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企业主加入民主党派的动因及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主党派论文,动因论文,企业主论文,私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私营企业主随着私营企业的发展壮大,话语权逐渐增强,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有浙江省和重庆市两位私营企业主担任省级工商联会长(同时任该省、市政协副主席),地级市(区)及其下就更多了。对私营企业主加入民主党派,有一些同志曾表现出很严重的担忧,他们认为私营企业主期望进入基层政权、期望加入各民主党派,这本身就是一个十分严重的动向。实际上私营企业主不只是期望,他们加入民主党派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因此,对私营企业主加入民主党派的动因及影响作一些分析,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私营企业主加入民主党派的背景
私营企业主加入民主党派,是私营企业主自身经济实力增强和阶层意识觉醒的产物,更是党和整个国家政治民主向前推进的产物。
1、私营企业主经济实力趋强。目前,私营企业是中国最有活力的经济组织。在全国2300个县市中,私营企业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从过去的三分天下有其一发展到现在的占半壁江山。截止到2004年11月底,全国私营企业总数达到374.78万户。[1] 2004年私营企业税收达1994.78亿元,年增长43.7%,占全国税收的7.8%,比全国税收收入增幅高17.7个百分点。[2] 私营企业主经过一个阶段的发展,获得了大量的经济资源,私营企业主的经济地位迅速提高,处于社会上层。但是,除了极少数私营企业的代表性人物之外,私营企业主的政治资源相对贫乏,大多数私营企业主仍然缺乏向政府机构平等地表达自己的观念的机会,社会地位与经济能量具有显著的不一致性。私营企业主加入民主党派是其经济资源丰富、政治地位相对滞后的矛盾的产物。
2、私营企业主阶层意识开始觉醒。中国的私营企业主历经磨难, 在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前主动涉足政坛、加入民主党派,只是少部分私营企业主的一种“期望”。第一批私营企业主本人或上一辈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受“有产等于罪过”思想的压迫,因而,他们对政治一直是“敬而远之”,先是为谋生而从事个体私营企业,即使“一不小心”发达了,仍然还是为经济而经济,不敢“越雷池半步”。后来的私营企业主,特别是四十岁以下的新生代私营企业主们,他们创造财富的激情与参与政治的渴望同样与日俱增,和他们的父辈相比,可以用无所顾忌来形容,当然,“无所顾忌”只是个形容词,说明他们思想、思维的解放。虽然,在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私营企业主只是作为一个阶层存在,没有也不可能形成为一个独立的阶级,在这一点上,基本上达成了共识。私营企业主加入民主党派就是其阶层意识空前觉醒的一种表现。
3、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程逐渐加快。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程逐渐加快,特别是党内民主推动国家民主的进程也在加快,党的领导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国家民主政治得到了发展。私营企业主加入民主党派,其实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程加快的结果,是私营企业主参与政治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目前,我国对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安排主要表现为:一些私营企业主经有关党政部门和组织的推荐,进入人大、政协,或在工商联、青年联合会等组织中任职,参加相关的政治社会活动。大多数私营企业主热衷于这种安排。但是,除了这种安排之外,私营企业主加入民主党派、加入中共或自行参与地方领导职位选举的也不少。私营企业主加入民主党派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拥有较大的影响力,要有一定的时间参与政治和社会活动,要有兴趣于政治并具有一定的参政能力,等等。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目前真正想参与政治和能参与政治的私营企业主还不多,鉴于参加民主党派、参与政治的诸多不易,所以,愿意并能加入民主党派的确实都是私营企业主中的精英。
二、私营企业主加入民主党派的原因和动机
私营企业主加入民主党派的动因,主要来自私营企业主自身,因为这样做既有利于私营企业主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也有助于私营企业主自己政治资本的提高,还有益于私营企业主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首先,有利于私营企业主社会价值的实现。有心加入民主党派的私营企业主的企业(或公司、学校等)往往已进入稳定发展期。他们个人的经济利益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之后,更加重视个人的社会地位,并希望对社会发展有所贡献。而加入民主党派确实让私营企业主实现了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一齐上升的目的,并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致使游离于政治之外的私营企业主心生艳羡之意,进而在自觉条件具备时,争取加入民主党派。如,浙江省一位名叫周德方的年轻人,经商多年还默默无闻,但一朝加入党派并最后成为中国民主促进会温州市委副主委,特别是发起组建“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并使促进会声名远播后,周也就成了“行走在政经两界”的名人。“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工作开展的卓有成效,与周德方的努力分不开,更与周德方的党派成员身份分不开,因此,有记者讲述周的事业时,用了《灵魂人物:民主党派的参政方式》这样的标题,并将周称之为一位“标准的社会活动家”。[3]
其次,有助于私营企业主政治资本的提高。中国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往往以个人为单位,能否当选人大代表主要由个人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声望来决定。以前,私营企业主往往在地方政府内部寻找政治代言人。不少经营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高薪聘请党委、政府、军队的退职干部做公司办公室主任或企业顾问,为企业疏通各种关系渠道,这种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实际上,许多地方的政府官员通过持有私营企业的股份成为私营企业主的代言人,在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过程中为私营企业主提供便利。但是,当被赋予“一参加三参与”的民主党派向私营企业主招手时,[4] 私营企业主自然会毫不犹豫地给予积极响应,这是他们求之不得的事。对私营企业主来说,小到担任村长、乡镇副乡(镇)长,再到副县长(市长),大到担任地市副市长(专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其好处是可以拓宽社会关系网,将私营企业主个人的关系网扩展到村落之外的县、地区。而且私营企业主加入民主党派,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因为民主党派发展成员主要在县以上,具有高层次性的特点,私营企业主成为民主党派成员之后,其关系网很容易扩展至更加广泛的公共领域。借助政府的组织资本,可以增强私营企业主自身企业的信誉,扩展本人的资源动员能力,与地方政府和工商税务等部门在感情上比较容易建立信任关系,使自己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
第三,有益于私营企业主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中国私营企业主作为一个先富起来的阶层,其中不少人综合素质并没有随着其经济地位的提升而提高。比如,热衷于夸阔斗富、流连于声色犬马,至于言语粗鲁、行为不检点者更不在少数,有的甚至于将丑丢到了国外,在赴国外旅游的飞机上不讲公德、大声喧哗,在公共场所到处吐痰、呕脚丫,等等。我国各民主党派给社会、给大众的印象是知识分子云集之地,可谓“往来无白丁”,所以,对于急于提升自己社会形象的私营企业主来说,加入民主党派是一件可以引以为荣之举。正是因为民主党派成员这一资源的稀缺,私营企业主在动加入民主党派的念头之时,首先要掂量一下自己,看是否守法、是否按章纳税、是否善待员工、是否奉献社会,等等,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三、私营企业主加入民主党派对统战各方的影响
私营企业主参与政治、期望并争取加入民主党派,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步的具体表现,对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私营企业主在自觉自愿、遵守党派纲领的前提下加入民主党派,在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必然对统一战线各方面产生一些影响。
1、对私营企业主的影响。私营企业主加入民主党派,不仅有了话语权, 而且话语权的份量加重了,同时还多了一种表达自身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的方式(通过本党派),当然,权利与义务总是相伴而生的,这对私营企业主本身也有了自我约束的要求。私营企业主中不管是加入中国共产党,还是加入民主党派的,往往都是私营企业主群体中的优秀分子,这是没有疑问的。因为入了党(盟、社),对他们在遵纪守法、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等方面负相当责任的要求也就较以前有所提高。但是,私营企业主自身形象的塑造、私营企业主综合修养和参政议政能力的提高都需要有一个过程。这里,中共和民主党派的引导固然是重要的,但私营企业主自身要认识到各方面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私营企业主作为一个阶层已存在数年,其队伍也在快速壮大,他们参与政治,加入政党,通过执政党或参政党来为自己说话,无疑能更全面地反映其利益和诉求,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私营企业主加入民主党派,对于私营企业主个体或群体来讲,都是一件好事,此举,将会加快私营企业主参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
2、对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影响。传统上,我国八个民主党派在发展成员时,都有自身固有的领域和范围,江泽民“七一”讲话,将中共大门彻底向优秀的私营企业主打开,私营企业主们也积极响应。据笔者了解,河南省某县一个乡镇,2001年发展的60名中共党员中,60%以上是私营企业主。反观民主党派方面,他们在自身的社会基础和政治代表性上,一段时间里,尚未作出积极的应变,其中的原因应该说主要不在各民主党派自身。目前,各民主党派在纲领和组织成员构成上日益趋同,其政治代表性渐渐模糊,社会基础日显萎缩,像民革、致公、台盟表现的更为明显。这种状况不利于各民主党派的生存和发展,也同样不利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但是,各民主党派也顺应历史潮流,逐步理顺一些关系,开始有选择地、稳妥地、少量地吸收私营企业主入党(盟、社)。其选择的私营企业主往往是在其传统会员领域内起家的,如民进在民营出版商和民营学校投资者中发展对象、台盟在台商中发展对象、致公在归国留学生成长的私营企业主中发展对象。在中共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民主党派吸纳少量与自己传统成员有联系的私营企业主适度的加入,对增强参政党建设是有好处的,私营企业主加入民主党派,在给参政党带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给参政党自身建设带来许多新的课题。
3、对统一战线的影响。江泽民“七一”讲话, 正式开了私营企业主可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口子,并将它提升到扩大党的社会基础的高度,要求中共全党对此予以重视。既然,中共可以对私营企业主打开大门,民主党派也可以放开,而且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党派本身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成员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而且组织机构和基层组织的数量增加,分布的地区更广,特别是新的社会群体的出现,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由职业者等,虽然数量不多,但对民主党派的影响不能忽视。一方面,私营企业主愿意并争取加入民主党派(加入中共是私营企业主入党的主流),而现实情况表明,以党派成员身份维护自身权益,往往更为政府主要领导所重视。另一方面,民主党派尤其是其基层(地市级)组织普遍缺乏活动经费,在严把入口关前提下吸纳一部分私营企业主,以谋取一些赞助,用来开展活动,不能不说是各党派最直接的动机。吸纳小部分以私营企业主为代表的新阶层,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各民主党派可以借此扩大自己的社会基础,民主党派从传统组织组成人员中发展新成员渐显萎缩,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以扩大其社会基础又受到一定的限制,这构成一对矛盾,在这对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私营企业主加入党派恐怕难以单纯地用“堵”来解决。
总之,对于私营企业主加入民主党派这一新生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持谨慎态度是应该的,但没有必要对此太过担忧。做统战工作的同志、做党派工作的同志和进行统战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都有必要给予密切关注,多做些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尤其是具有前瞻性的理论探索工作,未雨绸缪,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而贡献一份力量。
〔收稿日期〕2006—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