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论文_田俊

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论文_田俊

吉首市人民医院 湖南吉首市 416000

【摘 要】目的:探究将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应用于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损伤组织重建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间收入的所有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损伤组织缺损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15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所有患者均应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同期修复缺损组织,观察所有患者的组织缺损修复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完成后,其组织缺损状况均得到修复,并且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5±0.3)h。而所有患者的皮瓣制备时间为41-63min,平均时间为(51.6±6.6)min。而实验结果中,患者的皮瓣完全成活率为138(92.00%),其中包括6例远端皮肤坏死、4例患者出现切口局部感染。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症均痊愈,未见存在生命危险患者。结论:在对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损伤组织缺损患者进行组织重建时,可以应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能够提高皮瓣的存活率,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术后组织重建;应用价值

踝关节以及周围软组织损伤是临床上一种多发伤,并且也是临床对组织进行修复的一项难题。就目前来说,在对患者进行组织修复时,通常采用游离皮瓣的方式来对缺损部位进行修复,这也是近年来医学研究的关键点[1]。相较于传统的背部或腹部皮瓣选择方式来说,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修复具有更为灵活的制备方案,同时隐神经是人体内一种恒定的感觉神经,从患者的足内侧至膝内侧与大隐静脉瓣伴随相行[2]。所以在本次研究中,探究了将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应用于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损伤组织重建中的效果,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间收入的所有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损伤组织缺损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15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本次研究中纳入男性患者86例,女性患者64例,所有患者年龄区间介于59-76岁,患者平均年龄数据(59.2±6.9)岁,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为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损伤,符合相关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采用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损伤常规治疗手术,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资料统计分析,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后纳入本次实验。(P>0.05)。

1.2方法

在患者进行手术时,应当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根据患者状况,对患者进行皮瓣缺损修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对患者进行气囊止血带下,对患者的皮瓣远端进行切取,将患者的大隐静脉、隐神经和隐动脉完全暴露,将其进行切断,结扎,并在远端与皮瓣组织进行固定,将皮瓣周缘切开后掀起,使患者的隐神经以及营养血管包裹在皮瓣内,纵行将患者的皮肤进行切开,游离患者的大隐静脉浅层,并纵行切开筋膜组织,形成含隐神经经在内的皮瓣蒂。皮瓣选择完成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进行相应的损伤皮瓣缝合,注意连接患者的隐神经,保证患者移植皮瓣的血液供应。

1.3 评价标准

观察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和皮瓣制备时间,并记录所有患者的术后状况,评价皮瓣修复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数据均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实验结果中涉及到皮瓣成活率,则应用百分比(%)的形式进行数据记录,而实验数据应用卡方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将实验结果中患者的各种手术时间和患者的一般资料中的年龄信息均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进行数据记录,而实验数据应用t值进行检验。若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所有患者在治疗完成后,其组织缺损状况均得到修复,并且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5±0.3)h。而所有患者的皮瓣制备时间为41-63min,平均时间为(51.6±6.6)min。而实验结果中,患者的皮瓣完全成活率为138(92.00%),其中包括6例远端皮肤坏死、4例患者出现切口局部感染,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症均痊愈,未见存在生命危险患者。

表1 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记录

时间对比 时间区间 平均时间

皮瓣制备时间41-63min(51.6±6.6)min

手术时间 4.1-6.5h(5.5±0.3)h

3讨论

岛状皮瓣中的血管和神经含量较为稳定,并且在进行皮瓣游离时操作较为简便,无需对患者的主干动脉进行牺牲[3]。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可以始终保持平卧位,无需进行体位更换,能够促进手术工作的开展。同时在这项手术中所选取的皮瓣位置较为隐蔽,不会对患者造成美观度影响[4]。而在进行患者的小腿修复时,能够提高患者的踝关节周围创面的修复度,多数患者在修复完成后,感觉障碍可以在数月内恢复,说明患者的神经恢复状况较好[5]。同时这种皮瓣选择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患者的手术时间较短,这就对患者的感染风险进行降低,患者在手术完成后不容易出现各种手术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对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损伤组织缺损患者进行组织重建时,可以应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能够提高皮瓣的存活率,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孙晋客,王年芳,韩明涛.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17例临床报告[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9(05):31-32.

[2]李昊,李亚伟,刘拥军,闫德明,李同,武军龙.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足踝部皮肤缺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8):78-79.

[3]董建峰,王建国,刘海军,吴强,高俊.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远端骨外露的疗效[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06):120-121.

[4]陈辉,陈绍宗.端侧神经吻合恢复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感觉的应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2(01):54-55.

[5]潘云川,王和驹,柴益民,吕国坤,陈彦堃.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9(03):187-189.

论文作者:田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  ;  ;  ;  ;  ;  ;  ;  

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论文_田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