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翠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民族中医医院 湖南桑植 427100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常见不良反应及用药安全管理方式。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对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门诊开具的3200份中药方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统计其中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从而分析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制定用药安全管理方式。结果:中药常见不良反应为皮肤反应,本次调查中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70%。而导致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主要包括试剂不当、个体差异、剂型因素、联合用药不当、药物自身因素五个方面。结论:针对中药常见不良反应,加强中医药材知识培训、建立健全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体系是可行的用药安全管理措施。
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安全用药;管理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ommon adverse reactions and medication safety manage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thods:by retrospective analysis,3200 prescription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7 were used as the clinical data,and the number of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unted,so as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formulate the safety management methods. Results:the common adverse reactions of Chinese medicine were skin reaction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44.70%. The main reasons leading to adverse reactions include five aspects:inappropriate reagents,individual differences,dosage forms,improper combination and self factors. Conclusion:in view of the common adverse reac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t is feasible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nowledge and establish a sound monitoring system for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是指,按照正常用法、用量应用到疾病预防诊治之中,从而引发患者不适、痛苦的副作用反应。而中医药史发展已有千年之久,传统概念之中一直认为中药源于天然,不含人工炮制,因此药性更为平和,不易出现毒副作用。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正所谓“是药三分毒”,中药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为此我院专门针对中药常见不良反应做出分析,希望以此总结出更多的安全用药管理方法,为中医用药安全提供保障,从而推到我国中医药事业稳健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对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门诊开具的3200份中药药方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统计其中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132例,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64例,患者年龄区间为5岁~80岁,平均年龄为42±1.2岁,统计调查方法具有可比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分析方法
在本次临床资料调查分析中,我院将2017年全年间开具的3200份中药药方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然后采用WHO制定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定标准,将用药不良反应整体划分四个评定等级,即肯定、很可能、可能及可疑,然后相关医护人员参照现行国家药品不良反应鉴定中心制定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标准,3200份中的中药药方不良反应例数进行确定,同时划分为重度、中度、轻度三个等级,然后统计不良反应的例数资料,通过患者不良反应中涉及的器官和系统,从而查明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并制定用药安全管理方式[1]。
1.3 临床观察指标
本次临床研究中主要观察指标为:①中药不良反应患者涉及器官和系统;②患者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正所谓“是药三分毒”,中药虽然源于天然,不含人工炮制,但患者也会出现用药不良反应,本次临床调查研究中,我院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中药不良反常涉及的器官与系统主要包括皮肤及附件、心血管系统、胃肠道系统、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其中皮肤及附件不良反应居多,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弥漫性出血、荨麻疹等不良反应症状,在本次临床调查研究中,132例中医用药不良反患者,有56例感染器官和系统为皮肤及附件,占总不良反应率的44.70%。而通过缜密的分析,我院任务导致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主要包括试剂不当、个体差异、剂型因素、联合用药不当、药物自身因素五个方面。
①剂量使用不当,传统观念一直认为中药取自天然成分,并不会出现任何的毒副作用,因此在用药过程中,易为了药物快速见效,从而在服药的过程中自行增大药剂量,进而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如甘草有补血益脾的作用,但大剂量的甘草则会引发高钠低血症;在或者关木通清心火、利小便之功效,但大剂量的关木通则会损伤患者的肾小管,并导致上皮细胞坏死,因此药剂量使用不当是引发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2]。②个体差异,中药药物作用与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都有一定的关系,如幼儿和老者,由于机体发育功能不全和系统生理功能衰退,因此更易出现用药不良反应。在或者妊娠期妇女、敏感体质、特异性遗传患者等,对药物的反应也与常人不同,因此个体差异是引发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③剂型因素,随着近些年中药开发利用程度不断扩大,虽然中医药效得到了更加有效的发挥,但是随着剂型的不断增多,中药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多,如本次临床调查研究发现,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口服。④联合用药不当,药物之间具有相生相克之功能,近些年临床中一直致力于中西医药物结合使用,这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也增加了毒副作用的发生,若是药物之间配伍不和,就会引发重大的用药不良反应,如将溴化钾药物和含朱砂成分的中药联合使用,就会生成有毒的溴化汞,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药源性肠炎。⑤药物自身因素,中药药性受生长产地、采摘方法、生长季节等因素影响,不同时间、不同环境采摘的中药,药物成分各有不同,由于缺乏可行的质量控制标准,因此导致各种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这也是引发用药不良反应的中药原因[3]。
针对于上述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我院制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用药安全管理措施。第一加强中医药材知识培训,即定期组织我院中药房人员进行中药药材方面的知识培训,帮助中药房人员彻底摒弃“中药无毒”的传统思想,在中医药材知识培训中,尤其要强化医师、药师的用药指导,确保我院医师、药师可以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用药安全意识,减少自行改变药方、增加药剂量、不合理联合用药行为发生,从而为患者中药用药安全提供保障[4]。第二建立健全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确保中药采集、加工、炮制、储藏等环节符合规范标准,在健全的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下,严格控制中药材质量,避免虚假伪劣药品出现,从而降低临床中药不良发生事件发生概率,为患者中药用药安全提供保障[5]。
综上所述,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近些年中药临床用药范围不断扩大,而在中药用药过程中,也易出现不良反应问题,为了能够更好的保障患者中药用药安全,推动我国中药事业稳健发展,对中药常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探究可行的中药安全管理方式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宁晓宇,周婉琦.中药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17,26(12):1332-1333.
[2]刘纯华.中药临床应用中常见不良反应以及合理用药策略探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03):112.
[3]林育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常见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9):58-59.
[4]杨卓,陶婉君,李灵玲.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价值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16,36(06):1022-1024.
[5]刘卫红,王留针.常见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5):207-208.
论文作者:王金翠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1
标签:不良反应论文; 中药论文; 患者论文; 药物论文; 发生论文; 我院论文; 常见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