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女生的“恋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中论文,女生论文,恋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是一名初中老师,曾经带过一个性格内向、不怎么爱说话的女孩。女孩看起来很纤弱,眉宇间常常带有一丝的忧郁,没有活力。但女孩人很好,善解人意,跟同学相处倒也和睦。
有段时间她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发现她情绪低落,上课经常走神,成绩也随之明显下降。作为班主任和心理教师的我,决定找她聊一聊,帮她解开心结。可几次都不成功,她遮遮掩掩,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我的努力下,终于有一天,她同意和我谈谈。
两天后的一个晚上,我们进行了第一次长谈,她向我倾诉了内心深藏已久的烦恼。她的父母都是农民,为了生活,每天忙碌于田间地头,从小到大,一直都是大她两岁的哥哥照顾她。她饿了,哥哥会把吃的送到她的手里;她感觉冷了,哥哥会脱下衣服给她穿;她被小朋友欺负了,哥哥会像大英雄一样站出来保护她……久而久之,哥哥便成了她生活的依靠,成了她形影不离的朋友。上学后,生活中无论大事小事她还是习惯由哥哥来管。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哥哥的感情除了手足情外,似乎又增添了什么……
现在她每天都在胡思乱想中度过:她有时幻想自己永远长不大,永远被哥哥照顾该多好;有时想将来哥哥成了家,自己可怎么办;如果生活中永远都能有哥哥的陪伴该多好……每次想到这些,她都会独自默默流泪,以前是偶尔想想,但现在是无时无刻不在想,头胀得痛极了,却怎么也控制不了,甚至于上课经常走神儿,一点儿也听不进去。最近又常常失眠,整个人都要崩溃了。
依照女生的描述,在她身上所反映的症结,属于心理学中的“恋兄”情结,究其原因是家庭环境及个人性格造成的。从小哥哥在她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不仅是兄长,还有父母,哥哥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她在情感上产生了深深的依恋;加上性格内向的她,不愿意结交朋友,花季少女情窦初开,对哥哥的依恋不知不觉中就超越了手足情;当哥哥考学走了以后,她失去了情感上的依靠,因为朋友少,又不懂得调节情绪,于是陷入了痛苦之中不能自拔,以至影响了学业。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由于性心理的成熟和性生理的发育,他们对异性的关注不再仅指向群体,而是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评价标准,专注于某一个明确的异性个体。他们爱慕的对象可能是歌星、影星、同伴、老师,也可能是父亲、兄长,由此而形成了“恋父”、“恋兄”情结。
这位女生的上述心理和行为反映是自然而正常的。这里有人类生物本能的驱动作用,也有认识评价的作用。一个感觉,一个动作,就会点燃“依恋”的情绪体验状态。如果这种情境出现多次,这种感情指向便会得到强化,逐渐形成一种心理上的定式。她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女孩,待人很重感情,办事较认真执著,但是往往过于固执,对于自我和环境比较敏感,习惯用“白日梦”应对挫折。拥有这种性格的人,在特定的情景刺激下,容易诱发不同的强迫表现。即自己明明知道一些念头或行为是没有必要或不值得的,可是主观上却不能加以控制,总是不由自主地反复想、反复做,否则就感到十分痛苦,放心不下。因为思念哥哥,上课走神,成绩下降,她一方面希望自己尽快提高成绩,另一方面又难以割舍“美好”的“恋情”,无法摆脱“暗恋”哥哥的情感桎梏。
首先,我采取认知疗法,帮她进行分析,使她明白了自己出现这种痛苦的矛盾心理的原因,告诉她不必责备自己,只要坚持科学的调整训练是完全能够走出困境的。认知疗法使她首先在精神上得到解放,消除了道德上的负罪感。
第二步,努力营造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让她不再孤单。平时在安排班级活动时,我故意把性格开朗、乐观大度、积极向上的一些男女生与她分在一组,暗地里发动学生们对她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每天下课或放学时总是有学生主动与她结伴而行;有一次她病了,全班学生都去看她,她激动得哭了。渐渐地,她融入了集体,突然发现“哥哥”不止一个,没有家里那个哥哥,她的生活依然可以很开心、很温暖。
第三步,在行为上与她共同制订计划并严格执行。
每天早晨跑步。为了帮她转移注意力并锻炼她的毅力,我决定陪她跑步。半年来,我们相互鼓励,从未间断过,每天早晨她到我的窗下叫我,偶尔有一次我想打退堂鼓,她反而来鼓励我,她的自控能力由此加强了。
每天晚上一个便条。每天她都以便条的形式向我“汇报”这一天的喜怒哀乐,以便我了解她、帮助她。“老师,今天上午我连续两节课注意力集中,课听得很明白,心里美滋滋的。”“老师,王影今天和我说了她家里的事,我很震惊,想不到她有如此的心胸,学习一直没有受到影响,我很佩服她。”从这些字里行间,我看到了她点点滴滴的变化。
每周与她进行一次促膝长谈。在我面前她可以失声痛哭,也可以开怀大笑了,过去那个唯唯诺诺、遮遮掩掩的小姑娘不见了。她告诉我说她每周都盼着谈心这一天,我知道她对哥哥的依恋已经部分地转移到我身上来了。
帮助她多参加集体活动,并在群体中结交异性朋友。渐渐地,她的朋友多起来,兴趣爱好多起来,活动多起来,不知不觉中已经把对哥哥的依恋放下了。
经过我们大半年的共同努力,她终于从“暗恋”哥哥的情感桎梏中走出来了。现在的她,上课专心听讲,成绩稳步提高,副班长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同学关系和谐融洽,她的脸上总是荡漾着舒心的微笑,以前那个小女生彻底不见了。
处在青春期的女孩,随着性生理的逐渐成熟会产生对异性关注的心理。如果此时与男性的接触面狭小,就有可能产生对父亲或哥哥的过度依恋,即有可能产生“恋父”情结或“恋兄”情结。面对该女生的“恋兄”情结,老师采取认知疗法和支持疗法是可取的。首先告诉她这不属于道德品质问题,只是一种心理反应,根本没有必要过分责备自己。在这里,老师相信只要“行为”改变,所谓“情感”也就会相应改变,于是采取了以“支持”为主的治疗方法。老师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对其给予充分理解、同情、体贴、关爱的同时,利用自己的威信和负责的精神,对其提供了心理上的支持,促使其发挥自己的潜力,为自己处理心理危机。同时,老师还利用班集体“资源”帮助她,发动同学们对她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每天下课或放学时总是有学生主动与她结伴而行,在群体中结交异性朋友等等,这些帮助都会在潜意识里逐渐淡化学生心理上的纠结和紧张,使自己逐渐从内心解放出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标签:两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