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他不是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制度与经济赖以长期发展的先决条件。在促使人向现代化转型的众多因素中,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目标之一就是塑造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的人。而作为我国实现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素,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效实现,需要借助人“在场”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价值助推。
关键词:人的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社会治理
引言
实现社会治理,最根本的是要实现“治”人,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人内化思想道德素质、外化行为习惯的重要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思想政治教育在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治理特征,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个体性与社会性、历史性与发展性、多面性与层次性、非强制性与长期性的关系。在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自身的独特性,克服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实现过程中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创新途径和方法,依托政府力量和民间力量,聚焦服务和文化建设的突破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治理中的最大效能。
1社会治理走向现代化,需要治理主客体的理念由传统向现代转变
这关乎到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总体认知、方向把控、决策制定和道路选择问题。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国家或地区依靠科技进步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最终进入知识经济社会的渐进转变过程。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科技实力明显增强,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然而,这种依托外在力量迈向现代化的形式,虽然给我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充裕,但依据美国当代著名的现代化研究专家英格尔斯的观点,片面强调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是不够的,如果不从心理思想和行为方式上实现由传统到现代人的转变,使之具备人的现代人格、现代品质,就不可能成功地从一个落后国家跨入拥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国家的行列,也无法根本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目标。作为拥有几千年古老文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意识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面对西方现代化的冲击,极易出现两种极端化的思想倾向,一种是因循守旧,一种是全盘西化。中国作为现代化的后来者,其现代化一开始就具有被动选择的性质,现代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一些人对西方现代化治理理念望而生畏,认为那是资本主义的东西,不应当拿来为社会主义国家所用,对其一味的否定和责难,传统观念对社会治理的认知停留在国家和政府自上而下统一管理的层面,社会自治和全面参与的意识不强。与此对立,由于中国的现代化是由外部力量的刺激而引发和促成的,无论在发展内容还是水平上,都存在不平衡性与时代落差,这导致一部分人认为,现代化即是西方化,幻想依靠单纯的移植和引入西方现代化的东西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不对中国现实加以关照,一味追求形式上的改变,忽视内在的精神理念的转变,因而容易走上一条畸形的社会治理现代化之路。社会治理主客体理念认知上的偏差,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性障碍,对拥有现代化理念的主客体的需求,是社会治理现代化良性运行必然的和首要的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说理教育
在社会治理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为辅助社会治理的进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进行说理教育的活动过程中,主要借助课堂教育、日常管理教育、社会舆论教育等方法,通过教授、宣传、学习、培训等方式来引导教育社会大众。在运用说理教育途径的过程中也要遵循以下的原则:(1)理论原则。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合法性的特点。(2)人格平等原则。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人格上平等,教育者以平和的态度对待受教育者,尊重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3)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要坚定地向受教育者传递正面的、积极向上的观念,这样才能推动社会治理的实现。(4)情理交融的原则。在说理的基础上,教育者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合适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以增强说理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3培育并植入社会文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回应力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回应力是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获得社会确认的重要条件。而通过深入社会培育社会文明,同时将社会文明植入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社会回应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属性实践转化的重要路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回应力是否能得到提高,其关键就在于思想政治教育是否能在高度关注极具争论的社会问题的基础上,揭示出能使此分歧得到解决,至少是能缩小此分歧的价值基础。从历史维度审视社会问题,其中分歧既包含根源于现实利益的差别,也包含制度运作的一般理论之间的差别。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它重点探索的则是基于多元价值所导致的冲突,具体表现为如何让多元价值并存或者是如何将分歧统一于更普遍的理论基础,以逻辑一致的价值体系使社会成员相互尊重,持续社会合作。就此而言,任何文明社会中的成员都需要一种能使自己理解社会,并了解自身如何与社会互动的价值观念,即社会文明。就经受资本主义文明洗礼但同时又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的现代社会文明而言,它“意味着形成了基于合理的劳动及分工体系、享有生产与分配正义并具有自我批判与校检机制的制度文明框架,意味着形成了与现代法治社会要求相符合的价值观、社会风尚、社会公德及其文明规范”。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深入社会,它必须在把握社会总体性的基础上,培育社会文明,以制度的正义文明为回应社会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以与现实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社会风尚、社会公德及其文明规范为回应社会提供合乎理性的内容。同时,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向社会及时植入社会文明,以社会文明为社会与个人提供整体性的目标、定向思维、调和冲突,达至社会和谐有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深入社会的价值功能。
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不是盲目的、零散的、机械的和外延型的,而是要以现代化的内在诉求培养现代化的人,并以现代化的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转型的主体,从而实现目标明确、系统的、有机的和内生性的转型,这样的转型才能够以现代化的眼光发挥社会治理功能,推动社会治理更加合理有效地走向现代化。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足问题依然严峻,现代转型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将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基础之上,不断进行深入探索,实现与人的现代化的有机融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2]孙其昂.思想政治教学基本原理(第4版)[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5:150.
[3]班杜拉.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上册)[M].林颖,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3.
[4]季建业.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区[J].唯实,2005(4)
论文作者:杨娟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社会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价值论文; 基础上论文; 的人论文; 过程中论文; 分歧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