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状况论文_陈洮明,井贵平

试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状况论文_陈洮明,井贵平

(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 甘肃陇南 746000)

摘要: 自从幽门螺杆菌被发现和分离以来,其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幽门螺杆菌列为消化系统疾病的首要致病因子。该文就幽门螺杆菌的致病原因感染特征以及流行病学特点进行综述,并进一步阐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消化系统;胃癌;十二指肠

幽门螺杆菌是世界上感染率较高的致病细菌之一,自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我国不断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部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这大大促进了国内对该菌的研究与探索。幽门螺杆菌是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致病因素,其感染与发病在慢性消化性胃部疾病患者中较多见。一般而言,人体的胃壁组织可以有效保护胃部黏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因吞咽而进入的大量入侵的病原菌,而在胃黏膜组织发现幽门螺杆菌后,其开始成为公认的能够入侵胃壁的仅有的一种病原菌,并由此给患者带来了各种干扰,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与工作。

一、幽门螺杆菌的致病原因及相关特征

1.幽门螺杆菌的特征。幽门螺杆菌属于革兰阴性杆菌,呈弯曲状,在胃黏膜组织内可以较为顽强地生存下来。一般来说,营养比较充分存在少量氧气的环境十分有利于幽门螺杆菌的生长,其生长速度并不迅速,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幽门螺杆菌的生长曲线表现为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体产生免疫反应。胃部组织对幽门螺杆菌的非典型的炎性反应多体现在单核细胞的移行过程中,而且幽门螺杆菌的菌株量与炎性细胞的聚集数量呈正相关,其组织病理学变化与幽门螺杆菌菌株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正比例特征。此外,其他细胞合成及释放的水解酶也在一定程度上损伤胃黏膜上皮细胞,影响胃黏膜局部的完整性,并引起相应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幽门螺杆菌还能有效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合成与分泌特异性的抗体分子,并通过一系列的免疫途径杀伤其他菌群而保护自身菌群的稳定性,提高杀伤病原菌的能力!幽门螺杆菌感染越严重,其炎性反应和胃上皮组织等受损越严重!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未从人类的粪便中找到幽门螺杆菌。据报道,幽门螺杆菌可以在 4℃的水中生存 24h,所以临床上不可简单的将水传播的可能性排除,相反应高度重视水传播的可能性,尽可能杜绝该传播途径。曾有研究从猪和犬的胃黏膜组织中分离出了可能为幽门螺杆菌的菌群,但是目前尚无法完全确定动物胃黏膜组织内的幽门螺杆菌与人类的是否为同一种类,因此,幽门螺杆菌是否能够从动物传染给人类还需要较大样本量的综合探讨。

2. 幽门螺杆菌的其他特征。幽门螺杆菌感染是目前国际上较为严峻的问题,特别是在我国,在成年男性中的感染率>70%,正常胃黏膜的感染率为6.6% ,慢性胃炎的感染率为 93.6%。有研究者选择了47例无明显临床表现的少年进行检测,其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 >50%。采用非直接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监测人血清中抗幽门螺杆菌免疫球蛋白 G的抗体发现,无明显症状的受试者其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为13%,而年龄 >0.5岁受试者的感染率为13%,0.5-5岁受试者的感染率为 17%,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显示,婴儿抗幽门螺杆菌抗体是通过胎盘从母体中获得。而且,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受试者的主食类型及饮用水等因素无明显关联,而与胃部疾病的临床表现是否明显有一定关系。研究表明,25岁青年人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接近50%,35 岁中年人的感染率>60%,且感染率较为稳定,而 >70岁的老年人其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达 80%,这表明在国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年龄较小,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病变,其为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发生率最高!导致慢性胃炎的原因有很多,而幽门螺杆菌在慢性胃炎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的出现与慢性活动性胃炎之间具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但是其与非活动性胃炎的关系尚不清楚!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胃泌素与生长抑素的平衡受到影响,致使胃酸分泌异常;2.幽门螺杆菌的毒素等导致胃黏膜损伤; 3.幽门螺杆菌自身能产生相关保护酶,包裹在幽门螺杆菌周围,使得幽门螺杆菌免受胃酸的破坏; 4.幽门螺杆菌分泌的部分毒力因子( 毒素相关基因 ( 等) 与胃部疾病亦有重要的作用; (幽门螺杆菌在胃黏膜处会加速肿瘤坏死因子以及白细胞介素的释放,最终导致炎症加剧等。

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内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生主要是患者胃黏膜的损伤因素大于防御因素,从而导致相关的临床症状。自从 20 世纪 80年代幽门螺杆菌被分离和发现后,医学工作者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有了重大转变,临床上开始习惯性地将消化性溃疡分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溃疡和幽门螺杆菌不相关性溃疡!有研究发现,>80%的胃溃疡以及>90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幽门螺杆菌后,患者的溃疡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缓解。一般而言,消化性溃疡疾病的共同并发症多为上消化道出血或穿孔,甚至可引起死亡!幽门螺杆菌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这些溃疡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进一步加重和恶化,十分不利于患者溃疡的恢复。有研究显示,早期检测出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早期进行根除,对降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很重要的作用。对于因穿孔而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并根除是临床较佳的治疗措施!若可以在长时间的进程中证实溃疡复发的危险性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生及改变有关,则将进一步支持这种关系。

四、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

胃癌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胃癌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的存在有关。世界卫生组织亦将幽门螺杆菌感染定为首要致癌因子。胃癌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而幽门螺杆菌在胃癌的发生与进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可能起着先导作用。根据以上的理论,根治幽门螺杆菌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胃癌的发生率!有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是一种硝酸盐还原剂,其能够催化亚硝胺进而导致癌症的发生,进一步提示基因毒性激活引起癌症的发生。幽门螺杆菌引起癌症的发生可能与其感染后细胞增殖和凋亡平衡被破坏有关。CagA是幽门螺杆菌分泌的一种重要的毒性因子,其主要是通过引起细胞生长和运动异常而导致肿瘤细胞激活,从而引发癌症。SUrvivin是一种强大的抑制细胞凋亡的细胞因子,其主要对凋亡的各个通路起连接作用.研究发现,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普遍存在,而幽门螺杆菌通过高表达 SUrvivin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因此,临床上将其作为胃癌诊断的标志物之一.

总之,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其与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以及胃癌等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加强幽门螺杆菌的监测有利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幽门螺杆菌有效清除后,可使慢性胃炎以及胃部溃疡性疾病得到明显好转。同时,由于慢性疾病炎症消退的过程是异常缓慢的,这就导致其黏膜"伤口的愈合过程尤为缓慢,可能需要几个月乃至几年等。幽门螺杆菌在慢性胃部疾病中的发病机制还未完全清楚,其在胃癌发病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还需要广大医学工作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爱群,葛莲英,罗元 等.胃癌变过程中 hp 感染与凋亡基因bel-2 表达相关性研究[J].广东医学,2011.32(4).

[2]鲁昌辉,朱庆伟,葛广德.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观察[J].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3).

[3] 董丽娟,陈跃华.根除幽门螺杆菌对不同临床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J]浙江实用医学,2013.18(1).

[4] 李颖.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临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8).

论文作者:陈洮明,井贵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6

标签:;  ;  ;  ;  ;  ;  ;  ;  

试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状况论文_陈洮明,井贵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