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汽车工业准备好了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贸组织论文,准备好了论文,汽车工业论文,中国加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参加世贸组织是好事,只要有所准备,措施得当,加入世贸组织,就能促进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所谓措施得当,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要明确我国参加国际竞争的主战场。
二是要根据主战场的情况,制定正确的竞争策略。
1 正确选择竞争的主战场
现在人们都说我们要参加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但并没有提到我国参加国际竞争的主战场应选在哪里?也有人认为参加国际竞争就是打出国门去。
美国有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美国进口汽车的数量超过了美国汽车的出口数量。于是美国汽车工业将本土市场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主战场。在本土市场上和外国汽车一比高低。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而千人拥有汽车数是世界最低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迅速发展,12亿城乡人民对交通工具的更新换代的要求日益迫切,各跨国公司都认定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潜在汽车市场,也都已开始实施在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策略。现我国已建立了49家中国和外国合资的汽车公司,还有213 家中外合资的汽车零部件公司;一些大公司纷纷在报刊上连篇累牍地刊登关于介绍本公司全系列产品和介绍本公司业绩的广告文章;各公司的驻华经理纷纷在报纸上亮相。只等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敞开国门,他们的汽车就一拥而入。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再侈言等待学习培训好了再打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就显得十分不合时宜了。一旦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汽车市场就是世界汽车市场的一部分,不管你愿不愿意,有没有准备好,而竞争是不容商量的。
所以我们现在就应下定决心,在中国这片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参与国际竞争,和外国汽车一比高低。
第一个问题是我们有没有竞争的实力?
一个由政府组织的研究报告表明:同在年产140 万汽车时汽车生产的五大要素中:人力资源、知识资源、物力资源、基础设施这四个要素,我国目前的条件都优于日本、韩国,只有按人均计算的资金这个要素我们低于日本、韩国,但那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我国高出日本、韩国许多倍。所以只要我们政策得当,集资的能力仍是很强的。
进一步比较,日本、韩国是在海外进行国际竞争的,我们今天是在本土进行国际竞争,我们的竞争条件要比日本、韩国优越得多。
第一,我们的汽车买主是我们熟悉的中国人,不是外国人。
第二,我们造的汽车的使用条件,是我们熟悉的中国使用条件,而不是外国的使用条件。
第三,在中国使用的汽车所需要遵循的汽车法规是中国政府制定的而不是外国政府制定的。
第四,十五大报告和十五届三中全会报告都指出了中国汽车工业如何为12亿中国人民服务的方向。
2 要制定正确的竞争策略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田忌赛马的故事说明了任何一个强方也有弱项,弱方也有强项,在竞争中用自己的强项对付对方的弱项,就能在比赛中取得胜利。
花冠牌低挡轿车能在美国市场上站住脚,就是因为美国汽车公司嫌低挡车利润低,放弃了低挡车市场,丰田公司就下功夫造好技术要求低的低挡车花冠牌。韩国汽车能在美国市场上抢占原是日本车的份额,就是利用韩国工资水平低于日本、日元又在升值的机会。这是我们都看到的两个以弱胜强的成功范例。我们既然要在中国市场和外国汽车进行竞争,就有必要先弄清在中国市场里对方的长项在哪里,短项在哪里,我方的长项在哪里,短项在哪里。这就要从1998年中国机动车市场的销售情况的分析开始。1998年中国机动车市场共销售机动车1324万辆,其中摩托车886万辆占69.9%;三轮农用汽车246万辆占18.6%;大、中、轻型载货汽车51万辆占3.8%;轿车51万辆占3.8%;四轮农用汽车46万辆占3.5%;微型客车,载货汽车23万辆占1.7%;大、中、轻型载客汽车21万辆占1.6%
售价在1万元以内的前两类机动车占了中国机动车市场的88.5%, 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1)产量占世界第一位的摩托车,从1980年的年产5万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12亿城乡人民交通工具上更新换代的高潮到来,以年50%的增长率,连年翻番,到1996年年产量达1000万辆,下一步棋该如何走?可以看看原摩托车王国的日本摩托车发展的历程。
1973年日本摩托车的产量为376万辆,到1982年逐年升高到706万辆。以后又逐年下降到1993年的319万辆。80 年代的几百万摩托车买主到哪里去了?原来部分摩托车买主转向轻四轮车了。一辆排量120mL 的摩托车的售价为30~40万日元,一辆排量660mL的轻四轮车的售价是60 ~80万日元,都在百万日元以内,这属于一个消费层次。买主转向了,生产厂也就跟着转向,原来也属摩托车四大家的铃木公司、本田公司也就转产轻四轮车了。
中国摩托车主是怎样想的呢?中国的摩托车主希望多两个轮子,好提高安全性,有个驾驶室,好挡风遮雨,能载重200~300公斤, 售价2~3万元。天津市已出现日本本田公司生产的单人三轮摩托车。 有前风档,顶盖,可以档风遮雨,两个后轮提高了安全性,一个后货厢,有锁,可载100~200公斤货物。原来中国、日本的摩托车主人有着同样的要求。
日本90年代已经年产四轮汽车1000多万辆,摩托车还年产300 多万辆。我国人口是日本的12倍,年产摩托车1000多万辆不算多,这两年降一点是没有适应好市场之故。今后第一是要保持并发展这个大市场,第二是要发展接摩托车班的轻四轮车市场。
关于保住和发展摩托车市场,关键是要改进摩托车发动机,发动机好,摩托车就好。摩托车能适应大城市的堵车环境,在城市中还有发展余地。要进城的摩托车一定要抓好废气净化,在北京实行的废气治理推动了全国的废气净化技术的研究,摩托车工业应当在摩托车废气治理中抓好发动机的改进,这正是摩托车工业的薄弱环节,摩托车发动机的机内净化技术不同于轿车发动机。
中国摩托车在农村、中小城镇使用的达几百万辆,在大中城市中使用的也达几百万辆,理所当然应根据中国国情分别制定不同的净化标准。不能自己捆自己的手脚,给人以可乘之机。
摩托车要分流,要发展变型车、出口车,要搞多品种,要发展代燃车、电动车,各厂搞分工合作,老百姓要的我们都要发展,这样一来,年销1000多万辆也不算多了。提高性能和质量,将进口摩托车的市场抢回来,这比价格自律好多了。
我国目前要发展摩托车后的车种,可以有三种选择:①将目前的微型汽车当作摩托车后车种。什么都不要动,只是发动机性能落后,汽车的性能也落后,日本轻四轮发动机的升功率很高,用化油器的可达42瓩,用电喷增压的可达72瓩,所以能出全轮驱动车及多种变型车。
②将目前的微型车用发动机三缸改二缸,四缸改二缸,并提高升功率,而生产线可以改动很少,载重量恢复轻四轮车的
200 公斤(厢式车)
────────。
350公斤(载货车)
③引进日本轻四轮发动机设计,充分利用国内已引进的生产线生产超微型发动机零部件以节约投资及缩短生产准备周期。
这三种方式可以分别由各个企业采用。 摩托车后车种的市场可达200~300万辆/年。如果政府也出台一个类似日本轻四轮车法的超微型车法。鼓励国产汽车公司开发生产超微型车。使中国这个弱势方有了长项。我们就可取得竞争的胜利。
2)三轮农用汽车是中国销量最大的家用汽车。
我国从50年代起就有了自己的汽车工业,但走到70年代末中国农村的主要交通工具还是牛车、马车、大板车,小四轮和手扶拖拉机。
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布的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中国农村由自然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农村的人员流动量和物资流动量的加速掀起了农村交通工具更新换代的高潮。利用农机工业的基础来开发三轮农用汽车是一项伟大的创举。这和日本、、韩国的经验一样,说明搞产品设计主要靠思想是否对头,是否发挥了本国的优势。
中国三轮汽车一开头就受到外国汽车公司的挑战,意大利的比亚乔公司送来的载重750公斤的三轮汽车以抢占中国的三轮汽车市场。 比亚乔的三轮汽车远销欧洲、南亚、东南亚,其性能远远超过中国的三轮农用汽车。但在中国这个主战场上,售价17000 元的进口三轮车却败在售价5000元的中国三轮农用汽车手下。这是劣势方的中国以其长项战胜优势方的短项的一个现实的例子。
中国三轮汽车在80年代是以平均年增长率50%的速度连年增长的,这个速度超过了20世纪初的世界名车—T型车的发展速度。T型车当年在卡迪拉克和奔驰汽车面世时是一只丑小鸭,它之所以能发展是靠农民喜欢它,由于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市场大于当年的美国农村市场,T 型车用了13年才使年销量超过100万辆,而中国的三轮农用汽车只用了15 年就使年销量超过200万辆。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T型车一旦畅销,福特公司立即扩股增资, 它设在全国的8000多个经销商可以从商业银行取得贷款来向福特公司订购T型车。福特公司就利用增资和贷款来招聘能人。扩大生产能力, 最后发明大批量流水生产线,将福特公司建成世界最大的汽车公司。在这整个过程中,完全不劳政府官员操心策划,亨利·福特一班人只是拿出一个畅销车型,能赚钱,就能集资,就能发展。政府的责任是鼓励竞争,制定法规使竞争规范化,使产品满足社会利益,仅此而已。
汽车性能好坏主要决定于发动机性能好坏,但20年来,三轮农用车的发动机尽管年产量达300万台以上, 算得上是世界产量最大的机种了。但性能还是50年代农田水泵用发动机的水平。原因是。目前发动机行业都在进行价格竞争,提高性能工作不但要投资,改进后还要加价,就有可能卖不出去,这是要冒风险的。但如果政府有法规规定3 年内在功率上要提高多少,油耗要降低多少,自重要减轻多少,噪声和排放要降低多少,那时就必须改进,而且在新的技术水平上还是要进行价格竞争。70年代美国政府就制定了平均油耗法,迫使三大公司投资改造生产线,使汽车平均油耗降低一半。是平均油耗法挽救了美国汽车工业,因为它使美国汽车恢复了市场竞争能力。外国有可供我们需要的现代化的单缸柴油机。等到他们在中国轿车市场扑空之后,回过头来看中国农村市场时,用现成图纸在中国生产低售价高性能的单缸柴油机,我们就会失去单缸柴油机市场和三轮汽车市场。
一旦进入世贸组织,竞争就是不可避免的。不敢鼓励国内竞争就没有资格参加国际竞争,我们对此应有所准备。外国公司能跟着我们实行价格自律吗?这是我国参加世贸组织后将会遇到的第一个危机。
3)轿车经过多年的大投资、大提倡之后,市场仍大不起来。 从当前情况看,走进口车型的售价不适应中国家庭水平,从长远看,中国有10亿人口住在100个左右的大中城市里,城市人口密度大, 道路不够是必然的,堵车和废气污染使得城市不得不采取限车措施,大中城市还要以发展公交为主。外国轿车性能比国产轿车有优势,但英雄无用武之地,国产低挡轿车的市场,在外国汽车公司开发出适应中国使用条件的轿车以前是抢不走的。
轿车市场是我们的三级马,是用来牵制和迷惑对手用的,我们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能够取胜的一级马和二级马身上。等到摩托车、超微型车、三轮农用汽车改进得更好,市场更大,经济更繁荣,12亿人民的生产水平、生活水平都得到提高,购买力也提高了,我们就可以扩大轿车市场,可以学大众公司的做法,用从廉价车上赚来的钱来建设技术中心,去收购高级轿车公司,实现中国轿车工业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