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战略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进程论文,人民币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参与世界经济程度的加深,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日益成为各界讨论的焦点。目前基本可以达成共识的是,中国应当在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中拥有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人民币能否成为世界货币至关重要。一些分歧主要体现在操作期限与策略层面上。应清醒地认识到,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无法回避,但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循序渐进,扎实做好每一阶段的工作,具体而言,可以先推动人民币周边化,然后实现区域化流通,最终实现国际性流通。从周边化向区域化流通过渡的进程中,在境内实行有步骤、渐进式的资本账户可兑换,不断提高金融体系效率。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边境贸易以人民币计价。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与相邻国家之间的贸易额越来越大。在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出于简化交易手续和降低汇率风险的考虑,一些与我国贸易、投资活动频繁,数额较大的国家和地区,即便人民币尚未完全实现可自由兑换,也愿意接受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2008年12月以来,我国先后同韩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和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逐步谨慎地向国外提供人民币流动性,总额共计6500亿元人民币。今年7月,我国开始在上海、广州、深圳、东莞、珠海五个城市启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有400多家企业获得试点资格,境外地域范围暂定为港澳地区和东盟国家。
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尽管人民币在我国周边国家或地区的流通量已经初具规模并逐年增加,但总的流通量占货币供应量和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例仍然较低。人民币国际化只靠贸易结算和跨境结算是不行的,人民币的使用应主要在金融市场而非产品市场。2007年以前的国际金融市场上,还没有以人民币标价发行的债券,而国际金融市场上以美元、欧元计价发行的债券已经超过万亿美元,以日元计价发行的债券也达到了千亿美元左右。如果在国际上没有足够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可自由交易的资产的话,人民币国际化将无从谈起。国家开发银行于2007年6月27日起在港发售债券总额为50亿元人民币的首只人民币债券,意味着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以人民币标价发行的债券出现了零的突破,人民币国际化迈出重要一步。而在2005年9月,国际金融公司(IFC)和亚洲开发银行(ADB)获得国务院批准发行“熊猫债券”,成为首批在我国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国际多边金融机构。特别具有重大意义的是,60亿元人民币国债今年9月28日在香港开始认购,这是我国首次在内地以外的地区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国债,标志着我国政府开始致力于构建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中心。此举是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不仅能够为未来中国内地金融机构与企业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提供定价基准,带动更多的内地金融机构与企业到香港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而且有利于充分利用境外流通的人民币,促进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的发展以及扩大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的规模。此外还有助于增强人民币作为一种储备货币对境外投资者的吸引力,从而鼓励境外投资者更多地持有人民币资产,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结算和流通,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发展境外人民币衍生市场。与境内相比,境外存在多种人民币衍生产品,其中,又以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合约(Non Deliverable Forwards,简称NDF)的交易最为活跃。自2002年下半年开始产生境外人民币升值压力以来,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地的人民币NDF交易日益活跃,日均成交额已超过10亿美元。2006年8月28日,世界最大的期货交易所——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推出人民币对美元、欧元及日元三种主要货币的期货和期权,首次将人民币衍生品纳入交易所交易,虽然短期内成交尚不活跃,但由于CME在外汇期货市场上举足轻重的地位,较之原来境外人民币NDF市场发展,无论对境内还是境外人民币外汇衍生市场的发展均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这显示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又迈进了一步。由于境外人民币NDF交易的规模不断扩大,加之境内远期外汇交易不活跃,人民币NDF汇率已经一定程度上成为人民币汇率预期的风向标。我国应妥善应对境外人民币衍生市场的挑战,牢牢掌握人民币汇率定价权。
人民币开始成为官方储备货币和境外居民存款货币。2006年12月1日,菲律宾货币委员会开始接纳人民币为菲中央银行储备货币,这是外国中央银行首次将人民币列为官方储备货币,意味着人民币的境外流通开始出现制度性的变迁,人民币向国际化跨出了重要一步。目前,多国拟将人民币列入储备货币,但这并非一蹴而就,预计仍将需要10~15年的时间。2004年2月,香港首次推出人民币存款业务,在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升值后存款数额更是突飞猛进。韩国国内银行也于2008年陆续推出人民币存款业务。人民币开始成为官方储备货币和境外居民存款货币目前虽然刚刚起步,但说明人民币的空间已经打开,可以预计随着人民币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在不远的将来,人民币将为外国政府和居民所普遍接受。
人民币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其他国家进出口贸易、物价、就业和经济增长影响持续加大。有学者研究表示,到2012年时估计将有价值2万亿美元的贸易流动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这将使人民币快速提升为世界三大交易货币单位之一。全球金融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对全球货币体系严重依赖美元的担忧,也凸显出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金融领域里的重要性。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以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不断完善,国际上许多国家也逐步在其汇率体系中考虑人民币因素。2005年4月1日起,欧洲央行已在其每日统计并发布的欧元指导汇率体系中加入了人民币等7种新货币。2005年11月5日,印度储备银行(印度央行)宣布调整汇率指数,将人民币和港币纳入一篮子货币,而且,人民币的利率变化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也愈来愈大,人民币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开始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建议
实现人民币周边化。近年来,人民币在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流通规模,在东南亚地区,人民币已经成了仅次于美元、欧元、日元的硬通货;在西南边境地区,人民币已有“小美元”之誉。在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韩国等周边经济体,人民币被用作支付货币和结算货币。在我国港澳地区,人民币的可接受度更高,流通领域也非常广。目前,人民银行已经与俄罗斯、越南、蒙古等8个周边国家(地区)的央行签订了边贸本币结算协定,明确了双方商业银行可以相互开立代理账户实行本币结算,2008年,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结算量已经达到了230亿元,基本上实现了准周边化。
目前的形势为人民币彻底实现周边化创造了良机。一是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出现逆差,为人民币成为计价工具创造了条件;二是我国周边一些国家已开始持有一些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人民币在其国内基本可以自由兑换;三是我国目前持有大量美元外汇储备,可以加快推进香港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但我们也要看到,目前由国际贸易引起的人民币流通量占境内货币供应量和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例仍然较低,而且非周边的其他亚洲经济体基本没有使用人民币结算。
逐步开放资本账户。人民币要真正实现国际化,就应当在周边化的基础上,实现人民币在资本账户下的完全可兑换。尽管目前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条件还不具备,但长远来看,逐步放松资本管制,稳妥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对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国内金融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加快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利率的市场化是理顺国内金融市场资金产品价格很重要的条件,汇率的市场化是实现内外均衡的重要条件。人民币国际化客观上要求汇率形成机制以市场化为基础,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使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内上下浮动。第二,培育发达的金融市场。我国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低,市场效率不高,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币国际化对人民币交易、变现、结算、支付、保值、增值等的需求。要进一步建立和规范有广度、有深度的各类二级金融市场,丰富市场工具和产品,加大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创新力度。第三,完善金融监管。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不断推进,国际货币职能不断扩展,人民币货币政策、汇率走向等在调节国内经济的同时,也会对国际上相关国家的经济造成影响,金融监管部门尤其是货币监管部门应当加强研究可能产生的政策目标冲突,使人民币在保护本国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好地担负起国际货币的义务。第四,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必然要求资本账户管制的逐渐放开,在此过程中,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将削弱,金融市场遭遇冲击的可能性加大,金融体系的风险点将增多,因此对资本项目的开放要谨慎,不能在相关配套措施都实施之前,贸然全方位开放资本账户。放开的步骤应循序渐进,按照先长期后短期、先流入后流出的顺序放开。
成为区域性流通货币。在这一阶段,我们应巩固前一阶段周边化的成果,以东南亚为跳板,不断提升人民币在其他亚洲国家的地位,使之逐步成为区域性主导货币,力争成为亚太地区的区域结算货币和区域储备货币。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前后几个阶段并不是简单割裂的,而是相互衔接、相互交叉进行的。
利用此次金融危机,转变中国和东盟各国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拉动各自内需,从而将大大提升中国和东盟各国“区域贸易流”的地位,加快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利用清迈倡议货币互换多边化协议,不断加强跨境结算宏观政策调控,持续向东盟乃至全亚洲提供流动性。通过人民币派生业务,壮大中资银行海外分支机构实力,加快区域化布局,谋划全球战略布局。人民币能不能为国际社会认可和接受,关键在于出得去能否回得来,因此应加快完善东盟乃至亚洲国家人民币回流渠道,包括货物贸易出口渠道、服务贸易出口渠道、人民币FDI渠道、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渠道、人民币QFII渠道和人民币现钞回流渠道。
成为国际性流通货币。在这一阶段,人民币应当已经成为区域性流通货币及储备货币,实现了利率、汇率市场化,国内金融市场发达完善,香港这个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欣欣向荣。接下来应与日元合作,构建以人民币和日元为核心的亚洲单一货币区,逐步推动世界货币格局形成“一元多极”的局面。
在上述渐进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要建设一个发达的、能够容纳巨额资金的国债市场。国债品种期限的多样性使其实质上链接了资本和货币两大市场,国债价格对于其他金融资产价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国债市场的发展对于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核心支柱作用。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储藏在国外的人民币资产越来越多,必然要求获得收益性这一基本属性,而一个发达的国债市场,能够提供良好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是庞大的国外人民币资产最好的储备选择,其功能作用是其他市场所无法比拟的。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人民币国际化将增大受国际资本冲击的可能性。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意味着在境外流通的人民币数量增加,外资流入流出我国也更加容易,这将导致我国遭受跨境套利资金冲击的可能性大为增加。跨境套利资金的大规模异动会加剧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波动,影响经济稳定性,国际上人民币流动还会进一步削弱央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从实体经济看,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家运用经济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时,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跨境套利资金具有顺周期性,经济会面临着国际环境更多的冲击。从金融市场看,货币壁垒和金融市场阻碍减少,跨境资金的流动更加自由,投资或投机预期的任何变化,特别是强烈的本外币利差收益或升值贬值预期,会驱使套利资金集中大规模异动,增加金融市场的波动。许多国家在实行金融自由化过程中,都多少受到过国际资本的冲击,我国也必须做好相关预案。
人民币国际化将增加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和复杂性。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虽然也受到国外因素的影响,但由于实行较为严格的资本管制,人民币只是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所以外部影响对货币政策的干扰不大。人民币国际化后,由于汇率浮动、资本可自由流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央行货币政策会受到严重影响,其效力的发挥会产生很大的偏差。这些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资本流动、货币替代和外汇储备。以资本流动为例,当人民银行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时,我国利率下降导致资本流出,从一定程度上使扩张性货币政策打了折扣,反之同理。当人民币贬值时,由于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其他国家有可能以同样的比例贬值其货币以抵消人民币贬值的作用。人民币国际化后,跨境资金的自由流动使得货币需求结构发生变化,货币供给难以控制,增加了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和复杂性,其操作效力和独立性都被削弱。并且如前所述,跨境套利资金的流动具有顺周期性,利率和汇率的变动预期会吸引大量资金流入流出我国金融市场,当一项政策措施被提前预期并采取相应举措时,政策措施的效用也就难以发挥,从而削弱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有效性,影响宏观调控效果。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加速人民币升值预期。人民币升值应当上升到国家金融战略层面,与人民币国际化结合起来,而非应对贸易顺差和解决外部经济不均衡的简单手段,更不应当受外部压力影响,走一步看一步。我国人民币存在升值的压力主要由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所导致,劳动力、土地、资金、能源、环境容量等资源和要素价格水平被低估,环境保护、生产安全、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不足,一方面使投资回报率和企业盈利水平高企,有可能导致投资过度和外资涌入,另一方面使生产成本和出口价格较低,过分增加出口,外贸顺差增大,从而引发人民币升值压力、流动性过剩、资源和环境消耗大等问题。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会引发人民币加速升值预期,大量资金流入会推动人民币快速升值,从而出现汇率调整过度、制造业竞争力显著削弱的严重后果。如果不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则可能导致经济低迷,企业竞争力低下,而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更加难以解决。
人民币国际化将加重我国承担的责任。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既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国家利益,也意味着有更大的责任。人民币国际化之后,我国货币与别国金融之间一体化程度将增强,需要承担稳定国际经济波动、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和提供最后贷款人的责任。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要考虑外部经济因素,当世界经济或邻国经济出现困难时,要同时保证本国市场和境外的资金供给,并允许邻国货币相对贬值,帮助其经济恢复增长。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还要承担对外供应人民币的责任,面临着“特里芬难题”,即信用货币体系下国际货币储备制度与清偿力创造机制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矛盾。
标签:人民币国际化论文; 货币国际化论文; 货币市场论文; 货币职能论文; 人民币论文; 汇率变动论文; 国际债券论文; 金融论文; 香港汇率论文; 汇率改革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储备货币论文; 货币论文; 债券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