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发展:一个新的挑战和选择_中国人口论文

中国人口发展:一个新的挑战和选择_中国人口论文

中国人口发展:新的挑战与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人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47(2007)09—0008—03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人口问题始终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多年来,怎样认识中国人口增长的现状,中国人口发展究竟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一直是关于人口问题辩论的焦点。最近几年,不少学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人口规模应该如何认识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例如,林毅夫从经济发展战略选择角度,提出如果中国选择比较优势的经济战略,而不是赶超战略,中国就不会存在人口过多的问题。① 胡鞍钢从中国和印度未来人口发展的比较中,提出了一个人类发展总福利指数,其中人口规模是一个国家总福利指数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在这个指标中,人口规模越大,总福利指数越高。他认为现在印度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中国的状况和未来印度人口总量超过中国人口前景将严重损害中国的综合竞争力,因此,他主张提高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扩大总人口规模,以保证总福利指数不被印度超过。② 李建新则明确主张,中国人口在达到峰值后应追求“人口数量可持续不减”。③

中国人口发展正面临一个新的历史关头。经过30多年的计划生育,中国妇女平均生育的孩子数(总和生育率)已经从1970年的6个以上降低到2000年的1.7~1.8个,人口的年增长率也从70年代初的23‰降到2005年的6‰。目前,尽管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中国人口的增长还要持续30年左右,但人口增长率却是逐渐下降的。根据预测,如果中国的总和生育率能维持在1.7~1.8,那么,2035年左右中国人口将可以在人口总量达到15亿时实现零增长。届时人口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人口增长率为零。尔后,中国人口总量将逐步下降,走上负增长的道路。中国人口占整个人类的五分之一,几千年来一直在增长,从来没有出现过趋势性的下降(灾荒和战争时期除外)。如果2035年中国人口实现零增长,并出现趋势性的负增长,那将是世界人口发展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一页。当然,如果按照总和生育率1.7~1.8发展,中国人口的老龄化速度也将明显加快,2040年65岁以上的老人在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21%,2050年达到23%。老龄化将成为我国在人口领域面临的严重挑战。很显然,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形势已经完全不同于20世纪。在以前,中国人口规模的过快增长一直是最重大、最主要的问题,而今天,中国人口发展却同时受到了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方面,人口总量仍然要继续增长几十年;另一方面,中国又同时迎来不断加速的老龄化。总量增长和老龄化之间又有内在的联系。如果更加严格控制人口总量的增长,老龄化就会更加速、更严重;如果为了缓解老龄化压力,马上大幅度放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总量增长则又将迅速反弹。也正是在这样一个两难的大背景下,出现了林毅夫、胡鞍钢、李建新等人关于鼓励推动中国人口加快增长的观点。

过去人们在讨论控制人口的根据时,常常引用“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的国情。这种论证没有错,但是,当我们粮食产量能够维持13亿人的时候,当我们实现了小康社会、实现了中等程度发达国家的时候,我们还需要控制人口吗?这是一个我们必须要从理论上澄清和明确回答的问题。

在我们国家资源、环境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下,人口基数大、数量多、增长快,已经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压力,人口过多已经成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不利因素。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社会中,人口过多肯定不是好事。美国的人口只有3亿。其他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等都只有几千万人。人口少并没有影响这些国家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中国要想实现自己的现代化目标,不一定需要16亿、17亿人口作为条件。的确,当中国经济发展起来后,它所能支持的人口数量可能会达到16亿、17亿的上限。但关键的问题是,经济上能养活17亿人,我们就应该努力去生育和达到17亿人吗?美国现在的经济总量大体相当于中国的5倍,如果按照中国人的生活标准,美国的经济完全可以养活60亿人,可是美国从来没有想过要让自己的人口达到60亿。在现在的中国人口规模前提下,中国经济即使发展了,粮食即使够吃了,底子即使厚了,中国人口的规模也必须控制。

现代的经济发展实践和经济学理论早已证明,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快慢和程度高低,不取决于它人口规模有多庞大,而是取决于它人口素质有多高。中国保持对印度竞争力优势的途径不是继续保持人口数量比印度多,而是要保持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领先于印度。由于过去中国人口快速的增长,中国坐在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交椅上很多年了,庞大的人口规模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沉重包袱。中国实行计划生育少生了4亿人,减缓了人口增长速度,创造了中国经济起飞宽松的人口条件。印度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实行有效的计划生育,人口增长率居高不下。联合国预测2040年前后印度人口超过中国,恰恰反映了中国人口控制的巨大效果。庞大的人口规模和高速的人口增长率并没有给中国带来快速的发展,因此,中国没有必要在生育率和人口增长率上与印度争长短。当然,我们也承认,一个国家能不能发展起来的决定因素并不是人口的多少:印度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后,它仍然能够发展,甚至快速地发展;中国在13亿人口的条件下,也实现了持续多年的快速发展;世界上很多人口密度高的国家,如新加坡、韩国、日本等,也都通过寻找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实现了经济的起飞。我们认为,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不是人口多了,中国就不能发展,而是在目前的资源环境条件下,人口如果少一些,人均教育资源占有量就会提高一些,人力资本的聚集速度就会快一些,经济发展的步伐无疑会更快一些,发展的道路也会更平坦一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对中国人口增长要予以适度控制。

当中国人口实现零增长后,是维持人口总量可持续不减,还是逐步沿着负增长的方向发展?虽然对这个问题的问答不一定很迫切,但这是有关人口发展方向问题,含糊不得,否则,同样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和决策。无论是在经济发展方面,还是在社会发展程度方面,中国现在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多生多育的意愿还比较强烈。中国人口必须控制,这是一个原则和方向。当然,如何控制,控制的速度和力度必须考虑现实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程度以及群众的生育意愿。现行的生育政策也是经济多年实践、几经调整才形成现在的框架格局。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条件下,中国人口最终达到15亿时才停止增长。也就是说,从现在起,中国还要在未来30年中增加2亿人口。15亿,并不是中国最适度的人口规模。15亿总量的峰值,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一个现实。如前所述,中国有能力养活15亿人,但这在任何意义上都不意味中国必须达到15亿人。因此,主张中国人口总量维持在峰值水平,长期可持续不减,是没有根据的。笔者认为,在人口达到零增长以后,在可能的条件下,在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生育意愿情况下,应该平稳引导人口进入缓慢的负增长,逐渐缩小人口总规模。

在人口总量继续增长和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的“双夹缝”中,中国人口发展战略选择的空间并不很大。在未来生育率的选择上,原则是清楚的:选择的生育率不能高于更替水平(即总和生育率不能高于2.1),否则人口总量将永远增长下去;选择的生育率也不能太低,比如1.5,否则人口老龄化挑战会十分严峻。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过快的老龄化进程很可能会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另一个严重阻碍。在对人口发展过程和趋势多方案反复模拟和测算的基础上,《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提出了在未来30年中,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应该维持在1.8左右,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判断。④

维持总和生育率在1.8左右,是在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和老龄化加速,以及独生子女家庭增长、出生性别比升高等诸多相关因素之间,以两害相衡取其轻为原则,进行平衡的结果。如果30年中总和生育率能够保持在1.8,未来中国人口总量虽然还会增长,但高峰值不会超过15亿;中国老龄化的过程虽然仍然在进行,但2020年前老龄化程度还不太高,使我们能够比较从容地应对老龄化挑战。

中国目前的实际总和生育率在1.7—1.8之间,考虑到今后几年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在“双独家庭”可以生育两个孩的政策下,年度总和生育率可能会上升0.1—0.2,中国未来几年的生育率可以保持在1.8—1.9左右。未来大约6年左右的时间内,由于1985—1990年在出生高峰期间出生的人将大批进入婚育期,尽管总和生育率水平仍然保持在1.8—1.9左右,但每年出生孩子的数量将大大增加,从现在的1600万左右上升到峰值年的近2000万。不考虑其他方面,仅就时机来说,在“十一五”期间进行生育政策的大幅度调整是不太妥当的。但是,当出生高峰度过以后,适当对现行生育政策进行完善和调整,以保证全国实际的总和生育率长期维持在1.8左右,则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如果保持1.8的生育率水平,未来中国劳动力的供应总量仍将持续增长到2010年,在达到9.3亿的峰值后,维持10年左右的时间,然后缓慢性下降,到2045年左右才回落到2000年劳动力数量的水平。9.3亿的劳动力,比全部发达国家劳动力总和还要多。未来中国不会面临发达国家现在面临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它面临的是另外一种性质的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和持续劳动力供应的市场压力问题。也许今后劳动力会出现结构性短缺,但不会出现总量的短缺;也许劳动力的供给不会再是无限的,但供给肯定是充足的。关键在于:一方面,加大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应该尽早实现自己的产业升级换代,提高劳动生产率,充分有效地利用中国巨大劳动力资源的优势。

在保持生育率1.8的情况下,扭转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近期内还只能主要依赖计划生育的利益导向机制、宣传教育、打击非法胎儿性别鉴定和非法人工流产等措施,而不能期望生育政策的大幅度调整。同样,在保持生育率1.8的情况下,2020年以前,中国老年人口的比例可以保持在12%以下,全社会可以充分利用不到15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建立比较完善和覆盖全人群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也就是说,中国必须主要靠建立有效的养老保障制度,而不是靠提高生育率来应对老龄化挑战。

同时,20多年来改革开放,给社会经济及人口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与契机。城乡隔绝壁垒的被打破、不发达地区人们求新求富意识的觉醒,带来了中国数以亿计的迁移流动人口大潮。这一汹涌澎湃的人口空间大转移,主流是从农村向城市、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的移动。这些地区的年轻人口大批流向城镇、中小城市和大城市,不仅给城市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生机,而且也给其“偏老”的人口年龄结构注入了“年轻化”的活力。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差异长期存在的背景下,迁移流动人口给迁入地(尤其是大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带来的“补偿效应”会越来越强。在未来中国老年人口增长大体已成定局的条件下,这一“补偿效应”在不改变全国人口老龄化总态势的基础上,将可能削低未来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严重地区的峰值点,而拉高老龄化程度最为薄弱地区的“谷底水平”,从而缓解部分区域快速人口老龄化过程。

说中国人口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一点也不过分。作为人口大国,特别是处在快速转型和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处理和应对更是事关发展的全局和发展的成败。在选择中国人口发展战略和策略的时候,我们不仅需要精心设计措施,更需要明确而坚定的方向和成熟而科学的理论。

注释:

① 林毅夫:《发展战略、人口与人口政策》,见曾毅等主编《21世纪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② 胡鞍钢:《中国人类发展趋势与长远目标》,见曾毅等主编《21世纪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③ 李建新:《也论中国人口数量与结构问题》,《人口研究》2001年第5期。

④ 见《人口研究》2007年第1期。

标签:;  ;  ;  ;  ;  

中国人口发展:一个新的挑战和选择_中国人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