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联通5G未来发展前景分析论文_徐大为

浅谈联通5G未来发展前景分析论文_徐大为

北京中网华通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70

摘要:随着移动业务蓬勃发展,用户体验需求益凸显,未来5G网络对网络建设和运营提出了新的要求:高速率、低时延、高可靠性的传输能力,超量用户的接入能力,具备融合性、灵活性、智能化、可扩展性和高效性的网络运营,以及轻量化低成本的建网和运营。融合、演进和创新是面向未来5G技术标准发展的3大路线。5G时代为一个泛技术时代,多业务系统、多接入技术、多层次覆盖融合成为5G的重要特征,同时,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通信、信息以及消费电子业务应用通过互联网融合成为趋势,这将进一步推动各种业务系统和接入技术的快速融合,并催生新的业务应用。

关键词:联通5G;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1 我国5G的发展规划

我国5G实验分两步实施:5G技术研发实验(2016~2018):支撑5G国标标准研制:①5G关键技术验证:评估5G候选关键技术性能,推动关键技术标准共识达成。②5G技术方案验证:验证不同厂商的5G技术方案性能,制定统一的设备规范和测试规范。③5G系统验证:通过多基站高低频混合组网,评估5G系统在组网条件下的性能,并开展5G 典型业务演示。5G产品研发实验(2018~2020):基于3GPP标准的第一版本(R15),开展5G 预商用测试。

2 5G无线关键技术分析

2.1 全频谱接入

目前,中国用于移动通信的频谱规划总量为687 MHz,其中,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8张网络共计使用了522 MHz。IMT-2020(5G)推进组预测2020年我国移动通信频谱需求总量为1350~1810MHz,我国已为IMT规划的687MHz频谱资源均属于5G可用频谱资源,因此还需要新增663~1123MHz频谱。

2.1.1 5G频谱组成

5G全频谱接入涉及6GHz以下低频段和6GHz以上高频段:低频段作为核心频段,用于广覆盖;高频段作为辅助频段,用于热点区域速率和容量的提升。高低频协同,满足多样化的5G业务需求。

2.1.2 我国5G频谱规划

(1)低频段(6GHz以下)

现有IMT频谱重耕:800MHz、900MHz频段面向NB-IOT规划;新增IMT频谱:3.3~3.4、4.4~4.5、4.8~4.99GHz:用于5G通用频段;3.4~3.6GHz:计划于2017年完成IMT与FSS的兼容性研究和实验;5.905~5.925GHz:用于LTE V2X实验

(2)高频段(6GHz以上)

5G高频段候选频段研究范围为24.25~86GHz范围内11个频段:24.255G高频段候选频段研究范围为24.25~86GHz范围内11个频段:24.25~27.5、31.8~33.4、37~40.5、40.5~42.5、42.5~43.5、45.5~47、47~47.2、47.2~50.2、50.4~52.6、66~76、81~86 GHz。室外高频5G网络将优先选取20~40GHz。根据中国5G频谱白皮书建议:24.25-27.5GHz可作为早期5G部署的“先锋” 频段。27.5、31.8~33.4、37~40.5、40.5~42.5、42.5~43.545.5~47、47~47.2、47.2~50.2、50.4~52.6、66~76、81~86 GHz。室外高频5G网络将优先选取20~40GHz。根据中国5G频谱白皮书建议:24.25-27.5GHz可作为早期5G部署的“先锋” 频段。

(3)5G频谱应用场景

6GHz以下频段:用于无缝广覆盖,作为基础容量层,提供基本的用户体验速率;24.25~43.5GHz:用于满足室内和室外热点区域的速率和容量需求;45.5~86GHz:用于满足室内热点区域的速率和容量需求。

2.2 Massive MIMO

2.2.1 Massive MIMO技术优势

当基站天线数远大于用户天线数时,各个用户的信道将趋于正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小区内同频干扰及加性噪声趋于消失,系统性能仅受限于邻区导频的复用。能多维度(空域、时域、频域、极化域等)提升频谱利用效率和能量利用效率。通过空间复用技术和拟制干扰技术,可进一步提高系统容量。

2.2.2 Massive MIMO应用场景

宏覆盖、高层建筑、异构网络、室内外热点、无线回传链路。

2.2.3 目前存在的问题

导频复用引起的相邻小区间导频污染,商业化的部署及成本控制。

2.3 超密集组网

通过增加低功率基站的部署密度,满足高系统容量和可靠用户速率等需求;超密集网络的特点是站间距离短,从几米(室内)到几十米(室外)不等;高频段(毫米波波段)的开发利用和波速成型技术为超密集网络部署提供技术支撑。

(1)应用场景:密集街区、密集住宅、办公室、校园、公寓、大型集会、体育场、购物中心、地铁等。

(2)目前存在的问题:新型的系统架构和管理方式;超密集部署场景下的切换算法;干扰协调与管理;SON技术。

(3)对铁塔公司的影响 

超密集网络将是宏基站加大量的微基站、超微基站等形式,利用墙面、电线杆等站址的小基 站形态越来越多。今后运营商或其他类型的网络运营商需要的站址资源更多的是室内、墙边、现有建筑物附属设施等形式。铁塔公司的站址获取将是极大的挑战。

3 联通5G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3.1 系统和技术融合带来的挑战

随着芯片技术的提升和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各种智能设备的功能逐渐拓展并相互融合,例如:传统的手机正被功能丰富的智能终端替代,配备高性能处理能力和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能够完成传统电脑和通信的功能;新的平板电视、数码照相机等消费电子也逐渐增加了处理器模块、通信模块和智能操作系统,演变为智能数码设备;广播电视网络、固定宽带网络、无线宽带接入、移动通信系统、甚至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等多个系统正通过终端设备和应用逐渐融合。未来的网络将是一个多业务、多接入技术、多层面覆盖并存的系统,如何将看似孤立的多种业务网络、多种接入技术以及多层次覆盖的网络有机地融合,合理地利用,为消费者提供最佳的业务体验、为运营商提供最强的网络能力、达到最优化的资源利用和长远的利润增长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3.2 容量和频谱效率提升带来的挑战

1000倍的流量需求,100倍以上链接器件数目,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达到100Mbit/s的速率体验保证等5G目标的提出,需要通过采用增加频率、提升空口效率、提升系统覆盖层次和站点密度等各种技术手段。基于未来数据业务主要分布在室内和热点地区的特点,采用超密集部署成为满足未来流量需求的最主流观点。寻求空口频谱效率的有效提升并保证室外系统对室内的良好覆盖,可以有效地降低超密集部署带来的难题。比如宏区平均频谱效率能够达到10bit/s/Hz/Cell以上,并能穿透建筑物对室内有良好的覆盖,这样的超高效率无线传输技术需要新技术突破、新型无线传输技术等。

3.3 网络能耗降低带来的挑战

未来网络在提供1000倍流量的情况下,需要保持网络总体能耗基本不增加,这相当于需要提升端到端比特能耗效率1000倍,这对网络架构、空口传输、交换路由、内容分发等各个方面的技术和协议设计带来巨大的挑战。

4 结语

5G为一个多系统和多技术融合的网络,其支持更广泛的业务能力,全面满足2020年及以后人类信息社会需求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5G时代的到来,网络演进和技术革新将开启新的征程。

参考文献:

[1]关于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分析及若干关键技术探讨[J].唐忠杰.中国新通信.2016(20)

[2]对5G移动通信发展的思考[J].赵栋梁.信息通信.2015(09)

[3]5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J].黎志军,罗晶.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14)

论文作者:徐大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  ;  ;  ;  ;  ;  ;  ;  

浅谈联通5G未来发展前景分析论文_徐大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