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遭遇“金融陷阱”_国债论文

上市公司遭遇“金融陷阱”_国债论文

上市公司遭遇“理财陷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市公司论文,陷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10月31日的来临,上市公司第三季度业绩报告也落下帷幕。从统计资料来看,上市公司业绩稳中有升,全年业绩有望好于去年。统计分析还表明,盈利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主业收入及主营利润的增加。而与此形成极大反差的是,以往能为公司利润添光彩的证券投资收益,如今正成为拖累业绩的绊脚石。

上市公司钟情证券市场由来已久,从前两年的直接入市买卖股票、委托理财,到近期的买卖国债、基金,从参股券商到参股基金管理公司,只要是有利可图,上市公司始终不离不弃。曾几何时,证券市场高额的利润回报确实也曾为他们带来丰盛的收获,但“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如今正成为不少上市公司心中永远的痛。

投资收益 风光不再

首先是参股券商。低迷的市场行情、萎缩的经纪业务、投行通道制的制约,使原来“靠天吃饭”的券商收成越来越差,有的已经入不敷出了。根据10月23日《上海证券报》公布的券商综合实力排行榜,今年1-9月券商的价值业务总量为190.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99.8亿元萎缩了109亿元。

而来自深圳证券业协会的最新调查报告也表明,目前深圳市场各证券营业部佣金收入水平较去年同期平均下降30%,深圳证券营业部将有可能出现1995年以来首次全行业亏损。受此冲击,亚华种业(000918)、数码网络(000578)、辽宁成大(600739)、通程控股(000419)等不少上市公司因为参股券商导致三季度业绩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其次是委托理财。受惠于火爆的行情,委托理财收益一度成为上市公司收入中的一块“香饽饽”。可如今时过境迁,委托理财收益不仅大幅下降,反而还为上市公司带来不少麻烦。如福建水泥(600802)因委托券商鞍山证券被证监会撤销,其委托资金的追回便成为遥遥无期的事;而长征电器(600112)由于在到期资金返还问题未达成一致意见,一纸诉状将委托机构上海银基投资告上法庭;还有湘计算机(000748)于今年9月27日提前终止了与东方证券签署的本该在今年12月31日到期的1亿元委托理财合同。而公司将获得的投资收益255万元又参与了东方证券的增资扩股,占其增资扩股后3.33%的股份,角色也由委托客户转眼间又变成了股东。

再次是直接买卖股票。关于这一点大家应该记忆犹新,在2001年,有多家上市公司因买入银广夏而遭受巨额损失,如上海金陵(600621)、轻纺城(600790)、银鸽投资(600069)都在这只股票身上栽了大跟斗。而从今年第三季度报表反映的情况来看,仍有一些公司因股票投资失利,使利润出现缩水。比较典型的如国际实业(000159),因控股子公司炒股亏损,导致公司三季度季报出现亏损。

国债投资 风险凸现

自2001年下半年股票行情低迷以来,大批资金转战国债市场,出现了股票跌、国债涨的跷跷板效应。不少品种涨幅喜人。如2001年8月上市交易的(010107)券价格从100元最高涨到今年的117元,投资收益率达到17%,远远超过股票投资收益。在赚钱效应示范下,上市公司也把资金投向国债市场。

然而,国债投资依旧有风险。从今年8月底开始,交易所国债市场价格持续下跌,10月9日,13期国债在交易所上市首日即跌破面值,宣布新券不败神话的破灭。面对债市的下跌,国旅联合(600358)等上市公司为控制风险,已决定不再参与国债投资,并提前撤回投入的资金:然而,面对风险凸现的国债市场,潜江制药(600568)等不少上市公司并未引起足够的警惕,仍然准备将国债投资进行到底。

基金投资 最后一桶金?

与证券市场高风险不同的是,金融管理公司旱涝保收的稳定收益正在饺为上市公司新追逐的热点。尤其是上市公司挟雄厚的资金优势,使得他们在竞争中更胜一筹。目前已有粤美的(000527)、广州药业(600332)、烽火通信(600498)等6家上市公司已经成为基金管理公司的发起人。还有不少公司开始青睐于投资开放式基金,如歌华有线(600037)、江西长运(600561)等公司公告拟购买开放式基金,而三季度季报披露,青山纸业(600103)、泰豪科技(600590)等上市公司已纷纷出资买入开放式基金。

然而,截止10月28日,全部10只开放式基金中也仅有4只基金的单位净值“勉强”站在面值之上,其中3只开放式基金还是刚刚开始运作的。而随着新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越来越多,基金业的竞争必将会越来越激烈,行业利润也必然会逐步平均化。未来参股基金管理公司是否会重蹈今日参股券商的覆辙,值得上市公司三思。

虽然理论上说,上市公司的精力应该放在加强主营业务的持续、稳健发展上,但由于上市公司普遍拥有充沛的资金,在没有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之前,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缓解经营上的单一风险这一角度来看,适当的对外投资不啻为是正确的选择。但俗话说,好马也会失前蹄,投资向来是与风险形影不离,关键是要审时度势,控制好风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

标签:;  ;  ;  ;  ;  ;  

上市公司遭遇“金融陷阱”_国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