约,“鸿海项目”建筑物的规划高度约为80米。虽然鸿海对外称此“区域总部”或“中国总部”,但郭台铭确曾亲口叫它做“世界总部”,显示郭台铭确有将上海作为其运筹各地总部及事业群的“神经中枢”。

目前鸿海在大陆的总部设在深圳富士康龙华科技工业园,这对于鸿海管理其不断扩张的大陆生产基地来说,并不是特别便利。

小陆家嘴未来“钱景”更诱人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载体,是国际金融集团落脚地,鸿海的“世界总部”落脚于此地,便于该集团在金融方面的运作。“鸿海项目”的建筑面积约50000平方米,是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极品”,邻近都是甲级写字楼(办公大楼)。

戴德梁行(上海)写字楼部董事刘小华表示,陆家嘴是上海市规划的重点发展金融产业、国际贸易的现代服务业集聚中心。中国人民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上海证券、美国花旗银行等几十家著名的中外金融机构都在区内建造了自己的大楼。中国建筑总公司、葛洲坝集团等大批企业集团也入驻该区。

据戴德梁行统计,目前在上海每年40万平方米写字楼需求中,金融机构占据主力,而其中大多数金融机构在上海的办公场所首选陆家嘴。到2005年底,浦东云集了360家中外资金融机构,其中中资120多家,外资230多家,绝大部分都在陆家嘴。

戴德梁行统计数据还表明,截至2006年4月,陆家嘴金融中心平均租金在0.88美元/平方米·天,较之南京西路、淮中西段几乎已达1美元/平方米·天的租金,还有升租的空间。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鸿海的CFO几乎长驻上海,这看得出上海对于鸿海的重要功能。鸿海一位高层说,“总部的人(指郭台铭)在哪里,总部就在哪里,总部在郭台铭的心里。”

据上海的知情人士说,鸿海是全球企业,必然要架构全球整合的营运模式。“这好像IBM在上海设亚太区域总部外,也在深圳设全球采购总部。”

近年,IBM、戴尔、苹果等大企业纷纷将亚太区总部迁往上海,显示大陆已取代台湾成为亚太信息产业市场中心。该人士说,从功能及发展看,上海成为大企业区域或世界总部并不难理解。台企联会长张汉文表示:“立足大陆,面向世界。大企业都会这样想,这是大势所趋。”

引发台企总部过海潮

“我们是领头羊,后面跟随来的台湾科技产业、各类人才会越来越多。”郭台铭说。

在鸿海大陆布局的地方,大批配套产业跟进,仅山西的跟进企业就达百余家,更多在鸿海的区域据点中,看到自己企业的未来。

鸿海签署陆家嘴地块协议之后,也有很多台企也相继在上海拿地设点,“除了地理优势外,上海的国际惯例、与国际法律接轨程度成为衡量的重要因素”。

旺旺集团就在上海闵行区设立其中国大陆地区营运总部。旺旺集团副总林风仪表示,目前其90%以上的市场在大陆,管理、营运中心必然也应设在大陆,上海是最合适的选择。

项新集团也考虑在上海设立流通事业总部,实现天津和上海双总部计划。统一集团也已在上海长宁区购地,希望配合明年香港挂牌上市时,正式启用中国大陆区总部。

“目前来看,台企迁移总部的浪潮已是大势所趋。”《经济观察报》引述台企联会长张汉文的话说,“由于两岸的贸易障碍,很多企业不愿将总部设在台湾,以绕地投资的方式来应对台湾当局责难,纷纷在大陆建设总部,不仅产生群聚效应,更使上下游产业链得到发展。”

鸿海布局大陆路线图

“与中国经济成长同步,甚至超越”,是不少台商的梦想。对郭台铭来说,大陆不仅是个竞争激烈的大市场,更是圆梦、做梦的基础和平台。

鸿海精密是台湾上市企业,与客户交往时则多用富士康(Foxconn)这个名称,其全球总市值超过700亿美元,员工总数超过30万人,并在全球获得15300余件专利,是全球第一大电子制造商。目前公司市值已经达430亿美元,相当于其全球十大竞争对手的市值总和。

在武汉再造一个“光谷”

近几年来,鸿海富士康立足大陆的发展策略已相当明显,3C电子、无线、网络等8个事业群的触角,早已延伸到大陆各个主要经济重镇。从去年到今年,单是投资额加起来已不下百亿美元。作为全球3C(计算机、通信、消费性电子)领域最大的代工企业,善于点兵布阵的郭台铭频频出现在秦皇岛、武汉、营口、廊坊、呼和浩特等地,在大陆先后建立起16个工业园区,累计投资达40亿美元,总累计出口额300多亿美元。

从去年起,郭台铭的投资案包括:2006年7月,签下3项18亿美元的投资案,投资山西影视城及铝镁合金生产厂;12月,和武汉东湖开发区签协议,投资10亿美元建立产业园区。经过数年扎根,鸿海已形成北、中、南三大产业重镇,分别为深圳的信息产品制造基地、北京通讯研发及武汉30亿美元的光通讯“凤凰计划”。

对武汉东湖高新开发区来说,富士康的到来相当于再造一个“光谷”,是武汉继武钢、神龙之后的又一重大项目。2000年5月8日,湖北省委作出了建立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武汉·中国光谷)的战略抉择后,武汉更加绞尽脑汁要把富士康拉来,开出了很优惠的价单和条件。2005年2月7日,时任武汉市委书记陈训秋宴请来武汉过年的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代表郭卫平,还给郭台铭写了封信。郭台铭看完信后,立即给陈训秋回了一封信说:“武汉是个很有感染力的城市,武汉人的热情让人感动,有机会我一定要到武汉看看。”3月初,郭台铭的夫人林淑如突然去世。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唐良智迅速带队连夜飞抵深圳,到深圳龙华科技园所设立的灵堂参加了悼念活动,再次感动了郭台铭。武汉方面的努力最终也得到了回报。

将南京基地打造成“印度硅谷”

从2007年起,鸿海布局大陆的脚步更加快了。从在南京、廊坊、武汉、沈阳、营口、秦皇岛,到呼和浩特、南宁、淮安等地,整体投资金额超过了40亿美元。

2007年1月,鸿海在大陆的首个软件基地落户南京,这标志着鸿海在大陆的投资完成了从单纯的硬件迈向硬、软件兼顾的过程。“我们有信心将南京软件基地打造成为如印度硅谷——班加罗尔的超一流的软件园。”郭台铭前往南京,为鸿海大陆首个软件基地揭幕时斗志昂扬,计划5年内培养出3万名软件工程师,输入鸿海各区域。目前,200多人研发队伍已在南京投入运行。这显示郭台铭的心中已有另一番盘算,鸿海未来将不仅仅是制造业王国。

环渤海经济圈成为第三重镇

2月,郭台铭又跑到河北廊坊、秦皇岛及辽宁营口科技园。鸿海计划在廊坊投资12亿美元,逐步开发占地6000亩的大型科技工业区,主要用于发展手机及手机配件产业。同时,鸿海在秦皇岛的项目开工,计划在3年内投资10亿美元,建设高端电子产品生产和软件研发基地。这些动作显示郭台铭已把环渤海经济圈视为珠三角及长三角之外的投资重镇,其中,秦皇岛的基地将被打造成鸿海在大陆创立的第16个工业园区。

4月,鸿海的足迹再次深入华中,斥资10亿美元,为武汉科技工业园奠基,一期占地面积4500亩。产品包括机壳、计算机准系统、汽车零件等。富士康科技集团副总裁简宜彬表示,这将成为集团设在大陆的第二大产业园,也预备将武汉打造成全球最大的数码相机制造基地。

同在4月,富士康宣布投资10亿美元建立的富士康(沈阳)科技工业园开工。富士康在中国东北区域首次投资的这个园区,计划对IT和电子行业用纳米铜及汽车镁合金零部件进行研发与生产。是富士康集团进入大陆以来首次进军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同期,辽宁营口的科技园奠基,规划占地3平方公里,总投资额10亿美元以上,是在大陆建成的第11个工业园区。

8月初,郭台铭斥资300亿元,在呼和浩特建电脑半成品组装厂,厂房占地3000亩,10个月内就可投产,进行半成品组装,其产品可借此从中国大陆拉进俄罗斯、欧洲等地,比海运时间整整缩短一个月。这说明在鸿海的投资版图中,呼和浩特就是进入欧洲的跳板。

8月底,富士康淮安科技城项目一期工程即交付使用,10月底便可正式投产,鸿海表示,第三季度末将会再增资近3亿美元,兴建电子产品生产项目,计划用5年时间建成富士康(淮安)工业城,计划用地3000多亩,用工10万人左右,该项目总投资达25亿美元。

抢进广西建物流系统

9月,富士康集团宣布已在南宁注册成立南宁富宁精密电子有限公司,正式进驻北部湾。在五六月间,郭台铭亲自深入大西南,和广西当地领导频频会面,物流园区、收购铝矿山等逾40亿元的投资案渐渐浮出台面。此前,富士康已宣布在广西南宁投资30亿美元,在铝材深加工、电子信息、环保节能、新型材料等产业开展全面合作。其中今后5年电子信息产业年产值将达到500亿元人民币以上。

郭台铭认为,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泛珠三角经济圈的构建、北部湾经济区的启动,使南宁越来越受到台商的青睐。富士康集团产业投资广西方案,总体上与广西的发展战略相吻合,双方具有很好的合作基础。富士康进入广西投资,有利于发挥广西资源优势,形成完整产业链。

郭台铭还提出在南宁投资建设六大园区的设想:南宁南南铝材加工区、南宁富士康铝材精密深加工区、南宁富士康电子园区、南宁富士康环保节能科技屋制造区、南宁富士康赛博数码广场和南宁富士康环保节能样板(示范)小区。

郭台铭还计划投资40亿元在广西兴建物流体系,以此利用边境优势发展在越南的制造产业。该物流体系主要集中在广西崇左,距越南仅100公里左右,鸿海希望该物流中心联结越南与大陆,以越南为生产基地,降低成本,穿越边境发展3C电子产业。广西区崇左市副市长雷庆表示,郭台铭的计划应是在越南做产业,在广西做物流,边境设商贸城也是着眼于物流。

目前郭台铭仅是有投资意向,不过业界推测其敲定时间不会太久。业界推测,鸿海认定2010年“东协十加一”正式启动后,经过“友谊关”将东协各国产品转运广西、进入大陆销售,是成本最低的一条线。加上自由贸易区成员将彼此享受零关税,本地厂商投资报酬率将大幅增加,因此才将投资目标放在广西。

此外,郭台铭频频在各地安营扎寨,除了建设新的园区,也加大对天津、太原、晋城等原有属地的投资,并在今年秋天与惠普共同投资5000万美元,在俄圣彼得堡设立世界级电脑加工厂,同时布局越南,预计投资数十亿美元。

未来3年将收购48家公司

大陆愈加完善的投资环境,也为鸿海这个繁荣兴旺的制造业帝国带来了洼地效应。

市场调查公司Electronics Trend Publications的研究显示,全球EMS市场将在未来的几年内,继续大幅增长,在未来5年EMS的收入将翻倍,到2011年将达到4420亿美元,而在2006年,EMS的收入是2230亿美元。今年相比去年将增加17%。此外,ETP最新的研究表明,去年亚洲工厂占有EMS产业54%的产量。因此,鸿海发展壮大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亚洲的布局尤其关键,而中国大陆的新布局对决定鸿海未来成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鸿海不仅跟着大陆经济发展,产业也随之多元化及规模化。占领大陆市场等于握住所有的国际订单,这或许是郭台铭加速布局大陆版图的主因。可以预料的是,未来通过快速收购相关企业,利用上海“世界总部”的建立,对鸿海相关企业在大陆上市或资金运筹都将更加便利。

鸿海高层表示,旗下的8个事业体计划在未来3年各自至少收购6家公司,这也意味着在未来3年,至少还会有48家公司加入“鸿海帝国”,外界认为,这将是鸿海再造另一个“兆元奇迹”的关键。

欲与阿里巴巴联姻做电子商务

除了制造业,鸿海也对电子商务表现出了极大兴趣。今年9月16日,郭台铭应阿里巴巴之邀,以嘉宾身份出席“中国网商节”,并发表演说。其演讲主题为“强势管理踏实长大”,向广大中小企业讲述鸿海集团如何凭借代工,造就经典传奇。

阿里巴巴掌门马云与郭台铭此前曾有过多次接触,消息人士透露,双方正在寻求实际商务合作的可能性,双方有可能成立新的实体进行运作。从双方合作的意义来讲,鸿海编织的国际客户关系网和市场开拓经验对阿里巴巴的国际化布局而言将是一个很好的帮助;阿里巴巴在电子商务领域的积累和市场营销经验,也将为鸿海集团提供不错的样板。

而据台湾媒体报道,鸿海发言人丁祈安表示,通路本来就是鸿海重点发展事业之一,各种合作(包括虚拟通路)都有可能、也很欢迎。对于鸿海未来是否涉足电子商务,或是与阿里巴巴有进一步的合作,丁祈安表示:“鸿海对于各种合作都很欢迎,也乐观其成”。

巨型“地主”纳税少工资低

在台湾IT界,郭台铭被称为“CostDown Terry”(低成本的泰瑞——郭台铭英文名),之所以得此称号,是因为鸿海一直奉行节俭的公司文化。大陆的人力优势和土地价格优势,正是郭台铭垂涎万分的。

从职工的收入来讲,华为的员工一般都在3000元/月以上,而深圳富士康员工只有800元左右。深圳市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从1990年代就开始关注深圳劳工人群,并对富士康做了长期调查。他指出,“从1990年代到现在,包括富士康在内的台资企业劳工的基本面一直没有多大变化”。

鸿海在各地大肆圈地的动机,也备受质疑。事实上,台湾的制造型企业,在台湾社会转型中曾尝到由土地性质转换带来的甜头。很多企业来到大陆后也会大幅圈地,期待在工业用地到商业用地的性质转化中升值。鸿海手上的大把土地以及陆家嘴黄金地块项目,都曾给人有“圈地晒太阳”的揣测。对此,鸿海发言人丁祈安曾经表示,鸿海“迄今没有投入过房地产行业”,名下的所有用地将全部用于员工福利改造。但这并不能改变鸿海已成为大陆巨型“地主”的事实。

媒体也曾经查证,郭台铭透过旗下的赛博数码广场,除了经营济南、南京、重庆等3C卖场,还投资这些卖场的房地产。郭台铭2002年入主赛博数码广场,2004年7月开始,赛博数码广场自通路市场跨足房地产。赛博数码广场第一次投资房地产,从山东济南店开始,兴建房地产并开设卖场,效果很好。赛博数码广场还和武汉大学合作,由武汉大学出地,赛博数码投资兴建大楼,有20年的使用权,租金收入估计比卖3C产品好。赛博数码广场有时也会自己兴建房地产或购买全部或部分建物。

另外,一位深圳龙华的官员透露,同为高科技企业,华为2006年以460多亿元的产值,上交国家财政49亿元;而年产值高出2000亿元的富士康,在享受大量税收优惠后,“财税贡献微乎其微”。

标签:;  ;  ;  ;  ;  

郭台铭的孙鸿海帝国_郭台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