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二中 福建 厦门 361000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高中政治课课堂存在着过多注重形式,依然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教学上仍为应试而拘泥于教材,缺乏实践活动。就教材讲教材,缺乏时代感,强调知识的传授与灌输,没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绝少考虑学生真情的流露和个性的释放,很少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真、善、美,用自己的心灵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忽视了情境教学对学生灵魂深处的感染力,学生印象中的政治教学只有“接受”,没有“鲜活”,学习动机大都是为了高考的需要,许多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政治课的应有功能没有得到实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促使我们每一位高中政治课教师从“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思想出发,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重新审视、定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摒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教学,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创立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教学模式。思想政治课“对话教学”正是顺应这种形势的需要而进行的有益尝试。
二、“对话教学”的内涵及目标
本文所指的“对话教学”是指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交往互动关系,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通过师生之间积极的合作与互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培养学生,创生出新的智慧来,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课堂教学方式。本教学方式是借鉴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教学交往理论以及对学生进行多元智能评价的实践提出的。目标如下:
1.努力实现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把学生从单纯的“听”、“答”角色中走出来,充当“问”者、“论”者、“思”者、“评”者等角色,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高效率地教学。
2.以人文精神为核心,通过引导学生关心社会、了解自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增强其实践能力,以达到政治科“知识、能力、觉悟、情感、价值观”相统一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对话教学”的操作方式
第一步,课前对话。
1.教师“双备”。备教材即教师课前与教材对话,确立课程目标,提出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备学生即教师课前自我对话,思考以往教学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给新课程教学带来的问题;思考新课程教学学生理解知识可能出现的认知差异,寻求解决的办法;思考新课程教学可采用哪些教学策略,以利于提高教学效果。2.学生“双预”。预教材即学生课前与教材对话,预习教材,寻找新课学习中的关键问题;预知识即学生课前自我对话,思考新课程学习会联系哪些原有的知识、哪些时政,并完成老师布置的相关任务。课前对话中,教师要以课程意识对教学目标的正确性以及实现教学目标途径的正确性进行思考,甄别后再加以选择,从而强化教学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第二步,课中对话。
1.焦点小谈。每节课用3-5分钟时间让学生围绕社会热点、社区百姓焦点、学生现状等问题尝试用所学知识加以述说、评论。2.小组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及每个学生自己课前发现的问题,生生对话,生本对话,教师巡视并适当加以引导。3.组际交流。小组之间交流对各种问题的看法,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引导,并与学生一起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4.合理统整。教师从知识结构和整体课程出发,补充部分学习议题;教师整合学生提出的诸多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认知体系。这一环节鼓励学生进行总结,特别要鼓励学生总结出新意,将所学的知识深化、拓展或提出问题商榷。5.练习对话。包括口头练习对话和书面练习对话,这一环节鼓励学生相互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答案。
第三步,学习评价。
教师根据新课程教学要求和学生个性差异,采用多元智能评价办法,及时对各个学习小组及个人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对恰当的评价。这一环节重视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个性的发展。评价表如下(这段的学习评价只侧重“课前对话”、“课中对话”阶段的评价):
第四步,课后对话。
1.教师课后与学生对话,包括了解学生认知效果,更包括主动亲近学生,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2.教师课后自我对话,写出教学反思日记,寻找不足,探求更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3.学生课后自我对话,思考课堂学习中还没弄懂的问题,通过练习、复习巩固知识,并针对新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去发现新的问题。4.学生课后与教师对话,向教师请教还没弄懂的问题,与教师共同探究新发现的问题。5.师生共同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对话。
四、“对话教学”要努力做到的几个问题
1.“对话”的前提是实行教学民主。
“对话”的本质是师生间平等的磋商与交流,而“对话”的前提是教师实行教学民主,建立平等交往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教学气氛,这样教学才能成为一种合作、互动的社会交往过程。作为独立的交往主体,师生之间应该做到相互尊重。但由于教师权威等因素的存在,教师处于优势地位,而学生则相对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更多地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上。教师应做到:
(1)尊重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和情感,做到心理互换,通俗地讲就是“将心比心”,即在心理上彼此交换位置,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存在和需要,善解学生心意,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2)要建立起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平等对话应该成为教育交往的手段,更应该成为一种教育愿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应该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接纳与分享,是双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承领,教师要做到“导而弗牵”、“强而不抑”,给予学生所应该享有的权利,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自由发言、充分活动和表现自我的机会。
(3)生生之间也必须是平等的,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平等对待学生,教学上不能“优胜劣汰”,努力调动所有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对话”的关键是师生相互提问。
师生通过相互提问,能够沟通思想、交流情感、启迪智慧。传统教学只有老师对学生提问,很少有学生对老师提问。即使是教师的提问,也是“教师预设好结论,貌似对话,其实质仍是一方强行灌输”。这种提问不是启发诱导而是变相灌输,不是双向而是单向。只有师生互相提问,才能实现真正的“对话”。
(1)教师的提问要有针对性。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进行提问;要针对教材内容本身隐含的矛盾、与实际生活不同之处进行提问;提问要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实际和“最近发展区”。
(2)提问要有探索性和开放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多设计“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问题要有思考的价值和可探索的余地,能激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能让学生借助已知去探索未知,而非拘泥于所谓的标准答案。
(3)要注意鼓励学生“敢问”和“善问”。教育家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要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发问,让学生善于就理解困难处提出问题,善于就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提出问题,善于就教学结论提出问题等等。可见,只有师生相互提问、相互交流,才能真正实现平等“对话”。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做到“四得”:
①境要设得新。所谓“新”,就是有新意、有吸引力。即要求教师在深研教材、熟悉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使呈现出的问题情境和矛盾事件能激发学生对自己原先的态度、目标及知识的挑战,从而引发真正的探究兴趣。
②启要启得巧。所谓“巧”,就是要求教师能运用恰当的言语和态势,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
③导要导得法。所谓“法”,就是要求教师把握时机,什么时候该导、什么时候不该导、什么学生该有什么导法?等等,都要精心设计。否则,效果就会不好,甚至适得其反。
④控要控得稳。所谓“稳”,有两个含义,一是调控好学生的探索方向,二是调控好学生的探索进程。因为课堂45分钟,有一个时间和任务限制,既要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又要求教师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3.要不断拓展课堂教学对话的类型。
单调的对话不利于师生之间达成相互理解,因此教师有必要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改革。“除了小组讨论、交流互助外,教师可以适当让学生执教当小老师等;与虚拟世界对话,思想政治课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提供替代经验,搜集、处理和利用信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设计,强化学生自主反馈调节,激发学生创造与探索等方面,让“数字化生存”的网络时代所营造的虚拟世界真正地改变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式;“引进来”、“走出去”,教学中引入艺术、比赛、讲座的形式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结合教材设计辩论、朗诵、音乐欣赏、专家现场说法等,结合教学设计“我当我家财政部长”、社会调查、环保活动等,让学生通过实践在社会生活中了解、观察、思索和探求,以发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多元智能。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能够从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生的自主性,打破集体教学的单一性,扩大单位时间内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增加师生及学生之间交往的多维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积极尝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形成的一定的教学方式,但不把它程式化、教条化,而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加以灵活变通,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规范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新的教学尝试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政治课教学能出现学生“等待上政治课”的教学魅力,那不管付出多少艰辛,我都会探索不止、实践不止。
论文作者:陈亚专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9月总第1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7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师生论文; 政治课论文; 教材论文; 平等论文; 课前论文; 《教育学》2016年9月总第1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