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勃利县人民医院 黑龙江勃利 154500
【摘 要】目的:探讨MRI对垂体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疑为垂体腺瘤的患者进行MRI鉴别诊断,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垂体腺瘤MRI检查以冠状位T1WI和T2WI显示为佳,必要时可辅以矢状位或横轴位检查。结论:MRI可以清楚地显示垂体及其信号的改变,准确反映垂体腺瘤的影像特征,有助于其诊断及与其他肿瘤的鉴别诊断。
【关键词】垂体垂体腺瘤;MRI;诊断
垂体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临床上有明显症状者约占颅内肿瘤的10%。男性略多于女性,垂体瘤通常发生于青壮年时期,常常会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生育功能、学习和工作能力。临床表现为激素分泌异常症群、肿瘤压迫垂体周围组织的症群、垂体卒中和其他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表现。下面将MRI对垂体腺瘤的诊断价值分析汇报如下。
1临床表现
根据肿瘤大小,常把直径小于10mm,而又无明显蝶鞍改变者,称为垂体微腺瘤,直径大于等于lOmm者,称为大(巨)腺瘤。垂体腺瘤较小时,质地柔软、易碎,无纤维包膜,与邻近正常垂体组织无明确界限。肿瘤长大后,多有包膜,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与正常垂体组织相比,肿瘤缺乏血供。肿瘤内常有退变、坏死、囊变、纤维化、梗死及出血。肿瘤梗死与生长速度无明显关系。约7%肿瘤内有钙化。肿瘤向上生长突破鞍隔侵入鞍上池,并可突入三脑室内,也可向鞍旁生长侵入单或双侧海绵窦。不同细胞类型的腺瘤其发生率不同:PRL腺瘤最常见,约占垂体腺瘤的30%~40%,女性比男性多约5倍;无功能腺瘤次之,约占25%;ACTH腺瘤和GH腺瘤,各约占2%~10%;TSH腺瘤约占1%~4%;混合性腺瘤,约占2.5%。
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细胞类型、大小、部位、生长方式及有无并发症等。功能性腺瘤由于具有内分泌紊乱症状,多在腺瘤较小时即被发现。无功能性腺瘤发现时均较大。PRL腺瘤多表现为泌乳与闭经,在男性及无月经的女性发病时,可有性欲减退、情绪躁动、头痛等。血泌乳素水平多大于150ng/ml,泌乳素水平与肿瘤大小成正比。GH腺瘤表现为肢端肥大症或巨人症。ACTH腺瘤则多表现为Cushing综合征。无功能腺瘤多无明显内分泌症状,而只表现为占位效应引起的症状,如脑积水、头痛、视力症状(视力下降/失明、偏盲等)等。肿瘤侵犯海绵窦后,可出现海绵窦内占位症状,如眼周疼痛、复视、流泪、眼肌麻痹、上睑下垂、脑神经受损等表现。垂体肿瘤出血或发生卒中时,可突发一系列临床表现,如剧烈头痛、视力丧失、眼肌麻痹、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垂体功能低下等。也可症状较轻或迟缓,而致临床表现不明显。垂体腺瘤也可继发垂体脓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MRI表现
垂体腺瘤MRI检查以冠状位T1WI和T2WI显示为佳,必要时可辅以矢状位或横轴位检查。
2.1垂体大腺瘤
肿瘤多呈T1WI和T2WI均为等信号,信号强度均匀。发生出血、坏死及囊变时,其信号度不均匀,可出现液平(图1-3-62)。合并出血时,其信号变化规律与颅内出血相似,如亚急性出血呈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合并坏死及囊变时,则多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检查肿瘤实质部分多有强化。肿瘤向鞍上生长,初期只占据视交叉池下部,与视交叉之间隔以薄层脑脊液。肿瘤继续增大,可占据视交叉池,视交叉受压、抬起及变薄,三脑室前部及侧脑室前角亦可受压、变形。在鞍隔层面,肿瘤可呈“沙漏样”改变。肿瘤向下生长可侵入蝶窦,向两侧可侵入海绵窦、甚至颞叶。垂体腺瘤多经海绵窦内壁侵入,致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包绕、变细、甚至移位。海绵窦间隙受累后,可出现海绵窦增大,外缘膨隆。增强检查显示海绵窦内有充盈缺损区并与垂体腺瘤的异常信号区相连【1】。
2.2垂体微腺瘤
其检出与显示的关键是冠状位薄层扫描,但MRI二维成像的空间分辨率尚不足以显示直径小于3mm的微腺瘤,三维成像可改善空间分辨率,提高对微腺瘤的检出率。一般而言,微腺瘤的间接征象比直接征象更具诊断敏感性。间接征象包括:鞍隔不对称性膨隆,垂体柄偏移,鞍底倾斜等。直接征象主要为肿瘤本身信号改变,一般呈T1W1等或低信号、T2WI高信号(图1-3-63)。普通增强检查肿瘤有时易被遮盖而不能显示,故主张用半剂量Gd-DTPA增强,即0.05mmol/kg。但动态增强检查由于正常垂体组织常在团注对比剂后20秒至1分钟显示明显强化,而肿瘤组织多在60~200s时达到强化高峰,因此可区分微腺瘤与正常垂体组织。
3诊断与鉴别诊断
鞍区肿块伴蝶鞍扩大以及邻近骨质改变为垂体巨腺瘤的典型表现,可做出诊断;垂体微腺瘤主要表现为垂体内异常信号,强化时间晚于正常垂体组织,诊断不难【2】。
应与鞍区病变及青春期垂体表现鉴别:
3.1颅咽管瘤
向鞍内生长或大部分位于鞍内者,与垂体腺瘤鉴别困难。冠状位上肿瘤基底部紧贴鞍底并有鞍底骨质受侵者,多为垂体腺瘤,肿瘤与鞍底之间有距离者,则多不是垂体腺瘤,MRI冠状增强检查可鉴别。颅咽管瘤多有钙化,垂体瘤钙化少见。
3.2鞍结节脑膜瘤
肿瘤均位于鞍上,蝶鞍多无扩大。肿瘤内常有钙化及血管流空信号,邻近骨质增厚或侵蚀。向鞍内生长者,MRI上多能显示鞍隔受压下移,鞍内仍能见到垂体信号。
3.3脊索瘤
有时可发生于鞍内,肿瘤内常有多数钙化和小骨片影,蝶窦或斜坡有骨质破坏。
4比较影像学
MRI显示垂体腺瘤对周围结构的侵袭优于 CT,尤其是显示海绵窦的受侵。垂体大腺瘤CT和MRI诊断均具优势,CT可明确显示蝶鞍大小和骨改变,而MRI对显示向鞍上侵犯压迫视交叉及侵及海绵窦优于CT,两者应结合诊断;而微腺瘤,MRI为优,应作为首选检杏方法。
参考文献:
[1] 关长群,刘文源,胡连源. 垂体大腺瘤与鞍隔脑膜瘤的CT、MRI鉴别诊断[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21(02):110-111.
[2] 全冠民,袁涛,刘怀军 . 鞍结节脑膜瘤与向前上生长的垂体腺瘤MRI鉴别诊断[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25(09):803-806.
论文作者:衣红莲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6
标签:腺瘤论文; 垂体论文; 肿瘤论文; 信号论文; 海绵论文; 冠状论文; 生长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