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PICC 置管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行置管的早产儿84 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 例,观察组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对照组为47.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早产儿PICC 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儿痛苦。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早产儿;PICC 并发症[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ICC complications in preterm children.Methods 84cases of premature children line catheter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42 cases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incidenceof complications of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the control group was47.6%,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 The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incidence of preterm children PICC catheter complications,relieve the suffering of children.[Key words]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Preterm children PICC complications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的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主要用于长时间的静脉输液、应用刺激性药物、输注粘稠度高或高渗性液体及反复输血等治疗[1]。PICC留置时间较长,且安全易掌握,为新生儿及早产儿提供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如静脉炎、导管堵塞、感染、静脉血栓、导管移位或脱出、导管破损或断裂等,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2]。本研究为84例早产儿应用PICC置管,并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需进行置管的早产儿8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男22例,女20例,胎龄26-28周14例,28-32周25例,32-34周3例,平均胎龄(29.5±0.8)周,体重810-1500g38例,≥1500g4例平均体重(1123±120)g。其中早产儿肺炎5例,生活能力低下26例,NRDS2例,脑损伤3例,高胆红素血症6例,置管部位:贵要静脉35例,正中静脉6例,头静脉1例;对照组42例,男23例,女19例,胎龄26-28周15例,28-32周25例,32-34周2例,平均胎龄(29.8±0.5)周,体重825-1500g37例,≥1500g5例,平均体重(1157±118)g。其中早产儿肺炎5例,生活能力低下25例,NRDS2例,脑损伤3例,高胆红素血症7例,置管部位:贵要静脉36例,正中静脉5例,头静脉1例。两组患者在胎龄、出生体重及置管部位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如下:⑴预防相关性感染护理:①穿刺前,护理人员要对周围空气进行消毒,并对患儿全身皮肤进行清洁,确保穿刺肢体表明无胎脂及血污;②评估患儿的血管情况、穿刺部位皮肤情况等;③操作者需着隔离服,确保无菌操作,对穿刺部位进行严格消毒;④穿刺成功后24h将贴膜更换,后每周更换1次。肝素帽也许每周更换1次,其他输液管道则需每日更换;⑤若穿刺部位出现渗液、渗血、潮湿等情况应将贴膜理解更换;⑥置管后穿刺部位出现红肿、脓性分泌物等,应将患儿患肢抬高,每日涂抹百多邦,直至患处痊愈。⑦密切关注患儿体温,若患者出现体温不升或突然升高时,应怀疑为相关性感染,立即给予处理;⑵预防穿刺部位出血护理:①穿刺前对患儿进行评估,了解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计数等情况。对于凝血功能异常患儿应选择合适置管时间,置管后局部按压15min,并给予局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②穿刺时可采取“Z”形穿刺,减少穿刺部位出血;③若患者哭闹不止,应及时给予安慰,避免患儿活动过多导致穿刺部位出血;④对于新鲜的渗血不必急于换药,换药时应尽量减少穿刺针眼与导管的摩擦,动作轻柔;⑶预防导管堵塞护理:①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②送管时,患儿手臂应与躯干成90°,可由助手协助患儿摆好体位;③送管时速度适宜,不能过快,若前进时遇到阻力,可适当调整手臂高度和方向,可将导管接注射器,边推边送管,不能强行插入;④输入粘稠度高或高渗性液体时,每4h需用淡肝素盐水冲管,输入不同药物时应用生理盐水冲管;⑤导管发生堵塞时,应在6h内给予溶栓处理;⑥输液时,护理人员加强对病房的巡视,若出现导管接头松动、脱落等情况应及时处理;⑷预防静脉炎护理:①穿刺者应操作熟练,心理素质良好,对穿刺者进行专业培训,确保穿刺一次成功,选择与早产儿血管粗细相当的导管型号;②尽量避免患儿因肢体过度活动导致导管牵拉对血管内膜的刺激;③置管是尽量选择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提高置管成功率;④患儿发生静脉炎时,先将患处抬高,促进静脉回流,缓解症状,在肿胀部位采用25%硫酸镁进行湿热敷,或采用喜疗妥软膏或如意黄金散涂于患处,待静脉炎好转后再恢复输液;⑸预防导管脱出或脱落护理:①局部出现渗血、潮湿时及时更换贴膜;②更换敷贴时应避免用力过猛,可用酒精湿润后再揭敷贴,避免导管因揭敷贴时脱出;③护理人员加强巡视,对于哭闹的患者及时予以安抚,确保胶布、免缝胶带的固定;⑹预防导管破损或断裂护理:①采用10ml或20ml注射器抽取2ml封管液体严格按照封管程序进行封管、冲管操作,封管液体推注时速度要适宜,不可用力过猛,遇阻力不可强行推注;②导管外露部分不可过短;③护理人员进行操作时,要细心,防止因患儿穿刺肢体扭动导致导管破裂。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作临床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为σ=0.05。
2 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对照组为47.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具体见下表2。
表2 两组患儿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早产儿由于经口喂养困难,加上需要长时间临床治疗,故需要建立静脉通道,输注营养液及药物。由于营养液及药物刺激较大,且渗透性较高,输注时极易发生液体渗漏引发静脉炎[3]。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可长时间留置,避免反复穿刺,减轻患儿痛苦,且操作简便,目前已在早产儿病房及新生儿重症病房中广泛应用[4]。PICC穿刺成功率高,患儿活动基本不受限,对患儿基本日常生活无影响,可明显减少药物对患儿外周血管内膜的刺激。
早产儿由于体重轻、胎龄小,机体免疫力较低,且血管细小,这就增加了穿刺的困难,在PICC置管过程中,容易出现并发症,若处理不及时,可增加患儿痛苦,增加医疗纠纷[5]。对在PICC导管采取科学针对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能使导管使用寿命延长[6]。
关于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分析:⑴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原因可能是:换药不及时;早产儿抵抗力较低,观察组患儿出现1例此并发症,经过百多邦局部涂抹,症状于3d后消失;⑵患儿置管24h内若出血渗透消毒纱布,或穿刺后2周内出现间断的新鲜出血,则应视为穿刺部位出血,穿刺部位出血的发生原因有穿刺时操作不当;患儿伴有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哭闹导致过度活动,本次观察组未出现此并发症;⑶本次观察组出现2例导管堵塞,发生原因可能是输注粘稠度高或高渗性液体时,未及时冲管,或冲管不彻底,使药物沉积,导致导管堵塞;封管技术不佳,导致血液回流堵塞导管。观察组出现的2例导管堵塞均经肝素溶栓成功后导管再通;⑷静脉炎的发生原因可能有:输注药物对静脉炎产生损伤;导管型号不合适,置管时出现多次穿刺;操作时未严格遵循无菌原理,拔管时未对穿刺点进行消毒。本次研究观察组出现1例静脉炎,在置管3d后发生,给予喜疗妥外涂,连续治疗3d后症状好转。⑸导管脱出或脱落原因分析:本次研究两组均未出现此并发症,发生原因可能是:局部出现渗血、潮湿时未及时更换贴膜;胶布、贴膜固定不牢固;更换贴膜时将导管带出;患儿活动过多。⑹导管破损或断裂的原因一般多为固定方法不当、患儿患肢活动过多及天气寒冷导致导管弹性变差等。本次研究观察组未出现此并发症,对照组出现2例,均为导管体外部分出现破损。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需进行置管的早产儿采用早期护理干预,观察组护理后出现1例导管相关感染,2例导管堵塞,1例静脉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5%,对照组护理后出现5例导管相关感染,4例穿刺部位出血,5例导管堵塞,4例静脉炎,2例导管破损或断裂,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7.6%,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由此可见,科学的早期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1] 刘光娥,范祖燕,李欢云.预防静脉营养导致PICC 导管堵塞的护理干预[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5):761-762.[2] 赖海燕.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护理对策[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112-113.[3] 李见章,徐友岚,曾遵英,等.PICC 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输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4):88-89.[4] 李静,徐广屏,邢宝坤,等.经外周远心端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32):3423-3424.[5] 李美花,毕玉兰,吴雪花.儿科PICC 堵管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临床医学工程,2008,15(12):52-53.[6] 肖惠萍,陈功华,化莉,等.PICC 置管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处理[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5):738-739.
论文作者:王明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第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3
标签:导管论文; 并发症论文; 患儿论文; 早产儿论文; 静脉论文; 静脉炎论文; 发生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第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