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C语言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电子、通信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对于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提高这门课的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根据C语言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教学方法的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质量
引言:
C语言是程序设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电子专业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学习本课程,不仅要为后续的课程奠定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在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C语言由于概念多,程序复杂,编写程序时,使用灵活,学生往往容易出错,这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传统的填鸭式的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下面对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1、C语言教学现象及存在问题
1.1 学生水平有差异,缺乏学习兴趣
一是各学校学生的生源质量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较大。二是C语言数据类型和表达式丰富多样,程序设计灵活,由于学生没有建立起良好的编程思想,因此缺乏学习兴趣,感觉课程枯燥难学。这是比较严重的教学现象,所以必须加以改进。
1.2 学习目标不明确,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C语言在许多高等职业院校、普通高校的实际教学中,尽管语法灵活,应用广泛,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缺乏正确的职业引导,不能很好的用所学的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无法体会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归根结底,还是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教学模式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认识到学习C语言的重要性和基础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习C语言变得轻松,愉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教学方法探讨
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编程能力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高的课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先引入若干个任务,将任务驱动法引入到教学中来,通过展示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引入教学内容,最好将企业的一些实际案例引入。这种方式可以直观的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同时采用引导法,提高其教学效果。
2.2 采用分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好C语言这门课程,同时加强上机实践操作,让学生真正懂得C语言的精髓,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堂安排应该由浅入深,加强学生的动手。其次在学习方法上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分组化管理,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兴趣爱好合理分配成员,每个小组为一个整体。这种模式既督促组员掌握基本知识,而且还提高了自身的团队协作能力,为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是自我评价,一节课结束后要经过自我评价才算完整。对于评价这一环节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对于知识内容的了解情况,比如某个语句、语法的了解、运用等。二是对于技能型内容的理解,比如给出某个例子,能否在规定时间内编出程序。三是对于能力型内容,也就是应用型问题,对于企业给出的问题,一部分同学可以编出程序,一部分则不能,这就充分选出优秀的同学。在这一部分,能够完成的学生说明已经完全掌握本章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甚至是超出了教学大纲的要求,这是判断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水平的重要标志。最后一部分是针对小组作业完成的情况进行自评,这也从侧面督促学生积极加入小组作业讨论和完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成就感。
2.3 通过个别例子归纳方法
对于C语言的学习,如果教师一味的灌输,学生不仅学习起来较吃力,而且学习的效果也不佳,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将分析和设计算法作为教学重点,这时需要采用相关案例进行说明,通过对案例的讲述能够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比如两个数比较大小、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等,这一方法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建立编程思想,提升编程能力。
结束语:
C语言的学习是比较漫长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找出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尽可能的多让学生动手,为今后的学习和就业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
[2]谭浩强 C语言程序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五版 2017.8
[3]赵金萍 大学C语言程序教学 计算机时代 2015.6.
论文作者:陈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语言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课程论文; 提高学生论文; 程序论文; 程序设计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