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管理内涵拓展及其目标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涵论文,目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绿色管理思想自上世纪90年代产生以来,得到不断发展、补充和完善,现已被公认为是21世纪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但通过对理论界和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的考察,发现到目前为止对绿色管理的研究还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上(局限于环保与生态),而未能挖掘出绿色管理的本质内涵——和谐。本文首先对绿色管理的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拓展,然后在其本质内涵的基础上,从生态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人态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两个方面对绿色管理的目标和主要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为绿色管理的全面发展和深层次发展开辟道路。
一、导言
随着绿色浪潮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绿色管理思想应运而生,绿色管理理论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学术界对绿色管理理论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为绿色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目前学术界在绿色管理的定义、绿色管理的内容等许多方面观点基本一致,都是从生态环保角度出发进行研究,没能突破这一狭窄的圈子,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从更多的角度来研究绿色管理。这从国内学者对绿色管理的定义中就可以看出来。如刘思华教授认为“绿色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管理思想,就是融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观念于企业经营管理之中。”[1]贺恒信、祁明德认为“绿色管理就是重视社会发展同生态环境相协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2] 李小中认为“所谓企业绿色管理是将环境保护的观念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和企业员工及管理者头脑当中,从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着手来控制污染并节约资源。”[3]胡春材认为“绿色管理就是以追求人类生态环境的改善为根本目标,……逐步降低人类给予大自然的环境承载负荷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换句话说,就是企业将环境的外部不经济转化为外部经济的过程。”[4] 王起则把绿色管理的主要思想概括为:把环境保护纳入企业的决策要素之中,重视研究本企业的环境对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有害废弃物的排放;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参与社区内的环境整治等等。[5] 可见以上定义对绿色管理思想的理解都倾向于环保,局限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角度),根本没有涉及到企业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绿色管理(人态角度),因而是不全面的,所以有必要对绿色管理的内涵进行全面的深层次的拓展。
二、绿色管理的内涵拓展
绿色的直接含义是“环保”,更深一层含义是“和谐”(古人云:“和实生物”,和谐产生万物,并使万物生机勃勃,与绿色的象征意义“生命”相通)。因此,研究企业的绿色管理方案,理当围绕“环保”与“和谐”两个方面来进行(图1)。
图1 绿色管理的含义层次
按照目前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绿色管理就是企业按照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形成的一种经营理念及其所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它是以“生态人”(能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合理利用资源的自然人和法人)假设为管理元点,绿色价值观为导向,绿色技术创新为动力,企业绿色组织为保证,清洁生产为主线,绿色产品为核心,绿色营销为中介,绿色消费为依托,绿色认证为标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为目标的一种全过程管理。其主旨在于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做到物质能量循环再生,充分利用,乃至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纳入自然系统的循环,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然而绿色的本质含义是“和谐”, 它不仅包括人和自然之间的生态和谐(即“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而且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人态和谐。今天,经济全球化业已来临,合作双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现代管理过程中顾客、员工、互补者的介入程度日益加深,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已成为各种关系的总和。因此要认识和把握企业,要理解企业的活动,掌握企业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要驾驭和管理企业,都必须从企业的关系入手,通过企业内、外各种关系——企业决策层,员工与员工,管理、决策层与员工,物质技术之间,企业与市场,企业与社会及公众,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之间诸关系的协调,来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优化和充分利用,促使企业取得效率和效果的和谐。
绿色管理要想跳出狭窄的环保圈子,要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的三大统一,获得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内的生态经济综合效益,就必须对绿色管理的内涵进行深层次拓展,发掘出绿色管理的和谐本质,为绿色管理的全面发展和深层次发展开辟道路。
三、企业绿色管理目标设计
绿色管理的内涵经过本质拓展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人与自然的和谐(即生态和谐)和人与人的和谐(人态和谐)。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构成了绿色管理的基本内容。现在我们在绿色管理本质内涵的基础上,从生态和人态两个角度出发,对绿色管理的目标和主要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和再造(图2)。
图2 绿色管理理论的生态和谐体系
(一)生态和谐目标设计
21世纪将是一个绿色世纪,企业惟有相应进行全方位的绿色管理,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因此,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环保与和谐为中心的绿色管理将成为21世纪企业管理的新理念,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从生态角度来说,企业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绿色管理:
1.增强和谐意识,树立绿色理念
企业与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应该是和谐共生的,这一点应成为企业的根本追求之一。而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企业是“经济人”,企业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利润最大化,在这种观念指导下的企业往往选择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动资源,而不顾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从而造成了生态危机,大大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此相对应,绿色和谐思想则认为,企业是“生态人”,企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追求企业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企业意识到自身与自然、与社会是和谐的,就应当融环保与和谐的观念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这便形成了绿色理念,它是绿色管理的指导思想。绿色管理作为继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之后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已成为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实施绿色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有真正树立了绿色理念,增强了环保意识,企业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过去对环保问题消极回避为积极合作,环保将不再被认为是企业的负担,而成为推动企业节能降耗、开拓市场、实现长远发展的前瞻性投资,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
树立绿色理念也是培育绿色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绿色文化就是“使人类愈来愈好地生存和发展而进行设想、创造并使之产生积极成果的一种文化,其观点就是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三大和谐看作人类应有的根本追求。”[6] 绿色企业文化的形成,可以使企业统一经营思想和企业目标——环保目标与经济目标的融合。但这要求全体企业人员的积极参与,从企业领导、技术人员,到普通员工,从生产人员到销售人员,“环保、生态、绿色”的理念都应深入内心。只有这样,企业上下才能形成共同的“绿色愿景”,朝着共同的目标奋斗,企业才能成为真正的绿色企业。
2.实施绿色设计,开发绿色产品
随着人们绿色意识的不断加强,人们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绿色消费已成为世界消费的新潮流。对北京、上海两城市食品消费的调查表明,80%的消费者希望购买绿色食品。可见绿色消费在我国已成为消费时尚。绿色消费的兴起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企业应抓住机遇,顺应绿色潮流,开发绿色产品。
所谓绿色产品是指产品的生产、使用及回收处理过程符合环境要求,对环境无污染,对人的身体健康没有危害,并有利于资源再生和回收利用的产品。也就是说,绿色产品的“绿色程度”体现在产品的生命周期全过程,而不是产品的某一局部或产品生产的某一阶段。因此,绿色产品在其生产、消费、维护、回收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考虑其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状况,努力实现产品的整体优化与整体“绿化”。
绿色产品是绿色管理的核心,而生产绿色产品的第一步就是要进行产品的绿色设计。绿色设计就是把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产品设计之中,即进行面向环境的产品设计。它要求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优先考虑产品环境属性,同时保证产品应有的基本性能、使用寿命和质量的设计。简单的说,就是在设计构思阶段,就把降低能耗、易于拆卸、便于回收和再生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与产品的性能、质量、成本等因素列为同等的设计指标要求,并保证在生产过程中能够顺利实施。因而,绿色设计能有效地节能、省料和防污,并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
3.采用绿色技术,推行绿色生产
绿色技术是指能够节约资源,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绿色技术创新是实施绿色管理的动力所在,可以说,没有先进的绿色技术,绿色管理就是一句空话,就是永远实现不了的空中楼阁。对我国企业来说,较为现实的策略应该是先引进和模仿国外先进企业的绿色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技术创新。
绿色生产(又称清洁生产)“是指企业在生产中效仿自然系统内部运作的‘低耗高效的循环性能,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运行机制及和谐统一的美学规律’,以追求节能、省料、减污(无污)、增美的综合效果,满足人们的绿色需求”[7]。当然绿色生产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现有生产工艺和产品而言的,其标准将随着科技进步而不断提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4.取得绿色认证,塑造绿色形象
ISO14000认证可以说就是一张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因为环境保护正越来越被发达国家用来作为遏制他国对外贸易的壁垒,从而形成了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绿色贸易壁垒。许多国际企业集团为了增强竞争力,树立绿色企业形象,扩大国际影响力,争相取得ISO14001标准认证。因为取得该认证,即意味着企业的绿色管理质量得到了外部认可,其产品便可以通行无阻地进入国际市场。否则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将会寸步难行,甚至都得不到参与竞争的资格。
当然,企业在取得绿色认证之后,只是站在了一个更高的平台上,企业应当继续保持和强化自身的绿色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财富,形象的好坏直接决定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绿色形象的树立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企业除了要在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实现绿色化之外,还要通过公共关系活动向公众传达企业的绿色信息,引发公众对企业绿色行为的认同感。当企业的绿色形象树立起来之后,企业必将得到丰厚的回报。
(二)人态和谐目标设计
伴随着合作双赢的时代潮流和现代管理过程中的顾客、员工、竞争者、互补者介入程度的日益加深,企业管理的和谐化已是大势所趋。绿色管理的本质是和谐,它不仅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和谐,而且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人态和谐,因此企业人态和谐目标设计成为绿色管理的又一重要方面。
企业是各种关系的总和。企业所涉及的关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企业内部的关系、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以及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企业必须协调好这三层关系,达到内外部的系统和谐,才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率提高,才能全面提升企业核心能力。设计和建立塑造绿色管理的和谐目标实质上就是要在组织(企业)建立体现绿色和谐理念的文化机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内部的和谐
企业内部的和谐是三个和谐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其余两个和谐的前提和基础。从哲学角度来说,系统只有实现结构和谐,才能达到整体性能优化、效率提高、竞争力提升。而员工是构成企业的最基本的要素,所以在企业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员工之间的和谐,对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进行系统思考,使员工将自身和企业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学习,自我完善,达到自身和谐的同时促进了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和谐。
绿色管理制度与传统及现存的管理制度相比,管理决策层与员工明确的外在界线逐渐模糊,并日益转化为个体内在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企业管理越来越柔性化,在一种和谐共赢的氛围中进行。这一管理模式,在崇尚“和为贵”的日本企业中,实施得非常成功。可见管理决策层和员工之间的和谐可以极大地刺激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持续和稳定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表1 绿色管理理论的人态和谐体系
① 员工之间的和谐
企业内部和谐② 员工与管理决策层的和谐
③ 管理决策层内部的和谐
④ 企业与顾客的和谐
⑤ 企业与竞争者的和谐
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和谐 ⑥ 企业与互补者的和谐
⑦ 企业与供应商的和谐
⑧ 企业与政府的和谐
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和谐⑨ 企业与公众的和谐
… …………………
在传统的垂直型组织结构中,组织层级多,管理跨度小,机构臃肿,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横向联系与沟通,效率低下。绿色管理理论认为要达到管理决策层内部的和谐,提高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应变力,必须进行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设计和内部沟通的网络化。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预测:“未来的企业组织将不再是一种金字塔式的等级制结构,而会逐步向扁平式结构演进”。扁平化结构强调更加灵活的组织机制和对组织的充分授权,由于管理层次减少,管理层内部关系简单,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空间,有利于组织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全方位网络化沟通,使信息传递和反馈在企业内部畅通无阻,使企业内部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较好地实现了管理决策层内部的和谐。
此外,企业内部不仅有正式组织,而且还存在非正式组织,两者各具特色,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具体关系。和谐组织系统不仅要建立正式组织的和谐,而且应重视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和谐模式的构建,努力达到两者之间的协调互动与共振。
2.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和谐
我们从绿色管理理论的人态和谐体系的中间层次,来认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图3)。这幅图,拜瑞·J·内勒巴夫教授称之为价值链,它指出了所有的市场参与者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图3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加深,企业组织之间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面对多变的市场需求和激烈的竞争环境,大多数企业都难以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兼顾平衡和应具备的竞争能力。因此,应尽量利用外部资源,创造条件,实现内外资源的优势互补。企业组织在市场竞争中不再是进行恶性竞争,而是合作竞争;企业组织开始建立共生关系,以“共赢”为指导思想,承认共享市场机遇,共享忠诚顾客的必要性。
具体地说,企业和顾客之间的和谐就是通过及时了解顾客需求,强化与客户的关系,提高顾客对服务的满意度,创建新价值和稳固顾客的忠诚度,实现企业价值目标和顾客价值目标一致。企业和供应商、竞争者、互补者的和谐就是要遵循诚信、相互尊重的原则,在企业和供应商、竞争者、互补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平等合作伙伴关系,使信息资源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共享,达到企业组织之间的和谐,实现“共赢”。
3.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和谐
企业的外部环境包括政府法律、公众舆论、非政府组织运动乃至经济态势、社会文化氛围等大环境。企业是一个与其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系统,企业要想在现有的环境中发展壮大,就必须协调自身与外部环境保持同步,即应该保持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观察和研究,并随时从环境出发对自身进行改造以适应环境变化。首先要保持与政府的和谐,即在环保、技术、规划等方面配合政府,保证企业微观目标与政府宏观目标的一致性;其次,要注重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获得社会认同;还要考虑特定的社会文化氛围,使企业文化融入其中,特别是开拓海外市场的企业,更要重视当地的风俗传统,重视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和谐,推进企业的壮大发展。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才是绿色管理的真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只有把绿色管理的和谐本质发掘出来,运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之中,企业发展才有长久保证。也只有这样,绿色管理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绿色管理,其巨大的作用才能完全发挥出来,为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