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中合理应用护患沟通的效果分析论文_王金锵

(福建省石狮市医院儿科 福建石狮 362700)

【摘要】目的:研究儿科护理中合理应用护患沟通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给予试验组患儿合理应用沟通技巧下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纠纷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儿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儿科护理中合理应用护患沟通技巧的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儿科护理;护患沟通技巧;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9-0242-02

儿童的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其在日常生活中感染各种疾病的几率也相对较高。但在临床实践中,儿科的护理工作相对困难,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儿童自身与家长的影响,对患儿的治疗造成严重影响[1]。因此,在对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方式让护理工作更加顺利的实施,从而促使患儿治疗效果的提升。本研究对儿科护理中合理应用护患沟通技巧的效果进行分析,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儿中男35例,女25例,患儿的年龄在3~10岁,平均年龄(5.82±1.14)岁。试验组患儿中男32例,女28例,患儿的年龄在2~10岁,平均年龄(5.93±1.05)岁。两组患儿的性格和年龄等基本资料相比P>0.05,与对比研究的要求相符。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措施,其中主要是在患儿治疗过程中给予其病情观察和用药指导等。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儿护患沟通技巧应用下的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与患儿的语言沟通 在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在第一时间与其进行语言交流,其中主要是向患儿介绍自己,并询问患儿的基本信息等。在与患儿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保持面带微笑,语言要尽量保持温和,让患儿感觉到护理人员的亲切,从而更好地与其进行沟通交流。其中护理人员还要耐心等待患儿的回答,不能因为患儿长时间未说话而产生不厌烦的心理。沟通过程中可以在患儿与其进行交流后给予其相应的奖励,让患儿能够更好地与医护人员沟通。

1.2.2肢体语言沟通 在与患儿接触的时候,护理人员必须要注重第一印象,其中首先要保证穿着大方得体,并且要将衣物穿戴整齐,在患儿面前要表现出从容。在与患儿沟通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使用眼神给予患儿肯定和鼓励,让其能够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同时,护理人员要在与患儿沟通时通过简单的拥抱和抚摸给予其关怀,并通过相应的手势给予患儿鼓励,更好地表达对患儿的关心。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其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时,要尽量多使用肢体语言与其沟通。

1.2.3患儿家属的沟通技巧 在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交流时,护理人员应尽量应简单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患儿治疗过程中坦诚地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以此取得患儿家属的信任。同时,护理人员要多站在患儿家属的位置思考问题,以此来感受患儿家属的心态,从而更好地与其进行沟通交流。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患纠纷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其中护理满意度调查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量表完成,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

1.4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其中分别采用百分率和(x-±s)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完成对两组数据组间对比的统计学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患纠纷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发生1起护患纠纷,发生率为1.67%。对照组发生9起护患纠纷,发生率为15.00%。试验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相比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例)

3.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儿科医疗服务的要求明显高于其它科室[2]。根据临床实践,儿科日常运行中经常会因为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较低而导致其治疗效果不能达到预期,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患儿家属在其治疗过程中与医护人员发生纠纷,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行[3]。因此,在对各种儿科疾病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要采用有效的方式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关系,确保医疗服务工作能够顺利实施。

护患沟通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因此良好的护患沟通对患者的治疗十分重要[4]。对于儿科患者而言,其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与其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需要采取有效的沟通技巧,确保其能够明白医护人员的意思,从而与患儿建立更好的关系,促使其治疗依从性的提升。其中主要是注重语言沟通时尽量保持语气温和,并且要面带微笑,让患儿感觉到亲切[5]。同时,还要与患儿进行肢体上的接触,从而与患儿建立更好的护患关系,让其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另外还要注重与患儿家属的沟通,通过家属更好地提升患儿的治疗依从性。

本研究对儿科护理中护患沟通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其中试验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说明护患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宫景霞,赵敏.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应用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A0):324-325.

[2]宋炜.在儿科护理中运用护患沟通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6,(16):87-88.

[3]贾笑非.护患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15):253-254.

[4]张晓丽.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门诊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79):238-239.

[5]陈艳,张秦.护患沟通技巧在呼吸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5,(16):100-102.

论文作者:王金锵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3

标签:;  ;  ;  ;  ;  ;  ;  ;  

儿科护理中合理应用护患沟通的效果分析论文_王金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