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整治奢靡之风要解决好三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奢靡论文,艰苦奋斗论文,之风论文,精神论文,弘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总书记多次指出,目前在一些地区、部门盛行的奢侈浪费行为是一种败国败家的行为,它既是消极颓废现象的一种表现,也是腐败问题得以产生和蔓延的温床。对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坚决加以整治。曾庆红同志最近在地市党政一把手专题研究班上,也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力戒飘浮、力戒空谈、力戒奢侈”。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整治奢靡之风,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结合开展“三讲”教育活动,认真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上要激浊扬清,走出误区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节俭为美德,留下了许多诸如“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警醒世人的古训。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就一直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并在实践中把这种精神溶入共产党人的思想、道德、情操之中,成为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和政治优势,贯穿于党成长、壮大的全过程。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淡忘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传统,滋长了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的坏风气。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在一些人身上,过分追求物质享受,沉溺于纸醉金迷的生活,已经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程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思想观念发生了病变,走入了误区。
有的人认为,“过去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革命和建设形势的需要,现在我们国家已经摆脱了一穷二白,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条件和过去不一样了,吃点喝点不值得大惊小怪,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不就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吗?”确实,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今天对许多问题不能与过去作简单的类比,共产党人也不是苦行僧。我们不仅不反对提高生活水平,而且要努力奋斗使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但是,必须看到,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我们国家的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虽然比过去有了很大改善,但与世界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差距,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实现,还需要我们艰苦奋斗几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目前不少地方和部门的财政还很紧张,党和政府有许多想办、该办的事情因资金不足而力不从心。全国农村还有4000多万人没有解决温饱,城市还有相当数量的职工因企业不景气或下岗而生活困难,每年中考、高考都有许多品学兼优的学生因家庭困难而放弃继续深造。在这样的条件下,作为掌管国家有限的资金的部门和干部,没有任何理由为追求个人享乐去挥霍人民的血汗钱。“节约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毛主席的这段名言,我们任何时候都要铭记在心。
也有的人认为,“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讲究投资环境和地区形象,在改善办公条件,配置先进的交通和通讯设备上花点钱,是为了地区或部门的脸面,不然,人家瞧不起。”应该说,一个地区或一个部门,在对外交往中讲究形象、讲究脸面是必要的,但在实际接触中能否赢得对方的好感,取得对方的信任,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形象和脸面。如果“金玉其表,败絮其中”,只中看,不中用,不仅照样难以得到对方好感,还会因不相称的奢华而引起疑虑和鄙视。曾有一个贫困地区,为获取外界的资助,通过多方面关系请来了一批有经济实力的外商,但最终这批外商没有留下一分钱。原因是坐着清一色豪华轿车参加合作谈判的干部之中,只有很少几个人能就如何改变地区贫困面貌谈出个一、二、三来。周恩来总理一生未停止谈判和外交活动,在世界各国有口皆碑。但他的衣着始终十分简朴,接待外宾的衣服一套要穿十几年,内衣裤更是补丁摞着补丁。他所以能赢得各国朋友的敬重和信任,靠的是出类拔萃的智慧才干、潇洒大度的仪容举止和坦荡无私的人格魅力。可见,华丽的包装并不能解决实质问题,关键在人。
还有的人认为,“市场经济的突出特征是趋利性。要取得别人的支持,就必须舍得‘投资’,只有敢花钱,才能办成事,“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于是,不论上边来客,还是接待外商,高迎远送,车队成龙,住星级宾馆,吃山珍海味,游览名胜,歌舞“桑拿”,怎么“体面”怎么来,客人临走时更要表示一下“心意”。外事活动中的接待工作需要重视,需要热情,需要周到的服务,但这并不等于要互相攀比地追求奢侈豪华的消费水平。我们不否认高规格的接待、高水平的消费在现实生活中对亲密关系、加深感情的作用,但无论是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优惠,还是获得外商的投资意向,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玩得怎么样,关键是能否在事业发展上取得共识与合作。不要以为外商都是贪图享受、喜爱挥霍浪费之辈,有的地方正是因为一次过于奢华的接待、一顿过于丰盛的宴请而使外商对“投资环境”不放心导致项目泡汤的;不要以为上级部门的资金可以用“以饵钓鱼”的方法源源不断地获得,即便是管钱管项目的人在感情上接受了“投资”,但理智也会告诉他们,如果只顾人情,决策失误,使国家的大笔资金打了水漂,他们照样交待不了。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只有把工作搞上去,把事业干起来,才是赢得上级重视、增强对外吸引力的根本。
值得指出的是,有些地区、部门在讲排场、比阔气,追求和参与豪华性享乐的时候,往往以“事业发展所需”为理由或借口,这种思想是十分错误和危险的。古往今来,凡成大业者,都是以勤劳节俭起家,靠艰苦奋斗成事;凡沉迷于声色犬马,灯红酒绿,没有不玩物丧志的。一个人的精力也好,一个地区或部门的能力也好,用在享乐上多一分,用在事业上就必然少一分。现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头脑比较清醒的政治家,对于人们追求物质生活上的纵欲无度,已经公开表示忧虑,担心这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可能把自己的国家引入绝境。我们共产党人,对包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内的西方社会病,更应持鲜明的批判态度,在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有用的东西的同时,在政治上要保持高度警觉,切不可把腐朽当神奇,把痈疸当宝贝。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要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腐化为耻。这也是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鉴别力的一种考验。
二、工作、生活上要从严律己,以身作则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制止奢侈浪费行为,需要全党形成共识,需要全社会形成氛围,最重要的是需要各级领导干部作出表率。“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领导干部对奢靡之风的态度,对所在地区、部门和单位的风气起着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现在,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的奢靡之风所以要屡禁不止,甚至盛行蔓延,与那里的领导干部律己不严、行为放纵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抓奢靡之风的整治,关键要抓领导干部的以身作则。如果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对奢靡之风保持高度的警觉,都能从严要求并以身作则,做到不该吃的饭不吃,不该坐的车不坐,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花的钱不花,不该开的会不开,不该参加的活动不参加,奢侈浪费的不良风气就会大大收敛。
领导干部尚俭戒奢,以身作则,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的事情,需要经受住方方面面的考验。
一是在生活上要耐得住清苦。生活上的朴素节俭,是共产党人的本色;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领导干部立身处事的原则。一个人如果在生活问题上追求过高,就必然在奢靡之风面前失去抵制的力量。与当今社会上那些“大款”、“大腕”们相比,领导干部作为靠工资生活的国家工作人员,收入可能少了一些,生活内容可能简单了一些,衣食住行也可能清苦了一些,但与那些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百姓们相比,我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又明显优越了许多。对此,领导干部应该看开、看淡、看透。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要以带领人民共同富裕为自己的第一职责和本分,在工作上向高标准看齐,在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而不能把过豪华奢侈的生活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更不能以挥霍国家和人民的钱财为代价,去追求个人私欲的满足。耐得清苦,才能保持共产党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格气节;清心寡欲,才能“两袖清风,一身正气”。
二是在诱恶面前要守得住防线。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就领导干部而言,这些诱惑有的来自“一掷千金”的炫耀,有的来自“灯红酒绿”的潇洒,有的来自追求现代化办公条件的攀比,还有的来自不法分子的贿赂拉拢,等等。面对这些诱惑,领导干部务必要保持理智,守住思想防线,切不可眼花缭乱,随波逐流。要守住防线,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守住小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在小节上含糊或心存侥幸,思想防线的缺口一经打开,抗拒诱惑的本能就会越来越弱,而追求玩乐享受的标准就会越来越高,挥霍公款的胆子就会越来越大,如此下去,因奢败德、因靡亡身的结果也就不可避免,这方面的教训,历史和现实中都有许多,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引以为戒。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诱惑,也无论可以找到什么样的理由和借口,思想防线的口子一时一事也开不得,尚俭戒奢的神经一时一刻也松不得,于细微处见谨慎,于守节中固长堤,永葆革命者“出污泥而不染”的意志和品质,抵制住奢靡之风的侵蚀。
三是在逢迎中要放得下脸面。对上级领导曲意逢迎,卖乖买好,是目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一种很不好的风气。这种不良风气的直接表现形式就是在接待服务中的超标准、高消费。我们说,下级对上级领导应该有一种尊重,为上级领导的工作、生活提供必要的服务也是下级的份内之责,但如果把这种尊重和服务搞得过份或庸俗,不仅会助长奢侈浪费的行为,而且对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和感情也是一种亵渎。这种问题虽然反映在下面,但上级领导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到东北视察,当时的东北局领导摆了一桌丰盛的酒席并准备了一些土特产品,遭到了毛主席断然拒绝和严厉批评:“你们想当刘宗敏,我可不做李自成。”如果各级领导干部都能象毛主席那样对待来自下级的逢迎讨好,而不是象有些人那样以“却不开情面,怕伤感情”为由受之用之,不仅公务接待中的浪费行为会大大收敛,其他领域内的奢靡之风也会得到举一反三的治理。
四是在非议中要挺得住腰杆。领导干部从严律己,从严律下,尚俭戒奢,除了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还要顶得住各种非议。有人可能会说你“傻”,有人可能会说你“装”,还有人可能会说你“不知大小,不识好歹”。对这些来自方方面面的非议,领导干部不能动摇,更不能屈从。要勇于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勇于同奢侈浪费的行为和消极颓废的表现进行坚决的斗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石突于岸,浪必击之。”然而,正是这些秀林之木、突岸之石,才是支撑着共和国大厦的脊梁。只要我们的所作所为于公有益,于己无愧,那些流言蜚语不但不会有损于我们的人格和声誉,反而会更加映衬出领导干部清正廉明的高尚品格和为人民利益勇于牺牲个人一切的党性光芒。
三、执法执纪上要从严从快,立威制恶
“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奢侈浪费行为,从物质形态讲,是对社会财富的糟踏和损失,妨碍和影响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从精神形态讲,是腐蚀人们灵魂、颓废人们精神的鸦片,从政治高度看,它败坏党政机关的形象,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诱发社会不安定因素和腐败现象的产生。为了整治和制止这股奢靡之风,中央和各级党政机关相继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规定和纪律,但这些纪律和规定在实际生活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制约和震慑作用。这也是奢靡之风屡禁不止的一条重要原因。制止奢侈浪费行为,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在加强正面教育的同时,执法执纪也必须严肃起来,加大力度。
一是要进一步健全法纪,划清是非,明确规范。目前虽然制定了不少纪律条文,但有些条文过于抽象、笼统,是非界限模棱两可,这样解释也行,那样理解也中,往往使执纪人员不好把握。更重要的是许多纪律条文,只是针对奢侈浪费现象提出若干个“不准”,没有对犯规违纪者如何进行处罚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尺度。致使许多纪律、规定缺乏应有的警示和约束作用,执行起来也难以落到实处。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借鉴西方企业管理中的“热炉法则”。一个高温热炉放置在某个地方,只要是神志清醒、有思维能力的人都知道不能去碰它,一碰就会被烫伤。触及过它的人怕它,没触及过它的人也会因为怕烫而小心提防。如果我们把法纪制定得严一些,细一些,实一些,加大一些使人害怕的成份,不仅明确那些事情不准做,而且就违纪者的程度分别制定出严厉的惩处标准,并将这些量纪和惩处标准与“若干不准”一并颁布于众,那些追逐奢靡之风的人在违纪犯规时就要“三思而行”了。因为与大数额的罚款、降免领导职务乃至追究刑事责任后果相比,一时的享受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二是对违纪者的惩治要坚持从严的标准。从严治党必须从严执纪。在执纪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对违纪者该立案的没有立案,该给重处分的给了轻处分,纪律的尊严和力量就会受到削弱,也不利于受处分的人从中醒悟和悔改。针对目前奢侈浪费行为的多发性和严重性,有必要在执纪上提出并实施从严从重的原则。即:可查可不查的案子要查;可处理可不处理的干部要处理;量纪处罚的标准可高可低的按高线处理。党员与群众同样违纪,对党员的处理要重于群众;职务高的干部与职务低的干部同样违纪,对职务高的处理要重于职务低的干部。特别是对“顶烟上”的违纪案件更要从严从重处理。当然,从严从重执纪也要适度,更要有根有据,经得起考验。只有坚持做到违纪必纠,执纪必严,才能达到教育本人、以儆效尤的目的。
三是对违纪案件的查处要快。对违纪案件的查处要快速果断,是当前整治奢靡之风工作必须强调的又一个重要原则。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总会有亲朋好友,熟人同事,这种关系网是惩治腐败的“天敌”。凡是查处违法的干部,总有人出面说情,包括一些相当级别的领导也在人情的作用下,插手其中,说不该说的话,管不该管的事。这种说情风导致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以人情代党纪、代国法的现象,使一些本该绳之以纪、绳之以法的违纪者逃脱了党纪国法的制裁。要冲破这种关系网的干扰,就必须以快制胜。对看准了的、查实了的案件快办快结,力求使违纪者在尚无察觉之时就已束手就擒,力求在说情者尚未行动之前就已明正典刑。在违纪案件查处上快速果断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使办案效果与社会舆论呼应结合,并发挥必要的导向作用。现在有一些群众关注的案件,明明证据确凿,事实清楚,但一查多长时间却迟迟结不了案,引起了许多猜测和疑虑。对此,邓小平同志1986年就明确指出:“有些案子当断即断,抓住事件的主要问题,查清了就处理。也有个雷厉风行的问题啊!”
四是在处理违纪人员上要狠。狠,可能不太近人情,但狠却是执法执纪所必需。现在,我们有些同志在处理违纪人员上感情用事,面慈心软,下不了手。对这种现象有必要提高到立场问题上来认识。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关心下级,爱护下级,对他们的政治生命负责,但更重要的是要对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负责。挥霍公款、奢侈浪费的人可以在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事上一而再、再而三地下手,我们按党纪国法对他们进行惩处又有什么下不了手的呢?列宁根据十月革命和党的建设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经验,得出一个著名结论:“谁要是把无产阶级党的纪律哪怕是稍微削弱一点,那他实际上就是在帮助资产阶级来反对无产阶级。”邓小平同志在1989年也曾说过:“腐败的问题,一抓就能抓到重要的案件,就是我们往往下不了手。”“下不了手,还会有大批的人变坏”,“这就会丧失人心,使人们以为我们在包庇腐败。这个关我们必须过。”三国时,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留下千古警训;抗战时期,毛主席批准处死黄克功,为我们党立下了惩恶扬善的规矩。我们在整治奢侈浪费和其他各种腐败行为上,必须克服感情用事、包庇袒护的错误,凡是违反纪律规定的,不管是谁,也不管涉及到什么人,都要严肃查处。有什么问题就抓什么问题,是谁的问题就追究谁的责任。即使是有过贡献和功劳的人,其违纪问题一经查实,也要严格按纪律惩处,不能搞功过相抵。只有狠下心,下去手,才能把奢侈浪费的歪风刹下去,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正气弘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