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我国上市公司情况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市公司论文,情况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继续滑坡
股份制从初期试点运作至1988年我国第一家股份公司股票公开发行,发展至目前已433家(截止96年6月30日),上市公司在经历了一段由注入大量资金而引发的外延式投资、拉动型快速扩张之后,基本进入了稳定发育期。上市公司管理日趋规范,所选上市公司的业绩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
但是,由于第四个经济周期后阶段的从紧宏观环境对经济运行的滞后影响,从1996年中期业绩报告中我们看到,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在1995年出现大滑坡的基础上仍在继续滑坡。纵览上市公司96年中期业绩报告,除少数主业鲜明的绩优公司仍能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水平外,大部分上市公司其经营业绩与去年同期相比都呈下降趋势。经统计,在深沪两地上市公司中,每股收益下降的有236家,占总数的54.5%,深市的有101家,占其上市公司总数的55.8%。两个市场间的平均每股收益大体持平,但均比1995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深市从去年的平均每股收益0.1714元下降至今年的0.1384元,比去年下降了19.25%,沪市该项指标由去年中期的0.11626元下降至今年的0.1333元,比去年下降了14.32%。与此同时,两个市场的平均资产收益率亦同步滑坡,深市由去年的5.86%下降至4.94%,沪市由去年(中期)5.8%下降至5.08%,两市场该项指标均低于银行长期存款利率。下面我们引用几个常用指标来进行分组比较说明:
1、净资产收益率
在评价上市公司业绩的指标中,最具客观性和公平性的是净资产收益率。统计分析表明,截止1996年6月30日为止,深沪两地433家上市公司中,净资产收益率最高的为北方五环,为26.02%,比去年同期最高者低2.02个百分点,最低者为中川国际为-31.84%,比去年同期最低者24.37个百分点。从下表1中我们可能看出,净资产收益超过10%的仅有61家,占14.1%,而净资产收益率不足5%的有224家,占51.7%。
表1:上市公司1996年中期净资产收益率X
取值范围 X>10% 10%>X>5% X<5%
家数 61
148 224
百分比 14.1% 34.2% 51.7%
与去年同期比+1.8个百分点-6.8个百分点 +5个百分点
虽然今年上半年随着物价的逐步回落,银行保值贴补率逐月降低直至取消,定期存款的年利率逐步降低,但上市公司的中期资产收益率低于5%所占比例仍超过半数,其获利能力可想而知。
2、税后利润(共401家)
表2:上市公司1996中期税后利润比去年同期增加百分比Y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两地上市公司具可比性的401家上市公司在1995年中期业绩大滑坡,税后利润同比正增长仅42.3%的基础上,仅有46.9%的公司实现税后利润正增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两极分化现象非常严重。1996年中期税后利润同比增长10%的百分比达35.4%,比去年上升5.8个百分点,一方面说明去年基数较低,另一方面也说明绩优公司比去年有所增加,但是与之相对应的是,1996年有28.7%的上市公司上半年盈利水平较去年同期下降幅度达50%以上,所占上市公司的份额增加7个百分点,此说明上市公司中经营难以为继的现象正在逐渐扩大。
以上半年净利润完成年计划不足30%以及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不足去年同期一半这两条为标准,433家上市公司中未达标的滑坡股有135家,占31.1%,比去年同期增加6.1个百分点。因此,在从紧宏观经济政策滞后作用下,企业的经营业绩于1996年上半年已走入谷底。
3、每股税后利润
上市公司作为我国企业体制改革——股份制的实际范本,其目的在于借鉴股份制企业的经营管理运作优势,并且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格选择审控非常严格,理应具有良好的赢利能力,使广大的投资者获得满意的回报。但是从下表3中我们看出:
表3:上市公司1996中期每股税后利润Z(单位:元)
1996年上市公司中期业绩超过0.40元的仅28家,而每股税后利润不足0.1元的却有179家,占总数的41.3%,比去年同期增加5.7个百分点。这说明上市公司总体仍呈业绩下滑趋势,赢利水平进一步下降。
另一方面,近半数的上市公司的每股税后利润不足0.1元钱,而今年上半年宏观政策逐步向好,证券市场领先走强,股份指数自四月初以来一路攀升。以1996上6月30日为基准日,上市公司180家低价股的平均股价为4.64元,其平均市盈率为46.4。虽然上市公司在下半年更为宽松的宏观环境下其业绩会全面向好,但证券市场的持续走强将不断抬高市盈率。因此,上市公司的高市盈率将为投资者带来莫测的风险。
二、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行业差距
由于上市公司基本上涵盖我国各个行业,因此,宏观经济大环境对各行业的影响程度必然会体现在上市公司的行业板块中。因此,值此“九五”计划头一年以及新一轮经济周期启动初期,我们对上市公司中期业绩进行分行业讨论,以期寻找经济增长的行业特征。
为了更清楚地比较上市公司中期业绩的行业差距,我们分别统计上海、深圳两地上市公司中期业绩行业平均水平,如下表
表4:深圳上市公司1996年上半年各行业板块业绩平均水平
行业
平均每股收益(元)
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亏损企业家
金融 0.169 8.11 0
商业 0.1423 5.26 0
公用 0.1375 5.08 3
综合 0.1302 4.71 1
地产 0.103 3.23 2
工业 0.1815 6.124
10
新股 0.230 7.71 0
表5:沪市1996年上半年各行业板块业绩平均水平
行业平均每股收益(1)
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亏损企业家数
工业
0.122 3.96
9
商业
0.15015.34
0
公用
0.18787.77
0
地产
0.18516.02
0
综合
0.12584.45
2
新股
0.19827.04
0
比较中我们发现:沪市上市公司中期业绩的行业排序为公用→地产→商业→综合→工业,而深市上市公司中期业绩的行业排行为:工业→商业→公用→综合→地产。
综合两地情况,公用类及商业类上市公司的业绩相对稳定,而房地产类上市公司业绩排行差距主要原因在于上一经济周期中深圳及沿海房地产热比之其它地方更甚,导致目前房地产仍处于不景气阶段,要走出低谷仍需一段时间。
两地上市公司工业类板块的中期业绩反差,究其原因我们认为,除了一部分地域差距的因素外,其主要在于深圳工业类上市公司其行业特征期相对明显。在宏观环境相对严峻的条件下,其企业本身抗风险的能力较强,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充分显示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两个市场的新股平均业绩水平均高于原来的上市公司,一方面说明上市资格审核日趋规范,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上市公司在经过股份制改革的初级阶段、完成资本资金原始筹措后,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进行规模经营及业务拓展后继乏力。
下面,我们从另一个侧面来反映上市公司中期业绩的行业差距,以每股税后利润低于0.03作为企业微利和亏损衡量标准,统计表明:上市公司1996年中期微利企业有58家,亏损企业有27家,共计85家,占上市公司全部的19.63%,而其中工业类上市公司占58家,综合类占10家,房地产类占9家,商业类5家,分别占其行业类中的比例见下表6:
表6:上市公司微利及亏损企业情况
行业工业 房地产综合类 商业类
家数 58 910
5
占该行业% 24.2%
33.3%18.2%8.3%
从上表中我们看出:房地产、工业及综合类的上市公司,其微利及亏损的比例较大,此说明我国房地产发展仍处在初期阶段,其运作方式及经营手段还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
而对上市公司微利及亏损企业中的工业企业进行细划,我们看出,其中纺织类为15家,占同类企业中51.72%,去年纺织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大滑坡情况最严重的局面仍没有改善。
其它行业也存在一定比例的微利亏损企业,其原因也各不相同,除了企业自身的内在原因外,普遍存在资金紧张,以及资金成本过高的外在原因。这直接导致企业利润减少。今年央行两次下调利率,旨在降低企业资金营运成本,缓解其资金紧张局面。从三季度各方面数据显示,企业状况普遍有所好转,上市公司全年业绩状况将明显改善。
三、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地域差距
从上面我们对上市公司1996年中期报告分析中得知,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好坏存在极强的地域差距。
首先我们讨论上市公司1996年中期业绩中每股税后利润排行前60名的地域分布,除去少数地方如天津、内蒙、甘肃、青海、广西、宁夏、山西、西藏八个省市的上市公司比较少(没超过五家)不作考虑外,其余的分布如下图示。
表7:(上市公司1996年中期业绩、每股税后利润排行前60名地域分布及占所在地上市公司比重)
从上表中我们看出,绩优公司占当地上市公司比重比较高的是:安徽、广东、湖北、浙江及山东、云南、新疆,深圳处在中等水平,而上海、四川、海南、辽宁四个地方绩优公司占当地上市公司的份额相对较低。
另一方面,与上面经营业绩排行前60名相对应,从上市公司中期业绩排行的最后80名的地区分布来看,其中上海、深圳、四川、海南、辽宁所占的绝对数量占优势。但是,上海及深圳的上市公司的总数多而所占相对份额并不大,具体情况见表8:
表8:上市公司排行后80名的地域分布及相对份额
从上表中我们看到,分别拥有12家和17家上市公司的湖北省和浙江省,没有一家进入后80名,而具有可比性相对份额比较高的三家分别是四川、海南及辽宁。海南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其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不仅受到整体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而且受到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变更的制约。综合上面表7、8我们可以看到的另一个事实是,东南沿海及中部地区的上市公司业绩较之西南及边远地区好,新兴发展地区比老工业基地的上市公司其业绩要佳。因此,如何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地区差距以及如何合理配置我国各地区间的有效资源将是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四、上市公司1996年中期业绩继续滑坡成因比较分析
从上面深、沪两地上市公司1996年中期业绩的比较分析中我们发现,今年上半年我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仍在继续滑坡,究其原因,几乎所有经营业绩不佳的上市公司均把宏观调控的政策影响放在首位。诚然,今年是我国国民经济第四、五个经济周期的交汇点。从我们对我国宏观经济走势的分析中发现,今年上半年是其运行的谷底,因此,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继续滑坡是可以理解的,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仍没有明显改善,虽然5月1日央行下调利率,但其作用没能立即显然出来。但是,在同样的大环境下,我们对上市公司之间进行横向比较,同属一个行业和同属一个地区的公司之间经营业绩大相径庭,这不得不让我们掘其深层次的原因。
1、经营策略的差异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企业经营业绩必然会出现赢利亏损等各种可能,问题的关键在于在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的前提下,作为经营活动的主体——企业,尤其是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点上市公司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地调整经营策略,顺应市场的变化以求得发展。
比较中我们发现,四川长虹、深康佳面临来自国外产品的冲击,采取降低价格,强化服务质量等手段果断出击,提高自身品牌的竞争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西安黄河同属彩电行业。其业绩的首尾排榜说明了企业经营策略的差异。
2、投资意向的差异
从上市公司1996中期业绩比较分析中我们看出,凡是绩优公司都是主业鲜明,主导产品突出的行业明星,如江苏春兰、深发展、深方大、黔轮胎、连大冷、四川长虹和苏常柴等它们都是以极具竞争力和发展迅猛的主业作为其发展的基础。而部分上市公司因投资意向不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随波逐流,追求泡沫利润,一旦宏观环境从紧,其企业的生存空间相对狭小,投资利润消失,业绩滑坡在所难免。
3、经营管理者的质素差异
上市公司在经过资本筹集初期运作阶段后,如何能在经济高度货币化、市场化的环境下生存并发展壮大是摆在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者面前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改革和完善,企业经营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因素也相应增加了。从而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责任要求也提高了,如何充分发挥资产重组的功能,逐步实现从产品经营向资本经营过渡,将是未来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我国的上市公司都是各行业的明星,或规模最大,或效益最佳,或发展潜力最好。而改制上市进一步为它们驶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处一样的宏观背景,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其经营业绩的差距会如此之大?尤其是行业相同,地区相同,规模及结构相同的上市公司间的业绩反差,均说明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观念及管理手段存在差距,实质就是经营管理者的质素差异。在目前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如何在制订和实施企业发展战略时求实创新,开拓进取,是一个与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同等重要的大问题。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提高乃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