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及对策_银行论文

资本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影响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市场论文,对策论文,银行业务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竞争性互动关系

(一)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之间的静态竞争

1.资本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资本市场股票、债券和基金的大量发行对银行存款总量和结构的影响。截至2006年12月29日,沪、深两市总市值达89403.9亿元,较上年增长175.68%,占GDP的比重已达49.62%,而在2005年年底,这一比值还不足18%。资本市场的股票、债券发行和交易量的快速增长迅速唤起了公众的投资热情。而居民和机构投资者所拥有的投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其在商业银行等银行的存款,尤其是定期存款。理论上说,从商业银行取出的存款无论是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还是购买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都有相当一部分最终将以财政存款或企业存款的形式又回流到商业银行,但事实上,其余部分之中又有相当一部分资金由于社会经济规模的扩大和货币化程度的提高而被社会再生产过程所吸收,另一部分以流通形式继续在资本市场上周转,还有一部分则以持币观望的形式沉淀在居民手中。因此,资本市场证券发行、交易量的增加,在相当程度上会引起商业银行现有存款的减少及存款增长速度的下降。图1是2006年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与股票成交量月度变动情况的对比情况。我们从中可以看出,金融机构的存款增量较少时,当月的股票成交量增幅较大。也就是说,资本市场的发展导致商业银行的存款分流。

图1 2006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与股票成交量月度变动情况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数据。

随着我国基金市场的迅猛发展,货币市场基金、企业年金、社保基金、银行系基金纷纷入市,“基民”的强大力量正在将银行存款从储蓄户头搬到证券、基金的账户之下,这也对储蓄存款产生替代效应。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共有321只证券投资基金正式运作,资产净值合计8564.61亿元,份额规模合计6220.35亿份。由于股市上涨,基金收益率大幅提高,如景顺长城内需增长2006年净值增长182.22%,高居全球第一,93只股票方向基金净值翻番,平均年净值增长率121.41%,吸引了大量的基民。同时,新发基金规模不断增加,如2006年新发基金规模已超过3812亿份,其中股票型基金达到1788.3亿元。由于基金的申购与赎回主要是通过基金托管行进行,对商业银行的活期储蓄存款影响不明显,因此笔者用证券投资基金交易量变动额与定期储蓄存款变动额进行对比,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基金交易额的迅猛增长,居民定期储蓄存款在不断减少,特别是从2006年10月到12月,这一趋势最为明显,反映出基金火爆场面。2006年12月7日,最大的基金发行量达到419亿份,超过2005年全年发行的股票型与混合型基金的总和(仅373.8亿元),接近2002年全年基金发行量。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得银行存款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使定期存款活期化,长期存款短期化,资金结构的不稳定性增大。

图2 2006年证券投资基金成交金额与定期储蓄存款月度变动情况

单位:亿元 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数据。

保险业及保险基金的发展也分流出一部分银行存款。特别是人寿保险业从保障型为主发展到储蓄型为主,进而又发展到投资型为主以后,保险市场的投资异常活跃。保险公司的资产运用途径也发生了变化,2004年以前保险资金在商业银行的存款数量一起高于其投资量,但2004年12月以来,保险公司在银行的存款额逐渐下降,投资总额不断上升,且差距有逐渐扩大的趋势。保险资金大量流入资本市场。截至2006年底,我国保险业在银行的存款为5989.1亿元,而投资总额达11796.3亿元(见图3)。2006年我国保险业全行业整体净收益实现932亿元,投资收益率为5.82%,其中在股票方面的收益达到了89.2亿元,股票整体投资收益率为27.1%。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拓宽也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

图3 1999-2006年保险业资金运用情况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数据。

2.资本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影响

资本市场发展对银行存款的影响会直接波及银行贷款业务。存款是银行信贷业务的基础,资本市场发展所抽走的银行存款,相应的使银行的可贷资金减少。同时,“金融脱媒”现象的日渐明显,即企业融资渠道不断扩大,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正在减小。 自股市新老划断、启动再融资以来,企业融资已经超过1600亿元;企业债券2006年全年发行总额首次超过千亿元;短期融资券自2005年亮相债市以来,累计的发行规模也已达4480亿元。而刚刚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也将加快企业债市场建设,扩大企业直接融资作为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举措。这说明以传统存贷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商业银行正面临“金融脱媒”带来的利润压缩的挑战。从资产业务的总量看,金融脱媒将导致商业银行的贷款增长速度降低,银行贷款占非金融部门融资总量的比重下降;从资产业务的结构看,更多的大型优质企业更倾向于通过股权、债券、资产证券化等低成本的直接融资方式来募集资金,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使有潜力的小企业可以通过创业板获得资金支持,从而对商业银行的优质客户造成显著的双重冲击,使优质大企业客户贷款将被资本市场迅速分流。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商业银行在传统业务上的获利能力普遍下降。

另一方面,中国股票市场近期出现的资金推动性上涨行情。一些企业、个人为代表的微观经济主体挪用银行贷款进行股票投资,这些资金通过委托贷款、不明目的消费贷款等等方式流入了股市。从2006年各月金融机构贷款月增加额与股票成交量增加额的对比(见图4),我们可以发现,在资本市场行情迅猛上涨的月份,贷款增加额也在上涨,特别是在2006年9月份以后,二者存在着相同的趋势。这种现象加剧了资本市场的泡沫,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银监会在2006年12月31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防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证券公司业务往来相关风险的通知》,严格禁止任何企业和个人挪用银行信贷资金直接或间接进入股市。

图4 2006年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与股票成交量月度变动情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数据。

 (二)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动态互补

资本市场的大力发展在分流了部分商业银行资金,压缩了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空间的同时,又为商业银行实施多元化筹资战略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为改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找到了良好的契机。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商业银行上市

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8家商业银行在沪深股市上市,5家银行成功在海外上市。2006年,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国有商业银行之年”。 2006年10月27日,工商银行在香港和上海成功实现首次公开发行,超额配售形式后A+H总发行规模达220亿美元,成为迄今全球最大的首次公开发行项目(见表1)。通过上市,商业银行募集到大量资本,同时流通市值也处于不断攀升阶段,实现银行体制转轨与经营转型并举,资本市场成为银行营运资本、扩展业务、获取收益的新平台。同时较好地解决了不良资产问题,资产质量大大改善。商业银行的治理机制也得到了健全和完善,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同时,银行上市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转折意义。它不仅开启了我国银行业发展的新时代,而且也开启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新时代。工行和中行上市后,已成为中国股市最大的权重股,对于股票市场大盘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这样的大盘股一般很难操控,它们可以有效熨平市场的非理性波动,保证市场稳健发展,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中流砥柱。

2.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多元化

资本市场的深化为商业银行经营业务多元化提供了机会,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的合作前景非常广阔。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供选择的金融产品越来越多,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购买和持有各种有价证券来优化其资产结构,多元化的资产组合使商业银行便于在充分兼顾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争取最大限度的盈利。以资本市场为平台展开的商业银行业务主要有两种,包括边缘性资本市场业务和核心资本市场业务。边缘性业务主要包括两种:(1)资本市场结算及代理业务。主要包括为证券市场提供的清算与结算服务、代理券商经纪业务与零售业务、代理股票账户开户业务,以及基金托管、基金零售、基金代销业务。(2)为券商和上市公司提供的融资服务。包括对券商提供短期资金融通业务、为上市公司提供过桥贷款、证券抵押贷款等资金融通业务。核心业务包括三种:(1)为促进企业转制,带动商业银行资产优化而开展的新型咨询顾问业务。主要包括企业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兼并收购、企业资本运作策划等。(2)自营资本市场业务。包括债券、股票的承销、买卖、转让及基金的发售、管理、买卖与转让等。(3)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主要是银团贷款、项目融资、企业及项目财务与投资、发展战略顾问、企业年金托管、保理业务、个人投资者理财与投资顾问。随着资本市场深入发展和监管规则的放松,商业银行已经逐渐由边缘业务向核心资本市场业务转移。商业银行承销短期融资券,使商业银行业务触角由传统的边缘业务转向资本市场核心业务。

特别是随着资本市场的深化,众多基金公司的成立为商业银行发展基金托管业务创造了机会。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共有12家托管银行托管了321只基金和8564.61亿元的基金资产,其中工商银行托管了73只基金,托管基金资产净值2683.81亿元,托管规模名列第一,市场占比为31.34%。工、建、中、农、交5大国有商业银行托管了8076.79亿元的基金资产,占全部基金资产的94.31%。截至2006年9月30日,这些银行托管基金只数和月末托管基金净值见图5。

图5 2006年9月30日基金托管行月末托管基金资产净值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实现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的现实选择

1.以商业银行上市为契机,实现金融制度的创新

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或是中小商业银行,都在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尝试建立符合国际银行业监管标准的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目前商业银行采用注入资本金、成立股份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与上市等商业化运作的途径来积极稳妥地推进商业银行上市。首先,商业银行通过上市筹集到数量可观的资金,改善资本金状况,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与此同时,上市后的商业银行也必然会受到各方面的强有力的监督,承担着更大的责任,也促使上市银行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产质量,使商业银行的业绩得到进一步改善。其次,随着商业银行的上市,商业银行应重塑自己的风险管理机制。应充分认识到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密不可分,风险管理是金融创新的内在要求,商业银行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识别、计量、监测、控制金融创新带来的新风险。再次,改变目前实行的分业经营的体制。银行业与证券业的融合是银行业提高经营效益,增强竞争力的需要。例如,“银证通”业务曾经是银证相互合作、金融创新产品的成功典范,但在2006年4月,证监会紧急叫停“银证通”业务,反映了在目前证券、银行分业监管格局下的市场创新存在的困境。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银行与证券业在诸多业务中交叉融合,银行的存贷款业务已失去传统优势,难以维系银行业的高效运转。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混业经营的模式,对中资银行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中资商业银行不实行混业经营,那么,在业务灵活性、经营范围和给客户提供服务上就与外资银行不在一个起跑线上,竞争必然处于下风。因此,商业银行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必须进行经营体制的创新。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不断完善,银行整体素质的提高,金融监管不断加强,我国金融业应由分业经营走向综合经营,为实现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创造条件。

2.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进行金融业务的创新

中间业务与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共同构成商业银行的三大支柱业务。首先是负债业务的创新,从传统被动负债转向部分主动负债。在资本市场上发行次级债、大额可转让存单、金融债券等方式,锁定商业银行的负债期限,减少或消除流动性风险敞口。此外还可以推进资产证券化,将较长期限的资产,特别是信贷资产以证券化的方式通过债券市场进行销售,以降低商业银行整体资产的久期,优化存量资产结构。从负债业务看,资本市场的深化将分流商业银行的存款来源。保险资金投资于股票市场、企业短期融资券的发行等,都会减少银行吸收的存款量。但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发展将改变企业融资过度依赖商业银行的状况,有助于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

其次是资产业务的创新,增加新的贷款品种,发展票据贴现业务,把消费信贷业务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同时,银行资产管理可以适度打破传统的以贷款为主的方式,改变单一的资产结构,进行债券投资,实现资产多元化的有效组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

再次是中间业务的创新,中间业务具有成本低、收益高,风险小的特点,为外资银行带来丰厚的利润。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外资银行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冲击首先是中间业务,因此中间业务的竞争是商业银行更高层次的竞争,国内商业银行必须正视中间业务相对落后的现实,树立创新意识,继续巩固和推广现有的中间业务项目,逐步开放担保类业务和不断扩大租赁、委托、代理、理财、信息咨询等低风险或零风险中介业务的市场份额。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混业经营趋势的逐步形成,中远期则应该逐步转向风险略大、技术要求高的投资银行、期权、金融期货等衍生金融工具,积极探索高科技风险投资中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参与方式,并逐渐向全球清算系统及其他知识密集型和高增长、高收益型、适应国际化要求的中间业务方向发展。

3.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改进金融服务手段

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要求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更迅捷的服务,这就需要强大的技术力量的支持。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带来了新的金融产品、经营方式、金融机构、金融制度等多方面的革命,金融创新进入了以网络化为基础的新阶段,商业银行的发展更加依赖于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因此,积极把握互联网所带来的机遇,大力发展网上银行,实现网络化创新与发展,是股份制商业银行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

标签:;  ;  ;  ;  ;  ;  ;  ;  ;  ;  

资本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及对策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