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项目的质量,也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来给排水施工的质量。当前在给排水施工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我们需要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问题,提升施工技术水平,提升给排水工程的质量。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技术;改进措施
引言
建筑给排水施工的重要性要求我们必须对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随着给排水工程项目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给排水遇到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地确定解决措施。并且有关部门一定要切实地加强监管力度,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给排水施工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建筑给排水的施工特点
每一项工程的施工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建筑给排水的施工直接关系到了建筑的质量以及日后是否能够健康地运行。具体来说,建筑给排水施工具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方面,在进行建筑给排水施工的过程当中,施工单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完整的计划才能够确定施工的方向,为有序施工提供充分的保障。具体来说,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很多内容,例如最基础的工程整体结构和给排水工程计划的依据等等。另一方面,在施工之前应当做好给排水工程的材料准备和检查。施工过程中会投入大量的材料,运用到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做好事先的准备和检查,才能够从根源上杜绝安全隐患的产生。最后,建筑给排水施工应当保证材料的质量和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为正常施工提供有利条件。
2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2.1给水管道安装
在此环节中,应重点关注以下问题:(1)在正式开始安装之前,需详细检查预埋配件和支架,但要确保检查设备的精准性,确保其符合国家规范。在具体安装环节中,要重点考虑运行工艺和防控工艺。(2)对管道间承接口进行检查,并确保符合焊缝要求。(3)完成管道安装后,应妥善填写技术、施工文件,并要由专业监理人员的签字确认。除此外,还要对管道进行压力测试,并做好同步记录。(4)对于特殊管道,施工人员可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套管,但禁止通过加热方式来进行。(5)安装给水管道时,可首选PP-R管材,相比于普通的金属管材,这种材料的应用优势突出,且重量较轻,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同时还可延长管道的应用寿命,提升工程建设质量。
2.2排水管道安装
管道安装环节技术要点分析如下:(1)在安装过程中,要重点结合设计要求来进行,并合理设置伸缩节,若施工图纸中并未对伸缩节设置问题进行详细阐述,则施工人员一般可结合伸缩节实际间距进行调整,正常均在4m以内。(2)在完成排水管道安装工作后,需对其进行实验检查,实践操作中,通球球径应在管道直径的2/3以上,通球率要达到100%。(3)在铺设水平排水管环节中,需对坡度进行合理控制,并要对检查口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查。
2.3支吊托架、管道安装要点
在安装管道的过程中,首要工作便是确保安装位置的精准性,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管道滑移问题的发生。另外,还要在管道间科学合理的布置托架和支架,并实现两者的紧密接触。在托架和管道安装环节中,要保证吊杆热膨胀方向要与偏移方向相反,如此便可对管道进行有效固定。应注意的问题是,吊架和支架的安装,必须要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之下。如管道支架为金属材质,则应结合实际情况设置衬套管卡或者是非金属垫。在卡箍连接中,由于卡箍的承重能力较弱,因此,在具体连接时,可将支架设置在管道的两端,从而可起到阻止配件及管道偏移、下滑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室内管道设置
在该排水工程建设中,由于室内管道众多,如此也直接增加了管道排列工作难度。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应规范来进行,即将金属管道、保温管道、热力管道以及砌体管道等设置在上部,而在下部设置非金属管道、常温管道、冷水管道以及液体管道等等。与此同时,在并列安装管道的过程中,要对管道的间距进行合理控制。除此之外,阀门安装也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在正式开始之前,应结合工程实际要求,对设备型号和尺寸进行仔细核对,同时还要对其进行妥善安置,避免被损毁和破坏,最后在填料压盖,对机构的转动的灵活性进行检查。
3完善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措施
3.1提升给排水施工人员的素质水平
在建筑给排水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施工地点的自然环境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在施工之前要尽可能地排除安全隐患,保证整个施工操作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在选择施工人员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关,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道德素质是十分重要的,需按照实际情况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以此来提升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道德素养。施工单位还可邀请专业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培训,使施工人员明确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3.2不断完善质量、监督管理以及协调工作
(1)需加强对给排水工程的重视,在施工时要做好进度和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为了给后续操作奠定良好基础,施工人员在施工时必须保持协调一致,步调统一。在统一部署的前提下,需要按照科学、高效和稳定的原则来完成管道附件、给排水管道、预留洞的施工,尤其在开展阀门安装、水表、排水口位置选择、地漏安装、排水调试等工作时,要特别注意步调和质量的一致性。(2)在进行归类分区以及预留埋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施工一定要严格按照准备计划完成,判断好预留埋设,在埋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埋设的套管、孔洞符不符合规定要求,有没有发生偏差,工作人员在此过程中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完成预留。
3.3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工作
(1)要不断完善事前控制。在开始施工前,施工人员需要对设计的图纸进行认真检查,需要全面了解设计人员的意图。不但需要对设计图纸中的内容有着全面理解,而且还应熟悉图集、标准以及规范等,要是设计图纸中出现了问题需要立刻向相关部门反馈。抽检和材料复试在施工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检查时发现不达标的材料,必须禁止其进入施工现场;还要注意对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保证技术交底工作的充分落实,施工人员需要熟悉关键部位的操作方式并且保证工程质量,需要认真完成设计的环节,保证施工符合设计的标准并将其落实到工程的各个环节。(2)在事中控制方面。应严格执行隐蔽检验制度,在给排水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符合隐蔽标准;注意混凝土的施工操作。在进行土建混凝土施工时,相关人员需要做好预埋、预留工作,并准确判断预埋件和预留洞的位置;在进行屋顶水箱设计的过程中,如果管道管径偏小,就会导致给水负压的出现,从而引发水污染,严重阻碍使用功能,所以,在施工前需做好审核工作,对放线定位的环节严格控制。(3)相应的事后控制。监理人员在验收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应的标准,要是在验收时发现上道工序出现了问题或不合格,就不能进入下道工序,还需要及时处理相关问题。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工序,相关人员一定要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继续进行施工,避免对施工造成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领域中,给排水施工属于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其施工质量与建筑的应用效果息息相关,因此,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需妥善的落实好前期准备工作,并对材料、设备等进行全面检查,判断其是否符合施工要求,如此才可最大限度的提升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为建筑性能的充分发挥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廖业恒.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给排水施工技术要点[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7):186.
[2]刘雅琴.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及施工技术要点探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11):00286.
[3]高敏.建筑给排水设计及施工技术要点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6(47):00038.
论文作者:马悦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给排水论文; 管道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环节论文; 质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