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昆明 650032
摘要:目的:总结我科20例经24G Y型静脉留置针改良置入新生儿PICC导管的置管经验体会。方法:选取我科新生儿自2017年1月起成功置入28例PICC导管,PICC置管术前均经外周静脉置入BD公司24G Y型留置针,术时经留置针置入PICC导管,不扩皮,不使用塞丁格穿刺针及导入鞘,其中8例采取了传统穿刺法,20例采取了利用Y型静脉留置针改良置入,对置管体会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20例患儿均成功将PICC导管置入血管内。其中1例患儿导管异位至颈外静脉,1例患儿送管至股静脉时送管困难导致置管失败。置管时间10分钟到90分钟。出血量少剩至无出血。结论:经24G Y型静脉留置针改良置入新生儿PICC导管的置管,有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减少出血、渗血,减轻局部损伤,不耽误早期急救通路的开放与给药治疗,还可以提高护士的置管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24G Y型留置针;改良;新生儿;PICC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入导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方法。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PICC 与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相比具有简单、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及并发症少的优点。对于危重症新生儿、超低出生体重儿、水肿、营养不良以及长期输液血管破坏严重等患儿来说,较难成功置入 PICC。我科新生儿自2017年1月起成功置入28例PICC导管,其中8例采取了传统穿刺法,20例采取了利用Y型静脉留置针改良置入,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现将置管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20例新生儿中男6例,女14例,胎龄<28周3例,28-38周16例,38周以上1例,入院时体重<1000g4例,体重1001-1499g 9例,>1500g 7例。亚低温治疗1例,DIC患儿3例,NRDS患儿5例,NEC患儿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例,需要呼吸机或CPAP辅助通气患儿16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方法
1.2.1物品准备
PICC 穿刺器械包一套、无菌手套、Medcom PICC 导管一套(型号 1.9Fr)、生理盐水、注射器、肝素帽、肝素钠注射液、碘伏消毒液、安尔碘消毒液、3M透明贴膜、24G Y型留置针一支、水合氯醛(必要时)。
1.2.2患儿准备
平卧于辐射台上或多功能暖箱内,无严重感染或出血倾向
1.2.3血管选择
首选贵要静脉,其次头静脉、腋静脉、下肢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腋下静脉。
1.2.4操作步骤:最大无菌原则经外周静脉置入Y型静脉留置针并妥善固定好,按PICC置管要求彻底消毒皮肤及Y型静脉留置针后铺无菌巾,术者去除留置针固定敷贴,再次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更换无菌手套,左手固定留置针,右手用剪刀尽可能多的剪去Y型静脉留置针延长管,助手将PICC导丝前端约1.5cm在指腹上轻轻塑形,使之形成1/5弯曲弧度,术者持有弧度的导丝从剪去的Y型静脉留置针延长管处送导丝入血管,送入导丝时保持导丝弯曲面与留置针弯曲面方向一致,利于导丝顺利通过留置针弯曲处顺利进入血管,一般1到2次即可顺利进入血管,当导丝不能顺利通过弯曲处时,可重复尝试调整导丝的弯曲弧度,直到成功进入血管;当导丝送入长度超过留置针体内套管长度时,助手压住前端血管内导丝,术者缓慢退出留置针套管(在退管过程中切勿将导丝一起退出,可边退套管边稍送导丝),套管完全退出后在导丝的尾端将裁剪好的导管沿导丝逐渐导入血管内,导管送至穿刺点时可采用左右轻轻旋转的方式将导管送过穿刺点及皮下顺利进入血管内,导管进入血管后可边送管边退导丝,也可将导管送至指定位置后再缓慢退出导丝。
2结果
20例患儿均成功将PICC导管置入血管内。其中1例患儿导管异位至颈外静脉,1例患儿送管至股静脉时送管困难导致置管失败。置管时间10分钟到90分钟。出血量少剩至无出血。
3讨论
运用此方法进行新生儿PICC置管,由于临床护理人员较为熟悉穿刺针及穿刺技术,不但能够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减少出血、渗血,减轻局部损伤,不耽误早期急救通路的开放与给药治疗,还可以提高护士的置管成功率,减轻护士对置管不成功造成的压力,增加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还能实现2016年美国静脉治疗实践标准中提出的选择对患者创伤最小、外径最小的导管,对新生儿应考虑使用22-24G规格导管,以使穿刺伤害降到最低,同时尽可能一次穿刺即完成患儿全程治疗的目标。因此认为此技术在临床工作中具有可推广性。
参考文献:
[1]李志芳,杨晓灵,彭文娟,等 .PICC 置管术在白血病患儿中应用的临床观察及其护理体会[J].肿瘤药学,2012,2(2):157-159.
[2]张谷雨,薛婷君,陈 英,等.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早产儿及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4)
[3]肖嫔,邓映,卓梅英,等. 留置针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儿童PICC置管术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专科版旬刊,2014(6):139-140.
[4]张玉侠.实用新生儿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5]杨兆晶,高玉先,章园,等. 改良直置式套管针替代导入鞘法在新生儿PICC置入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12,27(5):56-57.
论文作者:邓成菊,熊永英(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
标签:静脉论文; 导管论文; 患儿论文; 新生儿论文; 血管论文; 弯曲论文; 套管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