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1998年中学入学考试改革调查报告_中考论文

上海市1998年中学入学考试改革调查报告_中考论文

上海市一九九八年中考改革情况调查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海市论文,调查报告论文,中考论文,一九论文,情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调查概况

1998年,全市有闵行、静安、闸北、青浦四区县进行了中考改革,为了进一步深化四区县中考改革,并为1999年全市中考改革提供客观依据,我们于1998年10月对全市各区县教育局行政领导,部分区县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的对象有20个区县教育局的有关领导(包括局长、分管局长、中教科长、招办主任或教研室主任)77人,8个区县(4个中考改革区县以及卢湾、普陀、浦东新区、南汇县)的24所中学的学校行政领导72人、教师240人,初三年级学生1200人。

24所学校,每个区(县)抽样完中1所,初级中学2所(调查高中会考时再加每个区1所市或区重点中学, 所以出现本调查中部分有效人数大于预期人数现象)。

二、调查结果与基本结论

(一)学生、教师与学校领导总体上对1998年各区(县)中考现状表示满意。学生认为合理达76.9%,教师达65.5%,学校领导达80.8%

1.四个中考改革试行区县学生认识上比较一致,表示基本满意,但静安区教师满意程度相对比较低,认为合理的是40.5%,认为不够合理和很不合理的分别占52.4%、5.9%。 青浦县学校领导认为不够合理的有44.4%,相对其它三区稍高。

2.四个非改革区县学生、教师与学校领导对1998年中考也表示基本满意,学生认为合理的达79.8%,教师达72.7%,学校领导达77.1%。

3.二十个区县教育行政领导对1998年中考现状认识与学生、教师、学校领导有差异,认为合理的达39.0%,认为不够合理和很不合理的分别占59.7%、1.3%,其中四个非改革区县认为不够合理的达64.7%。

·学生、教师、学校领导中考改革要求并不强烈,对已有各种中考办法的适应性是比较强的。

·四个改革区县中有部分群体对中考改革有不同看法。

·区县教育行政领导中考改革要求比较强烈。

(二)学生、教师对“两考合一”、“两考分开”总体上表示都可以接受。学生赞成“两考合一”的达51.3%,教师达49.2%,学生赞成“两考分开”达48.4%,教师达50.8%。

1.四个非改革区县多数学生赞成“两考合一”(59.9%),而教师、学校领导和区县教育行政领导则多数赞成“两考分开”,其中区县教育行政领导的人数为88.5%,明显高于其他几类对象。

2.改革区县学校领导、教育行政领导看法接近以上比例。

·总体上学生、教师对“两考合一”、“两考分开”认识上无明显分歧,学生稍倾向于“两考合一”,教师稍倾向于“两考分开”。

·学校领导比较倾向于“两考分开”,区县教育行政领导普遍认为要“两考分开”,与其比较强烈的中考改革要求相一致,“两考分开”成为区县教育行政领导考虑中考改革的关键问题。

(三)学生、教师、学校领导、区县教育行政领导对“两考合一”、“两考分开”作用认识有较明显差异

1.学生、教师、学校领导认为“两考合一”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的人数比依次分别为48.2%、51.4%、41.6%,认为“两考分开”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的比例分别为学生26.7%、教师39.5%和学校领导的37.7%;区县教育行政领导则认为“两考分开”更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 比例高达71.8%,而认为“两考合一”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的仅为12.8%。

2.四类对象大都认为“两考分开”有利于初中毕业生分流,持这一看法的人数比分别为学生46.1%、教师58.6%、学校领导73.1%和区县教育行政领导91.0%,比认为“两考合一”有利于分流的分别高出21.3%、31.2%、56.4%和88.4%。其中区、校行政领导认识上更具有一致性。

3.四类对象大都认为“两考分开”有利于对初中毕业生进行选拔,学生、教师、学校领导、区县教育行政领导持这一看法的比例依次为47.5%、58.5%、80.8%和92.3%,比持相反看法的分别高出20.6%、31.2%、64.1%和87.2%。其中学校领导支持“两考分开”的百分比明显上升。

4.四类对象大都认为“两考分开”有利于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持上述看法的人数比为学生45.0%、教师46.3%、学校领导60.3%、区县教育行政领导87.2%,其中学生、教师、学校领导支持“两考分开”的百分比较前面几项有所下降,但仍比持相反看法的人数分别高出12.9%、9.8%、33.5%(区县教育行政领导为79.5%)。

·学生、教师、学校领导认为“两考合一”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区县教育行政领导认为“两考分开”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

·在有利于对初中毕业生分流、选拔和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四类对象的认识趋向一致,大都赞成“两考分开”。

·在对初中毕业生分流、选拔和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区县教育行政领导对“两考分开”的支持率大大超出学生、教师和学校领导。在对“两考分开”与“两考合一”哪一种做法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上,学生、教师、校领导认识上的差异度逐渐缩小。

(四)学生、教师、学校领导、区县教育行政领导对中考现行办法看法不一致

1.1998年全市统一考试的中考试卷,作为毕业考试卷,学生认为难的达43.6%(其中认为太难的占19.7%),教师达34.4%,学校领导达30.4%,区县教育行政领导达45.8%;学生认为适中的达41.5%,教师达57.2%,学校领导达57.1%,区县教育行政领导达48.6%。作为升学考试卷认为难的学生达52.4%(其中认为太难的占20.9%),教师达15.5%,学校领导达7.5%,区县教育行政领导仅4.1%;认为适中的学生达37.0%,教师达57.5%,学校领导达36.4%,区县教育行政领导则高达64.4%。四类对象对题目难度的看法不一致,有明显的区分度。

2.对于“两考合一”考试科目问题,认为应减少考试科目的学生达51.3%,而学校领导主张减少科目的人数比最低,达32.5%;认为应维持现状的以学校领导比例最高,为42.9%;区县教育行政领导则倾向于考试科目进行调整,为40.0%。

对于“两考分开”毕业考试科目问题,四类对象中认为应维持现状者均有增加,学生达28.3%,教师达37.3%,学校领导达51.9%,区县教育行政领导达45.5%,其中区县教育行政领导赞成比例上升较多;认为减少科目的仍以学生为最多,占51.7%,教师次之为40.6%,学校领导和区县教育行政领导赞成比例明显下降;四类对象中认为应调整科目的均有所减少,学生为14.5%,教师为16.2%,学校领导为18.2%,区县教育行政领导最多,达33.8%。

对于“两考分开”升学考试科目问题,四类对象中认为应维持现状的比例下降,学生25.4%,教师27.9%,学校领导31.6%,区县教育行政领导14.3%,其中学校领导和区县教育行政领导赞成比例下降明显;认为应减少科目的学生达55.9%,教师达42.2%,学校领导达48.7%,区县教育行政领导达54.5%,比例均有所上升,其中学校领导和区县教育行政领导持减少科目观点的比例明显增高。

3.对于“两考合一”命题权问题,赞成全市统一的学生为60.2%,教师为75.4%,学校领导为65.8%,区县教育行政领导相对比例较低为54.1%;赞成由区县统一命题的学生21.8%,教师为20.8%,学校领导为31.6%,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相对比例较高达44.6%;认为可由学校命题的学生达18.0%,其余对象基本上均予否定。

对于“两考分开”后毕业生考试命题权问题,赞成全市统一命题的学生多达48.5%,教师为32.5%(全部问卷中教师回答此题人数突然减少,改革区县中静安、闸北、青浦共减少44人,非改革区县共减少69人,具体原因不明),学校领导为17.9%,区县教育行政领导仅为5.1%;赞成由区县统一命题的学生达29.5%,教师为40.8%,学校领导多达62.8%,区县教育行政领导为46.2%,其中学校领导赞成比例显著上升;赞成由学校命题的学生为17.4%,教师为14.7%,学校领导为19.2%,区县教育行政领导多达47.4%。区县教育行政赞成区统一命题和学校自行命题的居多,学校领导大多数赞成区统一命题,而不赞成学校自行命题。

四个改革区县对“两考分开”毕业考试命题问题看法不一致。闸北学生比较赞成区县统一,占51.8%,其余三区县均为赞成全市统一的居多;赞成区县统一的教师,闵行为100%,闸北为42.1%,青浦为53.6%,静安教师多数赞成全市统一,达53.8%,明显高于其它三区县;闵行区、青浦县学校领导比较赞成区县统一,分别达63.6%和88.9%,而闸北区学校领导比较赞成学校自行命题,达60.0%。

对于“两考分开”升学考试命题权,四类对象赞成全市统一的都占多数,其中学生达55.9%,教师达78.3%,学校领导达64.9%,区县教育行政领导达54.5%;认为可以由各区县统一的区县教育行政领导为44.2%,较其余对象为多;17.0%的学生认为可以由学校命题,其余对象基本上都持否定意见。

四个改革区县对“两考分开”升学考试命题问题看法也不一致。闵行学生比较赞成全市统一,达55.0%,闸北学生比较赞成区县统一,达49.0%;教师均以主张全市统一为多,闵行达66.7%,静安达92.9%,闸北达58.3%,青浦达81.1%;闵行学校领导比较赞成区县统一达63.6%,闸北学校领导赞成全市统一的达55.6%,青浦达77.8%,对学校自行命题各类对象均持否定态度。

·不同对象对中考题目难度看法不一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全市中考统一考试试卷,无论作为毕业考试卷,还是升学考试卷,都比较难;教师普遍认为全市统一中考试卷难度适中;学校领导、区县教育行政领导则认为全市统一的试卷作为毕业考试卷难度适中,作为升学考试卷比较容易,其中区县教育行政领导认为升学考试卷比较容易的比例更高。

·如果“两考合一”,学生、教师更主张减少考试科目或调整科目,学校领导比较主张维持现状,区县教育行政领导更主张调整科目或减少科目。

·如果“两考分开”,学生、教师亦主张毕业考试、升学考试减少科目,学校领导、区县教育行政领导比较主张毕业考试维持现状,升学考试减少科目,其中区县教育行政领导更主张减少科目或调整科目。

·四类对象基本否定增加中考科目。

·如果“两考合一”,四类对象基本都主张全市统一命题,但区县教育行政领导有一定的区县统一命题要求。

·如果“两考分开”,学生仍主张毕业考试命题由全市统一,教师主张区县统一的比例上升,学校领导更主张区县统一,而区县教育行政领导倾向于区县统一或学校自行命题。此问题教师回避很多,学校领导与区县教育行政领导在学校自行命题上有较明显的差异。

·如果“两考分开”,四类对象基本上主张升学考试命题由全市统一,否定学校自行命题,但区县教育行政领导仍有一定的区县统一命题要求。

三、理论分析

1.考试制度是整个教育制度中重要的一环,它与学制、课程制度构成了最基本的学校制度。因此九年义务教育学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和中考成为国家法律范畴的学校制度的支柱,具有法的严肃性;中考既支撑着九年义务教育学制和课程体系的运行,又具有审定九年义务教育学制和课程体系效率的作用,同时又向上延伸到高中阶段学制和课程体系。

2.考试制度具有双重作用。其积极作用在于:(1 )促进学制和课程的改革;(2)评价和选拔出人才,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求学愿望和热情,有助于学校把握教育质量;(3)以其公平性走向社会, 为所有人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使社会各阶层达到一种心理平衡。其消极作用在于:(1)考试作为评价、选拔手段普遍存在于教育过程和升学过程中,人为地造成、加剧竞争;(2)使学生、教师、 学校之间无形中划分成不同等级,最终使学历身份化、等级化;(3 )考试的统一性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学校和考试部门异化为“筛选”、“发证”机构。以上的双重作用决定了中考的双重作用。

3.考试自身具有不可避免的矛盾, 难以依靠自身调节去发展:(1)社会选拔与个人需要很大程度上是无法统一的;(2)公平始终是个相对概念;(3)人的可测性与模糊性难以精确区分,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具有许多不确定因素;(4)考试与其它一些教育方式不协调, 滞后于其它教育方式的变革。因此,其中自身也具有不可避免的矛盾,难以自我调节。

4.考试大致有三种模式:(1)学业考试。 学业考试是学校评估教学效果的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种环节,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业考试分为诊断性考试,即摸底考试;形成性考试,通常是平时考试;总结性考试,也就是在课程或学期、学年结束时的考试。(2 )资格考试。资格考试是评价和审定一个人是否达到规定的基本条件,有以下几个特点:①考试内容面向大多数;②主要评价和审定学生是否达到所要求的基本条件,考试水平稳定,区分度在于是否达标,没有过难或过易的试题,但总体难度偏高(某些考试通过率在90%左右才为合格),所以优秀生和过差生对此种考试没有太大意义。③属于排劣型考试,即以排除不合格者为目的的考试,规定的基本条件清楚,要求明确;④通过者给予认定资格。(3)选拔考试。是以一定资格为前提, 以挑选为目的的考试,有以下几个特点:①考试内容面向少部分优秀学生;②主要预测考试是否达到新的学习需求的程度,考试水平呈正态分布,采用相对考试方法,用每个考生在考生集合中的相对位置来解释;③以具有一定资格的考生为对象,由于录取名额限制必须挑选优秀者,属于选优型考试;④通过者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参照以上三种考试模式,中考的毕业考试属于资格考试,评价和审定学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的基本条件,升学考试属于选拔考试,以挑选为目的,两者在对象、要求、方法、性质、结果等方面有极大差异,难以统一。

5.中考“两考合一”是在一定阶段内,出于减轻学生负担的良好动机而实施的。目前理论上还没有考试次数与学生负担相关性的研究,但有些理论认为,考试的有效程度与学生负担有联系。有效考试主要取决于考试的信度和效度。任何一项信度高的测量,如果与多次测量结果比较一致,比较稳定,则测量与学生常态水平就越接近,学生对此就不会负担很重;任何一项效度高的考试,与其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很接近,考试结果与考试目标有更高的相关性,那么学生在考试集合中的相对位置就比较准确,考试结果的偶然性就会减少,学生学业负担相应会减轻。因此尽管有许多人认为考试的次数事实上可能与学生负担有相关性,但考试的质量与学生的负担相关性应该更大。而现实是,无效的考试加重了学生负担,而大量的无效的考试使学生进入了“考试地狱”。

四、几点建议

1.中考具有资格认定、分流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中考改革更应该具有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积极作用,无论是调查结论还是理论分析都可以看出,“两考合一”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的现实意义已越来越小,“两考分开”更有利于中考发挥其适当功能推进教育改革。“两考分开”应是上海中考改革的方向。

2.目前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较多从整体改革中意识到“两考合一”与“两考分开”的矛盾,但在学校教学过程即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中这种矛盾尚没有激化,校长、教师和学生仍然习惯于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考试方法来对付中考变化,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和应变策略,所以1999年中考改革重点在于:

(1)深化四个区县的改革, 使教学改革与考试改革的真正目的逐渐一致;(2)应将四个区县中考改革与非改革区县作多方面比较,以期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3 )扩大改革试点区县与保持现有四个改革区县只有数量差别,没有实质差别,所以明年没有必要扩大试点;(4)可在试点经验更成熟、认识更一致、素质教育成效更明显基础上,全市统一实行“两考分开”;(5 )四个改革区县中考试科目可适当减少或调整。

标签:;  ;  

上海市1998年中学入学考试改革调查报告_中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