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繁荣与发展_先进文化论文

坚持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繁荣与发展_先进文化论文

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科学论文,繁荣论文,前进方向论文,人文论文,中国先进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先进文化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灵魂,是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 持。社会越发展,先进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就表现得越明显。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 化和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当今时代,能否拥有、掌握先进文化,能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向,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个政党的兴衰存亡。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研究领 域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区别,但二者相濡以沫、相激相励、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的创造性事业中,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是“车之两 轮”、“鸟之两翼”,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样是科教兴国战略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 新的形势下,为了巩固我们的思想文化阵地,坚决抵制西方文化对我们的西化、分化和演变 ,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二为”方 向和“双百”方针,在吸收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促进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在 21世纪的全面繁荣和不断发展。

人文社会科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自然科学、科学技术一道构成人类文化发 展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仅必 须拥有、掌握和代表中国先进的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的重要作用,占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制高点,也必须拥有、掌握和代表中国先进的人文社 会科学,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思想保证、价值导向、组织管理 和精神凝聚力作用,促进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在21世纪的全面繁荣与不断发展。

一、充分认识“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它和经济、政治一样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 内容。任何社会形态不可能没有经济,不可能没有政治,也不可能没有文化。经济、政治、 文化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中, 经济是政治和文化的物质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和根本保证,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必 然产物和精神动力。

在社会结构中,文化很大程度上属于上层建筑。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一定的文 化一方面是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另一方面又给予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以巨大的 反作用。先进的文化是先进的社会经济、政治的基本反映,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 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对社会经济发展、政治进步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文化是落后的 社会经济、政治的基本反映,违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方向相背离,对社会 经济发展、政治进步起阻碍作用。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就是反映进步的社会经济、政治要 求的先进文化同反映落后的社会经济、政治要求的落后文化斗争的过程,就是先进文化代替 落后文化的过程。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 般来说,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记录、存储、加工和传承 社会信息;二是影响、制约人们的认识活动和认识结果;三是调控社会实践和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四是超越现实局限性,创造出新的观念世界和理想世界。人类为什么能够认识和了解 自身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历史足迹?为什么能够不断地积累和扩展关于自然、社会和人自身 的各种知识,并向着新的未知的领域进军?为什么能够不断地调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 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避免在各种灾难中陷于毁灭?为什么能够不仅按照自然的尺度而且按 照人的尺度改变世界,创造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崭新世界?都因为有文化的缘故。先进文化 的作用更是如此。先进文化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灵魂,是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思想保证、精 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实现人的本质力量的重要方式和基本条件,是把人与人紧密地联系在 一起的精神纽带和凝聚力量。社会越发展,先进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就表现得越明显。

中国共产党是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先锋队。重视先进文化在执政 党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思想和立场。20世纪40年代,毛泽东 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通过对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科学分析,深刻地阐述了 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前进方向,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 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一思想是中国共产 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中国经济、政治特别是文化发展规律和前进方向的重大理 论成果,它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 设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根据对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态势和科技教育在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的正确判断,精辟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和“教 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方针,指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有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些论述是中国共产党 人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规律和前进方向的又一重 大理论成果,它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武 装,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90年代,江泽民同志通过总结20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奋斗历史和宝贵经验,依 据对世界经济政治形势新变化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发展的全面分析,把毛泽东同志 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方向的论述、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重要作用的论断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方向的论述有机地结合起来,完整准确地阐明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的科学内容、重要作用和前进方向,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 克思 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 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只有经济 、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通过回顾历史、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 思想。这一思想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 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间的内在联系,高度总结了我们党80年奋斗历史的宝 贵经验,科学回答了我们党在21世纪的历史使命和努力方向,是对新形势下党的性质、宗旨 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也是对党的各级组织抓好自身建 设的新的根本要求。特别是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 发展要求”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起,视为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 之基和力量之源,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总体认识达到了一 个新的水平。

当代世界,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和综合国力竞争 的不断加剧,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更加突出。 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时代,文化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 民族和一个政党生存、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宝贵财富,成为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根本方面 ,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因素。谁能够拥有和掌握先进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谁就能够拥有和掌握未来社会发展的制高点,代表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因此,能否拥有、 掌握先进文化,能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能否拥有、掌握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样,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个政党的兴衰存亡。江 泽民同志强调指出:“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 文化相互激荡,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对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 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高度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文化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人文社会科学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科学技术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人文社会科学需要自然科学、科 学技术的工具理性、实证方法和技术手段,自然科学、科学技术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人文精 神、人文环境和文化底蕴。两者相濡以沫、相激相励、共同发展。李鹏委员长《在中国人民 大学命名组建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在新的世纪,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将 更加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将更加完善。在这一伟大的创造性事业中,人文社 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样是科教兴国 战略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 仅要大力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努力追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也要大力发展先进 的人文社会科学,促进人文科学向着更高、更繁荣的方向发展。

有一个时期,我国社会曾经存在着偏重自然科学,轻视社会科学,偏重技术发展,轻视人 文精神的现象,即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造成这种情况确实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 因。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全面进步毕竟建立在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精神文明 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共同现代化。在实现中华民族 全面振兴的伟大事业中,人文社会科学如果“滞后”,就不可能有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的持 续发展,改造主观世界如果乏力,就不可能有改造客观世界的成功。邓小平就曾严肃地指出 :“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而我们在新时期曾经 出现的最大失误就在于忽视思想教育。所以,我们必须匡正严重阻碍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和全 面 繁荣的诸如“科学就是自然科学”、“知识经济就是技术经济”等认识误区。

人生活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环境中,面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在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和现象为对象的自然科学和 以研究各种社会现象和精神活动为对象的人文社会科学。虽然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研 究领域、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区别,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可以完全数字化、公 式化、定量化和很大程度上的价值中立,但在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践为标准 来体现其客观性和科学性这一点上,与自然科学没有什么两样。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 不同性决定了两种科学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有不同作用,不能相互代替,而两种科学的 共同性又决定了它们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得益彰。那种强调一种科学而忽视另一种 科学,认为孰重孰轻的观念是不可取的,照此去做,既不利于社会全面进步,也不符合先进 文化的发展潮流。

新世纪,人与自然、社会与环境休戚与共的关系日益凸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世界,过去 不曾是、现在更不是一个自然、社会截然二分的世界,而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社会实践系统 。现代科学日益呈现出整体性、综合性和协作性的特点,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渗 透和融合是不可逆的大趋势。单独以自然界演进规律为探索对象的自然科学或单独以人类社 会演进规律为探索对象的人文社会科学,都不可能胜任认识客观世界和认识主观世界的任务 ,都不可能解决在人的自由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自 然科学内部各学科在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人文社会科学内部各学科在相互渗透、相互结合 ,同样,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也在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自然科学“显”的“硬件 ”作用和人文社会科学“隐”的“软件”作用共同构成科学在人的自由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过程中的支撑点和驱动力。爱因斯坦曾经讲:“科学虽然伟大,但它只能回答‘世界是什么 ’的问题,‘应当如何’的价值目标,却在它的视野和职能的范围之外。”邓小平在提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时也强调指出:“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一位伟大的科 学家和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从不同的角度却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互为 表里,不可分割。

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渗透和融合趋势,不是偶发的。如果说自然科学和科学 技术在改进劳动工具、拓展劳动对象、提高劳动者技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一旦涉 及协调生产力诸要素、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分配生产收益等问题就进 入了人文社会科学的领域。因此,不仅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人文社会科学也能成 为生产力。而且,随着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 现代社会生产力从强调要素到强调系统、从重视硬件到重视软件的转变,人文社会科学的生 产力功能必将为我们进一步认识。至于它在解决社会诸多问题,如在澄清是非观念、提供价 值取向、评价政策规划、减少不确定性以及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等方面日益增强的特殊作用 和功能 ,早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在许多国家,人文社会科学已被广泛运用于政府制定 社会政策和有关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工作中,成为指导社会管理科学化的不可 或缺的智力基础。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有许多未知的领域有待于我们去 认识,人文社会科学在这一方面担负着繁重的任务。离开了人文社会科学,就难以把握其发 展的规律。邓小平之所以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将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过去 忽视的学科尽快地补起来,就是鉴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法 律、经济、政治和社会诸多问题,只有进行综合研究,掌握大量的材料,找出发展的规律, 才能顺利进行。每一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亲历者都不会淡忘1978年“真理标 准”大讨论和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改革 开放20余年的实践也证明,人文社会科学对于解决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许多复杂问题,提供 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决策咨询。经济改革中市场机制的引入、股份制的推行,科教兴国战略 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以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针的确立等等,都是我国人文社会科 学贡献于社会发展的突出例证。

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贡献,江泽民同志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曾指出:党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些成就中也 有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劳绩。当然,我们并不否认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直接性和 人文社会科学向社会生产力转化的间接性的差异。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科学技术 向现 实生产力转化,离不开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导向、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作用。 尤其是在科学技术的使用既可以造福人类又可以危害人类的今天,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使先进 生产力趋利避害造福于人类社会。所以,科学技术向社会生产力转化的过程,就是与人文社 会科学紧密结合、相互渗透的过程。所以,我们认为,中共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中 所说的“科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统一,所说的“教育”是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 社会科学教育的统一,“科教兴国”不仅是要求知识创新、科技创新,而且是要求理论创新 、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换言之,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 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赢。

三、大力促进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在21世纪的繁荣发展

面向新的世纪,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的主导优势,不仅把经济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而且采取各种方式输出自己的思想文化和价 值观念,并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和演变的图谋。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巩固我们的思想 文 化阵地,坚决抵制西方文化对我们的西化、分化和演变,在吸收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的基础上,促进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在21世纪的全面繁荣与不断发展,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 重大而又紧迫的问题。

第一,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 坚持以马列主义、尤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是我们立党立国之本,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人文社会科学的根本。人文社 会科学领域必须“讲政治”。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 核心和灵魂,决定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是我国文化事业和人文社会科 学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文化领域的情况 错综复杂。虽然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已经确立,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 朽思想,小生产意识以及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消极影响还将长期存在。在人文社会科学 的发展中绝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否则我们就会失去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 共同前进的思想政治基础,就会引起思想混乱,失去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坚持马克思主义 指导,要采取科学精神和态度,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严整的科学体系,完整准确地加以理解 和运用。既反对从本本出发,凡是书本上写的,不管客观实际如何变化,都当作不可移易标 准的教条主义;也反对从主观需要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只言片语加以曲解,生搬硬套到实际 生活中的实用主义。同时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要增强政治意识,保持清醒头脑,坚决反对各种 形式的指导思想多元论的观点,有效抵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侵蚀,用 马克思主义牢牢占领思想文化阵地。

第二,必须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我们党对文化发展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是对精神产 品生产的基本要求,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新时期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必须坚 持的根本方针。坚持“二为”方向,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大力发展人文社会科学, 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双百”方针,就要遵循艺术和科 学发展的规律,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和氛围,文化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讨论。没有学术上的自由,就不可能有理论上的创新。对于艺术 上、科学上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研究探讨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 践去解决。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要求创造成熟的宽松和谐的人文社会环境和 学术氛围,没有学术上的自由,绝不可能有理论上的创新;同时要求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 者深入生活,深入实际,不断解决现实生活提出的各种理论问题,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精神动力。

第三,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文化成果。我国 文化的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中国当代先进文化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融 汇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一切优秀思想和文化成果的文化。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不仅使世界 充满活力,也使不同文化相互激荡,从而使先进文化获得向前发展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 在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改 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必须承认,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发达国家相 比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我们已经承认自然科学比国外落 后了,现在也应该承认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就可比的方面说)比外国落后了。”在当今世界 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氛围中,我们要按照“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 糟粕”的指导思想,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立足当代,总结过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开 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和学术交流,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建设成 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一切优良文化传统,保持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使之走向现代化, 不断创造新文化。

第四,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仅有对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借鉴还远远不够,必须立足本国国情、结合新的 实践加以创新,使先进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 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也是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社科研究重 在创新,贵在创新,但也难在创新。历史上的每一次理论创新、理论变革,都要遭到传统习 惯势力和保守思想的反对。在当前,我们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解放思想、实 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勇于和善于探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正视和揭示实践中存在的 矛盾,敢于突破不适应新的实践发展的定论;要用科学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遵循经 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善于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善于 把握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本质问题,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

第五,必须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培育全社会孵化、催化 先进文化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较,最大的差异就 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可以实证的知识体系、科学体系、文化体系,而且是一种非物化的思想 体系、理想体系、价值体系、道德体系。如果说先进生产力尤其是科学技术是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主体,那么先进文化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 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主体。代表先进文 化前进方向,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要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中,始终把培养“四有”新人 作为根本目标,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深入研究社会生活的新情况新问题,研 究人们思想活动的新特点,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办法,增强思想政治工 作的时代感、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构建与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坚决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个人主义;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同时鼓励支持一切有利于 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的思想道德;还要在日常生活中提倡高尚的情操、高雅的情趣、 多样化的健康的民俗和时尚活动,我们需要理想、原则,也需要情感、魅力;需要严肃、刚 健,也需要活泼、柔美,这些共同构成我们美好的生活。

第六,必须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际运用,着眼于对实 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改革 已进入攻坚阶段,许多深层次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思路和有效措施 ,如怎样在现有生产力水平基础上,在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诸方面体现公平 、公正的原则,达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体制,使两 个文明建设在一个有序、高效、和谐一致的社会条件下同步发展;如何才能做到经济建设与 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怎样才能在人们温饱问题解决后为人民群 众提供更多高质量、高品位的精神食粮等等,这些都是人文社会科学必须认真研究并加以解 决的问题。因此,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任重而道远。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抓住机 遇,迎接挑战,在解决重大问题的过程中做出自己的贡献,在新世纪知识经济和信息文明的 发展中,重铸中国先进文化的辉煌!

标签:;  ;  ;  ;  ;  ;  ;  ;  ;  ;  ;  ;  ;  ;  ;  ;  

坚持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繁荣与发展_先进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