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探讨
□ 陶 飒
〔摘 要〕 历史是一门鲜活生动的人文科学,如何以新课程标准和新的教学大纲为指引,突破思想束缚和传统教学模式,以人为本、情景交融、互动提升,增强新形势下历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结合自身学习和教学实践,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向板书要精度”、“向思维和语言要弹性”。“还原鲜活历史”4个层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形成了《以人为本,有情乃大》一文,仅供交流参考,诚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关键词〕 中学历史 以人为本 教学思考
1 以学生为本、调动其主动参与教学
学生厌学,其实很大程度上与我们长期落后的教学方式有关,我国的基础教育,无论大、中、小学,课堂教学多以满堂为主,教师只顾及自己的状态,较少关注学生的感受和反应。学生一堂课下来,往往身心都很疲惫。近年来中、小学搞教改,普遍颁行了新课程标准和新的教学大纲,十分强调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以人为本,把知识作为思维的载体,知识是人思维的延伸和扩展。学习的过程,既是人思维训练的过程,更是人感情体验、感情升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有愉悦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在这种状态中学习,学生才不会感到枯燥,这才是成功的,互动的,双赢的教学模式。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我在历史教学中首先安排学生阅读材料。这是个很重要的学习过程,是锻炼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的第一步,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第一步。开始学生们还不理解、不适应,但随着下面学习的进步开展,他们就体会到其中的好处了,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我会只讲重点、难点,而且就难点问题展开提问和讨论,学生们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下他们刚才的阅读就派上了用场。因为学生们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支撑观点的史实就要到教材中去找,这样每节课都坚持先阅读教材,学生们也体会到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知道阅读是为了学习和解决问题,学生们在发表见解中抒发了感情,展示了才华,也发现了问题和不足,从而也进一步明白了阅读教材的重要性,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只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要认真设计好问题,这可以说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向思维和语言要弹性
一堂好的历史课,不仅要有好的问题和板书设计,还要有良好的课堂驾驭和出色的语言表达,而这又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有敏捷,清晰的思维。这个问题不仅取决于教师的知识面和业务功底,更取决于其对课堂教学方式的认识。一般来说,教师的授课事先在教案设计时会有所考虑,并会在实际授课中体现出来。最好的对课堂驾驭模式是引导,是引而不驾。
上面谈了教师在课堂上思维的及时调整和转换问题。下面谈谈教师的授课语言问题。
历史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运用最多的手段应该是语言。所以其授课语言是否精彩,能否吸引住学生,往往是教学成就的关键所在,问题是我们该怎么样理解历史教学语言的精彩问题,在历史课上,教师什么样的语言叫精彩?我们听到、见到许多同仁教师,在教案里把教授语言设计得很严谨,甚至是精彩,但授课的效果却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因为没有互动、没有思考、没有交流,学生只是个被动的接受者,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授课语言才叫精彩呢?学生到底喜欢教师用什么样的语言授课呢?教师用什么样的语言授课效果才更理想呢?从老教师和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得到的是语言要通俗易懂,尽量是少用书面语言;这种教学方式就不能提前设计语言,我在备课时精心设计板书和各种问题,可很少设计语言。教学用语随心所欲、脱口而出,把模糊理论和弹性教学法用到授课语言上,思维的弹性决定了语言的弹性。上同一单元的课,在不同的教学班,我的授课表达语言往往不同,这是因为授课的环境,场景不同,但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上课特别强调学生要看看我的眼睛,从他们的眼神中我会感知一切。我想一个有经验用“心”教学的教师,应该有这种洞察力。
3 历史本鲜活,有情乃动人
上面所谈,是上好历史课的一些技术性问题,但不是最关键的要素。学生们喜欢上我的课,许多同仁教师也说听我的课有一种亢奋的感觉,我也曾让他们说出最关键的原因,他们说不出。做个确切的调查,发现许多地方的同学不喜欢历史课。问其为什么,说枯燥乏味,总是背景,过程,意义一大堆,没意思。这就怪了。血与火铸就的人类发展史,怎么能让历史老师讲的没意思里呢!我也听过许多没意思的历史课,知道了其枯燥所在。那是他们把历史当科学讲了。历史是科学吗?不错,历史是科学。科学将严谨,科学讲无情,科学讲规律。但历史首先不是科学。历史是血泪,是人类的血泪!在此我想问问我的同行们,你被历史感动了吗?你为历史流泪吗?你被历史震撼过吗?你为历史陶醉过吗?如果你没有,如果你没有为历史动过情,你没有把自己的感情深深地带入到你的历史教学中去,你又何以能感动别人呢?历史本是鲜活的东西,你有情方能动人哪!上面的答案出来了,我能上好历史课的关键是有情!当然这是在学与练,听与反思中摸索到的,我被历史感动过,我为历史流过泪,我被历史震撼过,我为历史陶醉过。有情之人才能述有情之事呀!
我们上历史课讲有情,是说要把深厚的历史感情带入到自己的授课中去,你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这样你的课才能不枯燥。综上所述,能上好历史课的体会是——以人为本,有情乃大!
参考文献
1 高考历史[J].考试报
2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J].陕师大杂志社
作者单位:新疆和田地区第二中学(新疆和田地区天津高级中学)
论文作者:陶飒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3
标签:历史论文; 语言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有情论文; 学生们论文; 《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