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马克思政治哲学是不同于西方政治哲学的新型政治哲学,认为正义与不正义是一种辩证存在关系,最终目的是要追求一个超越正义的社会。马克思建立了一套完全不同于西方政治哲学的话语体系,提供了解决正义问题的新视角。马克思政治哲学在19世纪中期实现了对自由主义正义论的批判和超越,当代依然是批判罗尔斯正义论的最有效理论武器。马克思政治哲学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资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上继承了马克思超越正义思想,在实践中通向了彻底解决正义问题的光明大路。
关键词:马克思;政治哲学;正义
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领域,国内学术界是近十五年才快速发展起来的,西方学术界是随着1971年罗尔斯《正义论》的发表而发展起来的。国内外学术界已经形成了理论共识,马克思有自己的政治哲学,这是不同于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新型政治哲学。马克思建立了一套完全不同于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话语体系,提供了解决正义问题的新视角。
一、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立论方式
如何理解马克思政治哲学,国内外学术界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存在多种解释。本文在此基础上尝试着提出一种新的解释原则,以期能准确把握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实质。
首先,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正义与不正义是一种辩证存在关系。人类一直渴望正义,对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不正义行为始终是深恶痛绝的。正义和不正义是对立统一的一对范畴,人类对各种不正义行为的批判已经预设了人类对正义的追寻。一个正义的社会是无需追求正义的,只有一个不正义的社会才会导致人类追求正义,一个不正义的社会是正义得以发生和存在的社会环境和现实背景。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最后一个阶级对立的社会,也是最后一个不正义的社会。对资本主义社会各种不正义存在的根源进行揭露和批判是人类最后实现正义的前提。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对德国社会种种不正义行为进行了深刻地揭露和批判:指出了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局限性,无产阶级革命才能彻底解决正义和不正义之间的悖论性存在;提出共产主义是人性的复归,是理论和实践矛盾冲突的最后解决。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异化,异化劳动是资本主义不正义的集中表现,根源在于私有制。资本主义异化是人类社会自身矛盾运动的产物,只能在人类社会矛盾运动中寻求解决。马克思指出了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1]私有财产是资本主义社会不正义的主要表现形式,但私有财产的内容和根源是私有制,消灭私有制,不正义才能转化为了正义。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既是不正义的消失也是正义的实现。共产主义解决了正义与不正义之间的悖论性存在,因此,共产主义是超越正义的社会。
其次,马克思政治哲学追求的是一个超越正义的社会。不能简单地称呼共产主义为一个正义的社会,一旦用了这个称呼,意味着共产主义还存在着各种不正义得以产生的社会环境和现实基础,这与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论证不相符。缺乏正义所以需要正义,但正义实现了就不需要正义了。马克思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找到了资本主义各种不正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这个根源表现为剩余价值的绝对规律。无产阶级革命的使命就是摧毁剩余价值规律,摧毁资本主义社会各种不正义存在的社会根源,实现人类的正义。无产阶级革命后进入了共产主义,是超越正义的社会。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指出实践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改变世界是关键,这是解决正义和不正义悖论性存在的方法论基础。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了人首先要生活,因此产生两种需要,即物质生活资料的需要和繁衍后代的需要,解决两种需要就要进行两种生产即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人的生活、需要和生产一定是社会性的,形成了社会存在。不同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存在,从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都是阶级社会,社会存在的根源是私有制,这也是各种不正义得以存在的社会基础。推翻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就摧毁了不正义的社会存在环境,实现了正义,因此超越了正义。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详细论证了私有制的必然灭亡,公有制的必然胜利。指出了共产主义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消灭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因此也消灭了不正义存在的社会基础,超越了正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证了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绝对的铁的规律,指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共产主义消除了异化劳动,剩余价值回归到劳动价值,商品回归到产品,价值回归到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回归到具体劳动,劳动从谋生的手段回归到生活的第一需要。因此,建立在异化劳动基础上的不正义的存在也就不复存在了。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无产阶级专政阶段已经消灭了资本主义存在的基础但还保留旧社会的某些形式;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开始逐渐发展共产主义的各种内容;到了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将会完全实现共产主义的所有内容。马克思深刻地阐述了不平等的权利,摧毁了资本主义不正义语境下平等的权利的形式虚假性。[2]共产主义在无产阶级专政阶段就实现了正义,后来就进入了超越正义阶段。
笔者长在农村,年少时经常放牛,对于这种情景司空见惯,感触很深。当牛走在人的后面时,那么人的位置对于牛来说,就相当于一条不能跨越的红线,等于变相限制了牛的行进速度。当牛的自主权受到极大限制时,人和牛之间就形成了一种支配和被支配关系,这时的牛大多会有消极的情绪表现。当牛走在人的前面时,由于牛自身处在领先的位置,一般会有积极的情绪表现,兴奋地仰头观察周围的环境,并主动寻觅哪里长有好吃的草、好吃的料,一旦发现,定会奋蹄前往。隔日若再放牛,主人只要解开缰绳,牛一定会主动奔向草场,找到食料。
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并列发展,各自掌控自己的话语权,不分伯仲。西方学术界主流话语是自由主义,但因实证主义侵蚀,20世纪前2/3时间,政治哲学在学术界没有话语权。
1.2.1 转移概率 本模型属于动态模型,患者在不同的时点会处于不同的状态。因此,本模型参考已有的研究文献,获取患者转移至不同状态的转移概率,并据此计算出患者的期望成本与期望获益。
20世纪70年代正义话语重回当代西方学术界。1971年罗尔斯《正义论》的发表使政治哲学复兴,正义成为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主流话语。政治哲学中正义是核心问题,而几乎所有的当代西方政治哲学文献都是对罗尔斯正义论的回应。在西方学术界罗尔斯与洛克、密尔相提并论,《正义论》与《政府论》《自由论》共称为“自由民主传统的经典著作”。罗尔斯《正义论》上溯洛克、卢梭和康德,洛克宣扬自由主义,卢梭宣扬共和主义,康德是他们的综合,而罗尔斯自称自己的理论是康德主义。洛克、卢梭、康德到罗尔斯以启蒙运动的“自由、平等、博爱”为理论目标,要兑现自由和平等。前面三个人主要是论证了自由,罗尔斯主要论证了平等,但他们更多是形式上的,或者程序上的。罗尔斯认为正义是政治哲学的主题,正义意味着平等,提出了正义原则[3],这引起了学术界极大的争论。罗尔斯的正义论之所以引起如此大规模地持续40多年的争论,在于人类到了必须要解决自由和平等问题的时候了,尤其是平等。交织在这场争论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力量是国外马克思主义,国外马克思主义借此提出了马克思与正义的关系问题。
二、当代政治哲学提出的正义问题
马克思共产主义不是要建立一个所谓正义的社会,而是要建立一个超越正义的社会。正义与不正义是对立面,一旦不正义存在的基础被摧毁了,那么正义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为正义已经普遍性的实现了。追求正义的过程就是消灭不正义的过程,不正义的消灭时刻就是正义彻底实现的时刻。
BT作为有创治疗,对气管结构的改变是永久的,尚未发现ASM的再生和瘢痕现象[10]。因此,在选择患者时应严格遵循适应证和禁忌证,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谨慎操作,控制治疗温度、时间和范围,注重围手术期管理。
首先,马克思政治哲学在19世纪中期实现了对自由主义正义论的批判和超越。马克思通过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共产党宣言》《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和《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阐述的政治哲学思想,建立起了与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完全不同的新政治哲学。马克思建立了一套新的话语体系,废弃了自由主义惯用的自由、平等、博爱、正义等概念。我们可以说,马克思真正兑现了启蒙运动的承诺即自由、平等和博爱,但不再使用启蒙的话语。多数人认为社会主义是平等的,但马克思却讲共产主义主张不平等的权利,这才能实现实质平等。马克思主义超越自由主义的话语体系,与主张共产主义超越资本主义是同步的。马克思不是要建立新的正义社会,而是要建立一个超越正义的社会。自由主义的正义话语已经被马克思批判和超越了。马克思批判和超越了自由主义,认为自由主义只是口头上或者形式上实现了启蒙运动的自由和平等口号,而马克思主义要从结果上或者实质上真正兑现自由和平等,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自由主义的缺陷密切相关。双方针对的主题都是自由和平等,自由主义过于重视自由忽略了平等,马克思主义既重视自由又关注平等。这个主题一直延续到今天,人类已经基本解决了自由的问题,而平等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人类。尽管20世纪欧美福利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为实现人类平等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但平等问题依然未解。因此,我们今天要按照马克思的视域和话语重写政治哲学和正义论,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摆脱西方自由主义话语霸权,加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当我们返回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时候,发现马克思已经解决了罗尔斯和国外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正义问题。罗尔斯正义论在某种意义是对马克思超越正义思想做了理论回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超越正义的实践和经验验证。
三、马克思政治哲学对正义问题的解决
国外马克思主义将正义话题重新引回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内部。马克思主义自创立以来一直是西方自由主义的最强有力的对手,其理论与实践的威力使自由主义思潮在20世纪上半叶陷入全力进行自我辩护的状态。1971年《正义论》出版后,自由主义在当代再度“复兴”,但也没有逃脱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对它的批判。艾伦·伍德于1972年发表了《马克思对正义的批判》,开启了英美分析哲学主流对马克思思想的研究先河,并把这种研究集中于正义问题,从而引发了后来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思潮内部长达20多年的一场“马克思与正义之争”的思想论战。1982年,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艾伦·布坎南在《马克思与正义》中重新解释与建构马克思关于正义的丰富而复杂的思想体系,并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当代最重要的一些正义理论如罗尔斯的正义论。布坎南认为马克思的思想对传统及当代的政治哲学的两个教条提出了最全面与最难于应对的挑战,这两个教条就是: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美德及对作为权利拥有者的个人的尊重是个人的首要美德。
其次,马克思政治哲学为批判罗尔斯正义论提供了理论指导。罗尔斯正义论在某种意义上是马克思超越正义思想发展的一个层次,但罗尔斯正义论还是在正义与不正义的语境下讨论正义问题。罗尔斯宣称自己的正义论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不持立场,认为都可以适用,要从理论上解决启蒙运动以来一直没有兑现的平等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批评罗尔斯的正义论在资本主义框架内无法实现,罗尔斯本人认为自己的理论在某种意义上是社会主义的,但他依然是局限在正义框架中,没有达到马克思超越正义的思想高度。罗尔斯从“左”的方面发展了自由主义,吸收了马克思共产主义某些理论。罗尔斯第一正义原则坚持平等的自由和权利,但第二正义原则中差别原则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利,与第一正义原则产生了冲突。罗尔斯在这里已经探索到了马克思关于不平等的权利的理论边缘,但因为受限于自由主义的立场,无法实现理论的进一步突破。罗尔斯也探索到了一旦正义实现了,正义概念就消失了,但他认为这是理想,可见罗尔斯接近了马克思超越正义思想的边缘。
最后,马克思政治哲学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资源。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共产主义在中国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形成了新的社会矛盾。为了解决新的社会矛盾,中国共产党承担起了新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指导,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改革开放40年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全符合马克思共产主义的阶段论,是共产主义在中国民族国家内的阶段性实现,为实现全人类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在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平等问题。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提出了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马克思关于不平等的权利理论的社会实践,同时也是对罗尔斯差别原则的超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共产主义超越正义思想的中国实践。
马克思政治哲学才是对正义问题的真正解决。罗尔斯关于正义的理论仅仅是马克思超越正义思想的一个发展层次而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上继承了马克思超越正义思想,在实践上通向了彻底解决正义问题的光明大路。
在进行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工作中,必须遵守区域性的原则。通常,遵守区域性原则应注意:在设计中充分传承当地的人文特色。在这基础上,进行一个比较适宜的生态湿地公园的设计管理,充分将施工所在地的传统文化内涵融入建筑过程中,使其能够发展成为传递特有精神的渠道[4]。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5.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5.
[3]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修订版)[M].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237.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9.
Arguments Methods of Marx's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the Solutions to Justice Problem
NIU Jiang-wei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Daqing Vocational College, Daqing Heilongjiang 163318, China)
Abstract:Marx's political philosophy is a new political philosophy which different from Western political philosophy. Marx's political philosophy holds that the justice and injustice is a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pursue a society which transcends justice. Marx established a discourse system which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western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provided a new perspective to solve the justice problem. Marx's political philosophy realized the criticism and transcendence to liberalism justice theory in the middle of the 19th century, and it is still the most effective theoretical weapon to criticize the Rawls' justice theory. Marx's political philosophy provides theoretical resources for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theoretically inherits Marx's thought of transcends justice and leads a bright road to a complet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justice in practice.
Key words:Marx; political philosophy; justice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38(2019)04-0044-03
收稿日期:2019-01-27
作者简介:牛江伟(1973-),女,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罗尔斯正义论的对话和互鉴研究
(责任编辑 董翔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