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书面发言)--重视培育企业年金有效运行的制度环境_企业年金论文

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书面发言)--重视培育企业年金有效运行的制度环境_企业年金论文

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笔谈)——重视培植企业年金有效营运的制度环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笔谈论文,社会保障论文,企业年金论文,重视论文,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我国企业年金热的背后,存在着若干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尤其是存在明显的将企业年金简单化、短期化和技术化的误区。国外企业年金发展中值得认真吸取的一个教训是,一些国家明显低估了企业年金计划的复杂性和职工的高度敏感性。即便是在规范的市场环境和习惯于遵循规则与法制的西方国家,企业年金计划的发展也常常引起企业职工对养老金待遇水平与既得享有权的诉求运动。在信任环境、法律与规则意识薄弱的现实背景下,需要花很大的气力注重培植有利于企业年金有序发展的制度环境。

首先,应当注意保护企业及行业对企业年金计划的期望,合理评估企业年金计划的预期保障效应。我国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的战略要求,需要我们从战略高度关注企业年金计划的长期安全营运,以便在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构建中迈出关键的步伐。但是中国的具体制度环境表明,企业年金计划必须谨慎、稳步推进,任何冒进和炒作都可能断送企业年金的可持续发展。因而,起步发展中的企业年金绩效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心理预期。我国企业制度改革尚在进一步完善之中,改制中的国有大中小企业对企业年金持观望态度,而处于发展中的中小企业又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即。加之中国养老保险改革20年来的经验教训,使企业对企业年金计划运营模式、运行机制、税收优惠政策,职工流动及待遇水平等,需要有更全面、更系统、更具体的了解。企业年金计划方案本身的复杂性,使这一计划的推行和预期效果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因而,需要强化宣传与培训力度,让企业更全面地了解企业年金管理方案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的基本思路,同时,应当进一步明细实施方案,完善管理办法。

其次,在我国企业年金计划运营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文化因素及若干潜在制度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作用。企业管理层和决策层因多种因素形成的决策行为短期化,将对企业年金计划的推进产生非常关键的制约作用,对企业年金发展的影响作用不可低估。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纵轻横的行为习惯及心理定式,使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与监管中的综合协调成为一个长期性难题,过于分散的运作机制事实上十分不利于企业年金的风险控制和有效监管。只能通过因势利导、发挥优势的制度设计,来强化企业年金的风险控制和保障企业职工的补充性退休收入。多元化、市场化的企业年金营运模式的有效运行,需要培育市场经济条件下严格的规则体系和规范意识,而这在中国,则是需要长期培植的行为模式。因而,应当高度关注企业年金营运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和对职工退休金权利的保护,否则,企业年金计划的既有目标难以达到,还可能诱发一些不稳定因素。

其三,企业及企业职工对企业年金计划投资营运的心理预期也应予以充分关注。作为一项新兴的补充性退休收入计划,企业年金的自主性原则,使企业年金理事会可以自主选择企业年金的账户管理、投资管理和基金托管机构,并通常倾向于通过企业年金理事会的方式自主选择,而较为忽略法人受托机构的方案。目前企业年金理事会面临法律障碍,或有机构通过折中方式迂回寻求解决方法,但企业自主选择的行为特征将是一个关键的制约因素。因而,由大企业和行业与金融机构共同主导企业年金的发展模式可能会成为我国企业年金计划发展中的主体部分。为此,应当尽快寻求企业年金理事会法律地位的解决办法,否则企业年金的发展步伐会因企业年金理事会的法律地位不明确而受阻。毕竟在现实的信用基础和信任关系下,企业对委托外部机构管理营运企业年金存在诸多方面的限制。对中小企业的企业年金需要重视研究集合计划管理的运营方式。

企业及职工对企业年金营运各环节的心理预期必须予以充分关注,只有当企业年金营运建立在长期战略基点上并具有坚实的信任基础,它才能够得到广泛的支持。这包括计划方案设计合理,计划营运有较高透明度,对外部受托机构、账户管理机构、基金管理机构具有高度认同,对基金投资的风险控制和投资绩效的高度关注,切实重视对企业年金计划可携带性和职工既得享有权的保护等。而企业年金的心理预期将内在地制约其中的多个环节,产生重要的推力与阻力。国外的经验表明,在养老保险计划建立之初乃至发展的一定阶段,企业及员工因其运行机制的高度复杂性可能会低估企业年金计划运行的困难。当制度运行到一定阶段后,制度设计中的若干深层次矛盾凸显出来,使养老保险改革的局面错综复杂。而养老保险制度安排既有制度及安排的路径依赖特征又使若干理应调整的制度设计难以调整,又会构成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企业年金计划在制度设计和运行之初,必须遵循谨慎和稳步推进的原则,冒进和炒作企业年金基层组织必然面临更大的困惑。对企业年金计划可持续发展进行战略定位,是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决策基点。

其四,企业年金计划的方案设计,固然涉及税收优惠政策及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营运的有效性,也涉及员工流动的可携带性和一定条件下员工对年金计划的既得受益权问题,这是既具体而又复杂和敏感的问题。如果制度设计未能充分估计到这一问题的实施难度,就可能给企业年金计划的推行带来困难。应在企业收入状况、工资基数,地区收入差异大的情况下,考虑如何在制度平台和法规的设计中逐步建立省级及全国的企业年金计划的清算服务中心,以便为企业年金计划可携带性问题的解决提供现实方案和途径。应当指出,增强企业年金计划的服务意识,有利于更好推进这一工作。

其五,企业年金计划的时间跨度长,涉及面广,敏感度高,计划的有效营运还必须提升企业年金计划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就目前的情况看,除养老金公司具备较好条件外,其他机构亟待强化对管理人员、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的专门培训,强化对企业和职工有关企业年金基础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同时,提高社会公众对企业年金营运过程的认同度也非常必要。即便是补充养老保险发展多年,国民保险意识较强的欧美国家,近年也将养老金计划的教育和培训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对我国而言,则更需如此。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目前有关企业年金课程设计及人才培养方案,远不能够适应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要求和金融混业经营与监管背景下对复杂性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而这将会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制约因素。目前对企业年金营运短期化、简单化的认识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这将制约企业年金计划的稳健发展。

标签:;  ;  ;  

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书面发言)--重视培育企业年金有效运行的制度环境_企业年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