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党政领导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中面临的新问题_国企论文

企业党政领导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中面临的新问题_国企论文

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有企业党的领导面临的重大新课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有企业论文,市场经济体制论文,新课题论文,领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全党正在认真学习和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个《决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作出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决策。作为企业的党的领导干部关注的重大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关注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大方向、大趋势问题,主要是担忧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能不能保住和如何保住的问题;二是关注在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中党委的地位作用问题,主要担忧党委的政治领导地位会不会削弱的问题;三是关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如何改进党的领导方式问题,主要是担忧企业党政领导能否领导和管理好企业并保证企业增值的问题。下面是笔者对这些问题的学习体会。

一、关于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有企业改革的大方向和大趋势问题

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进行十多年了,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国有企业今后向何处改?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有的同志说,国有企业每改一次就要减少一批,干部就要精简一批,职工就要下岗一批,这一次也不例外吧?还有的同志说,每一次讲国企改革总有人说国企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总有人鼓吹“国退民进”和卖国有企业风,这一次是不是又要刮这股风?据最近一期《中国国情国力》杂志和《政工研究动态》杂志披露,现在又有一些地方政府公开违背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限定时间,成批成量出卖国有企业”。文章里还讲:“由于不管企业大小好坏,该卖不该卖,不考虑社会后果,也不对资产进行认真评估,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工人失业下岗,带来许多难以预料的社会问题。”

面对人们的忧虑和某些领导人的错误作法,企业政工干部该怎么办?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无动于衷?还是面对现实问题,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毫无疑问,绝大多数同志是持后一种态度的。当务之急,还是认真学习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把握住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大方向和大趋势。为此,就要坚持和研究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决定》关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精神。这是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方向,也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总方向。只有坚持这个总方向,才能把握住国有企业改革的大方向。关于这一点,《决定》特别强调,“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决定》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有针对性的,因为在改革的关键时刻,总有人想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最近在一些省市又刮“国退民进”和卖国有企业风,就是一个例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用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来遏制这种歪风,使它无法形成大气候,以保证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胜利进行。

第二,要全面理解《决定》关于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含义,增强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所谓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指国有经济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主力作用、导向作用和控制作用。也就是说,国有经济要有力地控制住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至于其它非重要行业和非关键领域,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这就告诉我们,就是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非重要行业和非关键领域,国有企业也要参与竞争,而绝不是笼统地“国退民进”和私有化,也不是统统将国有企业卖掉。当然,在市场竞争中必然“有进有退”,其目的是要“继续放开搞活中小国有企业”,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国有企业的活力增强了,才谈得上国有企业的主力作用、导向作用和控制作用,才能更好地坚持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和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这才是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大方向和大趋势。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还谈什么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如果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维护不住,还谈什么维护社会主义政权,还谈什么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这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我们要吸取苏联亡党亡国的教训——根本问题就是国有企业垮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垮了。

第三,要正确认识《决定》关于混合所有股份制是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论断,逐步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这是今后搞活国有经济的一个重要措施。这里所说的混合所有股份制,主要有以厂几种形式:一是国有资本绝对控股的混合所有股份制;二是国有资本相对控股的混合所有股份制;三是国有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股份制;四是国有资本控股条件下职工、经营管理者和社会成员参股的混合所有股份制;五是大型国有企业控股、中小型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及职工参股的混合所有股份制;六是大型集体企业控股、中小国有企业和职工参股的混合所有股份制。总之,只要能把国有企业搞活和能使国有资本增值,能促进企业生产力发展,什么样形式的股份制都可以创造。《决定》里所说的“主要实现形式”,是指大多数国有企业都可以采取混合所有股份制形式,但绝不能把它理解为惟一实现形式。因为社会主义国家还有一些国有企业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这是为了国家的安全和根本利益。因此,在强调混合所有的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时,绝不能一刀切。

第四,要认真研究《决定》关于通过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这是了解新世纪国有企业改革大趋势的又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今后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2002年,全国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共计15.9万户,资产总额18.2万亿元(其中净资产11.83万亿元,经营性资产7.69万亿元),产品销售收入85326亿元,实现利润3786.3亿元,上交税金6794.1亿元,职工人数4680.5万人。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工人阶级在几十年艰苦奋斗中创造的这笔财富,已成为社会主义的强大物质基础,管好用好这些财富和资产,不仅关系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权的巩固,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过去,我们党主要是通过国有企业的改革促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而十六大特别是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则是通过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来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这是国有企业改革思路的重大转变,将保证国有企业更好地向前发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一位领导同志指出,下一步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抓两大任务:一是用3年或更多一些时间构建起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重点解决国有资产出资人到位和有效监管的问题;二是推进国有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的责任层层落实到企业。围绕完成这两大任务,今后几年应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制定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法规体系,建立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探索国资管理和经营的有效形式;二是要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并探索职工能进能出,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收入分配能增能减的内部机制;三是改革和完善国有企业选人用人机制,把党管干部的原则与市场化配置人才的机制有效结合起来,使国有企业吸引和聚集大批优秀人才;四是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企业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五是以改革精神推进企业党建新的伟大工程,探索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党建工作新体制和新机制。

以上四个方面的改革,就是今后国有企业改革的大方向和大趋势。国有企业的政工干部在引导大家学习贯彻《决定》精神时,一定要抓住这四个重点问题。

二、关于在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党委的地位作用和工作机制问题

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第二部分,专门讲了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问题。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所谓法人治理结构,就是指公司的法人领导体制和管理结构。按照《决定》的精神,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就是规范公司“三会一者”的权责和完善企业领导人的聘任制度。这里所说的“三会一者”,就是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股东会由全体股东组成,是公司的权力机构,并决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成员;董事会是公司的法人代表,占有和使用公司法人财产,并选择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总经理主持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直接向董事会负责,并享有经营管理方面的用人权;监事会根据《公司法》对董事会成员和经营管理者进行监督。这样,就形成了公司内部“四大机构”即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的制衡机制。这必将推动企业生产力不断发展。

然而,在企业体制改革中最难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党委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地位作用问题,这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遇到的一个新课题。同这个问题相关的还有职工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问题。因为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只要党委的地位作用解决了,职工的地位作用就容易解决了。

关于党委在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的地位作用问题,我们党一直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初期提出试行股份制时,就设想在股份制企业中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强调党委在企业要发挥政治领导作用。后来,有人照搬西方的企业管理模式,又受到原苏联“一长制”模式的影响,于是提出要搞“厂长负责制”,强调厂长是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中心,这实质是搞“一长制”。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了中央九号文件,提出党委是企业的政治核心,实质上肯定了企业党委的政治领导地位,并把这种政治核心地位在十四大用党规党法肯定下来,接着又用《公司法》把党委的政治核心地位肯定下来。十五大党章和十六大党章以及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都再次重申了党委的政治核心地位。这就告诉我们,国有企业不论怎样改革,都要坚持党委的政治核心地位,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那么,在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怎样坚持党委的政治核心地位呢?根据十六大党章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主要应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必须明确企业党委政治核心的含义和实质。从政治学上讲,“政治核心”这个概念,是一个内涵丰富的集合概念。所谓发挥企业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指党委要把握好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政治方向,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的贯彻落实;二是指党委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保证国有企业的领导权掌握在能代表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人手里;三是党委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增强党在企业和职工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政治核心作用的实质,就是政治领导作用。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哪有不实行政治领导而形成政治核心的呢?正是根据这个思想,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要“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并强调“这是我们的政治优势,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政治领导这个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说,狭义说是指政治原则和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广义说不仅是指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而且还包含着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从以往的经验教训看,如果脱离思想上和组织上的领导来孤立地谈路线方针政策领导,那就会把政治领导架空,必然导致丧失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权。正是鉴于此种教训,江泽民在胡锦涛送给他的一份湖南省委关于国有企业党建调研报告中明确批示:“党对企业在政治上的领导权绝不能丧失,对于这一点,各级领导要在思想上明确,在行动上认真加以贯彻。”这里所说的领导权,是指领导权力和领导权威的统一。其领导权力包含着决策权、用人权和舆论权三个要素;其领导权威主要是领导者素质和行为的综合表现。只有把领导权力和领导权威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掌握领导权,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行的。

第二,必须把握政治核心的基本内容和实现途径。根据十六大党章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结合国有控股企业的实践经验,发挥企业党委政治核心作用的基本内容和实现途径,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作出相应的决定和部署,并对党员干部提出明确的要求,保证监督企业法人代表和经营管理者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规办事。二是必须通过参加董事会等途径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重大问题主要是指企业的重大经营活动、长远发展规划、年度生产经营计划、重大科技改造项目、工资奖金分配原则、重要工作和人事安排等),其作法是通过召开党委会议或扩大会议先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形成共识后再向董事会正式提出建议。三是必须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积极开展工作,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厂长)依法行使职权,并要积极协调党政工团等方面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去完成生产经营任务。四是必须按照《决定》的规定,“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并同市场化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机制相结合。”所谓党管干部的原则,其内含主要有三点:其一,党要领导干部工作,统一制定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其二,党委有权直接推荐和亲自管理一部分重要于部;其三,党要指导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做好干部人事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监督,包括纠正干部人事工作及部门的不正之风。在股份制企业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首先要协助上级党委加强和改进对本企业领导班子的管理,同时还要探索同市场化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机制相结合的问题,使更多的优秀经营人才进入企业领导班子,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五是必须聚精会神抓好企业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委的威信和战斗力,同时还要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群众的素质,这是搞好国有企业的根本性问题。六是必须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探索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使党成为职工群众的领导核心。以上六条,最关键的是三条:一是参与重大问题决策;二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三是掌握好舆论工具。江泽民同志讲过,要掌握好领导权,关键是念好毛主席的“九字经”,即“出主意、用干部、造舆论”。这是对掌握领导权经验的科学总结,要牢牢记住,并加以实践。

第三,必须探索党在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实现政治领导和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我国的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现在仍有十五万九千多个,由于它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党和政府对他们管理方式的多层次性,再加上它们的经济规模、社会功能和实行股份制类型的多样性,这就决定了它们不能搞单一的领导体制模式和组织形式,而应搞多种形态的领导体制模式和组织形式。从各地实践的经验来看,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种是在董事会设立党组,一般是党组书记兼董事长,并设立专职副书记和副董事长,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首先由党组先拿出方案和意见,然后交董事会讨论通过。党组织和董事会的下属机构有分有合,以精练高效为原则。第二种是党委和董事会分设,一般是两个一把手,交叉任副职,党委和董事会各有自己的办事机构,办事机构的领导成员,也可交叉任职或兼职。第三种是党委协助董事会的工作机制,董事长往往是一把手,党委书记则在董事会任副董事长,而董事长在党委任常委。第四种是党委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党委书记是一把手,总经理是二把手,企业的重大问题主要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总经理负责组织实施。在这种体制下,党委领导班子的力量比较强,机构也比较健全,一些企业至今还是这种领导机制,企业效益也比较好。总之,国有企业的领导体制问题和组织形式问题,党的文件和国家的法规都没有统一的规定,现在还在探索和试点的过程中。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重大新课题,没有现成的成熟模式可以借鉴。因此,还需要国有企业的同志们来探索和创造。

在探索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形式问题中,必然要涉及党的领导方式问题,这是提高党委领导能力和巩固党委领导地位的一个重要问题。十六大强调,要以改革精神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这里说的“改革精神”,就是指党委领导方式的自我变革和自我完善,其实质是强调创新。创新的前提是敢创,关键是要做到新,即研究新情况、形成新思路、寻找新途径、采取新办法、开创新局面。这里所说的领导方式,主要是指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要建立正确的关系以及解决好实现领导的科学机制、程序、形式和方法,其目的是要调动被领导者的积极性,巩固党委的领导地位。为此,党委就要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坚持“以德治企与依法治企”相结合的方针;坚持多样化、规范化的工作方式,并逐步实现领导方式的科学化、制度化和现代化。

三、关于在新世纪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企业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具有现代化的思维方式问题

人类已进入21世纪,人们处处都在谈论如何抓住机遇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问题。十六大报告指出:“纵观全局,21世纪头一、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报告特别强调:“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全党全国上下要抓住机遇,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各级党政领导正在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就抓住战略机遇期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大发展问题进行学习和讨论,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市场经济的决定发布以后,进一步推动了这次学习和讨论,人们都在思考如何“抓住战略机遇期求发展”?现在,大家已经取得共识:认为要抓住战略机遇期求发展,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有现代化的领导方式,而要具有现代化的领导方式,首先必须具有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新思路,作出正确决策,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国有企业处在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要抓住机遇求发展,也必须具有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领导现代化,党首先必须自身现代化,关键是领导者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现代化。思想观念现代化问题,已经谈论十多年了,人们比较熟悉和重视,然而思维方式现代化问题,人们还不大了解或不大重视,不少人的思维方式相当落后,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前一段时间,一些地区和企业发展较慢,除了某些客观原因之外,主要是没有抓住机遇求发展。为什么没有抓住机遇?原因可以讲很多,但思维方式落后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中央一位领导同志讲:一些同志总是埋怨抓不住机遇,打不开局面,长时间无所作为,我看主要问题不是智商和文化水平低的问题,也不是人们不想奋斗的问题,而是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落后的问题了。应该看到,我国过去曾经是一个小生产占优势的国家,小生产思维方式有几千年的历史,一代又一代的传了下来,影响广泛而深远。有不少人头脑里,小生产思维方式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相当顽固。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是善于点性思维和线性思维、善于短性思维和狭性思维、善于量性思维和表性思维,因而目光短浅、思路狭窄、优柔寡断,往往抓不住机遇和及时作出正确决策,失去了发展的大好时机。这是同日益发展的现代化事业很不适应的。所以,我们必须变革自己的思维方式,树立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努力实现领导干部思维方式的现代化。

所谓思维方式现代化,是指人们认识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模式达到了现代化和新时代的先进水平。“现代化”这一概念,起初是西方学者描述传统农业小生产向现代工业大生产转变过程而用的一个新概念,意思是指生产方式已经达到了社会发展的最先进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学者们把现代化的外延不断的拓宽,提出了物质文明现代化、精神文明现代化和制度文明现代化等概念。在研究精神文明现代化的过程中,又提出了思想观念现代化和思维方式现代化问题,认为生产方式现代化决定人的思维方式现代化,而人的思维方式现代化又推动着社会生产方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倡导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式,既是科学的思维方式,也是现代化的思维方式,这种现代化的思维方式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新的世纪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化思维方式表现出了明显的时代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善于战略思维,即善于从“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并能把握好全局与局部、长远与暂时、根本与非根本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解决战略、策略问题来推动战略目标的实现。这就要立足本职、胸怀全国、望眼世界,从解决每一个策略问题入手,一步一步地、分阶段地去实现战略目标。二是善于创新思维,即善于从“开拓性”、“预见性”和“超前性”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并能把握好机遇与挑战、继承与创新、与时俱进和稳步前进的辩证关系,在解决新课题的实践中及时抓住机遇实现创新目标。在《创造学》中,把创新思维界定为“发明一种新事物或发现一种新方式来推动某一事物飞跃发展的理性思维,”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创新目标。三是善于立体思维,即善于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各个层次透过现象看本质来思考问题,并能把握好点性与线性、面性与立体、环节与系统、低层与高层、表层与深层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历史发展地、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得出科学结论,作出正确决策。四是善于效益思维,即善于捕捉最新信息,用最低成本、最快速度取得最佳效果,并能把握好信息的收集与加工、判断与推理、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辩证联系,在科学的运筹中获得最好效果。实践证明,只有认识和掌握了现代化思维方式的这些基本特征,才能自觉研究新情况、形成新思路、作出新决策、提出新举措、开创新局面。

实现思维方式现代化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这是思想领域的一场变革。现在,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变革”的关键时刻,领导者自身必须实现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以指导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伟大变革。那么,如何实现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呢?首先,各级党政领导要重视这场思想领域的重大变革,认真研究思维方式现代化问题,把它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加以讨论,把思维方式现代化纳入党员干部的培训计划之中,并且要运用舆论工具加强这方面的宣传,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其次,从个人角度讲,党员干部要重视这方面的学习和实践,把学习、训练、实践、总结四个环节结合起来。学习,是指既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又要学习思维科学知识和当代新科学知识,掌握思维方式现代化的内容和特征;训练,是指既要联系思想实际改造自己的小生产思维方式,又要结合思想实际养成善于战略思维、创新思维、立体思维和效益思维的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思维能力;实践,就是指要结合工作实际,按照现代化思维形成的新思路及时作出正确决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总结,就是把自己的实践经验条理化、系统化、科学化,从而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找出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即规律性,这样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总之,只要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努力,我们的理论思维能力就一定会有一个新的提高,思维方式现代化就一定能够推动工作方式和领导方式的现代化,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一步发展。

标签:;  ;  ;  ;  ;  ;  

企业党政领导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中面临的新问题_国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