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拟建于甘肃省中部,水源为位于甘肃省卓尼县境内的洮河九甸峡水利枢纽,总干渠自水库右岸取水,设计引水流量32m3/s,加大流量36m3/s,设计年调水量5.5亿m3,总控制灌溉面积19万亩,为大(2)型跨流域调水工程。输水线路途经甘肃省卓尼县、渭源县、临洮县、安定区、陇西县、榆中县、会宁县等7个县(区),从洮河流域调水至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定西市一带,以重点解决该地区城镇及工业用水、农村人畜饮水、生态环境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问题。
关键词:引洮工程;区域生态环境;影响;对策
引洮供水工程是以解决城乡用水、恢复生态植被、发展农业生产的综合性水利工程。工程的建设实施,将极大地改善供水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农业生态条件,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进而从根本上解决供水区由于水资源短缺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劣、环境质量持续下降的问题。
一、生态环境简介
1、概述。生态环境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其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它是一个大系统,是由生态系统和环境系统中的各个“元素”共同组成。同时,生态环境也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2、基本原则。(1)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应充分考虑区域和流域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规划,同步实施,把城乡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2)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决策,合理开发。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经济发展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承载能力,绝不允许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的和局部的经济利益。(3)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付费制度。要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权、责、利,充分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技术手段保护生态环境。(4)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在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同时,必须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彻底扭转一些地区边建设边破坏的被动局面。
二、工程概况
某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工程是从洮河引水,解决该地区严重干旱缺水问题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优先解决城镇及工业用水、农村人畜饮水、生态环境用水,兼有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功能。建设内容包括该水利枢纽工程和引洮供水工程,一期工程建设水利枢纽工程和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水利枢纽工程为九甸峡电站,其最大坝高176.1m,水库正常蓄水位2202 m,总库容9.07亿m3,调节库容5.71亿m3,电站装机容量264MW,年发电量9.97亿kW?h;引洮供水工程总调水规模为5.5亿m3,一期工程年调水量2.19亿m3,总干渠设计流量32m3/s,本工程主要包括调水总干渠1条,长110.47km;干渠3条,全长146.19km;支渠及分支渠20条,全长256.52km;供水管线12条,全长117.274km;灌溉提水泵站2座,供水加压泵站10座。
三、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1、 项目区水土流失产生主要原因
(1)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多集中在7~9月份,历时短,雨强大,易产生水土流失;
(2)植被稀少,土地裸露;
(3)土壤疏松,地面组成物以黄土为主,抗蚀能力差;
(4)山坡地比重大,山丘坡度陡峭、山体破碎、沟壑纵横;
(5)人类活动强烈,该地区人口密度大,耕垦指数高,部分地区出现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扰动原地貌、破坏土地及植被面积
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扰动原地貌、破坏土地及植被面积共计916.4hm2,其中:主体工程永久占地263.9 hm2;弃渣场188.2 hm2;临时工程464.3hm2。
(1)工程开挖对植被的破坏。从枢纽工程到隧洞的主干道位于某山区森林草甸植被区,隧道的出入口都在河谷中,山林草甸不受影响,仅对隧道出入口灌木丛和草地植被有影响。隧道建成后,采用混凝土护坡,其进出口植被将无法恢复,但面积较小,对森林植被景观格局影响不大。隧道主干渠进入草原和种植地区后,工程仍以隧洞为主,其植被基本不受影响,影响到的也仅是隧洞出入口处及明渠段的部分天然植被,就区域生态而言,影响不大。据实地勘察,可能破坏的植被大部分为荒草地,覆盖度小,由于植被生物量小,不会影响农牧业生产。其数量只是草地面积的一小部分,没有特殊的植物种群。开挖后,除建筑物覆盖区天然植被无法恢复外,其余部分在采取植物措施后,将在3~5年后恢复,现有的天然植被将可得到恢复。
(2)弃渣堆置对植被的破坏。引洮渠系工程中,隧洞开挖的土石量大且集中,所以共需堆置场地面积较大,堆置区的植被将全部被弃料覆盖。然而,堆置场所大部分为植被稀疏的荒草地,沟道等草木覆盖率低、种类少、对林地没有破坏,而且这些堆置场所通过工程措施整治后可改造为农田或林地。
(3)施工场地和料场对植被的破坏。引洮渠系工程施工场地集中在河谷较宽阔的平地上,项目完成后,大部分需进行恢复处理。同时,料场分布在河滩地和土、石质山区,植被主要为荒坡草地植被。开采完后,对场地进行平整,开挖形成的陡坡进行削坡处理,并采取绿化措施进行保护,对占用的极少部分耕地经处理后复耕。
(4)工程建设对水土保持的影响。渠系建设对区域水土保持过程、自然地理发展过程和生态系统动态平衡过程仅有轻微的干扰,基本都能保持原有的状态。即使在生态系统受到更大干扰的地区,也可在3~5年内基本恢复。
四、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1、优化工程设计,减少植被破坏。在渠线布设、场地选择、道路施工等过程中,应根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工程设计,尽可能避开生态环境敏感地区,如育林地、苗圃、天然林保护区等,尽量不占用或少占用林草地,尽可能减少工程建设对现有生态植被的破坏。
2、做好弃渣场防护,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引洮供水工程建设产生的弃渣量大,范围广,再加上水土流失,不合理的弃渣堆放位置和形式等均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对隧道排渣和开挖明渠的弃渣,在工程设计中,首先要在排渣场内设置封堵措施,加强防护,在明渠沿线尽量做到挖填平衡,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为减少水土流失和恢复生态的目的,弃渣场的防护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并坚持经济上的合理性和技术上的可行性。
3、加强施工管理,恢复施工营地和场地植被。工程竣工后,对临时占地中,能恢复为耕地的应尽量恢复为农田;不能恢复为农田的,在通过平整后,按“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种植适宜的林木和草类,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4、注重生活垃圾的处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引洮供水工程建设周期长,人员多,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为了防止生活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环境、景观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必须防止垃圾随意倾倒到河流中。在工程招标文件中,应明确规定生活垃圾要实行袋装化,各施工区内设置垃圾箱,并定期外运。垃圾处理方式应结合弃渣堆放对生活垃圾进行掩埋处理。
5、结合项目建设,提前做好植被绿化工作。引洮供水工程的建设是为了改善供水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求设计单位做好沿线绿化植被恢复的规划与设计;其次在工程建设中能实施的尽量提前实施;最后把工程建设与绿化结合起来,使项目建成后,从而让绿化形成一定的规模。
五、结语
综上所述,引洮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在一定的范围和时段内,必然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必须按照保护与治理相结合,工程建设与生态恢复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有效的保护和治理措施,尽最大努力减轻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孔繁德.生态保护概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4(05).
[2]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编制.引姚工程生态环境和治理规划[J].水土保持研究,2014(12).
[3]薛陇平.引洮工程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发展,2015(10).
[4]引洮一期初设报告
论文作者:陈建胜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1
标签:植被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工程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甘肃省论文; 定西市论文; 水利枢纽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