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应用效果论文_刘洁

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应用效果论文_刘洁

刘洁

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湖南永州 425000

摘要:目的:评价在抑郁症患者的常规护理以及心理辅导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的护理质量效果。方法:将10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待护理疗程后,对两组患者行SDS和ADL评分,护理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愈时间、并发症的指标评定。结果:研究组患者,SDS评分和ADL评分好于对照组,临床疗效及其它治愈效果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抑郁症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积极推进患者恢复,对于提升护理质量是必要的,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抑郁症;心理护理干预;效果

抑郁症是目前最多见的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致使患者出现睡眠困难、头发脱落、头痛、焦虑等不良情绪,其并发症多、预后差,成为当前医学所面临的严峻的问题之一[1]。作为医治的一个重要部分,护理在整体医护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临床上,通常采取常规护理手段,在此基础上,找寻科学的心理干预措施,能够提升患着的治愈率[2]。学者们一直致力于找寻最为合理的心理护理措施,来提升整体诊治质量[3]。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抑郁症的常规护理中融入心理护理干预后,对于患者护理效果的改善情况。本文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抑郁症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常规护理,一组进行了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后依据指标分析护理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患有抑郁症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龄在22-51岁之间,平均年龄(36.36±1.01)岁。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即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的比较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按照常规方法接受护理的同时,还要接受心理护理干预:

在护理前,对患者进行科学评估,采用集体讨论机制,医护小组要做好相应工作,专任医师和护理组长负责整体布局,制定心理干预措施,相应护理人员为实施者,将心理干预的各个步骤及时应用于患者。护理人员多多关照患者的内心需求,尽量改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心理波动,保证患者的心情平稳,顺利配合医护工作。做好患者的药物治疗工作,帮助患者制定服药计划,细心叮嘱患者服药,可以对护理人员进行基本护理常识指导,让护理人员能对患者进行基本的护理工作。在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充分的健康教育帮助和自我保健指导,悉心听取患者在治疗中遇到的问题,耐心的对患者的问题进行解答,增强患者在治疗中对于疾病相关知识,治疗相关措施以及药物使用规律做到心中有数,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要对患者进行实时监控,保证患者各项生活体征的良好。在护理工作中,要多多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在诊治过程中的心理情况,多多安抚患者,让患者的心情得到平稳,情绪得到平静。改善病房环境,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尽量调低住院病房里的各种医疗设备机器的声音,尽量降低对患者的不必要的刺激。尽量营造温馨的病房环境,添加绿色植物,摆设家庭化,并配有电视、空调等设备,给与患者便利的生活条件。

1.3.疗效测定及评价

由专业人员进行SDS功能评分,对患者进行临床效果评定,标准为:患者神志恢复,没有出现意识障碍,没有死亡,无并发症,生活质量提高为治愈。患者总体效果理想,但是活动能力一般,并发症也会出现为有效。好转迹象几乎看不到,患者疗效不理想,甚至出现比治疗前恶化的趋势,为无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行ADL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SAS评分比较

SAS评分反映出研究组患者在抑郁等心理问题的控制方面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见表1)

表1 SAS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护理前(分)护理后(分)

研究组50 61.35±2.63 48.62±1.02*

对照组50 61.56±2.61 61.75±1.02

*与对照组比较,P <0.05

2.2ADL评分比较

ADL评分反映出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ADL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护理前(分)护理后(分)

研究组50 21.16±2.61* 80.23±1.12#△

对照组50 21.66±2.61 38.12±1.26▲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与入院时比较,P <0.05;▲与入院时比较,P <0.05

2.3临床效果

研究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愈效果是优质的,治愈时间也相对提前,且没有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分析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治愈率(%)治愈时间(w)并发症(%)

研究组50 135(90.0)13.83±0.62 0(0.0)

对照组50 75(50.0) 21.62±1.03 3(2.0)

X2/t--11.168.526.61

P--<0.05<0.05<0.05

3.讨论

抑郁症在现代社会中是较为常见的心理疾病,对患者的影响是危险而深远的临床上,对于抑郁症患者的护理是重要的,是临床治疗最为有力的辅助措施。心理护理干预通过全局的护理改进,增强护理质量,在护理中,不是一味的遵循固定的护理模式,而是按照患者的实际需要和病情的程度,制定心理干预方案,全面提升护理质量,在护理中更多的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护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融入了关怀与和谐。在护理中,首先要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抑郁症,理解抑郁症,积极遵从医师的治疗。在护理中,要时刻谨记护理工作也是一项服务性的工作,要将患者看作是服务对象和需要帮助关怀的群体,不能对患者态度冷漠甚至呵斥谩骂,加强对患者心理方面的照顾。

本研究让患者对病房的基本情况要有所了解,熟悉的环境会增加患者在治疗中的舒心程度,减少抑郁与焦虑。要对患者的身体情况做到很好了解,良好的体征是治疗顺利的重要环节之一。治疗前,可以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正确了解治疗的科学性、安全性和必要性。患者平稳的心情可以加速病情的改善,在护理中,实施心理干预护理,积极降低患者的抵触情绪,营造和谐的医治环境。在本研究中,患者ADL和SAS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各项评价结果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果说明,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抑郁症的护理中是值得推广的,作为一种先进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保持患者心态平稳,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晏按,杨全华,刘霞,等.健康教育对门诊复发性抑郁症服药依从性影响研究[J]. 西部医学,2012,24(6):1107- 1108.

[2]叶小青,林举达,邓春玲,等. 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入住综合医院开放式心理病房的护理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学杂志,2012,28(13):62 -64.

[3]孔嫒,张丽.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J].山东精神医学,2003,16(2):110-111.

[4]陈远岭,张大千,朱跃华,等.抑郁症患者的功能失调认知初探[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2,35(3):166-168.

[5]向燕卿,张德源,彭文平,罗玉琳.心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重庆医学,2013,42(31):3846-3847.

作者简介:刘洁(1985.05—),女,湖南永州人,护师,研究方向:神经内科临床护理。

论文作者:刘洁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6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应用效果论文_刘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