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幼儿园,幼儿告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我们要通过利用观察法、调查法、实例分析、访谈法等方法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表现形式及其心理因素进行研究。通过此研究,了解中班幼儿各种告状行为的心理因素,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与教育。
关键词:表现形式 心理因素 处理方法
一、幼儿告状行为的内涵
“告状”是幼儿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告状是一种发生次数很频繁的现象,它花费了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类个体,他们的告状行为有许多不同于成人的地方,然而幼儿的告状行为表现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其每一个告状行为的表现都是由不同的心理因素引起的。
二、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表现类型及分析
1.幼儿求助型的告状。
有一次,我们班咸老师正在上绘画课,我在后面坐着写东西,这时洋洋哭着跑过来跟我说:“老师,聪聪把我的彩笔抢走了”。这时我心里就想,洋洋是个很乖很内向的孩子,而聪聪则非常调皮,肯定是洋洋不敢向聪聪直接要彩笔,所以洋洋才过来找我,请求帮助。
洋洋是个内向的孩子,而聪聪是个很调皮的孩子,当聪聪欺负洋洋的时候,洋洋没有能力解决,于是就向老师告状,希望能够借助老师的力量解决问题。由于幼儿年龄发展受到限制,对于教师的依赖性也比较强;而且由于幼儿的发展特点,其还没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缺乏交往能力和解决纠纷的能力,所以性格比较内向的幼儿在遇到事情没法解决时就会求助于老师,让老师帮助自己来解决问题。
2.幼儿求赏类的告状。
幼儿园十一点半开始吃午餐,我刚给孩子们分完菜,正准备分饭的时候就听见晨晨说:“老师,点点把菜都洒在桌子上了。”我板着脸问点点是怎么洒的,点点没有说话,晨晨却接着就说:“老师,你看我一点都没洒”。 点点洒了饭菜,原本是跟晨晨没有关系的,但是晨晨却向老师告状,还说自己一点都没有洒,这就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关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班的幼儿道德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掌握了基本的道德标准,但由于这个年龄的幼儿比较自我,对于成人的依赖性较大,所以当小伙伴做了违背道德标准的事情而自己却没有做时就会向老师告状,从而想通过告状得到老师的夸奖与赞扬。
3.幼儿试探性的告状。
有一天中午,准备午休的时候,我和另一个老师商量六一节目的事情,这时雨晨跑过来跟我说:“老师,文文踩着凳子趴在窗户上呢!”。听见他来告状我也没有理他,只是点了点头,然后继续和老师商量。后来等我忙完了,我抬头看见孩子们都踩着凳子趴在窗户上玩,其中就包括雨晨。
三、引导与教育幼儿告状行为的策略与方法
1.对求助类的告状,要认真倾听。
由于中班幼儿的认识水平及能力发展的不完善,幼儿还没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所以对于这种求助心理的告状,教师应该认真听完幼儿的倾诉,让幼儿学会换位思考。在一定的情况下要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如果孩子解决不了,教师再给予一些帮助,对犯错误幼儿进行批评指正。
2.对于求赏类的告状,不宜给予鼓励。
中班幼儿由于能力发展的不完善,所以对于老师的依赖性比较强。幼儿这种告状完全是想让老师关注自己,得到老师的表扬。而如果你进行鼓励或表扬,那么对于幼儿的这种告状就是给予肯定,幼儿则会变本加厉,所以对于这种告状我们不应该给予鼓励,以免幼儿养成挑剔别人的毛病。
3.对于试探类的告状,应及时解决。
中班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在道德发展上处于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所以试探性的告状是幼儿不知道这件事是不是正确的,但幼儿还想参与,所以通过告状来对这个进行试探。当教师反对时他就知道这是不能做的,而当教师没有反应时则会参与进去, 所以对于这种行为教师应该及时地给予解决。
结束语:虽然告状是比较普通、常见的、简单的行为,但是告状行为却是不容小视的,告状的背后都隐藏着很多的背景和原因。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倾听孩子的告状,弄清事情的原委。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其中的原因,及时进行调解及解决。
无论孩子告状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在孩子心中都是至高无上的。教师要注重幼儿的告状,只要教师有心,就不难发现,只要我们重视起来,就一定可以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所以我们要多一些耐心和爱心,好好爱孩子、帮助孩子。
参考文献
[1]郑名 李春丽 4-5岁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第一期。
[2]王春燕 对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J].山东教育,2002年,第26期。
[3]周长秋 教师对幼儿“告状”的分析评判能力(一)[J].山东教育,1999年,第十五期。
[4]杨翠美 《4-7岁幼儿告状行为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论文作者:吴静静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2月总第29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幼儿论文; 老师论文; 中班论文; 教师论文; 孩子论文; 能力论文; 道德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12月总第292期论文;