晤#183;焐#183;悟——例谈“活动单”导学语文的三重境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文论文,境界论文,例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想以笔者执教的《鞋匠的儿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为例,看看如何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进而具体诠释“活动单”导学语文的三重境界——晤·焐·悟。
【案例1】“品读林肯的演说”教学片段
“活动单”一:品读人物语言
1.自由朗读林肯在参议院的演说,体会林肯是个怎样的人,在书旁写上恰当的词语。
2.组内交流。
①交流感受,将相关词语写在白板上。
②组内选定一个词句(用浪线标出)进行研读,再结合演说内容品品、读读。
③确定展示方式(如:谈感受、朗读等),准备展示。
3.各组展示。
(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并适时参与)
师:我们先浏览一下各组的研读成果,然后交流。(生环视各组白板上的词语)
生:我们组用“不卑不亢”来形容林肯。(读)“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他是一个鞋匠的儿子,没有感到自己出身卑微。身为总统,居然可以为别人做鞋子,大家可能会意想不到。
生:我们组还想起一句古语:“人必先自敬,然后其敬之。”意思是,人必须要先尊重自己,才让别人来尊重他。而林肯就是这样一位不卑不亢的人。
生:请大家看第一组的白板,我们组研读出的是“尊重父亲”的林肯,“等到大家的笑声停止后……”大家都知道,鞋匠的工种是卑微的,是社会底层的工作,而林肯却觉得父亲做鞋匠是一种艺术,更能体现他尊重父亲。我从三个“永远”读出他对父亲的感情是特别深的。
师:我真想再听你读读,怎么个深法?(生朗读得一般)
生:他的朗读没有读出林肯悲伤的那种语气,因为林肯的父亲已经过世了。我想来试试。(生读)
生:我觉得他的朗读还没读出演讲风格,因为演讲和朗读毕竟是两码事,我再来试试。(生读)
师:这就叫不同的体会读出不同的精彩。来,我们一起来读读。(生齐读)好,你们组接着讲。
生:艺术是一种令人享受的东西。林肯说他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说明他认为做鞋子是一种享受。(生读)
生:他说得很好,但我觉得读得不够味。(生读)
……
生:请大家看我们第四组的白板。我们用“善于表达”这个词来形容林肯。我来扮演林肯,请大家看林肯的第三段演说词。(生角色演读)
生:“对参议院里的任何人都一样……”,这句话其实是林肯在宣告,他愿意为所有人服务。
生:我来补充。在这里,林肯身为总统竟然愿意为参议员修补鞋子,这么平等待人,也说明他的宽容大度。
生:我也来补充。鞋匠、参议员和总统这三个不同层次的人物在对比,但是我想在林肯的心里,他认为任何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
生:刚才同学们感受得很好,但朗读还不够,我来读一读。(读)“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
师:对了,谈感受的同肘还要把它读好。
生:我还想说说。林肯是一位总统,但是他却不摆总统的架子,想和参议员成为一种朋友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林肯是追求平等的!我还想起《简·爱》中的一句话:人与人是平等的,至少我们可以通过坟墓,平等地站到上帝面前。
生:刚才几组讲的内容我觉得都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林肯“追求平等”的思想。
师:你在综合概括了!
课文主要抓住人物的语言来凸显林肯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教学中,学生牢牢抓住林肯的演讲词进行着研读和感悟,着力体会词句的精妙,语段的巧构,感受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他们通过朗读在文本中进进出出,在组内试读、点评、再读,组间补充、提示,在分享中对文本多处关键词句进行深度品读。品出了参议员内心的先后变化,品出了林肯对父亲由衷的崇敬,品出了演讲的表达艺术。交流、分享中既加深了对课文内涵的领悟,又体会了课文中关键词句、重点段落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与传统课堂相比,“活动单”导学在课堂教学结构及内蕴有着重大变革。传统课堂中教者的牵引之语变成了学生的自发表达,教师成了学伴,参与其间,乐得其所。教学的组织基本掌控在学生手中,在组内互动、组间互动的生生对话中推进。这种学习是生本的、自发的、有根的,是一种真正的以“学”为本的生动课堂。可见,“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学”,课堂的主体是“生”,“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构成“学习共同体”;课堂的主要环节是“活动”,教学的效率取决于“活动”的效率,“活动”既是导学手段也是达成目标;课堂追求“导”的高质高效和个性化,追求“不需要教”的“导”的最高境界。
【案例2】“体验角色,情境演说”教学片段
“活动单”二:情境演说
1.组内推选“林肯”、“参议员”角色。
2.尝试演说,组内点评。(注意演说语气、神态等)
3.全班展示。
师:林肯的演说多具魅力啊!让我们来体验体验。我请第三组的2号同学来读活动要求。(组内尝试演说,评点)
师:哪组来试一试?(各组均跃跃欲试)那这样,我们请他们两个来试一试(师选一组)。其他人不必遗憾,我们可以让各组的想法在他们身上体现,光对他们说说你们的建议。
生:我认为参议员是个傲慢的人,所以他说话时那个语气要表达出来。
生:林肯说“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时,应该要拍一下胸脯。(伴手势)
生:我认为林肯在演讲中提到父亲时,应该是很悲伤的。(生范读“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
生:我认为在说“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时候,应该要竖一下大拇指,表示骄傲和自豪。
师:你试一试,让大家感受一下。(生演读)
生:我希望演讲的那位同学,一定要把林肯的平易近人表达出来。
生:我认为“林肯”要讲出一种大气来。
生:我认为参议员要说出那种傲慢蔑视的语气,要这样说“我希望你记住,你……”
生:我觉得也要强调“你”,那位参议员不是称总统为“您”的。
师:你再试一试!(生读得特别投入,台下掌声)
生:参议员头应该抬一点,眼睛斜视。(示范)这样就更能体现那个参议员一开始的趾高气扬!
师:好了,“林肯”先生,您可以上台了,大家对您寄予了厚望啊!(出示参议院演说的场面图,演讲席。全班学生饰“参议员”互动,“林肯”演讲)
师:演说得非常精彩。此时此刻,我想问刚才那位“参议员”,“现在,你想对总统说点什么?”
生(参议员):“林肯”先生,您坦诚执著、宽宏大量感召了我们,我现在真想像你一样,做一名鞋匠的儿子。我非常愿意做您的部下,为您效劳!
生(林肯):刚刚那位先生提到愿意做我的部下。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是共同为美国效劳的!(台下掌声热烈)
加入场景渲染,增进角色体验是本课的一个重要学习活动。活动分为两轮:第一轮“全员试水”,组内人人参与,角色互换,互为“导演”,学生感悟文本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得到快速提升;第二轮组间指引,分享各组演读收获。演读时,学生的语言绘声绘色,表演惟妙惟肖,因为他们深悟了语言文字,走进了人物的内心,形成了心灵共振。在情境表演中,一个宽容、谦逊、倡导平等的林肯形象熠熠生辉,深深镌刻在学生心中。值得称道的不是表演这一形式,而是学生表演的原生态,学生在自我体验、自我评价中发展言语。台下热烈的掌声不仅仅是对精彩演说的肯定,更是对学生高质玩味语言的赞赏。
教学是一种“慢”的艺术,来不得匆忙。从学生角度讲,在情境中学习知识,用经验来激活知识,用思维来建构知识,用情感来丰富知识,用心灵来感悟知识,这是一个用生命来学习的过程。“每个人只能用自己的器官接受物质营养,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接受精神营养”,没有经过自己建构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需要甄别的是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伪情境”,即看似音乐画面充斥课堂,但学生的心跳没有与之共振,思维没有与之链接,当然也就没有实质性的建构。建构需要与学习内容相符的情境、发酵的时段,需要一点一滴的“融合”,在不断否定、借鉴中充实完善。换言之,学习需要一个“慢助跑”的过程。
静待花开。在情境中让学生慢慢揣摩,等待开悟,是一种美好的教学等待。“‘焐’古同‘煨’”,用微火慢慢煮之意。“活动单”导学恰如一炉微火,追求慢悟的境界,演绎着“焐”的学程。
【案例3】“了解功绩,升华人格”教学片段
“活动单”三:了解功绩
1.浏览第6自然段,结合课外资料,品读林肯的两句演说词。
2.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读好两句演说词。
(生自学第6自然段,组内交流学习课前搜集的关于“南北战争”的图文资料,朗读本段)
师:谁来说说学习收获?
生:我来。(读)“一个裂开的房子……”“我所希望的是……它应该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我通过阅读资料发现,林肯的人生是非常坎坷的,他一生经历了很多的磨难,他从这些磨难中感知了老百姓的疾苦,所以想用自己的行动去解救他们。
生:我来为他补充。这里“裂开的房子”指的是美国,为什么会裂开呢?由于美国当时爆发了南北战争,因为由奴隶主统治的南方有许多黑奴,他们过着穷苦不堪的生活。我曾在《林肯传记》一书中看到,黑奴们处在水深火热中,他们被关押、贩卖,像牲口一样。林肯是为了解救他们,才与奴隶主们发生战争的。
师:有个问题!到底是林肯发动战争还是南方闹分裂挑起战争?
生:我补充。应该是林肯为了反对国家分裂,解救黑奴,领导人民拿起武器,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师:同学们说得太精彩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话:“一个裂开的房子……”“我所希望的是……”(生读)
师:多伟大的总统啊!他胸怀祖国,情系百姓。难怪他会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引读)。
林肯时代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大多数学生只是仅闻其名,对林肯的生平了解甚少。“广度决定深度”,教学中推开语文课堂这扇窗,通过拓展阅读,开阔学生视野,进行相关的语文实践,从而促使学生充分感受文本主题和言语魅力。与传统教学迥异的是改变了教师单方面呈现资料的方式,由学生在课前自主搜集相关资料,课堂共享。这种自主搜集、阅读、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行为,是一个自我顿悟的过程。因为亲历阅读,所以文本的感触深刻;因为交流充分,所以文本的理解更透。
案例中,学生们的这番即兴交流源起学习资源的充分把握,从而激起学生语言池面的涟漪。从对学习材料的占有,到对文本关键词句的品析;从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到对历史人物的人性赞赏,都源于学生自身的阅读实践,源于组内学伴的交流互助,源于宽松自主的学习活动环境。阅读让学生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明了历史;观念交锋让学生领会作者的抒怀之意;自主反刍又让学生顿悟伟人人性之崇高。
悟,觉也。“活动单”导学带来的是学生自身的明了、领会与觉醒,是学的过程,更是悟的经历。
与其说学习是一种对话,不如说学习是一种“会晤”,晤,强调的是学习状态,学生活动的主要方式;与其说教学是一种“慢”的艺术,不如说教学是一种“焐”的艺术,焐,强调的是学习的规律,掌握知识的渐进过程;与其说学习是一种刷新的过程,不如说学习是一种悟彻的过程,悟,强调的是学理,学生的自我建构。此三重境界,为“活动单”导学的三种常态,无厚此薄彼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