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创设应注重实效论文_卢国清

情景创设应注重实效论文_卢国清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车方实验小学)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似和煦的春风吹进小学数学课堂,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是,一些非数学化的课堂教学现象也随之而来:热热闹闹的课堂却迟迟不能转入正题;“精彩”之余没有把握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学生没有多少对数学的体验和感悟;运用教学媒体舍易求难,追求课件表现形式新奇华丽而不求实用……总而言之,现在很多的小学课堂教学似乎作秀的味道很浓。因此,我觉得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必要在返璞归真、注重实效方面作一些探索。课堂教学环节应该更注重教学目标的达成,每一个环节的安排都应该围绕是否有利于学生开展有效学习这个目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更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方法的运用要合理、要讲求实效;现代教学技术的使用应该恰当有用,能真正对课堂教学起到“辅助”的作用。本文想就情景创设的实效性方面谈一些看法。

“新课标“强调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一堂成功的数学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利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感到上课是一种享受,让他们确实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他们更加主动的去探究知识,发展思维。毫无疑问,变枯燥的数学知识为学生喜欢的内容,让数学课成为学生的享受,情境的创设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怎样才是有实效的情景创设呢?我觉得应该做到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主动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成教学目标。一句话,有助于学生学习数学和学好数学。

创设有实效的情景具体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创设的情境应该是探究新知所必要的,而不是“堆砌”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并非时时处处皆情境,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当用则用,万不可让“情境”成为教学的累赘。例如,教学“秒”的认识,可以用课件创设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人造卫星即将发射前倒计时的情境,给学生一个比较强的刺激,使之对时间单位“秒”的应用留下深刻印象,便于学生主动进入情境去学习,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而一些计算教学则大可不必挖空心思的去创设所谓的“情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创设情景应该是能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而不是“搞笑”的

例如,教学“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一种“新旧知识之间矛盾”的问题情境,学生在这种认知冲突中,产生了强烈的解决问题的内部需求,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先复习把“5”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得多少?是怎样算出来的?学生回答:把一个整数扩大10倍,就在这个数末尾添一个“0”,把一个整数扩大100倍,就在这个数末尾添两个“0”……然后老师把“5”改为“0.5”,要学生把“0.5”扩大10倍、100倍、1000倍……问是不是也可以在0.5的末尾添上一个、两个、三个……“0”呢?学生中有两种意见:一部分学生受到知识负迁移的影响,认为可以这样做。另一些同学看到,若这样做,得到0.50、0.500、0.5000……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0.50=0.500=0.5。因此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0”,这个小数并未扩大。接着,教师设问“是什么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呢?”继而写出1.234、12.34、123.4,让学生观察这三个小数中的“1、2、3、4”四个数字一样,因为小数点位置不同,所以数的大小不同。学生感悟出是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进而开始积极探索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样的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得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智慧的火花飞溅。

二、创设情景应该是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服务的,而不是“摆设”的

在设计课堂教学情境时,不仅要注重童趣,更关键的是要紧扣教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情景是学生熟悉的和可以理解的,但里面包含的数学问题对学生是富有挑战性的。例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中,认识三角形的高,既是教学的重点之一,又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高”的含义,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三角形,问:假设三角形ABC是一座山,谁能指出这座山有多高?该怎样表示出这座山的高?通过这一问题情形的创设,把对三角形“高”的认识,具体化为了找一座山的“高”,有助于学生正确建立“高”的概念,并为学会画三角形的高找到了突破口。

论文作者:卢国清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  ;  ;  ;  ;  ;  ;  ;  

情景创设应注重实效论文_卢国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