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幼儿园 615700
重视德育是古今中外教育的普遍现象。幼儿正处在个性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期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影响。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非常的“以自我为中心”,在家是“众星捧月”,加之他们的自控、自律能力弱,来到幼儿园大集体中他们不懂得如何正确地与同伴交往。在交往中表现出自私、霸道、不懂分享、遇到挫折不懂如何应对。
在我带小班时,经常会发生这样一个典型的现象:每个孩子都拿一堆玩具放在桌上,用双臂捂住,嘴里嚷着:“是我的,是我的玩具,不给你玩。”有几件玩具特别受欢迎,于是他们常为这些热门玩具而爆发“战争”。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必须从小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握住有利时机,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守纪律的一代新人奠定良好基础。我觉得幼儿德育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形式是多样的、生动活泼的。要使心血与汗水交融的德育耕耘获得金色的收成,浅谈几点看法。
一、教育者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幼稚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立。我们幼教工作者至关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要把幼稚无知的孩子培养成为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就要“从小教起”“从小教好”,幼儿良好性格及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的社会、家庭和幼儿教师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长期地转化给幼儿,进行早期品德教育,引导他们进行实际锻炼,把提高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实际,提出教育要求和内容,选择正确的教育手段和生动灵活的教育方法,认真、切实地把教育幼儿工作做好。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掌握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从娃娃抓起”。这种早期教育一旦奏效,便比较巩固和持久。营造和谐的道德现象、温馨的道德气氛,使幼儿感受到蓬勃向上的道德心理弦乐。
二、师爱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能起感化作用
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体、智、德、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是现代教师奉行为始终不渝的教育理念,更是现代教师的座右铭。教师职业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这样讲,这句话真正将教师神圣职业的内涵具体化了。疼爱自己的孩子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动物本能,而对幼儿之爱却出自教师的职责,是一种无私地奉献,这种爱才是神圣的、才是师魂。
我班的月月小朋友,由于父母离异,爸爸学校工作又非常忙,一切都由爷爷照顾。开始转园来上幼儿园时,生怕老师不喜欢她或没注意到她,就时常用各种姿态、行动来引起老师及小朋友对她的关注。当时,我了解情况后,主动亲近她、关心她,用温馨的爱照顾她。不久,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说的话她愿意听,每当我上课时,她听得最认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且我和她之间始终以一种朋友式、妈妈式的关系存在,她的精神、情感得到了一种满足,她的学习认真了,与人能友好相处了,喜欢参加各项活动。
师爱不仅是培养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源泉,也是改变幼儿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动力,是做好思想转变的一把金钥匙,它将激励幼儿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比如,对于聪明活泼的孩子,通常拥有许多崇拜者,大家喜欢;顽皮、笨拙、能力差的幼儿则容易受排斥而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越是这种孩子,教师越要给他们多几分爱心和关切,使他们知道教师喜欢他,从而增强自信心。最使幼儿满意的奖励是教师的爱。此外还要善于观察、了解他们、创造机会鼓励他们,尽量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促其进步,当有点滴进步时,应在集体中给予表扬,使幼儿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同样受到大家关注。人非草木,爱心和关怀常能感化思想和行动。
三、把思想性与知识性融为一体,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紧密结合教材思想性及幼儿当前的思想状况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儿童故事对幼儿园的幼儿成长起着积极而深刻的影响作用,既能教会孩子们真善美,又能改变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与认识。幼儿的知识和经验有限,是非辨别、认识能力差,又好模仿,对大千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疑惑,为了使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光靠口头说教是很难实现的。我们的教师最好深入琢磨体会故事,选择一些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的故事,有目的地把故事的思想感情变成自己的思想感情,并恰当、灵活、创造性地运用故事,通过故事内容本身来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比干巴巴的说教效果好得多,使幼儿在鲜明形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里引起极大的兴趣,既培养了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使幼儿受到影响,得到教育;又能在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学习故事中的规范语言、连贯性地把话说清楚。无论什么方式,只要故事内容健康,富有趣味,都会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如,我给孩子讲《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孩子门吃饭时爱说:“老师,我吃得干净,大公鸡不来啄我”。我给一个幼儿讲《小熊医生》的故事,使孩子们懂得了不能像小猴一样捡地上的东西吃,要不然会肚子痛,得去熊医生那看病。平时,我总是不失时机地运用童话、寓言和民间故事对孩子进行德育和美化教育。教育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分辨善恶是非,陶冶他们的情操。
四、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和为了集体”的教育
伟大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倡导“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和为了集体”的教育原则。在幼儿园对幼儿品德教育一般是在集体生活中进行。幼儿园集体生活中的荣誉、集体的舆论、集体行动规则、集体中的榜样都是教育幼儿的重要力量。一个班集体如果能保持和谐、安定、愉快的气氛,那么幼儿良好品德就会相应提高。良好气氛必须由全体幼儿共同创造维持,首先要培养幼儿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使幼儿行动受到集体限制和协助。为达到这一目的,在一系列活动、游戏中有意识贯穿这种思想,比如,游戏中以组为单位,各组派代表比赛,星期五评红花也以集体为单位进行评比。让幼儿评这周哪组是好集体,好在哪儿;哪组差些,差在哪儿,使幼儿行为与他人紧密联系。一组做得好,全组发红花;一组个别做不好,全组不发红发。这样,做得好的孩子会责怪个别做不好的孩子,集体的谴责比什么都难过,教师借此机会引导做不好的幼儿,使他懂得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不良后果,鼓励其上进;教育充满怨气的孩子懂得集体荣誉要靠集体来创造,自己做得好还要帮助做不好的小朋友,整个集体才会进步。一个人有时会错事,你要给别人改正机会,改正就是好孩子。这种教育常常会使集体涌现许多高尚的行动。“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和为了集体”的教育使幼儿快速进步。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育人的任务是复杂艰巨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是长期、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师应持之以恒对幼儿做深入、细致且耐心的工作。德育教育契机蕴含在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幼儿园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总之,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现是任重而道远的,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对幼儿做深入、细致且耐心的工作。从培养幼儿道德情感入手,无私地奉献爱心,组织好各项活动和交往,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活动之中,从小处着手,把品德教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一定能将今天的幼儿培养成为明天跨世纪的建设者。
论文作者:张静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月总第1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3
标签:幼儿论文; 集体论文; 孩子论文; 自己的论文; 品德论文; 思想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2018年1月总第1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