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法。构思的提出成为中考作文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作文中发生的某些问题,也要根本性地处理相关的问题。构思是对一篇文章全体性、全局性的把握和设计,这也是对我们思想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中学语文 作文教学 语文教材
构思,是指作文时从材料积累、确定主题与文体之后,包含从怎样提炼与表达主题,到材料选用、构造安排、拟制提纲等一连串的思维活动。一般来说,构思就是作文选材经过对所选的材料实施分解与组装。所以,对于作文教学,我不愿在之前的层面上用相同的方式说一些大体一样的话,而只想用最简单的、最直观的、最可以操作的形式说:“用艺术的思维形式来构思作文。”
一、让性灵变成构思的灵魂
这里说到的性灵,最关键的思想是重组学生的思想系统,引导学生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基本上建构自我的认知系统。要重视生命体验,唤醒自我意识,张扬个性,描绘生命的五彩斑斓。各个学生都有必然的思想积累,但在经验积累层面是更大程度上停留的,缺少视野,缺少科学性的验证,没有相关的办法论知识的补充,非常难有一个“大人生、大境界”。而这一问题我们要从社会角度再来审视,目前社会很多倡导社会价值多元化,加快信息传播速度,学生思想的复杂程度不用想就知道,又怎样期待学生在作文这片天地能展示多少“真性情、真自我”呢!因此,我们要牢牢抓住这一阵地,主动挖掘学生内心深处最纯粹、最本真、最美好的东西,他们的内心世界就用这份美好来浸润,用主流价值系统解读他们的生活,主动建构属于他们的精神世界。
二、选择的材料要严
1.要围绕主题实施选材。既要选取,就得有一个规范,要依据文章的要求,在自己的“库房”中取舍材料。要突出材料的艺术色彩,同时也展现学生的艺术素养与艺术才能。俄国文学大师契科夫说过“要在石头上刻出脸来,不就是把这块石头上不是脸的地方踢掉而已了”。
2.选取的材料要新颖。文章要形成生动的艺术结果,要吸引人、打动人,要有耳目一新的美感,这就需要材料必须要新颖。试想,在以“感人的事”为主题的作文中,不是写妈妈冒雨送伞,就是写爸爸黑夜背“我”步行去看病。别人用过千百次这种几乎没有创意的素材,读起来枯燥乏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又如何可以引人入胜呢?
3.材料的选择要主动健康。不健康的东西,常常给人的印象相对深,但“丑”的东西却是它要反映的,不可以为了一个“新”字而选取糟粕,形成负面的影响。一位同学在以“难忘的事”为主题的作文中,写了自己帮助一位逃犯逃命的经过,材料的“新颖”确实让人震惊,“难忘”也表现得非常深刻,如此良莠不分的材料,犹如一颗“金玉其外,败絮其内”的果子,食之让人中毒,读之让人引入歧途,又如何可以引导人们踊跃向上呢?
三、丰富自身,在实践中提高素养
对于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的发展方向第一要丰富本身的知识,充足挖掘自我的潜在资源,而且适当运用外部资源。只有在自己知识获得丰富,才可以育人。作为一个授业者,我们始终遵循的原则就是:假如你要给别人一杯水,你就要有一桶水;假如你要给别人一桶水,你就要有一盆水。这说明本身的积累是关键的,但同时也要充分地发掘自我的潜在资源,它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形式办法和行为。但是这种潜在的资源却是自己不能感受到的,甚至不知道它也会限制着自己平时的教学。一般状况下,教师可以感知自我潜意识的限制,是和他能否可以理性地投入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成正比的。因此,教师充分发掘自我潜在资源,是提升素养的重中之重。
四、语言表达要创新
很多出色作家的出色作品都是语言锤炼用心下过一番的苦功,都力争语言的创新,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与特别的语言气势。教师指导学生语言创新先要学习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重复吟诵,认真品味,以语言大师的代表作品为养料滋润自己。同时还要向生活学习。生活中常有很多生动形象,简洁清楚的通俗语言。多学习日常用语并借鉴应用,经常可以收到奇效。语言创新的前提是语言要正确,语言的逻辑规律要遵守,正确无误地表达思想内容。要创新一定要让语言鲜明、生动。“鲜明”就是要让文章的语言感情色彩褒贬分明,不可以含糊其辞,要充足施展它的表达结果。“生动”就是指语言的艺术性,这表现在语言应用中要具备最大限度的生动性与活泼性。生动的语言可以真实而适当地再现说话人的语气、声调、感情、神态;可以注意句式的选用与变化;可以合理地应用各类修辞办法与表现办法,让语言自然和谐,富有创造性。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难关就是作文教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想要收到优良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教师要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想方设法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生活。所以,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踊跃性,持续地构思,才可以提升作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州名师编写组 中考新航标(语文).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12。
[2]朱学坤 徐武汉 等 语文的诗意.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11。
论文作者:杨洪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10月总第17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7
标签:语言论文; 材料论文; 构思论文; 生动论文; 学生论文; 他们的论文; 思想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10月总第17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