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能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其中在电力系统的发、变、输、配各个环节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实践,有效的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运行管理水平,推动了电力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在下面这篇文章里,我们将着重对智能技术在电网输变电检修工作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智能技术;输变电检修;
1电网输变电设备智能化技术要点
1.1线路、电缆在线监测技术
在线监测技术对于实现输变电设备智能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也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般来说输变电线路的在线监测装置主要有:远程图像监控装置、导线温度及弧垂监测装置、氧化锌避雷器计数器远传装置等等,这些在线检测装置的安装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对于整个电网输变电设备的缺陷及故障信息进行准确的监测和收集。而且覆冰厚度监测装置、视频监控导线温度监测装置能够对设备的实时状态进行及时的反馈,有利于进行设备状态评价的实施。但是在庞大的电网中安装诸多的在线监测装置也会存在许多问题,传感器与测量系统故障即是典型。进行传感器的优化设计和测量系统的完善是提高智能化水平的一个关键课题。温度场分布对于电缆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实现对电缆温度的在线监控能够将运行电缆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提高安全性能。应用比较多的电缆在线监测技术主要有光纤光栅技术和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两种。实现对电缆的在线监测也是实现设备智能化的一个关键要点。
1.2GIS地理信息系统
在进行智能化的设备建设中还应该注意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因为省内的输变电线路是覆盖全省的整体网络,跨越不同的地形条件和地理环境,而这些地理环境对于线路以及输变电设备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采用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实现对整个输变电线路的实时监控就很重要。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作为智能化的输变电电网的基础信息平台,有效结合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以及设备状态检修辅助决策系统为电网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提供必要的数据信息。结合PMS系统建设工作的要求促进GIS模块的高效利用,从而形成全省统一的共享、基础、实用的信息平台。在已有的PMS平台的基础上可以进行输电GIS平台的深入开发,努力实现输电线路台账、基础信息、线路专题图、线路交跨管理等其他的智能化应用功能,并可以在结合本省实际的基础上进行三维仿真、雷击仿真计算分析等智能化程度更高的应用开发。除上述几个技术要点之外,红外检漏成像技术、智能无功补偿技术、导线自测温技术等多种智能化现代技术在推进全省电网输变电设备智能化上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这些现代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全省电网的安全稳定以及运行的经济性等方面均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对于实现输变电设备智能化和状态检修体系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和价值。
2智能技术在电网输变电检修中的应用
2.1电网输变电检修信息系统
电网输变电检修信息系统,主要由四大模块构成,分别为GPS定位巡视模块、地理信息模块、生产管理模块、状态评估模块:
(1)GPS定位巡视模块:即在应用GPS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将其与智能终端设备相联系,使故障定位得以实现的主要模块。巡视人员可以通过对GPS定位信息的观察,准确评估各个位置电力线路以及相应设备的运行情况。(2)地理信息模块:即通过对GIS技术的应用,将地图信息、文字以及图像等,反馈给检修人员,为故障检修提供参考的一大模块。(3)生产管理模块:包括数据分析、检修管理、技术改造管理等多项管理内容,要求针对输变电线路以及变压器等设备,建立信息管理档案以及检修档案,确保能够全面了解各设备以往的运行情况。(4)状态评估模块:通过在线监测的方法,对电网输变电设备以及线路的状态进行评估,发现异常时,可通过预警的方法,提醒检修人员对设备进行检修。
2.2检修思路与流程
检修思路与流程如下:(1)对输变电线路及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评估,获取相应信息及数据,建立数据库,将输变电系统状态存储其中。(2)对输变电系统的状态进行诊断,将当前运行状态,与正常运行状态进行对比,评估系统运行的可靠性。(3)根据可靠性评价结果,提出检修决策,将可靠性分为1级、2级、3级共3个等级,1级代表可靠性强,无需维修,2级代表可靠性差,存在故障,需要维修,3级代表该设备或线路寿命终结,需对其加以更换。(4)将本次检修结果,存储到系统当中,以实现对输变电系统运行全过程的记录与控制。
2.3数据检测与分析
数据的检测与分析过程,即输变电系统状态的评估过程,根据输变电设备类型的不同,评估内容也存在一定差异。变压器是输变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为例,状态评估指标主要包括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两种,具体如图1:
论文作者:徐桂华,孟庆臣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3
标签:输变电论文; 在线论文; 电网论文; 设备论文; 技术论文; 线路论文; 状态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