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廷梅1 陈飞2 杨晓红1 黄红兰1
(1贵州省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胆胰外科 贵州遵义 563003)
(2遵义医学院 贵州遵义 563003)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血液标本采集和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一系列流程的实施和品管方法的应用,采用标本不合格率和圈员的成长值来比较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我科血液标本的采集和管理效果。结果: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质量缺陷主要是血液凝固或溶血、采血量不正确、采血管使用不当、送检时间或方法不对、采血操作不规范和医嘱处理不当。总体不合格率由活动前的3.04%降到活动后的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自信心、积极性、品管手法的运用和团队凝聚力等有所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有效提高血液标本的质量,降低标本不合格率,促进圈员们的成长。
【关键词】品管圈;血液标本;管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8-0226-03
Application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in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blood specimen
Zhou Tingmei1,Chen Fei2,Yang Xiaohong1,Huang Honglan1. 1.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Zunyi Medical College Affiliated Hospita,Gui zhou,56300;2.Zunyi Medical College,Guizhou 5630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in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blood specimen. Method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series of proces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ools of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compared the unqualified rate of the blood specimen and the growth of the members before and after the activity.Results The main causes of the quality defect were blood coagulation or hemolysis,incorrect blood collection volume, wrong blood tube, wrong time or method of sending, non-standard blood collection operation and improper handling of the medical order.The total unqualified rate of the blood specimen was lowered from 3.04% to 0.51% ,there was significantly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1).The ability of solving problem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self-confidence,activity,management methods of the members and team cohesion were improved.Conclusion The quality of the blood specimen was improv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unqualified rate w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promoted the growth of the members.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 Circle;Blood specimen;Quality;Management
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简称品管圈,国内多称为质量管理小组,起始于戴明教授的统计方法课程和朱兰教授的质量管理课程,1962年由日本石川馨博士所创立。品管圈是由基层人员自主参与的一种团队活动,旨在改善工作缺陷的同时促进圈员的自我成长[1-2]。我科于2013年7月15日成立“爱家圈”,本次活动主题为降低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率,通过PDCA循环的实施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6月的血液标本作为活动前的样本,2013年9月~2014年2月的血液标本作为活动后的样本,对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血液标本的质量和圈员的成长进行比较。
1.2 方法
1.2.1圈的组建 采取自愿参加原则,确定圈成员,通过民主选举确定圈长和辅导员。在圈长的组织和辅导员的指导下确定本圈的圈名、圈徽和圈口号等内容。
1.2.2主题选定 采用头脑风暴法,由圈员们提出候选主题,通过评价法对各个主题从护士重视程度、急迫性、可行性和圈员能力4个方面进行评价,最终确定以降低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率作为本次活动主题。
1.2.3拟定活动计划书 主题选定之后,采用甘特图分别对PDCA4个阶段制定活动内容和相应的时间。Plan(计划)包括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和对策拟定,Do(执行)包括对策实施与检讨,Check(检查)包括效果确认和成果比较,Action(调整)包括标准化、检讨与改进。
1.2.4现况把握 利用查检表对2013年1月~6月有缺陷的血液标本进行数量的总结和原因分析,并绘制成柏拉图,如图1。由图可见,血液标本的质量问题主要是由于血液凝固或溶血、采血量不正确和采血管使用不当,其次是送检时间或方法不对、采血操作不规范和医嘱处理不当。
1.2.5目标设定 依据柏拉图二八定律,确定急需改善的重点,包括血液凝固或溶血、采血量不正确和采血管使用不当。采用公式(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累计百分比×圈员能力)对此3项质量缺陷设定目标值。
注:图1、图3中横坐标缺陷原因1~6分别表示血液凝固或溶血、采血量不正确、采血管使用不当、送检时间或方法不对、采血操作不规范和医嘱处理不当。
1.2.6解析 采用头脑风暴法,对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讨论。通过鱼骨图的方法寻找根本原因,按各个原因的相互关联性绘制成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图形,如图2。由图可见,血液标本的质量问题最终可归纳为3方面原因,即护士问题,包括知识缺乏、态度不端正、经验不足等;管理问题,包括标本管理不严、交接班不严格和医嘱执行不规范等;协作问题,包括与检验科的沟通、与护工之间的合作。
1.2.7对策拟定及实施 采用5W1H(原因Why、对象What、地点Where、时间When、人员Who、方法How)的分析方法对降低血液标本不合格率的整改措施进行讨论与评价,选择合适的对策措施,包括:
(1)加强管理
①护士的管理:加强对采血流程的控制,要求每位护士掌握标本采集的操作步骤,知道相应的标本采集容量、采血管、采集部位及其他注意事项等,并定期进行考核,以避免溶血等发生,减少不合格的血液标本。
②器材的管理:定时检查试管、采血针和注射器的质量,有痕、有渗漏的试管以及被污染的针头及时更换,避免反复抽血或标本污染。
③标本的管理:正确、及时标识血标本,保证标识信息的清晰度和正确性。同时制作试管架、标本盒,对标本进行统一放置与管理;对于有温度要求的标本应该注意其放置位置。
(2)制定规范
①重新修订血液标本的采集操作规范、采集注意事项、考核标准以及患者注意事项等,从每个环节和过程进行细化,使整个内容更加科学;通过打印装订成册,组织护士进行学习。
②安排指定的人员对采血流程的每一环节进行监控,包括采血医嘱的核对、采血步骤的严谨、标本管理的合适、标本运送的安全等,通过标本管理人员、护士长、片区护士长以及护理部的检查建立四级质量控制程序,从而保障标本的质量。
(3)人员培训
①对临床护士进行培训,要求其对不同血液检查项目的采血步骤、注意事项及相关知识进行学习,特别是对新护士、年轻护士和护生的培训,以提高其专业技能,达到标本采集的规范化要求。
②对标本送检人员进行培训,包括合适的送检时间和地点、送检过程中避免剧烈震动等注意事项,以避免血液标本过期、破坏等意外的发生。
③对临床工作者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认识到采集合格血液标本的重要临床意义,增强其工作责任感,认真落实好每一环节的任务,杜绝差错发生。
(4)保持沟通与协作
①随时保持与检验科等相关部门的沟通,确保标本送检的相关注意事项,同时了解新的检验项目,并对相关问题及时反馈,进行协调。
②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及时告知标本采集前的饮食、用药、生活习惯等相关注意事项,以免延误病情的诊断时机。
1.2.8效果确认与成果比较 通过有形成果对活动前后的标本质量进行比较,通过无形成果对圈员的自我成长进行评价,采用雷达图比较其成长值。
1.2.9标准化 通过活动前后结果的比较,以及对策措施的改善,制定以下标准化:①采血操作流程;②采集注意事项;③采血管图片模板;④标识试管架;⑤采血放置盒;⑥健康宣教卡片。
1.2.10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率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 有形成果
血液标本不合格率(见表1)。
3.讨论
3.1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改善血液标本的质量
由表1可看出,品管圈活动开展后,由于血液凝固或溶血、采集血量不正确、采血管使用不当、送检时间或方法不对导致的标本不合格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于抽血操作不规范和医嘱处理不当导致的不合格率之所以变化不大,是由于临床实习同学的管理、新护士的培训、与医生共同完成医嘱的合作之间存在一定的问题;总体来讲,通过血液标本采集和管理措施的整改,其质量问题得到改善,血液标本不合格率明显下降(P<0.01)。
3.2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促进圈员的成长
此次品管圈活动的开展,重要的是带来无形成果,由图4 可看出,圈员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的运用能力等都有所进步,这是临床护士发自内心的、最真实的成长与改变,从而自然产生有形成果,并远超过目标值。
4.小结
血液标本检验是疾病诊断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有效依据,合格的血液标本是保证血液检验结果真实可靠的基本前提,而有缺陷的标本将会导致临床检验结果不准确,以至于影响病情的判断和治疗[3-4]。品管圈是通过一系列程序来解决工作中发生问题的一种管理手法,通过品管手法的应用发现根本问题,在解决关键问题的同时从问题的根源着手解决,为今后临床护理工作的持续质量改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琳凤,张毅,吕海瑛.品管圈在我国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1):800-801
[2]刘莲凤.“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373
[3]龚建武.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4):481-482
[4]唐刘艳.分析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与对策[J].中外医疗,2012,(36):54-56
论文作者:周廷梅1,陈飞2,杨晓红1,黄红兰1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6
标签:标本论文; 血液论文; 品管论文; 方法论文; 医嘱论文; 护士论文; 质量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