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智力因素结构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智力因素论文,结构论文,实证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放眼世界,回顾历史的过程中达成共识:中国要跨入世界强国之列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却要依靠大量人才的涌现。进行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众望所归。1978年以后,我国教育界为了加速人才的培养,一改过去单纯用系统的知识武装学生头脑的做法,掀起了一股发展智力的热潮,开发智力似乎成了学校教育与教学目标的全部。但“唯智论”在主宰教育理论界和实践领域两三年后便陷入困境,人们发现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学习成绩不一定优秀,更不一定能够成材。
“唯智论”的霸主地位随着教育科学研究的深入而逐渐动摇。例如,日本学者木村久一在《早期教育与天才》一书中曾介绍威廉·詹姆士。塞德兹,塞德兹的父亲从他一出生就采用各种手段开发他的智力并向他传授各种知识,塞德兹3岁就能用本国语言自由阅读和书写,4岁就写出了3篇500字的文章,6岁又写成一篇解剖学的论文。上小学刚入学那天上午9点钟被编入一年级,到中午12点钟去接他时,已经是三年级学生了。8岁上中学,11岁进哈佛大学。可谓智商超群。而智商超群的塞德兹后来却离家出走了,在一家商店当店员,终生碌碌无为。又如我国学者洪德厚有关超常儿童的介绍:有一个超常儿童,3岁多就显示出优秀的智力,提前插班进入小学念书。由于家长的过分渲染,引起个别教师的反感。于是该教师就在课堂上专门针对该儿童的薄弱点来使他难堪,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同时由于年龄的差距,他和班里其他同学缺乏共同的兴趣,同学关系不和谐。这样,在教师的歧视、同学的奚落、家长的威逼之下,这个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原来非常活跃开朗的性格逐渐变得孤僻起来,浓厚的学习兴趣逐渐为厌恶、恐惧的情绪所代替。这个孩子不仅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智力发展也呈下降趋势。这些都表明片面地强调智力,不仅影响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而且连智力问题本身也不能成功地解决。
在“知识中心论”、“智力中心论”指导下教育实践的失败说明要出人才不仅要开发人的智力,而且还要注意培养非智力因素,只有当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处于积极状态并协同作用时才能使人作出成就,使人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不但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条件,而且是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因此,对非智力因素进行科学的系统研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以往人们大都是用自上而下的逻辑思辩方式来构建非智力因素的概念,单凭逻辑的演绎方法来探求知识会出现漏洞,研究者可能囿于自己的思考角度提出片面的看法。如果,径直进行科学的观察,那么很可能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们采用了多变量的研究方法,相信在这些混淆又相关的名称背后,在评论者意见分歧的背后,总会有一种真正的心理结构。在研究时我们首先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去收集描述非智力因素的所有名词,然后在自然情景中让被试来作出评价,最后再用统计方法萃取其中的因果联系,确定最后的元素。
沿着这一思路我们进行了如下工作:首先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和资料分析,确定描绘非智力因素的所有名词。然后以这些名词为项目形成初试问卷,根据初试结果确定正式调查问卷,最后进行正式测试,找出非智力因素结构和重要成分。
(一)开放式问卷调查和资料分析,制定初试问卷
了解描述非智力因素的名词,我们从两个途径入手,一方面从他人研究中去寻找,一方面从实际调查中去获得。在非智力因素理论还不完善的今天,来自实际的资料更为可贵。在开放式问卷调查中,我们选取了与学生学习活动有联系的一切人员作为被试,包括家长、学生、教师和社会成功人士,具体分布见表一。调查问题为:您认为一个人在学习上要取得成功除智力外,还应具有哪些心理因素(针对不同被试采取不同表述方式,但问题的核心意思不变)?
表一 开放式问卷调查对象一览
通过这个大型调查,我们共获得描述词近200条。对于所有描述词,我们根据以下两个标准进行整理:第一,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83年版)对这些词语的解释,合并同义词、近义词,选择最为通俗的表达方式。例如在“勤奋”、“用功”二词中择一。第二,根据心理现象的分类法再次筛选择最低层次的词语。例如,坚持性、果断性、意志这三个词在心理学中就处于不同的层次上,坚持性和果断性是意志的品质,所以我们就舍去了意志一词,而保留了坚持性和果断性两个名词。
在实际调查时,我们从现有资料中收集了描述词近百条,然后把两者进行综合比较,得到有关非智力因素描述词50个。并就这50个词语请教了一些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又在措词上做一些调整。最后以这50个词语作为初试问卷的项目。这50个词语如下:
01兴趣
18自尊心
35遇事冷静
02勤奋
19求知欲
36表现欲望
03主动
20紧迫感
37自我督促
04谦虚
21有主见
38待人宽厚
05果断
22自豪感
39善于交际
06乐观
23情绪稳定 40领导欲望
07自觉
24乐于探索 41敢于冒险
08认真
25自我调节 42有竞争意识
09合群
26克制自己 43有理想有抱负
10细心
27敢于质疑 44追求同辈赞许
12自信
28关心他人 45严格要求自己
13责任心 29富于想象 46不满足于现状
14坚持性 30敢于创新 47追求潜能发挥
15独立性 31学习热情 48追求师长赞许
16好胜心 32善于合作 49较快适应新环境
17进取心 33待人热情 50恰当的自我评价
(二)项目的初试及分析,形成正式调查问卷
以上述50个词语为项目制定调查问卷,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体会来评定每一个项目对学习的影响程度,对每一个项目所采用的选择是:非常重要、很重要、比较重要、一般。整张问卷上选项的排列顺序是随机的。
为了检验这份问卷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初试,共发出问卷200份,其中高二学生填写100份,教师填写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53份,其中学生85份,教师6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
对初试问卷进行项目分析,确定有效项目。在项目分析时,我们采用两项指标:题总相关、项目对测验内部一致性的影响,第一个指标——题总相关是该项目与测验总分之间的相关,表明它与测验总分的一致性程度。根据统计学的有关规定,相关显著性的分野为0.30。因此题总相关大于0.30的项目则保留,小于0.30的则舍去。第二个指标——项目对测验内部的一致性的影响,通过舍去该项目后整个测验的内部一致性系数a是否提高来决定。如果删去该项目,a值提高,则说明它与其它项目不一致,其存在降低了整个测验的内部一致性,应删去;反之,则保留。此外还请专家再次评定,提出意见。最后确定了组成正式调查问卷的39个项目。项目内容见下:
01勤奋
14独立性
27善于合作
02主动
15好胜心
28待人热情
03谦虚
16进取心
29自我督促
04果断
17自尊心
30待人宽厚
05乐观
18求知欲
31善于交际
06自觉
19自豪感
32敢于冒险
07认真
20自制力
33有竞争意识
08合群
21情绪稳定 34有理想有抱负
09细心
22乐于探索 35追求同辈赞许
10紧张
23自我调节 36严格要求自己
11自信
24敢于质疑 37不满足于现状
12责任心 25关心他人 38追求师长赞许
13坚持性 26敢于创新 39恰当的自我评价
(三)正式问卷调查,确定非智力因素的成份
1.对象和材料
我们采用正式调查问卷进行了大规模的抽样调查,调查对象全部为教师和学生,被调查对象的人数分布详见表二。实际调查人数1695人,其中学生954人,教师741人。
表二 被调查者的人数分布
2.结果分析
我们首先对该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结果发现该问卷的Cronbach α信度系数达到0.89,奇偶项目的分半信度为0.90,可见该问卷具有较高可靠性。
为将描述非智力因素的39个变量缩减成少数几个潜变量,我们对数据进行了因素分析,在因素分析中,抽取了潜于1的七个因素,他们的累积贡献率为45.9%,接近50%,可见这七个因素是代表39个变量的潜在变量。因素分析的结果见表三。
表三 因素分析
由表三可知:因素一为对人态度。因素方差贡献率为19.5%。代表对人热情、关心他人、待人宽厚、合群、善于合作等表现。
因素二为学习态度,因素方差贡献率为8.4%,代表认真勤奋、自觉等表现。
因素三为自我意识,因素方差贡献率为5.5%,代表自我调节、自制力、自我监督等。
因素四为开拓性,因素方差贡献率为3.7%,代表乐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等表现。
因素五为情绪,因素方差贡献率为3.3%,代表乐观情绪体验。
因素六为成就动机,因素方差贡献率为2.9%,代表追求师长赞许、追求同辈赞许等。
因素七为竞争意识,因素方差贡献率为2.7%。
3.讨论
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非智力因素是具有一定结构的,它由对人态度、学习态度、自我意识、情绪、开拓性、成就动机、竞争性等七个因子构成。各个因子在非智力因素中的作用不同,根据因素分析方差贡献率可知,对人态度、学习态度的作用最大。
根据表三心理现象分类框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对人态度、学习态度、成就动机、开拓性、竞争性、自我意识属于个性心理范畴,情绪属于心理过程范畴,因此非智力因素的论域应为心理活动,既包括个性心理,又包括心理过程的内容,仅把非智力因素局限在个性心理因素的范畴是不完全的。
表三 心理现象的分类
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与能力(智力)因素相互作用并共同影响智力活动效益的心理因素的整体,它包括对人态度、学习态度、自我意识、开拓性、情绪、成就动机、竞争性等七个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