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183;研究#183;扩展_茨威格论文

沿#183;研究#183;扩展_茨威格论文

沿#183;研#183;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程助学”是根据我校教学改革历程而提炼的课堂教学方式,“全程”指的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课前、课中、课后的整个过程。教师以学生学习为主体,以“助学单”为载体,以问题设计为核心,助学生建构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全程助学”遵循的原则是“教学平衡,关注过程,全面效益”,据此制订“预习助学—课堂助学—迁移助学”的教学流程。

“助学单”以预习助读、课堂助学、资料助读、迁移助学四部分为具体路径,以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自主实践、合作创新能力的目的。下面,笔者以《列夫·托尔斯泰》的教学为例,具体诠释语文“全程助学”的三重境界——沿、研、延。

一、沿——沿“单”而学,沿学而教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强调预习,预习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如何预习?预习是否会降低语文课的魅力?预习怎样达到高效?这些一直是令语文界纠结的问题。我们所设计的预习助读,改变了常规预习的方式方法,将预习单独设立板块,引导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让学生沿着“预习助读”阅读、积累、思考、质疑,做思维热身,真正体现出了预习应有的实(落到实处)、活(方法多样)、轻(减轻负担)、高(提高效率)。

【《列夫·托尔斯泰》预习助读】

1.读课文,边读边批注,画出词语,画出一些你感觉有意思的句子,批注阅读过程中灵光一闪的联想、想象,写下初步感受。我的疑问:________________。

2.积累描写客人初次拜访托尔斯泰时的心情的词语:____________。积累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的词语:____________。

3.摘抄积累1~2句你认为有意思的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出有意思的句子,批注灵光一闪的智慧,写下初步感受”,这是引导学生养成读书要有积累、欣赏的好习惯;“写下我的疑问”,引导学生把不理解之处写下来,便于教师了解学情,并基于学情以学定教、沿学而教。所以,“助学单”担当着促进学生逐渐将学习方法变成学习习惯的作用。

“积累描写心情和外貌的两类词语”,一则引导学生亲密接触文本;二则这是课堂生成学习的前奏,有助于学生课堂学习思维的渐进。

“摘抄积累有意思的比喻句”,这既是本文语言独特性所决定的(文章大量精彩的比喻值得积累),又是理解茨威格笔下托翁的重要切入口。

传统的预习往往是单纯的字词练习,抄一抄,写一写,缺乏自主性,无需阅读文本就可以完成。近来兴起的“导学案”的预习,也偏向于做练习,以课前操练为主,以熟悉知识为目的。这样做并没有减轻学生的负担。而我们提倡在特定的环境中掌握词语的运用技能,既有助于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和运用词语句子,也有助于学生在自主完成预习时发展思维能力。

“预习助读”的实质不是提前做作业,而是突破学习难点的“思维的台阶”。其关键在于启发思考,引导学生开展有意义的预习,而非简单地以练习检验学生是否知会。它不只为“导入”服务,还为课堂学习作经验与思考的铺垫,它将学习点拆解成若干思考的台阶,是课堂上难以组织的学习活动的分散开展,以暴露和展现学生思考的过程。它的内在线索应与“课堂学习”相配合,为支持“课堂学习”作必要的和可能的准备。顺手的“杖藜”,是一种真正的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预习设计,优化了学生的预习路径,许多问题被提出,教师的“教”将有的放矢,从而体现出“以学定教”“沿学而教”的教学平衡观。因此,“助学单”就如一条流动的思维河流,学生可以沿着这条河,忘路之远近,沿溯清流,渐入佳境。

二、研——研磨文字,互助研讨

钱梦龙说:“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的认识为归宿的特殊过程。”学习需要“慢助跑”,急不得。细细品味,慢慢揣摩,活动化体验,学习共同体互助研讨,这样,学习就是生命参与的过程。

【《列夫·托尔斯泰》课堂助学】

用评点法阅读:

1.茨威格笔下的托尔斯泰长相如何?

评点示例:“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从“皱似树皮”这个比喻,可见托尔斯泰脸上的皱纹既深又密且粗糙,而且偏瘦,“黝黑”写出了脸的肤色,这些一般用于劳动者身上,而托尔斯泰出身贵族,这和他的身份不协调。我的评点:________________。

2.谈谈托尔斯泰的眼睛(可以从表现手法、比喻手法、内容、作者茨威格的角度等来谈)。

这两个活动,是笔者预先设置在“助学单”上的,它指向本文的重难点。如何开展课堂学习?如果就用回答问题的方式,那么必将失去课堂的原创性、生成性,也可能导致课堂的程式化而失去语文课应有的魅力。课堂进程往往是动态的,既然学生在“预习助读”中已经有初步感知,并在真实的阅读感受中提出了疑问,那么课堂就可以实现“以学定教”“沿学而教”以及“学为中心”的理念。

在教学中,笔者整合了学生提出的疑问,主要有以下三个:

1.茨威格怎么把托尔斯泰这样的大名人写得这么丑陋?

2.为什么花那么多的笔墨写眼睛?如何理解“眼睛里有100只眼珠”这句话?

3.为什么茨威格肯定托尔斯泰缺少幸福?

为解决前两个疑问,笔者设计了一个体验活动:

“你去拜访世界文豪托尔斯泰,你看到的托翁怎样丑陋?听他交谈时,你被他的眼睛所震撼,又是眼睛里的什么震撼了你?”以小组合作形式研读、演读,品味描写外貌的比喻句,重点揣摩并交流写眼睛的句子。

为解决第三个疑问,笔者结合文中“像我这么个生着宽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难道还能找到幸福吗?”这句话,把问题分解为三个部分:托尔斯泰找到幸福了吗?茨威格怎么看?你怎么看?

课堂教学时,根据学生的疑问变换为活动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参与、合作探究,就是引导学生从文字出发品读研赏。在交流碰撞中,“资料助读”(链接了托尔斯泰和茨威格的相关资料)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为他们理解托尔斯泰和茨威格的“幸福观”提供了依据。茨威格认为托尔斯泰缺少幸福,是和他本人的幸福观有关系的。茨威格和托尔斯泰一样,都是智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看透了社会万象,都想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却又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心怀天下,悲悯苍生,却没有知音,得不到世人理解,甚至连亲戚朋友也视他们为异类。所以,这样的人注定痛苦。

没有参与就没有学习。“助学单”是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介质,所支持的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思考,而不是操练。“助学单”在一定程度上将浅层参与的“听”变为深度参与的研读经历,将课堂生成的活动过程变为记录在案的成长见证,这是学生学习收获的体现。“助学单”更像一种促进生成的工具。教师设置了许多留待学生钻研后补充的空白,让学生在完成这些补白的过程中悄悄拾级而上。

助学的课堂就如一个石碾,课文犹如包藏精华的糙谷,个体和学习共同体一起精心碾磨。这不能急,太急非但不能去除粗糙外皮,且会连同米仁都变成残渣。“研”的本义是“细磨”,研磨语言,咀嚼文字,亲历学习过程,这样才能获得思维和语言的生长。

三、延——延学课外,延展生活

“全程助学”,还要助课后延伸学习。“助学单”中的“资料助读”“迁移助学”部分,关注的是课文学习之后学生学习能力和方法的迁移、思维力的扩展和延伸。精选各种资料,为学生的学习和思维发展所用,这是“助学单”的特色之一。学生的阅读积累丰厚了,阅读思维也就开阔了。此外,“迁移助学”使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其意义还在于激发学生继续主动追寻语文学科魅力的欲望,在于学生精神生命自觉前行的境界。

【《列夫·托尔斯泰》迁移助学】

1.阅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推荐选读《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

2.阅读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节选)。思考:“世间最美的坟墓”是怎样的坟墓?托尔斯泰墓没有墓碑,也没有墓志铭,那么我们就给他写一句墓志铭:“这里安睡着一个________________。”

通过“迁移助学”,如果能使学生真正阅读其中一部著作,则善莫大焉。“阅读《世间最美的坟墓》”,则是巩固课堂所学,以加深学生对托尔斯泰精神品格的理解。“茨威格是托尔斯泰的精神继承者,他把向全世界介绍欧洲伟大的灵魂看作是他的使命。他在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时,专访俄罗斯,拜谒托尔斯泰墓,写下了《世间最美的坟墓》。”“世间最美的坟墓也是世间最朴素的墓”,“最朴素”和“最美丽”两个词的碰撞,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至于“给托尔斯泰写墓志铭”,必然要求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找依据,从各个角度去解读和评价,这是对课堂学习广度和深度的延伸。

“广度决定深度”,推开语文课堂这扇窗,去读相关的名作,这是多么欣慰的延伸助学。比如学了《香菱学诗》,捧起《红楼梦》;学了《咏雪》,枕边有了《世说新语》;学了《故乡》《社戏》《风筝》,书架上多了一本《鲁迅全集》……这将是精神生命的前行。这样的课堂,给学生的不是有限的知识和技能,而是一生的熏陶和影响;这样的课堂是教师痴心的语文教育渐臻的最高境界。

“延”,《说文解字》释为“前行也”,《汉字发现》解释为“表示驻足后的继续行走”。一堂课40分钟,“全程助学”带来的是学生课后自觉的继续学习,是学的过程在延续,更是学的效益的全面化。

语文学习与其说是“教”出来的,不如说是学生沿着教师指引的方向“学”出来的。沿,强调的是学习状态、认知规律;教学与其说是慢慢沉淀的过程,不如说是一个研磨的过程。研,强调的是学习的方法、掌握知识的渐进过程;学习与其说是有阶段的,不如说是永远前行的。延,强调的是持续效益、学生的自我建构。沿、研、延,既是学习的三阶段,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恰似教学的三重境界。

标签:;  ;  ;  ;  ;  ;  

沿#183;研究#183;扩展_茨威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