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外科技术在胸腔镜肺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田建军

长沙珂信肿瘤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胸腔镜肺癌手术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2至2018年2月为研究时段,取研究时段内本院收治肺癌手术患者40例展开研究,采用随机信封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20例)、干预组(20例),对照组实施胸腔镜手术,干预组以手术治疗为基础,联合快速康复外科技术,分析两组临床指标、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临床指标、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干预组较低(P<0.05)。结论:在胸腔镜肺癌手术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技术,既可改善疼痛程度及临床指标,又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胸腔镜肺癌手术;快速康复外科技术;应用效果

肺癌属于临床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临床症状为咳痰、咳嗽、痰中带血、低热、胸痛等,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1]。在治疗时,以手术为主。随着腔镜技术的不断进步,胸腔镜被广泛应用于肺癌手术患者中,对提高预后效果具有积极作用。目前,快速康复外科技术的进展,其在胸腔镜肺癌手术中,改善疼痛程度的同时可促使患者病情尽快康复[2]。本次研究以40例肺癌手术患者开展,分析在胸腔镜肺癌手术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取2017年2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40例肺癌手术患者展开研究,随机信封法为分组依据,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20例)、干预组(20例)。对照组患者中14例男性、6例女性,年龄42-66岁,平均年龄(54.7±10.1)岁,病程1.7-8.9年,平均病程(5.1±3.1)年,其中7例腺癌、10例鳞癌,3例其它,病灶分期:4例三期及三期以上、11例二期、5例一期;干预组患者中15例男性、5例女性,年龄43-67岁,平均年龄(55.1±10.4)岁,病程1.9-9.1年,平均病程(5.0±3.5)年,其中6例腺癌、11例鳞癌,3例其它,病灶分期:3例三期及三期以上、11例二期、6例一期。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本次研究。诊断标准:经病理检查确诊。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者;无严重认知障碍者;无精神疾病者;与我院签署知情同意书者[3]。排除标准:合并其它器质性严重疾病者;手术禁忌证者;精神疾病者;不愿参与研究者。

1.2方法

患者到院后,以临床症状为基础,实施相应的临床检查,明确病情后,均实施胸腔镜肺癌手术治疗,术中不进行肋骨撑开,通过各个操作孔,进入腔镜及其它医疗器械,在电视屏幕的辅助下,对肺叶、淋巴组织实施切除及清扫,术后均实施常规管理。干预组以手术治疗为基础,联合快速康复外科技术:术前干预:实施肺癌相关健康教育,通过多种形式,让患者了解疾病、治疗措施,掌握正确的生活习惯;同时告知患者手术后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预防与处理措施;在健康宣教过程中,及时评估、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给予相应心理疏导管理,保持良好的护患沟通,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度。术中干预:在患者实施手术前,采取高效的麻醉方式,以缓解患者疼痛感;术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协助患者保持稳定的生命体征;如患者疼痛敏感度较高,遵医嘱给予相应的镇痛措施[4]。术后干预:为促使患者术后尽快康复,可根据其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措施,如尿管、胸腔管道护理,促使术后身体尽快康复。同时术后帮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待其清醒后,指导咳嗽方式、呼吸方式、四肢水平活动等;术后第一天,指导下床活动,适当的增加下床活动次数及活动量。进行胸片复查,了解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发生概率,做好相应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术后指导体位,同时要求其进行流质饮食,之后逐渐补充营养物质,循序渐进。

1.3分析指标

分析两组临床指标(下床时间、胸腔管拔管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用VAS量表评价[5],分数越高证明疼痛感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SPSS21.0分析本次研究数据,()表示、t检验计量资料,检验、%表示计数资料,P<0.05,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指标、疼痛程度比较

下床时间、胸腔管拔管时间、尿管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程度相较于对照组,干预组较低,P<0.05,见表1。

表1 临床指标、疼痛程度比较(),n=20

2.2并发症比较

干预组出现1例心律失常、1例脓胸、1例肺部感染,并发症15%(3/20);对照组出现3例心律失常、2例脓胸、5例肺部感染、1例其它,并发症55%(11/20),组间对比,=7.033,P=0.008。

3.讨论

肺癌属于常见病,在治疗中,多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但手术会诱发患者生理、心理的应激反应,对预后效果产生严重影响。临床为提高肺癌手术患者的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将快速康复外科技术应用于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中,干预效果显著。

快速康复外科技术是在传统干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安全、经济的医疗服务,进而提高预后效果。其在腹腔镜肺癌手术治疗中,通过制定训练计划,提高患者体质水平的同时保使病情尽快康复;术前进行呼吸功能训练、身体锻炼等,减少禁饮、禁食时间,提高营养支持的同时保护患者肠道功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促进胃肠道功能尽快康复;术后强化饮食指标、锻炼措施,有助于改善临床指标,从而缩短住院时间;术中选取高效的麻醉方式,提高患者耐受度,缓解疼痛感[6]。

综上,在胸腔镜肺癌手术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技术,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车晓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胸腔镜肺癌手术围术期护理效果、疗效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临床研究,2018,26(05):180-182.

[2]林慧洁,佘晓佳,魏化冰.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4):66-67.

[3]李英,易红梅,肖英,等.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误诊误治,2017,30(02):86-89.

[4]林宏彩.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胸腔镜肺癌手术围术期护理效果、疗效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6,14(15):1562-1564.

[5]方忠民,蓝斌,杨彦龙,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胸腔镜肺癌手术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5,36(08):1226-1229.

论文作者:田建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7

标签:;  ;  ;  ;  ;  ;  ;  ;  

快速康复外科技术在胸腔镜肺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田建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