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县人民医院 637300
摘要:目的:本文就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96例黄疸新生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8例。参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儿予以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的首次排便时间、胎便变黄时间对比参照组更快,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改善程优于参照组,实验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中,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对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均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新生儿;黄疸;护理满意度
新生儿黄疸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是指出生28d以内的婴儿因胆红素代谢异常所引发的疾病。患儿是以皮肤、黏膜以及巩膜黄染为主要症状,尤其是病理性黄疸,可对小儿的中枢神经造成一定损伤,甚至可危及生命[1]。该类患儿在治疗期间的护理工作尤为关键,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对病情康复具有重要帮助。本文为提高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效果,对我院近一年的部分患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已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做如下汇报:
1 基本资料及方法
1.1 基本资料分析
选取我院在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黄疸新生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共计9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8例。实验组中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儿24例;胎龄为38--41周,平均(39.2±0.4)周;出生时间为1--8d,平均(3.2±0.5)d;出生体重为2.52--5.31kg,平均(3.71±0.32)kg;新生儿Apgar评分为8--10分,平均(9.1±0.3)分。参照组中男性患儿26例,女性患儿22例;胎龄为37--41周,平均(39.0±0.4)周;出生时间为1--7d,平均(3.1±0.4)d;出生体重为2.48--5.19kg,平均(3.63±0.35)kg;新生儿Apgar评分为7--10分,平均(8.9±0.3)分。两组患儿的资料数据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参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儿予以早期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早期光照护理:要先对光疗箱进行彻底消毒,光疗温度控制在30--32℃,再对患儿的眼睛、会阴部位进行遮蔽,将其头部偏向一侧,接受蓝光光疗[2]。护理人员要对患儿的情况予以密切观察,适当对患儿进行听觉、视觉抚慰,以缓解其恐惧感。及时为患儿补充水分,勤加更换体位,如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与主治医师沟通。
早期抚触:护理人员可对患儿进行全身抚触,利于血液循环。自头部开始逐渐到达胸背部、腹部以及四肢,保持抚触动作轻柔,力度适中[3]。每次持续时间为15--20min,每日2次。
早期沐浴护理:患儿出生24h后,护理人员每日帮助患儿进行一次沐浴,使用防水贴贴好患儿脐部。水温控制在37--40℃之间,室内温度控制在26--28℃之间,并确保水清洁、无杂质[4]。而后由护理人员帮助患儿游泳,伸展四肢。
早期喂养干预:指导产妇正确的喂养方式及姿势,尽早安排母婴接触[5]。如果母乳不足时,要适当为患儿添加辅食,以满足新生儿的营养需求。喂奶后,为患儿取头高脚低体位,并适当拍背,多取左侧卧位,防止吐奶。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的首次排便时间、胎便变黄时间以及血清胆红素水平;统计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
为患儿家长发放新生儿专用的满意度调查表,如实填写后回收。调查内容包括护理技能、护理服务态度、住院环境等。评价结果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三个标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整理好研究数据,核对无误后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及检验,首次排便时间、胎便变黄时间以及血清胆红素水平为计量资料( ),比较结果行t值检验;护理满意度为计数资料(n,%)比较结果行卡方值检验;当P<0.05时说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儿的首次排便时间、胎便变黄时间对比参照组更快,P<0.05;护理前,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实验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说明实验组的改善程优于参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的儿科疾病,分为生理性黄疸及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无需治疗便可自行先退,但病理性黄疸要予以及时的治疗及护理,以免发生胆红素脑病[6]。以往我科是为黄疸新生儿实施常规护理,虽然可提供基础护理服务,但难于满足患儿及家长的身心需求,在提高其临床疗效方面也无明显帮助。现阶段我科主张为该类患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从早期光疗、沐浴、抚触以及喂养等方面进行干预,以提高患儿的整体护理质量,促进病情尽早康复。此次研究中,参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予以早期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的首次排便时间、胎便变黄时间对比参照组更快,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改善程优于参照组,实验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足以说明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及必要性。
总结上述研究结果的得出,在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中,予以早期护理干预效果理想,不仅可促使患儿病情早日好转,还可提高家长对我科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贾承英,崔彦敏,张青等.早期护理干预在胎膜早破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7):2726-2728.
[2]胡晓芸.早期护理应用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临床研究[J].母婴世界,2016,18):159.
[3]符春茹,陈道环,占达丽等.早期腹部按摩配合游泳对新生儿黄疸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2,21(2):166-168.
[4]张苏红,徐晓妮,王亚萍等.抚触护理联合早期游泳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7):161-164.
[5]邢建军.对新生儿黄疸患者进行早期系统化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20):183-185.
[6]荆宜红.新生儿黄疸应用多元化早期综合性护理干预90例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4):2789-2789.
论文作者:林茂碧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1
标签:患儿论文; 黄疸论文; 新生儿论文; 实验组论文; 胆红素论文; 满意度论文; 效果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