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以后韩国妇女运动的发展与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韩国论文,妇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1970年以后的韩国妇女运动,韩国学界研究较多,① 但在中国国内几乎没有人论及,② 所以,笔者参考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欲从时代发展的脉络去考察1970年以后的韩国妇女运动,主要考察妇女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各个时代的主要议题和成果。
一 20世纪70年代:韩国妇女运动兴起
20世纪60~70年代,朴正熙总统积极推进出口主导型的产业化进程,韩国经济开始迅速发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韩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加剧,出现了深刻的劳工问题。加上,由于他长期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引发了大规模的民主化运动和工人运动。尤其是女工,虽然是推动韩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受恶劣的劳动环境、长时间的劳动、不够最低生活费的低工资等因素的困扰,所以,从60年代后半期开始展开了自发性的罢工、游行等斗争。进入70年代以后,随着产业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女工开展了更加激烈的斗争,女性团体支援这一斗争开始联合,妇女运动便开始扩散。③
当时,受欧美妇女运动第二次浪潮的影响,韩国左派知识分子女性开始翻译和介绍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第三世界女性主义等欧美女性主义理论,努力改变韩国女性的意识。基督徒学术院从1973年开始对各阶层女性进行了有关妇女解放的思想教育,受过这个教育的女性积极参与工人运动、农民运动、修改家族法的运动、反对性旅游④ 的运动,在妇女运动中起了主导作用。⑤
另外,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女性也在欧美妇女运动的发展中受到鼓舞,积极参与妇女运动,她们努力在法律和教育等层面提高女性的地位。家庭法律咨询所、YWCA联合会、韩国女性有权者联盟、“韩国女性团体协议会”⑥ 等妇女团体联合起来,于1973年建立了“泛女性修改家族法促进会”,开展修改家族法的运动。到1977年,取得了修改《家族法》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财产继承等方面的男女差别。
女大学生也积极参与妇女运动,不但参与反对朴正熙维新政权⑦ 的学生运动,而且与“韩国教会女性联合会”联合举行示威,抗议政府鼓励“性旅游”。她们还反对把女性商品化,要求停止选拔韩国小姐的选美比赛,也积极支援女工和女农民的运动。
总之,在70年代的妇女运动中最令人瞩目的是女工运动,当时,企业和政府、父权制家庭结构作为性别歧视性因素,同时作用于女工。⑧ 女工提出了女性的特殊要求,反对同工不同酬、婚后退职制等,经过斗争,在某些企业女工争取到了产后60天的产假,废止了婚后退职制度。元丰毛纺、同一纺织和韩国Pfizer等外资企业的女工斗争是70年代有代表性的女工运动。⑨
二 20世纪80年代:妇女运动的急速发展与联合
进入80年代以后妇女运动进入新的阶段,80年代是韩国妇女运动大发展的时代,⑩ 妇女运动在解放后经历40余年的发展,成为波及各个阶层、各个地方的运动。(11) 韩国学界一般认为在韩国所谓的“女性主义”运动始于80年代。(12)
在80年代,贯通韩国社会的关键词是“民主化”和“实现祖国统一”。(13) 军人出身的全斗焕总统继续推行排他的军事权威主义统治,受到大学生协会和左派NGO组织的激烈反抗。1987年,军人出身的卢泰愚被选为总统,在他执政期间仍有不断的游行示威,有许多劳工联盟和几个左派NGO组织建立。在民主化运动、民众运动和实现国家统一的统一运动当中,妇女运动成为社会变革运动之一,在理念和目标、实践等方面全面挑战父权制。(14)
80年代,韩国女性创建了很多左派妇女团体。1980年,很多女性参与了“光州民众抗争”。(15) 到1983年建立了“女性平友会”和“女性热线”,1984年建立“民主化运动青年联合女性部”、“又一个文化”(16) 和“韩国女性学会”,1986年建立“基督女民会”等团体。这些团体以知识分子女性为中心,强调妇女解放,同时主张实现民主化和祖国统一,争权女工和女农民的生存权与人权。1987年3月建立“韩国女性劳动者会”,为独立的女工运动奠定了组织基础。(17) 1989年12月,建立了女性农民团体——“全国女性农民委员会”。其中,“女性平友会”作为独立的妇女运动团体,在朝鲜半岛分裂后第一次开展了具有妇女解放理念的妇女运动,为韩国妇女运动拉开了新的一幕。(18) 她明确写入要改变父权制性质的性别歧视文化、建设男女都能作为有尊严的人生活的社会,结束民族分裂的悲剧,建设和平、民主的统一国家。1987年“女性平友会”发展成为“女性民友会”,以白领女性和城市家庭主妇等广泛的女性为其成员,成为超越特定阶级或阶层的妇女运动团体。她们反对职场中的性别歧视与性骚扰,为职业女性展开了保护母性的运动,积极开展了白领女性劳动运动和主妇运动等妇女运动。
80年代后半期妇女团体开始走向联合,到1987年2月21个妇女团体联合,建立了“韩国妇女团体联合”,(19) 在各地设立支部,成为很大的妇女组织,实现了妇女运动的大众化、全国化和联合化。(20) 她们举办推翻军府政权的女性有权者大会等会议,积极参与废除催泪弹运动等反政府的民主化斗争。她们还提出家务和养育劳动等问题,开展设立托儿所的运动,大力支援女工运动。此外,还新设和平委员会,组建被拐卖人口及卖淫问题特别委员会,努力维护女性权益。
80年代后半期韩国女性还开展了文化运动,出现以女性日常生活为中心的生活文化活动和批判男性中心主流文化的多种文化理论与运动。“又一个文化”和“韩国女性研究会”、梨花女子大学女性学系为首的各高校女性学系培养的女性人才和一直以来努力开展妇女运动的妇女团体、被介绍到韩国的欧美女性主义理论等,都为女性文化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女性根据自己的经验,努力批判日常生活中的父权制文化。非定期刊物《女性》出刊(1990年后发展为年刊《女性与社会》)、“又一个文化”同仁们出版《同仁》杂志、1988年《妇女报》创刊,开始成为女性媒体的领路者。其他美术、戏剧、电影、文学等领域中,女性主义文化活动也明显增加。这些扩散了女性主义意识,使更多的大众了解女性主义,从而拓展了妇女运动的基础,为改变韩国社会中的父权制文化起了有效作用。(21)
三 20世纪90年代:妇女运动的多样化与社会性别主流化战略
20世纪80年代的韩国妇女运动因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基本上两支队伍沿两条路线发展。一是以女工和女农民为主要参与者的妇女运动,她们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的根本原因,强调应通过阶级斗争方式快速改变整个社会制度,主张妇女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才能获得解放。因此,她们认为妇女运动应该成为更广泛的追求民主的左派运动的一部分,要与其他运动团结和联盟。二是以中产阶级女性为中心的妇女运动,认为父权制是妇女从属地位的关键原因,妇女问题主要是滋生于这种体制的病态方面,她们把持有不同社会地位和背景的广大妇女看做妇女运动的主要力量,寻求一种渐进的变革,试图在日常生活领域开展各种革新行动。(22)
进入90年代,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环境的变化,韩国妇女运动有了明显的改变。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解体,韩国国内军人出身的卢泰愚总统任期已满,长期以来作为反对党和反政府力量领袖的金泳三被选为总统,韩国政治开始走向民主。因此,妇女运动中民主化斗争的政治性质减弱,而更忠实于妇女运动固有的课题一消除性别歧视,运动的关注领域也从打倒军事权威主义政权转移到改变父权制及其法规、习惯、意识等。(23)
80年代和90年代初,韩国大学校园内女大学生们主导了要求设置女性学讲座的“女性学运动”,首尔和地方的大学纷纷开设女性学课。(24) 这种校园内的女性主义运动,为韩国女性学的制度化起了重要作用。在此运动的推动下,大学培养出很多带有社会性别意识的人才,为以后改变性别不平等的社会现实打下了重要基础。
80年代末90年代初,除女工运动外也出现了其他多种运动,比较有代表性的和成功的运动有反对性暴力的运动和“又一个文化”运动。性暴力问题在80年代偶尔也成为妇女运动的焦点,但它开始成为受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是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一是边越秀、金福南、金宝恩等人受到的令人震惊的性暴力事件,通过媒体的报道引起了大众的关注。二是女性学界开始研究被隐藏的性暴力和性暴力被害女性的经历,促使社会更加关注性暴力问题。于是,1991年设立韩国性暴力咨询所和“性暴力特别对策委员会”,努力制定性暴力特别法,反对性暴力的运动开始成为妇女运动中独立的一支,(25) 到1994年制定了《性暴力犯罪处罚及被害人保护法》。
90年代女性政治团体的活动也活跃起来,宗教界的妇女团体进行了“帮助北韩同胞的运动”和“女性和平运动”。90年代中期以后妇女运动把目标设定为实现“性别平等”,努力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妇女团体表达女性的政治要求,并把它有效地反映到国家政策当中。这一时期,1989年成立的韩国女性政治文化研究所和1990年成立的韩国女性政治研究所,为扩大女性的政治参与、培养女性的政治领导力发挥了主导作用。妇女运动通过修改选举法的运动,努力从制度层面上减少女性受到的歧视。妇女团体定期举行议政监督活动,妇女报和妇女团体合作,提出女性政策试行方案,举行评估总统候选人的性别意识和女性政策方案的讨论会,通过这些展示了明显加强的女性政治力量。结果,女性政治家虽然在数量上仍占劣势,但以地方议会为中心,女性的政治参与持续增多。(26) 这时,妇女运动监控女性政策的施行,向政府施压,在制定女性政策方面起了重要作用。“韩国妇女团体联合”和“韩国妇女团体协议会”及其下属团体互相合作,为制定和修改法规频繁活动,在改变父权制法规和制度、习惯、意识等方面起了核心作用。(27) 结果,1998年6月,在第19次联合国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会议上韩国受到了评委们的好评,评委们认为1990年至1997年韩国的女性相关法发展突出。(28)
90年代,女性主义文化运动也非常活跃。1992年成立的“女性文化艺术企划”在戏剧、电影、美术、音乐、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展开活动。她们创作和表演女性主义戏剧,自1997年开始举办首尔女性电影节,1999年开始举办女性美术节,促进了女性主义在大众中的传播。1997年女性主义杂志《IF(如果你是女性主义者)》创刊,她们于1999年成功举办了“大婶韩国小姐节”“If you are free”,对美进行了新的阐释。此外,“又一个文化”、韩国女性研究所(创办刊物《女性与社会》)、女性文化理论研究所(1997年成立,99开始创办刊物《女/性理论》)通过研究、教育和出版等工作,生产和扩散了女性主义理论。(29) 还有,90年代中期以后大学内出现的妇女运动的第三势力(30) ——年轻的女性主义者小组,以首尔为中心开展了小规模的小组中心的文化运动和互联网上的运动,(31) 她们带有激进女性主义倾向。1995年延世大学举办第一届性政治文化节——“强奸我吧!”(揭露韩国社会中的性暴力,表现了性暴力被害人的愤怒)以来,以性暴力和女性的性与身体为主要议题,多次举办了校园内的女性主义文化节,(32) 在冲击原有的性相关话语和反对性暴力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总之,90年代的妇女运动努力寻找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案,女性的关注领域加宽,性暴力、家庭暴力、保育和雇用方面的性别歧视、性、社会性别预算、生命伦理、慰安妇问题等成为当时的主要议题。此时,80年代表现出来的妇女运动集结的力量虽然减弱,但少数女性坦率地说出自己的经验和需求,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开展运动,组建各个团体,妇女运动趋向多样化。(33) 尤其是1991年实施地方自治制度以后,各地妇女组织大有发展,很多草根妇女组织纷纷为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积极活动。(34) 还有,这一时期还提出了以前从未提出的同性恋者的人权问题。1994年,韩国国内第一个女同性恋运动团体“一帮一伙”成立,大学内出现女性同性恋者运动,妇女运动开始努力理解少数女性的经验。
四 2000年以后的妇女运动:身份政治与差异政治
20世纪90年代以后,韩国妇女运动在法律和制度层面上取得了解决性暴力、家庭暴力、母性保护等问题的重要成果,但还没能完全有效地改变日常生活中的性别问题。2000年以后,随着多种女性议题的出现,妇女运动探索新的变化。最近,以女性内部的多种差异,即阶级、残疾与否、性倾向、居住地等差异为中心,形成多样的妇女运动,甚至网络上的妇女运动也大有发展。
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各个妇女团体大都开设了自己的网站。1998年出现女性主义网站——“月亮国的女儿细胞”,2000年出现“姐姐们”(每月出一期电子期刊)和“大嫂们”(以已婚女性为核心)等女性主义网站,2003年创办女性主义电子报刊——《成》。互联网上展开的妇女运动,不但批判网络空间中存在的女性性商品化现象和接受网上信息方面男女不平等的现实,而且还展开了要求解决慰安妇问题的运动与废除户主制的运动等大规模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妇女团体与韩国国内的市民团体乃至世界NGO组织联手,展示出了不受时空限制的网上妇女运动的强大影响力。(35)
2000年以后,韩国妇女运动中备受瞩目的是废除户主制的运动。2000年,131个妇女、市民团体联合起来组建“以废除户主制为目标的市民连带”,她们又与妇女报一同推进废除户主制的运动,而且还与佛教、天主教、新教、圆佛教、儒教、天道教等六大宗教中的20多个团体联合,组建“以废除户主制为目标的宗教女性连带”,扩展了废除户主制的运动。(36)在她们的努力下,2005年3月国会通过了废除户主制的民法修改案,制定出《健康家族基本法》,该法从2008年1月1日起开始生效,户主制的废止将成为韩国家庭和社会中实现两性平等的重要基础。
近来,韩国妇女运动中出现女同性恋、女残疾人、移居女性劳动者、女性性工作者、非正规就业女性等边缘女性群体发起的运动。边缘女性群体纷纷组建自己的团体,女残疾人于1998年创建“残疾女性共鸣”,非正规就业女性于1999年创建“全国女性工会联合”,移居女性于2001年创建“移居女性人权连带”,(37) 女性性工作者于2005年创建“全国性工作者连带韩女联”(后来京畿道平泽地区的200余名女性性工作者退出这个组织,创建“民主性工作者连带”,努力争取生存权、劳动权、人权、健康权等)。(38) 这些边缘女性群体根据各自的身份认同,组建自己的团体,开展各种活动,发出了各自不同的声音与利益需求,给韩国妇女运动增添了新的内容。
韩国女性学者金京姬、尹正淑主张韩国妇女运动中差异问题变成重要的争论点,当今韩国妇女运动肩负解决异性恋和同性恋、性买卖和性劳动、许可或反对堕胎、代孕母亲问题、卵子买卖和支援不孕技术的问题、已婚女性和非婚女性、工人阶级女性和中产阶级女性等多种女性议题的新任务。(39) 韩国学界一般认为,只建立在普遍的女性身份认同上的妇女运动不会再发生效力,现在应解决普遍意义上的女性(女性整体)和女性内部差异之间存在的矛盾,应更加细致地考察女性内部的差异。(40)
注释:
① 有代表性的研究有:[韩]曹铢铉:《女性主体性的政治学:以80~90年代的韩国妇女运动为中心》,《韩国女性学》,1996,(12-);[韩]吴美憬:《韩国妇女运动和女性内部的差异》,《进步评论》2004年第1期;金京姬、尹正淑:《妇女运动议题的局限与挑战》,载韩国女性学会连带委员会与中央大学社会学系共同举办的学术会议论文集《对韩国妇女运动的反思与展望》,2006;等等。
② 只有一篇论文,请参考祝平燕《韩国的女性学与妇女运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此外,有几篇韩国学者的论文译稿,分别是:[韩]李慧景:《韩国女性文化艺术运动的现实与展望》,《当代韩国》2000年夏季号;[韩]吴美憬:《韩国女性运动的动向》,《当代韩国》2000年夏季号;[韩]池允姬:《北京世界妇女大会后的韩国妇女运动》,《当代韩国》2000年春季号;[韩]曹顺京:《韩国妇女运动的局限性和可能性》,载余宁平、杜芳琴主编《不守规矩的知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③ [韩]李效再:《韩国女性学和妇女运动》,《韩国女性学》1994年第10期,第9页。
④ 当时韩国政府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只顾增加外汇收入,把卖淫当做旅游资源,吸引外国男性到韩国“性旅游”。1973年,到韩国性旅游的外国游客达70万人(80%是日本人),到1978年超过100万人,仅78年一年性旅游给韩国增加了4亿美元的外汇收入。
⑤ [韩]孙德洙:《韩国现代妇女(解放)运动的现状和展望》,《女性问题研究》(大邱晓星天主教大学)1992年第20期,第114页。
⑥ “韩国女性团体协议会”建立于1959年,韩国学界称它是保守的官方妇女团体。这一组织虽然努力“提高女性地位”,但强调要为“健康的家庭生活”和“建设福祉社会”做贡献,是韩国最大的妇女团体。(女性团体协议会:《韩国女性协议会30年史》,首尔:韩国女性团体协议会,1993。)
⑦ 1972年10月17日,朴正熙总统发布非常戒严令,解散国会,禁止一切政治活动,而后改动宪法,通过了新的“维新宪法”。“维新宪法”赋予总统莫大的权力,总统可以终身执权、可以解散国会和任命法官、掌有可一时停止宪法效力的紧急措施权。“维新宪法”直到1979年10月26日朴正熙总统被暗杀为止,一直生效。“维新宪法”生效的这段时期的政权就是维新政权。
⑧ [韩]全憬玉等:《韩国女性政治社会史2》,首尔:淑明女子大学出版社,2005,第335页。
⑨ [韩]全憬玉等:《韩国女性政治社会史2》,首尔:淑明女子大学出版社,2005,第344~345页。
⑩ [韩]曹顺京:《韩国妇女运动的局限性和可能性》,载余宁平、杜芳琴主编《不守规矩的知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第500页。
(11) [韩]韩国女性研究所:《新女性学讲义》,坡州:东边(意译),1999,第331~332页。
(12) [韩]沈英姬:《保护、平等、差异的两难处境:韩国女性主义状况和对两性平等的探索》,《社会科学论丛》(汉阳大学)1997年第16期,第334页。
(13) [韩]全憬玉等:《韩国女性政治社会史3》,首尔:淑明女子大学出版社,2006,第191页。
(14) [韩]裴成仁:《韩国妇女运动的新方向(以文化运动为中心)》,《社会科学论丛》(明知大学)1999年第15期,第4页。
(15) 1980年5月18~27日,全罗南道和光州市市民起来抵抗新军府和戒严军,要求军府下野、撤销戒严令、释放被捕的民主人士,展开了武力抗争。市民组成市民军,占领全罗南道政府大厦,管理城市治安,但最后被新军府镇压,据政府公布死亡191人,伤者852人。“光州民众抗争”虽然被镇压,但对1980年代以后的民主化运动有重大影响。
(16) 主要以大学内30岁前后的女教授为中心,包括其他专业人才、记者、文学家等女性的团体。她们批判父权制和权威主义以及男女不平等的现实和文化中的保守部分,试图从日常生活和文化中的小事起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生活方式,以实现男女能成为真正的伙伴相互协助、孩子们能自由成长的社会。
(17) [韩]孙承瑛:《韩国妇女运动的变迁与特殊性》,《同德女性研究》1998年第3期,第198~199页。
(18) [韩]李承姬:《走向人类解放·妇女解放的80年代妇女运动》,载赵禧延编《韩国社会运动史》,首尔:竹山,1990,第289页。
(19) 她的目标是“组织上联合妇女运动的力量,实现社会的民主化和自主化,争取妇女解放”,是左派女性团体,她们通过支援女工与女农民争权生存权的斗争,努力加强基层民众女性的力量。
(20) [韩]全憬玉等:《韩国女性政治社会史3》,首尔:淑明女子大学出版社,2006,第209页。
(21) [韩]韩国女性研究所:《新女性学讲义》,坡州:东边(意译),1999,第332页。
(22) [韩]曹铢铉:《女性主体性的政治学:以80~90年代的韩国妇女运动为中心》,《韩国女性学》,1996,(12-1),第139~140页。
(23) [韩]韩国女性研究所:《新女性学讲义》,坡州:东边(意译),1999,第333页。
(24) [韩]李效再:《韩国女性学和妇女运动》,《韩国女性学》1994年第10期,第9~10页。
(25) [韩]沈英姬:《保护、平等、差异的两难处境:韩国女性主义状况和对两性平等的探索》,《社会科学论丛》(汉阳大学)1997年第16期,第335页。
(26) [韩]孙承瑛:《韩国妇女运动的变迁与特殊性》,《同德女性研究》1998年第3期,第199~200页。
(27) [韩]韩国女性研究所:《新女性学讲义》,坡州:东边(意译),1999,第334页。
(28) 1991年、1995年两次修改《男女雇佣平等法》;1994年制定《性暴力犯罪处罚及被害人保护法》;1995年制定《女性发展基本法》;1997年制定《家庭暴力防止法》。
(29) [韩]张珉惠:《韩国女性主义文化运动的发展与特点研究——以1980~90年代为中心》,首尔:圣公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第69~79页。
(30) 在学生运动和民主化运动的土壤中发展起来的“韩国妇女团体联合”等左派妇女团体,在运动理念和内容上,强调自己与以往的“韩国妇女团体协议会”等妇女团体不同。与此相似,年轻的女性主义者运动小组称以往的左派妇女运动团体成员为“老一代女性主义者”,强调她们之间的不同。[安真:《光州全罗南道地区妇女运动的性质变化研究》,《女性学论集》(梨花女子大学),2007(24-1),第92页。]年轻的女性主义者运动小组更关注个人层面的问题,强调反对性暴力的运动和性相关的问题,而“韩国妇女团体联合”等左派妇女团体更加关注政治、社会层面的问题。(吴美憬:《韩国妇女运动和女性内部的差异》,《进步评论》2004年第1期,第153页。)
(31) [韩国]李知娜:《年轻的女性主义者小组研究》,《性别平等研究》(天主教大学)2003年第7期,第157~164页。
(32) [韩]张珉惠:《韩国女性主义文化运动的发展与特点研究——以1980~90年代为中心》,首尔:圣公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第82~83页。
(33) [韩]孙承瑛:《韩国妇女运动的变迁与特殊性》,《同德女性研究》1998年第3期,第199页。
(34) [韩]安真:《光州全罗南道地区的妇女运动性质变化研究》,《女性学论集》(梨花女子大学),2007,(24-1),第87页。
(35) [韩]申禧善:《信息化时代与网络女性主义——以韩国女性团体的网上妇女运动和沟通方式为中心》,《亚细亚女性研究》2005年第44期,第236~246页。
(36) [韩]全憬玉等:《韩国女性政治社会史3》,首尔:淑明女子大学出版社,2006,第260页。
(37) [韩]吴美憬:《韩国妇女运动和女性内部的差异》,《进步评论》2004年第1期,第168页。
(38) [韩]全憬玉等:《韩国女性政治社会史3》,首尔:淑明女子大学出版社,2006,第307页。
(39) [韩]金京姬、尹正淑:《妇女运动议题的局限与挑战》,载韩国女性学会连带委员会与中央大学社会学系共同举办的学术会议论文集《对韩国妇女运动的反思与展望》,2006,第5页。
(40) [韩]曹铢铉:《性别政治的“危机”:以性倾向的现状分析为中心》,《女性学论集》(梨花女子大学),2006(23-2),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