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期间乡镇企业环保节能规划_标准煤论文

“九五”期间乡镇企业环保节能规划_标准煤论文

“九五”期间乡镇企业环保节能计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乡镇企业论文,节能论文,计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九五”期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关键时期,也是乡镇企业加快发展,加快提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重要阶段,切实做好乡镇企业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的工作是保证乡镇企业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对于实现“九五”经济发展目标和推动我国经济与环境保护事业的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八五”期间环保节能工作的情况

(一)“八五”期间的主要成绩

“八五”期间,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乡镇企业经济发展的特点,针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各级乡镇企业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了乡镇企业的环保节能工作。

——各地基本建立了乡镇企业环保节能管理机构,强化了对环保节能工作的管理。开展了科技进步活动,加强了技术改造,使得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行业的能耗开始下降,环境污染加重的趋势有所控制,经济运行质量得到提高。

——农业部颁布了《乡村集体工业企业节约能源管理暂行规定》,印发了《迈进21世纪乡镇工业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制定了造纸、炼焦、炼硫、制砖四个行业节能与污染控制的规定。

——从1990年到1995年的5年中,乡镇企业的增加值由2500 亿元增加到10230亿元,增长了3倍,年平均增长32.5%,其中乡镇工业增加值由2010亿元增加到8260亿元,增长了3倍;乡镇工业废水、 废气和废渣的排放量分别由1990年的24亿吨、1.26万亿标准立方米和0.64亿吨增加到1995年的47亿吨、2.6万亿标准立方米和1.3亿吨,分别增加了96%、106%和103%;1995年乡镇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的废水、废气和废渣排放量分别为56.9吨、3.15万标准立方米和1.57吨,比1990年分别降低了52.3%、49.9%和50.6%。

乡村集体工业企业的能源消耗由1990 年的1.5 亿吨标准煤增加到1995年的3.7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19.7%, 占全国工业生产总能耗的比重由20%上升到31%。万元工业增加值的综合能耗由1990年的7.46吨标准煤下降到1995年的4.48吨标准煤,年均下降9.7%。

——在国家宏观调控和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机制的双重作用下,重污染行业的增加值比重由1990年的19%下降到1995年的17%,无污染、轻污染行业的增加值比重由1990年的81%上升到1995年的83%。

——乡镇企业环保节能技术改造的资金投入由1990年的1.5 亿元增加到1995年的17亿元;由于产业结构、行业结构渐趋合理以及技术改造投入的增加,使乡镇企业的环境保护和能源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轨。

——对砖瓦、水泥、铸造、炼焦、石灰、陶瓷、炼铁、铁合金、啤酒和淀粉等行业的节能与污染控制关键技术和设备及乡镇工业小区的能源利用与环境综合治理问题进行了经济技术评价,确定了工作的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在硫磺、炼焦、砖瓦、造纸等行业建设了节能与污染控制示范工程,召开了技术推广现场会。

——农业部等八部委联合开展了“百县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工作,各级乡镇企业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参与并配合农村能源管理部门开展了乡镇企业能源管理、节能技术改造和可再生能源的建设利用工作。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针对晋陕内蒙古接壤地区乡镇企业土法炼焦问题,制定了技术改造规划并在陕西省开始实施。

根据国务院到2000年使淮河水变清的战略决策,对淮河流域乡镇企业的水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制定了防治规划。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八五”期间,乡镇企业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拉动下,能源消费总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增加幅度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在乡镇企业中仍相当普遍,主要污染行业和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及污染物的排放状况没有明显的改善。一些区域和流域性的环境问题开始显露出来,耗能高、污染重的行业由城市向农村、由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的速度加快。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国家环保节能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在乡镇企业中贯彻落实不够。

⑵企业环保节能意识不强;在新的经济运行体制下,缺少乡镇企业内部环境管理和能源管理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⑶各级乡镇企业环保节能管理人员和技术服务人员严重不足。

⑷国家对乡镇企业环保节能科技进步缺乏有力的宏观调控和指导能力。技术改造项目没有列入计划,投入严重不足;同时,乡镇企业的排污费没有得到很好使用,制约了环保节能技术在乡镇企业的运用和推广。

二、“九五”期间乡镇企业环保节能计划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目标“九五”期间乡镇企业环保节能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继续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国务院《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按照国家“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关于“到本世纪末,力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和“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各行各业都要制定节约与综合利用的目标与措施,大幅度提高能源、原材料的利用效率”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环保节能管理和执法力度;加快环保节能技术改造步伐,努力做到环境管理与污染治理相结合,企业治理与工业小区综合整治相结合,控制新污染源和治理老污染源相结合,行业治理与流域、区域治理相结合;把经济建设、资源利用、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有机结合起来,保证乡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九五”期间乡镇企业环保节能的计划目标是,到2000年,乡镇企业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力争控制在1995年的水平;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排放量分别控制在65亿吨,3.8万亿标准立方米和1.8亿吨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的能源消耗控制在3.2吨标准煤以下,年均节能率7%。

“九五”期间乡镇企业环保节能的工作方针是:继续完善乡镇企业环保节能法规建设;加强环保节能管理工作;拓宽技术服务范围;在乡镇企业主要耗能和污染行业推广示范技术并逐步实现产业化。

(二)重点行业以及工业小区的控制措施和计划指标

1.砖瓦行业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砖瓦行业应以节能和保护耕地为重点,限制粘土实心砖产量,大力生产空心砖和新型节能墙体材料。推广节能型轮窑,采用节能焙烧工艺。积极利用工业废渣(粉煤灰、炉渣、烟道灰)。到2000年,全行业万块砖的平均能耗由0.85吨标准煤下降到0.77吨标准煤,废气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2.水泥行业

对年产10万吨的水泥机立窑,推广窑体节能改造技术,安装节能电机和高效收尘装置。到2000年,使乡镇企业的吨水泥平均综合能耗由0.158吨标准煤下降到0.143吨标准煤,重点企业的粉尘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3.炼焦行业

重点在山西、陕西、内蒙古、河南、四川、贵州等省,自治区推广新型改良焦炉生产技术,取缔坑式和萍乡炉炼焦,提高焦炉煤气和煤焦油回收率,鼓励地方建立现代化焦化厂。到2000年,全行业吨焦的平均能耗由1.56吨标准煤下降到1.39吨标准煤,重点地区炼焦厂排放的工业废气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4.铸造行业

推广以冲天炉改造、微机给料、造型线自动化为主的技术改造。到2000年,乡镇企业吨铸件的平均耗能由0.72吨标准煤下降为0.65吨标准煤,重点企业的废气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5.硫磺行业

取缔零星生产厂点,推广技改炉炼磺,硫磺的回收率达60%以上,废气排放达到国家标准。到2000年,全行业的环境污染状况得到彻底改观。

6.金属冶炼行业

⑴炼铁行业:示范并推广高炉余气发电、富氧喷煤冶炼工艺,安装重力除尘和旋风除尘装置。到2000年,吨生铁的能耗由0.7吨降为0.5吨标准煤,重点企业的废气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⑵铁合金行业:示范并推广炉体扩容、短网改造节电技术,增加电极升降自控装置和粉尘回收设备。到2000年,全行业硅铁吨产品的能耗由9500千瓦小时降低到8500千瓦小时,重点企业的废气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7.石灰行业

示范并推广节能型石灰窑和焙烧新工艺。到2000年,全行业吨石灰产品的能耗由0.2吨标准煤下降到0.15吨标准煤, 重点企业窑炉废气的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8.陶瓷行业

采用轻质耐火材料建造陶瓷烧成窑,推广低温烧成工艺和洁净气体燃料,实现低温无匣烧成。到2000年,日用瓷吨产品能耗由1.3 吨下降到1.1吨标准煤;卫生瓷每件产品能耗由36千克下降到33.6 千克标准煤;建筑瓷每平方米产品能耗由11.8千克下降到9.7千克标准煤。

9.造纸行业

在亚胺法制浆造纸企业推广黑液生产有机复合肥技术;在碱法制浆造纸企业增加碱回收设备和中段水处理设施。到2000年,全行业吨纸的能源消耗保持在0.9吨标准煤,重点流域企业的废水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10.制革行业

发展规模生产,开展综合利用。在制革企业中推广硫化碱、铬回收利用技术和废水处理技术。到2000年,重点流域企业的废水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11.电镀行业

加强环境管理,着力调整电镀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布局,组建专业化生产。对电镀企业实行限期改造、限期治理达标,关、停一批治理无望的企业。到2000年,全行业的废水排放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12.食品加工行业

⑴啤酒行业:在生产中增加酵母、麦汁回收设备,安装废水处理设备,提高原料的综合利用率。到2000年,全行业的废水排放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⑵淀粉行业:用离心分离技术替代流槽分离工艺,增设黄浆、蛋白粉提取设备,降低干燥工序能耗,实现水的闭路循环利用。到2000年,全行业吨淀粉的综合能耗由0.53吨标准煤降为0.42吨标准煤;重点企业的废水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13.工业小区

工业小区建设要做好环境影响评价,统一规划,科学布局。逐步采取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供水和污水集中处理技术。提高工业小区能源的综合利用功能和污染防治的整体水平。示范小区的废水和废气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三)重点流域、区域控制措施和计划指标

1.淮河流域

认真贯彻国务院《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实现1997年全流域乡镇企业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重点做好碱法制浆造纸、制革、酿造企业的污染治理工作,实现规模生产,对达到规模要求的企业限期治理,废水达标排放。关、停治理无望的小造纸、小制革和小酿造厂点。

2.其它重点流域

积极做好其它重点流域的污染防治工作。要认真借鉴淮河流域治理污染的经验,配合有关部门对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等流域,开展水污染的综合防治。

3.晋陕内蒙古接壤地区

加强煤炭开采的资源管理,保护生态环境。严禁在行洪河道内采煤、炼焦。以新型改良焦炉替代土法炼焦,使区域内所有炼焦企业的废气实现达标排放。

4.云贵川硫磺产区

调整硫铁矿生产的产品结构,积极开发新产品以削减土硫磺的生产。加强环境管理,取缔土炉炼磺,推广新型技改炉生产。对硫磺企业实行限期改造和限期治理,废气实现达标排放。厂区周围实施复垦及恢复植被工程。

(四)、实现“九五”环保节能目标的措施

1.乡镇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环保节能工作的领导。在环保节能工作中,坚持对乡镇企业采取引导和限制相结合的原则。对环保节能工作做好规划,科学指导,强化管理,加强监督,加大执法力度。

2.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和环保节能工作的要求。公布需要淘汰的重污染、高耗能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推荐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3.在全国乡镇企业中开展“创建环境清洁工厂”和“能源管理综合建设”的活动。

4.继续在重点地区、流域和行业建设环保节能示范工程,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流域和行业进行推广。以示范工程引导乡镇企业环保节能技术改造的资金投向。

5.在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工程建设中,搞好示范区和合作项目的环保节能工作,提高示范区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和污染防治的整体水平。

6.积极参与国家组织开展的“九五”百县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工作,在乡镇企业中组织学习并推广“百县”建设管理的成功经验和技术成果。

7.建设乡镇企业环保节能的技术服务体系,拓宽服务范围。建设乡镇企业环保节能“专家库”,为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和乡镇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8.编写培训教材,对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和重点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环境保护和能源管理以及技术改造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的培训。

9.加强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合作,用好乡镇企业的排污费,促进乡镇企业重点污染源的治理。积极开展乡镇企业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调查、监测和科学研究工作。

10.加强与各综合、经济、技术部门的合作与交流, 促使乡镇企业有效参与国家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的活动,推动乡镇企业环保节能工作的开展。

11.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通过与国际金融组织以及政府间的国际合作,学习先进的环境与能源管理方法,引进适用的新技术,并为乡镇企业环保节能示范工程建设、技术培训和技术改造筹措资金。

农业部1996年4月4日发

标签:;  ;  ;  ;  ;  ;  ;  ;  ;  ;  ;  

“九五”期间乡镇企业环保节能规划_标准煤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