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创客教育作为一个新概念在高等教育领域中逐渐得到普及,为高校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方向。创客教育提倡创新、合作以及信息化发展。这样的特点与高校培养目标之间相契合。尽管越来越多高校已经认识到开展创客教育的必要性,但是在实际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缺少顶层设计、课程体系较为零乱、成果转化具有难度等几个方面。本文就高校创客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关键词:高校;创客教育;实际问题;解决措施
前言:在我国,“创客”的概念在2015年逐渐被人们所熟知,也是我国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个重要契机。在逐步迈进信息化时代的过程中,创客教育理念在高校中得到了体现,成为了一项教育领域所重点讨论的课题。创客教育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并能通过信息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团队精神等元素的合力作用实现项目实践。因此,高校的相关部门应该对当前存在的针对创客教育的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使创客教育在高校领域中得到发展。
一、创客教育的认知
从概念性的角度来看,创客教育具有综合性,使创客文化和现代教育之间相互结合的一种产物。创客教育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将项目学习和探究作为主要方法,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鼓励造物和分享,侧重于培养学生形成跨学科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创客教育属于素质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高校创客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缺少顶层设计规划
尽管,当前创客教育已经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但是对于我国的高等教育系统而言,仍然比较新,我国的相关部门对其重视程度不足。上级部门并没有从整体的角度对其进行集中规划和布局。国内高校只能在发展中进行逐步独立探索,使得其发展的速度较慢,建设的水平也各不相同。这就无法凸显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和成就。
针对这样的问题,应该将创客教育作为我国实现教育改革目标的一个着手点,由相关部门进行顶层设计,并从系统性的角度进行规划。相关部门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并以我国的高校教育情况为基础,进行融合和应用,建立创客教育发展规划。成立专门的创客教育委员会,对高校在创客教育发展中给予一些指导,并能对于一些项目、课题或者成果推广方面给予优惠政策[1]。通过这样的方式使高校成为实现构建创新型国家的出发点。
(二)课程体系较为零乱
我国高校创客教育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无论在课程结构、教材开发,还是教学模式方面都比较零散,缺乏完善的体系。从2016年起,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纷纷推出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创客课程,但是这仅仅是一小部门。
要想真正使创客在高校领域得到发展,不仅能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知识学习,同时掌握信息、工程、艺术、管理等多门课程,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研究,提出创新性想法,建立发散思维。因此,高校应该开发针对于创客教育的课程体系,将不同的学科知识进行融合,建立学科之间的关系,强调“学”和“练”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教材以及实践工具。值得注意的是,创客并不是一门课程,而是一个课程体系,具有循序渐进、由低到高的特点。
(三)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升
跨学科是创客教育的一个鲜明特点,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校中,大多数教师都是只掌握单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将各学科相互整合的综合素质。很多教师的教育理念是“重视科研、轻视教学”,这是一种不良的风气。做课题、搞科研有利于教师自身发展,使得其不愿意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理论教学上,这就为创客教育发展带来了阻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因此,高校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创客教师的综合素质,并能为创客教师提供更多外出培训和经验交流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教师能从自身观念的角度对创客教育形成正确的认识[2]。创客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背景、能有效应用各种技术并熟练操作信息化设备,才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参与到学生的项目探究当中。另外,除了注重校内教师培养,高校还可以从校外聘请一些优秀的创客教育专家,为创客师资队伍注入新的力量。
(四)高校对创客教育缺乏重视
“就业率”是普遍该校所重点关注的问题。尽管,近几年,创新教育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但是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高校仍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将创客教育片面的理解为“精英培养”,并没有在全校中对其进行推广。另外,很多高校仍然沿用教师口述讲解的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逐渐丧失创新意识。这就使得创客教育很难在高校中得到充分发展。
针对这样的问题,高校应该从革新观念作为推动创客教育发展的起点,深入反思当前存在的教育问题,将更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实践教学当中,比如,微课、翻转课堂、MOOC、远程教育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想法,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
(五)创客空间基础设备不够完善
创客空间是创客教育实施的主要场所。很多高校仅仅对实验室、电子图书室、计算机教室等进行简单的改造,使其成为创客空间,但是这只能作为第一步,对于发展创客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另外,学校提供给学生的资源较为匮乏,打消了学生进行项目创新的积极性,更无法将学生的一些优秀想法转化为实际成果。
高校的相关部门应该对建设创客空间给予足够的重视。可以建立多元化资金支持渠道,比如,政府拨款、课题经费申报、寻求社会企业赞助等[3]。由于高校个体的资金能力具有局限性,可以在不同的高校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构建创客空间,节约成本,或者寻找社会当中已经发展成熟的创客空间,进行合作。
(六)创客成果难以实现转化
相比于中小学培养学生的创客素质,高校所提倡的创客教育更加侧重于项目的实践操作和成果。但是,就当前的开展情况来看,我国高校在这个方面与社会企业和市场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创客教育仍然停留在“闭门造车”的阶段。很多优秀的创客想法和项目很难得到落实,更加没有投入到市场进行规模化生产的机会。
因此,高校应该搭建创客空间与企业孵化之间的联系,建立众筹平台,将创意、创新和创业整合成一个体系,并通过企业的孵化作用使优秀的创客作品能得到成果转化。这样的方式不仅能使得一些作品实现市场化发展目标,还能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高校学生创业的风险,为其实施创业项目节约成本。通过众筹平台能为学生提供创客融资的渠道,为其实现产品商业化的目标提供资金支持[4]。这是一种创客教育的发展方向,逐渐形成创客产业链条。这样能使更多的创造性产品在市场中得到普及和应用。
结论:综上所述,创客教育在我国高校领域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和需要改进的问题,这需要政府、高校以及社会力量的共同支持。本文针对于缺少顶层设计规划、课程体系较为零乱、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升、高校对创客教育缺乏重视、创客空间基础设备不够完善,创客成果难以实现转化这几个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为推动我国高校创客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动力。
参考文献:
[1]陈惠红.“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客教育现状和策略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9):1-2.
[2]吴冬芹,张燕.关于创客教育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革新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09):21-23.
[3]刘永智.高校实践教学体系中创客教育模式的应用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4):170.
[4]时磊.“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客教育模式的构建及优化路径[J].黑河学刊,2019(04):155-156.
烟台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项目名称:医学高等院校创客教育发展模式探索,编号:ytsk2016-R-090
论文作者:张晓萌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高校论文; 教师论文; 项目论文; 我国论文; 空间论文; 重视论文; 措施论文; 《科技新时代》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